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规划:探索方法与智慧

大学生职业规划:探索方法与智慧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自我中最为内隐的部分,往往无法直接观测得知。因而,积极主动发现并拓展社会自我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而言之,自我探索的内容是职业自我的三个构成部分,包括外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相比,外在自我和社会自我较为客观,也相对容易探索。(二)自我探索的方法要想探索自我,首先需要三样东西:第一,自我探索需要智慧。

大学生职业规划:探索方法与智慧

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形成自我概念的过程就是自我探索的过程。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能透彻了解别人的人确实聪慧,而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则最为明智。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则告诉我们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看来,要想达到自知的境界,做一个高明的人,实属不易。这需要我们不断自我探索,然后逐渐认识自我。

什么是认识自我和自我探索呢?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探索自己、认识自己,最终回答“我是谁”的过程。

大家读过《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吗?14岁的瑞典姑娘苏菲,5月的一天,放学回到家后她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信里只有3个字“你是谁?”苏菲感觉很是莫名其妙:“你这不是自己在信封上都写了‘苏菲收’了吗?怎么还问我是谁呀?”但爱思考的苏菲继续想:那个叫苏菲的人又是谁呢?如果我不叫苏菲,而叫安妮,或别的什么的,那我会不会变成别人了呢?就这样一个3个字的问题,引发了苏菲对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探求。

(一)自我探索的内容

每一个“我”都是由外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方面构成的。

1.外在自我

外在自我,指的是人们可以直接观测到的自我因素。它是自我中最为外显的部分。有些是身体特质,有些是身体外特质。身体特质由物理实体构成,反映身体特征,包括性别、身高、体重、外貌、视力等。身体外特质也称为“延伸自我”,即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我的……”,如姓名、照片、身份证号、财产、身份、头衔等,对于此部分的“自我”,我们会非常关注,愿意为获取或提高它而努力。

求职中外在自我属于个人基本信息,特定的岗位对此往往有着具体且明确的要求。外在自我一般是求职时首先要关注的方面,甚至有的是作为门槛来要求。比如,某航空公司招录空姐对外在自我就有这样的要求——

(1)年龄:①18~25周岁(未婚);②18~32周岁(已婚已育);

(2)身高(cm):162~175;

(3)体重(kg):[身高(cm)—110]×[90%~身高(cm)—110];

(4)视力:矫正视力C字表0.5以上(可佩戴隐形眼镜);

(5)五官端正、身体匀称、肤色健康,身体裸露部位无明显疤痕;

(6)无色盲、色弱;

(7)无口吃,无晕车、晕船史;

(8)无慢性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遗传病史、癫病病史;

(9)无明显的“O”型腿和“X”型腿。

2.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指的是自身内在心理因素。它是自我中最为内隐的部分,往往无法直接观测得知。心理自我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1)心理自我的动力系统,即个体的动力倾向,涉及兴趣、价值观等心理特质。例如,我为什么喜欢从事这份工作?为什么有人喜欢当特警,有人喜欢做老板?探索心理自我的动力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让自己兴奋、有干劲的职业领域

(2)心理自我的效能系统,即个人的能力倾向,涉及潜能、技能、自我效能等因素。例如,他为什么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我的英语只是哑巴英语?为什么有人对操作机械游刃有余,而对公众演讲竟然手足无措?探索心理自我的效能系统,可以帮助个体弄清自己擅长的职业领域。

(3)心理自我的风格系统,即个人的性格倾向,涉及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例如,我适合做这份工作吗?为什么有的人工作起来雷厉风行,有的人则保守稳重?为什么有的人能注意到问题的细节,而有的人总能准确把握宏观?探索心理自我的风格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让自己更得心应手的职业领域。

下面是某公司招聘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的要求:

(1)通信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

(2)热爱本职工作;

(3)性格开朗、热情;

(4)需具备良好的执行力和适应性;

(5)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6)责任心强,诚实守信;

(7)具有热忱的工作态度。

从上述七点,可以发现企业对应聘者心理自我各个方面的要求:第1点是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第2点是兴趣方面的,第3点是性格方面的,第4~7点是自我管理技能方面的。可见,在求职中,外在自我只是应聘的第一道门槛,而且除了一些特殊职业(如航天、航空、军警等)外,多数职业对外在自我没有做硬性的要求,但所有职业都非常重视对应聘者心理自我的要求。

