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降救世主!了解宋朝历史的必读书

天降救世主!了解宋朝历史的必读书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一刻,众将已不顾他推托,硬是将他“逼”上了马。在天怒人怨的情况之下,总得有那么一个人站出来统一天下,还老百姓安宁日子,而赵匡胤的“陈桥兵变”能够成功,此为时局所趋。如此看来,与前朝那些凭借无上功德和显赫军功才入主天下的君主相比,赵匡胤一身了无痕而能做皇帝的原因便是受到老天爷的眷顾,即“君权神授”。

天降救世主!了解宋朝历史的必读书

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某日黎明时分,天地间雾霭迷蒙,冬雷震震,雨雪欲垂,陈桥驿外有火光闪动,在这晨雾之中犹如引导前路的幽灯。幽灯越聚越多,最后火光照亮了整个驿站,只见陈桥驿内外驻扎了百余顶帐篷,万余名兵士手持火把穿梭于帐篷之间,往来奔走。

正当此时,主帐内一阵骚动,一个衣衫尚未穿好、犹有几分醉意的高壮男子,被几人拥出帐外。他尚未站定,周围蓦然响起士兵的震聋呐喊:“诸军无主,愿奉都点检为天子。”男子不及回应,拥他出帐的几人便将早已准备好的金色龙袍披在他的肩上。所有的官兵纷纷跪地,直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一时间声音响彻云霄,打破了晨曦的静谧。

男子慌忙俯身半跪在地,对众将道:“这可使不得,我何德何能,怎可当皇帝……”他嘴上虽然推托,垂下头后,嘴角却逸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眼中的光芒乍现,旋即敛去。

下一刻,众将已不顾他推托,硬是将他“逼”上了马。看来,他这个皇帝不当也不成了。于是将士们收拾行囊,掉转马头,直逼开封汴梁。忽而云开日明,百姓犹自沉浸在节日早晨祥和的气氛当中,却不知江山此刻便要易主。

又是一年春光现,未融化的白雪尚裹着眼前这个北方小镇,狭窄的街道上人们熙来攘往。小镇是那样简单而朴素,却是中华名镇之一,不因为别的,单单只为一千年前的这一时刻,此处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兵变,一个王朝从这里开始。由此,它便被载入了史册千秋不朽。

曾有这样两句诗:“陈桥崖海须臾事,天淡云闲今古同。”时光转瞬,风云色变,刹那间王朝递嬗,何其震撼,令人沉浸于古镇幽情之中时,不免迷惘于它超时空的魅力。

公元960年年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得江山,结束了中原几十年混乱的局面,建立了赵宋王朝。

疾风知劲草,纵观历史,得天下者要么大仁大义,受万人景仰,诸如商、周;要么军功赫赫,在马上堂堂正正打天下,诸如汉、唐之辈。清代文学家、史学家王夫之在《宋论》中称:“德足以绥万邦,功足以戡大乱,皆莫民者也。得莫民之主而授之,授之而民以莫,天之事毕矣。”若是德行能惠泽广袤大地,并且建立了平定四方祸乱、一统江山的军功,那么这个人得到天下是必然的。然赵匡胤既无高尚德行,亦无显要军功,却能得到天下,王夫之也颇觉不可思议。不过,“时势造英雄”,赵匡胤能成为一国之主,一则与其个人有关,二则脱离不了当时的局势。(www.xing528.com)

唐朝覆灭之后的几十年时光,中原巴掌大点儿的地方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更迭。中原地区周围,则陆续出现了吴、南唐、吴越、闽、楚、蜀、南汉、北汉等十国。群雄逐鹿,斗争不断,而由此导致民不聊生似乎已是必然。在天怒人怨的情况之下,总得有那么一个人站出来统一天下,还老百姓安宁日子,而赵匡胤的“陈桥兵变”能够成功,此为时局所趋。

其中个人因素在于,赵匡胤生性便是好强之人。端看他未及弱冠之年时,为了驯服烈马,差点丢了性命,终令烈马俯首称臣,为其所用,便知其性。他不服输的个性为其后来谋反埋下了伏笔。在投靠后周开国君主郭威之后,赵匡胤的野心已经慢慢酝酿。他谋仕途时曾多次遭人白眼,对于世态炎凉早已看得通透——人若是无权,根本无法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生存下去。

赵匡胤追随周世宗南征北战,屡建殊勋,官至检讨太尉、节度归德,并得到整顿禁军的任务。他培养属于自己的精锐部队,笼络赵普等超级智囊。世宗一死,其子柴宗训6岁即位,天下不服之势已出。赵匡胤立刻借出师契丹、北汉之机遇,屯兵陈桥,自立为皇,夺下宫廷,令后周宰相范质、王溥俯首称臣,逼周恭帝柴宗训逊位。这个过程兵不血刃,似乎太过顺理成章、浑然天成。当年刘邦为夺得天下,和项羽拼个你死我活,差点儿鱼死网破;李世民为登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同室操戈,惨烈异常。赵匡胤却不曾经历大悲大喜、大风大浪,亦没有性命攸关的时刻,也不曾经历救民于水火的过程,何以能轻易得天下呢?

部分史书上称,赵匡胤“人望固已归之,于时主少国乱,中外始有推戴之意”,说他民心所向,因此才会受人拥戴。然而王夫之却说:“宋之君天下也,皆天所旦夕陟降于宋祖之心而启迪之者也。故曰:命不易也。”王夫之认为赵匡胤能做皇帝,都是上天赐予他的契机,是不可抗的命运。他之所以能“兵不血刃而三方夷,刑不姑试而悍将服”,完全是上天的护佑。如此看来,与前朝那些凭借无上功德和显赫军功才入主天下的君主相比,赵匡胤一身了无痕而能做皇帝的原因便是受到老天爷的眷顾,即“君权神授”。

此种说法带有稍许神秘色彩,不过在这乱世当中,并不算极为厉害人物的赵匡胤能在众争雄者中脱颖而出,顺利以宋代周,的确有几分运气在其中,但赵匡胤能统一天下并非偶然。周治八百载而诸侯起,汉统四百年而三国分,唐朝覆灭之后,中国历史迎来了第三个大分裂时代。这个时代很乱,越乱便越需要大一统,它亟须有作为的英雄,但是像秦始皇那样狠辣、刘邦那样狡猾、李世民那样有雄才伟略的人,这个时代没有孕育出来,只好选择一个不算英雄的“英雄”。恰巧,这时候的赵匡胤有“一点点”野心,而又在当政之后有那么“一点点”建树,才得以保未来的宋世百年不朽。

正像王夫之所说的一样,赵匡胤虽然承蒙天恩,但他能把国家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与其性格中的“惧”有关。所谓惧,即“恻悱不容自宁之心,勃然而猝兴,怵然而不昧”。赵匡胤天生谨小慎微,时刻防范他人,并采取各种措施保江山。他自己也说:“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正是他这种心存畏惧、小心谨慎的性格,促使他在建国之后采取了两项重大措施:对内铲除藩镇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农工而抚民;对外削平南方割据政权,一统江山。

这一系列政策的施行,使得宋朝至少五十年内得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连之后力图革新的范仲淹也不得不承认此种政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