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杰出才女李清照: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诗人

杰出才女李清照: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诗人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提起才女,李清照无疑是最杰出的,千百年来无人企及,无法超越。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童言无忌,李清照只是付之一笑。要想出个超过李清照的才女,已然不可能了。这样说来,在中国的历史上,词艺绝高的李清照就是孤独一人,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藕花深处”。

杰出才女李清照: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诗人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酒醉、花美,清新别致,盛放的荷花丛深处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这优美怡人的场景让人觉得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在相隔千年之后,我们读到一个时代的妩媚。

邓广铭先生指出:“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于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为其后的元明所不能及。”这种超越是多方面的,形成一种形而上的力量,把宋朝留在世人的精神生活中。尽人皆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歧视妇女的观念形成于明末。与此相反,在宋代不仅“当时风尚,妇女皆知爱才”,而且在她们当中涌现出不少人才。提起才女,李清照无疑是最杰出的,千百年来无人企及,无法超越。

让我们看看她的另外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芳春时分,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忽然忆起昨日在风雨中瑟瑟的海棠花,便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早已凋谢了大半,而绿叶已经生了很多了。”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沉香袅袅,或者与侍女斗一会儿嘴。李清照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得到文化的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品评史实人物,更是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可以喝到酩酊大醉,可以用婉约的诗词写着美好的人生。不久之后她的美好人生又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

她的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了有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则为我们留下了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www.xing528.com)

张爱玲说,一个城市的沦陷,只是为了成就一场爱情。那么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的那场巨变,是否也只是为了成就一个女词人呢?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正如南唐的衰亡孕育了词人李后主,北宋的灭亡也造就了女词人李易安(李清照字易安)。他们两人向来就是并列的,“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也就成了众所周知的一句话。

正如康震先生在评价李清照时说,作为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李清照是古代文学群山中一座秀美的山峰,在男性占据主宰地位的文学时代,李清照似乎是一个精彩的意外。也许是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迈上了文学最高的圣殿。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一日她朋友家小孩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童言无忌,李清照只是付之一笑。

尽管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李清照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纵观历史,从夏商到宋,女子有才藻、有著作的寥若晨星,在她之前的蔡琰,只留下两首诗;还有诗作虽多,但质量难以和诗词大家相提并论的薛涛,所得的才名主要是因为她那大胆的生活作风;和李清照同朝的朱淑真,其意境和品位与李清照有不少距离,宋以后理学盛行,出个才女更为困难。要想出个超过李清照的才女,已然不可能了。这个空前绝后的易安居士,相较于极负词名的苏辛(苏轼辛弃疾),也是绝不多让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除了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藏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脱俗,出淤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这样说来,在中国的历史上,词艺绝高的李清照就是孤独一人,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藕花深处”。处于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些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宋王朝仓皇南渡后又苟延了152年,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地度过了一生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绝不随波,绝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值得庆幸的是,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更值得庆幸的是,再晚些时候,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其中一座就叫李清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