3.社会自我

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参加各种社会团体,并在其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逐渐产生了社会自我。社会自我是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的各种社会角色的知觉,包括对各种角色关系、角色地位、角色技能和角色体验的认知和评价。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每个人都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发展出复杂的社会自我,涉及家庭关系、朋友关系、职业群体、党群关系等,它隐藏于个人身上,对个人职业选择与发展起着支持或制约的作用。对大学生而言,家庭中有亲子关系学校里有同学和老师关系;他们的身份是学生,可能还是共青团员共产党员……这些一起构成了社会自我。

大学生就业的理想途径是社会资源和关系,现实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这是因为,用人单位招聘的多元途径是有先后顺序的,一般而言是这样的:首先,内部人员的整合优化,因为“我想雇我见过他工作的人”;其次,熟人推荐介绍,因为“我想雇用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推荐的人”;最后才是人才市场招聘或网络招聘。因此,大学生应努力发展社会自我,从而拓展自己的就业支持系统,这样才能获得比一般人更多的机会。因而,积极主动发现并拓展社会自我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自我探索的内容是职业自我的三个构成部分,包括外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相比,外在自我和社会自我较为客观,也相对容易探索。

(二)自我探索的方法(www.xing528.com)

要想探索自我,首先需要三样东西:第一,自我探索需要智慧。印度著名哲学家吉杜·克里西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主张真理纯属于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维、自己的主见来认识和评价自己。第二,自我探索需要勇气。许多人并不是不能认识自己,而是囿于自己过去的经历,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第三,自我探索需要时间。可以说,人生的过程是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不断挖掘自己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进行自我探索呢?

1.职业测评法

事物皆可度量,只是心理更难测知。在日常生活中,透过行为管窥心理特质,有时难免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经过心理学家长期研究,对心理特质所对应的行为表现已经列举得较为全面。所以,心理测量,尤其是标准化心理测量,测试结果也相对比较可信。

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量的一个分支。如今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使用的测评工具,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正式测评工具和非正式测评工具。

(1)正式测评工具

①职业测评中常用的正式测评工具

兴趣测评:最普遍使用的是霍兰德自我探索量表(Self-Directed Search,简称SDS量表),它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编制,主要用于测量个体的兴趣类型。还有斯特朗职业兴趣表(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简称SVIB)等。

性格测评:最常用的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测评(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简称MBTI),它根据荣格的性格理论编制,将人从四个维度分成16种类型,每一类型都有相对适合的工作。还有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等也被广泛使用。

价值观测评:常见的有工作价值观量表(Work Value Inventory,简称WVI),施恩的职业锚测试(又称职业定位测试)、田崎仁的职业价值观测试、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等。

除此之外,还有用于测评职业能力、气质、情商管理等的测评量表。

②正式测评工具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测评前,需保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完整的时间、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平和的情绪。

测评中,认认真真做测评,对测评题的答案以第一感觉为主。

测评后,平平淡淡看结果,职业测评只是帮助我们探索的辅助工具,若对测评有疑问可与学校的职业咨询老师或课程教师面谈、分析。

(2)非正式测评工具。非正式测评主要是通过活动形式,包括讲故事、绘画、游戏等,来解读故事、绘画及活动等背后包含的个人心理特质。

常用的非正式测评的活动有:分享个人闪光时刻、讲述成就事件、绘画个人生涯彩虹图、房树人图画、职业价值观拍卖活动、价值头脑风暴活动等。

2.自我省思法

“省”即自我省思,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也是探索自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省思进行自我探索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

(1)日记法。记载日常经历的事件,从中总结成败得失,记录个人情绪变化与思考感悟。

(2)个人传记。“个人传记”是对个人成长史的回顾,它的重点不在于定性的评价,而是要尽量描述事情的本来面目,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常常包括:①我当时有什么志向?②我会立下这种志向,最主要是受到哪些事情或经验的影响?③我当时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④我最后选择了什么?放弃了什么?

