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我们认为,怒江要怎么研究纳西文化,如何开展工作就不言而喻了。
假如木氏土司管理怒江的这个理论成立,那么现在风靡一时的《木府风云》其实讲的就是在这样的一块地盘上演绎出来的历史故事,即以木增、阿勒邱两位代表人物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来反映民族之间大爱、和谐的主题,来探讨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追求亲情和友爱的相处方式。一句话,“和为贵”。这部电视剧渗透着我的思想,有政治研究的成果,还有民族研究的成果,因而中央电视台非常看重,不仅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CCTV-8)黄金剧场播放,后来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现在,《木府风云》在国外又热起来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都有相关报道,说老挝已掀起“木府风云热”,播放时,上街的人都很少。听说,缅甸也要播放,至于播出以后对我们的恩梅开江流域有什么影响,就不得而知了。从整个国际形势来看,还会掀起一次波澜壮阔的“木府风云热”。所以,面对纳西文化研究潮涌潮起的势头,我们怒江州纳西文化研究也绝不能被边缘化,而是要理直气壮地进行开拓性的文化研究,这才是当务之急。至于一些细节的东西,我们也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怒江的纳西族年青一代应该下决心,投身到广阔的纳西族文化研究领域中去。
的确,我们讲木府文化时经常讲到俄亚、木里、盐井的纳西族,现在他们与我们木府常来常往,一到木府都说是好像回到家里来了一样,我们也经常去木里、俄亚,对他们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从他们的言语中可以得知,他们是居住在俄亚、木里、盐井的原住民,所以纳西族可能是最初到那个地方的民族。而说到怒江州,有没有纳西族原住民呢?之前,说到木氏土司管理了怒江,但是怒江州的纳西族原住民又相当少,这就显得十分矛盾,其中的原因尚待调查、研究和考证。而贡山丙中洛就有纳西族,故有历史痕迹是相当重要的,也很有价值。所以,木氏土司与怒江的关系这一研究课题,值得人们深入地进行研究。此外,木氏土司随元军攻打缅甸途经怒江的征战路线也是历史事件中的一个空白点,至今没有哪个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因而,进一步挖掘、研究、整理其路线图,也是今后怒江纳西族文化学会研究工作中重要的、有意义的一个课题。总之,史料的缺乏不是根本性的问题,关键是要有做文化研究的这种理念才行。
此外,纳西族文化的怒江文化现象,也应该算是学会研究的一个内容,而且是新兴的一个民族文化研究课题。我们研究怒江纳西族文化,首先要把概念搞清楚,即纳西族到怒江以后,与怒江的本土文化相融合,使纳西族文化融合了各种民族文化元素,形成新的文化现象,即独特的怒江的纳西族文化。从这样一个角度去考虑、去研究,就很有特色。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怒江的纳西族在历史上没有中甸、德钦的那么多,但是,后期的纳西族迁徙到这个地方,然后与这个地方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必然就产生出一种生命力相当强的纳西族文化。可以说,缺了这一块,纳西族文化就是不完整的文化。若是把怒江的纳西族文化这一块加进去,纳西族的文化就会越来越丰富,更何况这也是很有价值、值得深入研究的东西。从这样一个理念与高度来研究我们的民族文化,可起到异军突起的作用。(www.xing528.com)
因而,要更进一步地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口大量支边到怒江后,对怒江的经济、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这之中,就要首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许多人都提出,怒江的纳西族老干部扎根怒江这片土壤多年,功劳很大,成绩很突出,他们的事迹要记录下来,进行表彰。我觉得,这是做纳西族文化研究的一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我们的研究工作就好搞了。对于怒江州纳西族文化研究而言,不能只是停留在记录、表彰这样一个文化研究的层次上,应该是研究他们到怒江以后,他们所带去的纳西族文化如何对怒江当地社会经济、民族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以及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文化如何相互融合,纳西族与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如何共同促进怒江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进步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三江并流区域纳西族文化研究的发展。
当然,说到民族迁移文化,这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对此要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概念。比如,我们研究文化,明朝、清朝、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它都是分时期的。又如,我们研究木氏土司,明代的研究什么,清代的又怎么样,也是要划阶段进行研究的。而说到我们怒江纳西族,其阶段性很有特色,相当丰富,很值得研究。这个课题一旦研究出来,纳西族文化研究将会增添一股新生力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上,纳西族民族迁徙文化都是有史料记载的。我是丽江大研镇人,对大研镇的民族迁徙就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在就以大研镇为例,对纳西族民族迁徙文化及其带来的效应进行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大研镇早期居民有三四万人。三四万的城镇人口进行了几次人口大迁移。我记得,第一次人口大迁移时期,最初是土改队,大量的干部,还有裁缝、厨师、鞋匠、石匠去了怒江,我的岳父就是那时候到贡山做了鞋匠,对怒江的手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怒江在当时是大量的缺医少药、教育资源贫乏,土改工作队一来,派来了大量的医生、老师,对怒江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之中,以大研镇的纳西族居多。各位同仁,在那一次人口大迁移中,怒江州是捡到了一条条金子啦!为什么这么说?大研镇会教书的、懂点知识的、会点工艺的才能到怒江来,不是那个人才,人家还不要你呢!只有有专长的人才有资格来怒江。那个时候,他们背着行李,翻越雪山来到怒江,想来有多艰辛。第一次人口大迁移,怒江州引进了许多人才。第二次城镇居民大迁移,是到红河挖公路。大研镇的小伙子、胖金妹,一去就是几百人。第三次人口大迁移,是我们知青那一伙,当时有很多人分到怒江,参加工作,当老师或到商业局。那一批人里边尽是人尖子。当时,丽江地区13个县,地区中学只有3个高中班,150人,都是人尖子,都当了知青,大量的人分到怒江州,大研镇1万多人就这样迁徙到怒江去了。如今,他们的子孙也同样属于人口大迁移的范畴。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些纳西人迁徙到怒江以后,他们肯定会带去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理念、文化知识、民族文化,在与怒江傈僳族等各民族相互融合的进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共同提高了怒江的生产生活水平,共同繁荣了怒江民族文化。这样一来,对文化的融合、民族的融合进行理性研究也是怒江纳西族文化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也会给怒江纳西族文化研究注入新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历史上怒江就是木氏土司管理着的一块地盘,政治上木氏土司长期经营怒江,客观上促进了傈僳族、怒族、独龙族与纳西族的交往,经济上互通有无,文化上相互融合,形成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状态。我们同时也要承认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希望,怒江纳西族文化研究工作可以根据以上所探讨的理念,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使怒江的纳西族文化研究异军突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