自我概念是对自我的看法。人们对自我的看法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内涵与作用
1.自我
“自我”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自我觉察、自我觉知)到自己的一切(包括躯体,生理与心理活动)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
19世纪末,精神分析学派大师弗洛伊德在探讨人格时提出了构成人格的三个主要部分:即“本我”“自我”及“超我”。通过这三种人格结构的交互作用,人类能在面对环境时表现出某种适应行为来。弗洛伊德把“本我”视为像孩童般趋乐避苦、原始历程思维的状态,而“超我”则是像修道士一样以良心、道德原则及理想中的自我为标准的状态,由于这两种极端分歧的状态同时存在,所以会引发某种冲突和矛盾。于是,体察现实、寻求理性思考、逻辑运作的“自我”就扮演居中协调的角色,好让个体能做出适当的行为反应,兼顾身心需求和道德规范。弗洛伊德指出:自我结构功能健全、能充分协调本我和超我的人,将是健康、适应良好并且能表现出统合行为的人。
2.自我概念的内涵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他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的自我(real self);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对于环境知觉的意义,而且高度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反应。在自我认知中,我们不仅要了解“自我”的客观内容,还要了解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认识“自我”。重要的不是客我,而是用什么态度和方式去认识客我,好比选用什么镜子去照自己。
用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来进行自我分析,如果我们在接受教育(或成长)的过程中,积极关注得不到满足,处处受到苛刻的有条件积极关注,那么就会造成我们激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会严重阻碍我们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实现的人格养成。许多过于自卑的人往往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3.自我概念的作用
心理学家伯恩斯1982年在《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的三种功能:保持内在一致性,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并决定人们的期望。
4.自我实现的人的特征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成长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潜力获得充分发展的历程与结果,亦即个体生而具有但潜藏未露的良好品质,得以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充分展现出来。在个体的人格发展与形成过程中,自我实现就是个体发展的过程,就是促使个体发展与导向个体发展的过程。换句话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马斯洛在他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把自我实现视为发展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是最高层次的需求。
(1)成功人格的特征。马斯洛列举了近代世界史上38位最成功的名人,从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归纳出16点人格特征,认为这是他们自我实现的主客观条件: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悦纳自己、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有较广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个人利害;能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有独立自主的性格;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在生命中曾有过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经验;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之一员;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的家人:有民主风范,尊重别人意见;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和目的,绝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有创见,不墨守成规;对世俗合而不同;对生活环境改进的方法与能力。
这16条人格特征大多是从正面陈述的,如果我们找一找其中一些关键词的反义词,从反面来否定一些不良人格特征,也许我们的感受会更深刻一些。
(2)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的建议。马斯洛对“希望自我实现者”提出下列7条建议,这也是十分深刻且引人反思的: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做决定;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果一定不会失败;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纵使违反众议,也应挺身而出,在正义一边,坚持到底;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留一点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心,将有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短处,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
在进行生涯规划时,一定要明白良好的、适当的自我概念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起跑点能与他人平等,并且在尔后的竞争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为自己生命的发展、生涯的成就,谱出胜利的乐章。
(二)人格测评
1.人格测评的含义
人格测评是人格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从理论上说,人格测评是我们了解人格本质、结构的重要手段;从实践上看,人格测评是医疗诊治、职业咨询、人事甄选等方面需运用的重要工具。
人格测评通常是把一些问题通过文字或图形或交谈的形式呈现给被试来进行的。一般说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本身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也没有标准答案可言,只是通过这些回答间接地判断人的人格。需要说明的是,人格测评乃至所有的心理测评,其精确度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准确的测评。(www.xing528.com)
2.人格测评的方法
现有的人格测评技术有很多种,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三大类:观察法、自陈法和投射法。
(1)观察法。观察法可以说是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性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自然情境中进行,也可以在实验室的人为情境中进行。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可以与被观察者进行直接的接触,也可以在被观察者毫无觉察的情况下与其进行间接接触。比如,招募雇员的人事主管常常要同求职者面谈,目的就是想要在交谈过程中考察、了解求职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其主要的人格特征。
(2)自陈法。自陈法通常以让被试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都是事先编制好的,由一系列问题或条目组成,要求被试报告自己在给定情境中可能有的行为、情绪感受和想法。这种问卷都有指定的回答方式,如“是—否”“同意—不同意”,或是用一定的评分尺度评定某一情形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自己。这种方法对被试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规定性,记分也就比较简单、容易、明确。常见的自陈量表有:
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于1953年编制,是以美国心理学家莫瑞所列举的人类15种需求为基础的,全表共225个题目,其中15个是重复性的,用来测试被考察者的认真程度。每个题目通常包括两个以“我”开头的陈述句,用“强迫选择法”要求被试从两者中按照自己的喜好选出其中的一个。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是由艾森克夫妇编制的一种常用的人格结构自陈问卷。相对于其他因素分析的人格问卷而言,它所涉及的概念较少。艾森克测量了三个基本的人格维度:神经质(N)、内外向(E)和精神质(P)。这一量表被大量施测者不断修订,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卡特尔16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是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个性心理测验之一,适合16岁以上的成年人。该测验的设计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他的理论研究特点是,用因素分析来进行特质的筛选和分类。卡特尔通过对各种生活情景、行为事件进行观察和测查,抽取出了16种个性因素,其16性格维量见表21。
表21 卡特尔16性格维量
用16种人格因素的测验对每一因素的水平进行测定,得分能用图表表示出(一个人或一个组的)人格轮廓。卡特尔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人格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
(4)“大五”人格调查表
大五人格调查表是一种较新的人格测验,人格结构五因素后来被称为“大五”(big five),这五个维度因素是情绪稳定性(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责任感(C)。有关人格大五特质因素和相关特征见下表。
表22 人格五因素各维度描述表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仍未得到心理学家们一致性的认同,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更接近于人格的真实维度,这对于心理辅导可以说是一个有力的支持,也为发展性辅导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的概述可知,在人格结构五个维度中,宜人性和责任感属人际维度,外倾性属气质维度,神经质属情绪维度,而经验开放性则与认知紧密相关,所以这就为人格发展和整合明确了具体内容。
3.投射法
投射测验是基于这样一种心理分析假定的,即人的思想、态度、情感、愿望等个人特征会不自觉地投射到外界事物上,通过对特定投射物的投射反应,便可了解被试的人格特征。因此,投射法以一些意义模棱两可,甚至本身可能毫无意义的图形或墨迹为刺激,让被试无拘无束地对这些刺激进行自由反应,测验者通过分析这些反应分析被试的人格特性,如著名的罗夏墨迹测验。
投射法有三种反应方式:联想法,被试根据刺激报告出自己自由联想到的内容;构造法,被试根据所看到的图片刺激自由编出一段有关图中人或物的故事;表达法,通常是让被试用非言语方式自由表现,借此分析其人格。表达方法有:让被试画画,捏泥塑,用玩具或图片构造一些情境,或是扮演一个社会角色。
投射法的优点是,它没有对被试的反应方式进行硬性规定,被试相对较少拘束,甚至不知测查的意图,不了解反应方式同评定方式之间的关系,测验目的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因此被试的反应偏差较小。然而,有得必有失。由于被试的反应可以相当自由随意,也就没有标准的反应可言,对反应内容的评定也就很难标准化,致使结果的分析十分困难。因此,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测验者的技术、经验以及对测验结果的解释能力。
性格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处事方式,了解自己的性格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事情。迈尔斯—布瑞格斯类型诊断量表(MBTI)是通过辨别个体在性格各方面的不同偏好,找出适合个体所从事的职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