(3)成就故事。成就故事法的重点是:①至少记录五件在学习或工作、生活上的成就,每件事例都要记载时空背景,包括人物、地点和时间,并做以下分析:发生了什么事?遭遇哪些挑战?当时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取得了哪些成果?②找出这几件经历背后的共通之处,例如都使用了自己的某些能力,都是因为自己的哪些品质,都是基于自己某方面的兴趣、爱好等,这些才是撰写成就故事的核心价值所在。

自我省思是自我探索的重要途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事件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及性格特征等,并将分析得到的这些特征与未来目标职业联系起来。

3.他人评价法

20世纪初期社会学家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提出“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的概念,他认为他人评价就是通过观察他人对自己言行举止的反应进行自我感知。

他人评价就如同一面镜子,可以多角度观测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并以此评估自己的各项特质。

4.橱窗分析法

心理学家乔瑟夫·鲁夫特(Joseph Luft)与哈利·英格汉(Harry Ingran)提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模式。该模式是一种借助直角坐标系的不同象限来展示人的不同“自我”的分析方法。以别人了解自己的程度作为横坐标,以自己了解自己的程度作为纵坐标(图21)。

图21 “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模式

四个象限的含义及意义分别如下所示:

(1)“公开我”,即自己知道,别人也容易知道的部分,也称为“开放我”或“公众我”,属于自由活动领域。该部分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部分,所谓“当事者清旁观者也清”。比如,我们的性别、外貌,某些可以公开的信息,包括婚否、职业、工作、生活所在地、能力、爱好、特长、成就等。“开放我”的大小取决于自我心灵开放的程度、个性张扬的力度、人际交往的广度、他人的关注度、开放信息的利害关系等。“开放我”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

(2)“脊背我”,即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部分,对自己而言这部分往往属于盲目领域,所以也称为“盲目我”。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指的就是“脊背我”这扇窗口。可以是一些很突出的心理特征,比如有人轻易承诺却转眼间忘得干干净净;也可以是不经意的一些小动作或行为习惯,比如一个得意的或者不耐烦的神态和情绪流露,自己没能觉察,除非别人告诉你。盲目点可以是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因为事先不知不觉,所以当别人告诉自己时,或惊讶、或怀疑、或辩解,特别是听到与自己初衷或想法不相符合的情况时。“脊背我”的大小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关,通常内省特质比较强的人,盲点比较少,“脊背我”比较小。而熟悉并指出“脊背我”的他者,往往也是关爱你的人,欣赏你的人,信任你的人(虽然也可能是最挑剔你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心聆听,重视他人的回馈;不固执,不过早下结论;学会感恩,感恩他人帮助自己拨开迷雾见晴天。

(3)“隐私我”,这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也称为“隐藏我”。属于隐藏或逃避领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私,即留在心底,不愿意或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事实或心理。身份、缺点、往事、疾患、痛苦、窃喜、愧疚、尴尬、欲望、意念等,都可能成为“隐私我”的内容。相比较而言,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隐忍的人,自闭的人,自卑的人,胆怯的人,虚荣或虚伪的人,隐藏我会更多一些。适度的内敛和自我隐藏,给自我保留一个私密的心灵空间,避去外界的干扰,是正常的心理需要。没有任何隐私的人,就像住在透明房间里,缺乏自在感与安全感。但是“隐私我”面积太大,“公开我”面积就太少,如同筑起一座封闭的心灵城堡,无法与外界进行真实有效的交流与融合,既压抑了自我,也令周围的人感到压抑,容易导致误解和曲解,造成他评和自评的巨大反差,成为人际交往的迷雾与障碍,甚至错失机会。勇于探索自我者,不能只停留在“公开我”的层面,还应敢于直面“隐私我”的秘密和实质。

(4)“潜在我”,这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也称为“未知我”。属于处女领域,有待挖掘和发现。通常是指一些潜在能力或特性,比如一个人经过训练或学习后,可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在特定的机会里展示出来的才干,也包含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层面,仿佛隐藏在海水下的冰山,力量巨大却又容易被忽视。对未知我的探索和开发,才能更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学着尝试一些全新的领域,挖掘潜力,会收获惊喜。勇于自我探索者,要善于开发“潜在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