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剧选材,拟从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跨度47年。即从纳西族第31代木氏传人木旺奉旨征缅开始,至第33代木氏传人木增让位后,隐迹解脱林为止。
截取这段时期,作为本剧的创作背景,有如下可取之由:
(1)这个阶段是纳西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明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选择这个时期,既可表现纳西族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和贸易等方面的繁荣进步,又能展示木府在爱国忠君方面忠诚却又不安的复杂心理。
(2)正是因为第31代木氏传人木旺征缅阵亡,加剧了木府内部次子木隆与长兄木青争权夺位的斗争,同时使一代明主木增在家族斗争中得到锻炼,并有了清醒的认识。选择这个阶段来表现木府风云,能取得全剧冲突迭起、情节跌宕的强烈的戏剧效果。(www.xing528.com)
(3)突出木府内部木隆的分裂行径,更有利于批判民族分裂主义;同时可以不涉及其他少数民族,避免了歌颂纳西族而贬低他族的做法,能够减少或避免民族矛盾敏感性问题的发生。
(4)这个阶段囊括了第33代木氏传人木增的执政时期。这位土司频频做出举措,不但出色地继承、巩固和发展了纳西族的基业,而且把先辈爱国忠君的思想发展到了“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的最高境界。这是全剧的主题思想。选择这个阶段来写,更有利于表现全剧的主题思想。
(5)纳西族是个尊重妇女、崇敬母爱的民族。纳西族妇女勤劳智慧、坚韧豁达、朴实贤淑,敢于并善于承担家族重担。选择这个阶段来写,能够同时塑造并刻画罗氏宁(族名阿室宁,木旺的妻子,木增的祖母)、罗氏春(族名阿室加,罗氏的侄女,木青的妻子,木增的母亲)、禄氏蘩(木增的正妻)、阿勒邱(木增的宠妾)、康沙(木增的情人)、利雅(木增和康沙的女儿)等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使全剧更绚丽多彩、扣人心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