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王朝:坚持45年阻挡蒙古铁骑,文天祥的壮烈牺牲

南宋王朝:坚持45年阻挡蒙古铁骑,文天祥的壮烈牺牲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得不佩服南宋的生存能力之强,以江南一隅的领土,以奸臣辈出的朝廷,以荒唐透顶的皇帝,以乱七八糟的军事,竟然阻挡蒙古铁骑前后将近45年。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文天祥死时年仅47岁。文天祥一死,宋王朝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他飘摇漠北的汗青而消失。这既印证了文人治国的悲哀,也印证宋朝整个军事制度的弊端。

南宋王朝:坚持45年阻挡蒙古铁骑,文天祥的壮烈牺牲

“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这是后人对文天祥的评价。“事业虽无所成,大节亦已无愧”,我们肯定他不仅因为文天祥是名相,还因为他以名相能为烈士。13世纪初,蒙古族勃兴于漠北,悍勇的蒙古军在几十年间,横扫欧亚大陆,灭国数十,最后把进攻的重点集中在南宋

宋朝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朝代,宋朝在放弃国家统一的同时,也为辽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澶渊之盟后,辽与宋获得了平等的地位,接着,宋朝又数度窘迫于西夏,北宋灭亡于金。不过南宋终于在金军的数度进攻中生存了下来。

不得不佩服南宋的生存能力之强,以江南一隅的领土,以奸臣辈出的朝廷,以荒唐透顶的皇帝,以乱七八糟的军事,竟然阻挡蒙古铁骑前后将近45年。蒙哥因为攻宋而殒命,忽必烈甚至一度打算放弃攻宋。后来在降将刘整的建议下,元朝将主攻方向转移至襄阳,1273年,襄阳被元军攻破,元军接着顺江东下。糜烂的宋王朝经历了对辽夏作战的失利,经历了被金追赶的狼狈后没有覆灭,然而幸运没有再次站到南宋这边,南宋没有在蒙古的铁蹄下逃出生天。

是谁在风雨飘摇中支撑了大宋的江山?是谁在艰难困苦中苦苦阻挡蒙古的铁骑?宋朝的幸运在于造就一批批奸佞的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批的忠良。在蒙古铁骑的进攻面前,他们是拯救南宋的救世主。

六亲不合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文天祥就在这时挺身而出了。文天祥在少年时代,就崇拜欧阳修、杨邦义和胡铨。后两人都是抗金的忠节之士。“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文天祥引用晋朝刘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剑心”。

德祐元年(1275),文天祥被派遣守卫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但因宋廷的部署失策,文天祥兵败,宋廷又将他召回临安

次年正月,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到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知其不可而为之,欲拯救大宋于风雨飘摇之中,并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后来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并被张弘范押往厓山。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

此后不久,陆秀夫和张世杰兵败厓山,陆秀夫清楚自己无法护卫幼帝走脱,于是他盛装朝服,对幼帝赵昺说:“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万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辙。德祐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说罢,他背起9岁的赵昺,又用素白的绸带将其与自己的身躯紧紧束在一起,踏上了从临安到厓山的最后里程、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

历时320年的宋朝最后灭亡。天道轮回,宋朝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政权,最后又在孤儿寡母手中失去了政权。(www.xing528.com)

后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是他在狱中写的《正气歌》中的两句。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他死后有人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47岁。

300多年后,围攻扬州的清豫亲王多铎收到一封信:“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上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照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这是守城的明将史可法写就的著名的《复多尔衮书》,不卑不亢,流传万世。后来,扬州城破,史可法殉国。悲剧虽然各有不同,但烈士总是相似的。

文天祥曾对元世祖的宠臣阿合马说:“南朝早用我为相,北可不至南,南可不至北。”的确,如果南宋早以文天祥取代贾似道历史自然会改写。宋朝在危难之际,总有人挺身而出,北宋时是宗泽和李纲,南宋时是文天祥,但文天祥却从没有过从容施展抱负的机会。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文天祥还在牢中之时,江南文人已给文天祥安排好了灵堂,写好了祭文,哭得山崩地裂,哭得响彻云霄,直哭得远在大都的文天祥都知道了——蒙古人自然也知道了。南宋文人的生祭,说明了儒家士人的另一张嘴脸。在南宋文人的眼中,如何生不重要,如何死重要。不仅元人要让他死,江南文人更容不得他生。

文天祥和宗泽都具备经天纬地之才,但文天祥则经历了比李纲和宗泽更为惨痛的命运。他虽然最后脱颖而出当了丞相,却几乎没有主持过大政。文天祥一死,宋王朝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他飘摇漠北的汗青而消失。他为整个南宋悲哀的末年送去了一株盛世莲花,绽放出美丽的花瓣,然后凋零在风中。这既印证了文人治国的悲哀,也印证宋朝整个军事制度的弊端。

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总结教训时,认为藩镇割据是唐代最大的弊端,于是在设计制度的时候,过分注意防止军阀拥兵自重,却忘了北方未归化游牧民族南侵的危害,和军事将领适度的自主权让军队可以灵活机动的优点。结果宋代在北方游牧民族尚未强大的时候,保持了一个和睦的社会环境,经济蓬勃发展,总产值超过唐朝数倍,新技术层出不穷,遥遥领先于世界。然而由于军事软弱,使游牧民族不断蚕食领土,被契丹、女真、蒙古打开了缺口。最后因为无法阻止蒙古的入侵,导致中原人民遭受了世界上空前绝后的灾难。这都属于考虑问题不全面,只注重防止一方面弊端,而忽略了改正后其他方面的弊端。

所以,两宋三百年虽然宋军从未在草原上展示过雄风,甚至是一路溃败与退却,但宋军节节抵抗、屡败屡战,其精神可歌可泣,这就是文人治国韧性的魅力了。但这个在内忧外患中挣扎了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终因无法摆脱“盛极而衰”的悲剧命运,凄美地沉于历史的烟波中,任人评说。当我们回顾几千年历史,总可以看到无数的身影,这些民族英雄在华夏文明的危机中挺身而出,保卫民族生命、尊严和财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