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每个生态因子在区域内分布状况,建立生态目录,并根据对其目标的适宜性进行分级,然后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子的适宜性分级分别绘制在不同的地图上,形成单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图。(四)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应用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选线、土地利用、森林开发、流域开发、城市与区域发展等领域的生态规划工作。历年真题下列关于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的表述,哪些项是错误的?

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一)生态适宜性的概念

生态适宜性是指区域土地的生态现状及开发利用条件,或是指区域或特定空间的生态环境条件的最适生态利用方向,或指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因素的影响程度(生态因素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程度)。它是土地开发利用适宜程度的依据。

(二)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容

生态适宜性评价是以规划范围内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现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从规划对象尺度的独特性、抗干扰性、生物多样性、空间地理单元的空间效应、观赏性以及和谐性分析规划范围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空间地理单元的关系,确定范围内生态类型对资源开发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

(三)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

1.形态分析法

形态分析法是最早使用的方法,是以景观类型划分为基础的,由四步组成:

(1)根据对分析对象的实地调查或有关资料,按地形、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特征将规划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同质单元或景观类型。

(2)根据资源利用要求,制订资源利用的适宜评估表,定性描述每一个景观或小区的潜力与限制。

(3)分析每一个景观或小区对特定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等级。

(4)根据规划目标将不同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图叠合为综合适宜性图。

2.因素地图叠加法

因素地图叠加法,也称McHarg适宜性分析法,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规划目标及所涉及的因子,建立规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

(2)调查每个生态因子在区域内分布状况,建立生态目录,并根据对其目标的适宜性进行分级,然后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子的适宜性分级分别绘制在不同的地图上,形成单因子生态适宜性评价图。

(3)根据需要将各单要素图进行叠加得到符合图,即综合适宜性图。

3.线性非线性因子组合法

(1)线性组合法。与因素叠置法相似,不同之处在于:①用适宜度量值代替颜色或符号来表示适宜性等级;②每个因素视其重要性大小而给予不同的权重值。将每个因素的适宜性等级值乘以权重,得到该因素的适宜性值;③综合各因素的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即可得到综合适宜性值及空间分布。(www.xing528.com)

(2)非线性组合法。在某些情况下,环境资源因素之间具有明确的关系,可运用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表达。在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时,用这些模型进行空间模拟,然后按一定准则划分适宜性等级。

4.逻辑规划组合法

该方法是针对分析因子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运用逻辑规划建立适宜性分析准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判别分析适宜性的方法。主要过程包括:①确定规划方案及参与评价的资源环境因素;②对评价的资源环境因素按评价目标和要求进行等级划分;③制订综合的适宜性评价规则;④根据评价规则确定综合适宜性。

5.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根据区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确定发展的资源需求生态位,再与现实条件进行匹配,分析其适宜性。

(四)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应用

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选线、土地利用、森林开发、流域开发、城市与区域发展等领域的生态规划工作。

历年真题

下列关于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的表述,哪些项是错误的?( )[2018-98]、[2017-100]

A.按行政区划划分评价空间单元

B.独立地评价每个评价空间单元

C.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划分生态适宜性的重要标准

D.生态环境的抗干扰性影响生态适宜性

E.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适宜性无关

【答案】ABCE

【解析】按生态类型划分评价单位而不是行政区划,A选项错误。需要考虑与相邻空间的关系而不是独立评价,B选项错误。生态适宜性主要是对生态的考虑,资源的生态价值是划分生态适宜性的重要标准,而不是经济价值,C选项错误。生物多样性与适宜性有关,E选项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