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1127)四月,一支来自北方的军队攻破了北宋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内搜刮数日,掳走了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150年后的一天,又一支来自北方的军队攻破了南宋的都城临安,恭帝及皇亲、后宫人员、大臣们等数千人被掳走,踏上了北去的路,南宋灭亡。“靖康之耻”再次上演,只不过掳走徽宗、钦宗二帝的是金兵,而掳走恭帝的是元军。
德祐二年(1276)二月,元朝将领伯颜率军进入临安,即位不到2年的恭帝赵㬎被迫投降退位。年幼的他还不懂亡国之痛。随后他踏上了其祖先曾走过的屈辱北去之路,不过这次他是去往元大都(今北京)。
赵㬎被押到大都后,忽必烈考虑到金人对徽宗、钦宗的所作所为的恶劣影响,以史为鉴,为了稳定南宋人民的人心,对赵㬎尚礼遇有加。赵㬎被封为开封仪同三司、瀛国公。
赵㬎被掳走时仅有6岁,元至元十九年(1282),被幽禁在大都6年后,赵㬎已经成为一个12岁的少年,忽必烈派人把赵㬎遣送到了上都开平。第二年,赵㬎的祖母太皇太后谢氏病死在元朝的土地上,这个曾与他经历过众多事情的祖母的逝世,对赵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知不觉,赵㬎在上都开平又度过了6年的监禁生活,这时的他已经从少年变成了青年。赵㬎的兄弟们在南宋灭亡之后都相继去世,赵宋王朝的血脉只有他了。忽必烈不禁担忧:“赵㬎虽说被囚禁在自己的土地上,但他是南宋遗民的希望,却是元朝的噩梦,把赵㬎留在自己身边,只会让自己夜不能眠。”
1288年,忽必烈让赵㬎到西藏去学习佛法,而赵㬎的母亲全皇后也被命令出家为尼。这对苦难的母子都遁入了空门,从此天各一方。为什么忽必烈会突然送赵㬎去吐蕃学习佛法,历史学家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是因为赵㬎自己对佛法产生了兴趣,自行要求前往;有的人说是忽必烈害怕赵㬎会复辟宋朝,就试图让佛法的教义磨掉赵㬎的世俗之心,让他甘心在青灯古佛旁了却余生。
19岁的赵㬎正式赴西藏学习佛法。他在萨迦寺出家,法号合尊,赵㬎与佛门相当投缘,一开始就显现出了对佛法的极大兴趣。也许赵㬎不平常的经历让他更懂得人间的疾苦,更容易领悟佛法中的深奥内容。在学会藏文之后,赵㬎开始翻译佛经,崭露头角。(www.xing528.com)
之后他担任了萨迦寺的总持,四处设座讲经,弘扬佛法教义。在清静寂寥的古寺里,他潜心研究佛学,将《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这两部汉传佛教著作翻译成了藏文,促进了佛学的交流。
然而,即使赵㬎遁入空门,终日与青灯古卷为伍,他也并没有甩掉南宋君主的身份,稍有言辞不慎就招来杀身之祸。赵㬎一时兴起而作的一首小诗将他送上了不归路。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元英宗听说了这首饱含对大宋王朝惋惜之情的诗句后大怒,认为赵㬎是“讽动江南人心”,有谋反复辟之野心,就下令将他赐死。54岁的赵㬎就这样死在了他乡,看来空门也不是安生的好去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