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震防灾规划:重要措施及设防标准

抗震防灾规划:重要措施及设防标准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震级为8.9级。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目标是:当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城市功能正常,建设工程一般不发生破坏。我国城市抗震防灾的设防区为地震基本烈度在六度及六度以上的地区。(三)抗震防灾规划措施1.城市用地布局地震烈度不但与空间距离、震源深度有关,而且与地质条件有关。

抗震防灾规划:重要措施及设防标准

(一)地震强度与灾害形式

衡量地震的大小有两个指标。一是地震震级,是反映地震过程中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释放能量越多,震级越高,强度越大。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震级为8.9级。二是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造成破坏的指标,烈度越高,破坏力越大。地震烈度与地质条件、距震源的距离、震源深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同一次地震,主震震级只有一个,而烈度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差异。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90年代先后三次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作为各地进行地震设防的基本烈度。2001年,为了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编制了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两项参数)。地震基本烈度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对应关系见表3-45。

表3-45 地震基本烈度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关系

(二)城市抗震设防标准和目标

我国城市抗震防灾的设防区为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的地区(相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一般建设工程应按照基本烈度进行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标准。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目标是:

(1)当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城市功能正常,建设工程一般不发生破坏。

(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城市生命线系统和重要设施基本正常,一般建设工程可能发生破坏但基本不影响城市整体功能,重要工矿企业能很快恢复生产或运营。

(3)当遭受罕遇地震影响时,城市功能基本不瘫痪,要害系统、生命线系统和重要工程设施不遭受严重破坏,无重大人员伤亡,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历年真题

1.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将其抗震设防烈度设定为( )。[2020-80]

A.6度 B.7度 C.8度 D.9度

【答案】C

【解析】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将其抗震设防烈度设定为8度。

2.地震震级反映的是( )。[2019-32]、[2018-37]

A.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B.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C.地震释放的能量强度 D.地震活动频繁程度

【答案】C

【解析】地震震级,是反映地震过程中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释放能量越多,震级越高,强度越大。

3.位于抗震设防区的城市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根据( )确定设防标准。[2018-38]

A.建设场地地质条件 B.未来50~100年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

C.次生灾害的类型 D.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4.下列关于抗震设防标准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2017-37]

A.一般建筑按基本烈度设防

B.重大建设工程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设防

C.核电站按当地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设防

D.地震基本烈度低于Ⅵ度的地区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核电站属于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5.下列有关地震烈度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2014-37]

A.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造成破坏的指标

B.地震烈度与震级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C.我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是各地确定抗震设防烈度的依据

D.在抗震设防区内一般建设工程应按地区地震基本烈度设防

【答案】B

【解析】地震烈度与地质条件、距震源距离、震源深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同一次地震,主震震级只有一个,而烈度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差异。

6.根据我国执行地震区划分,下列关于地震基本烈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2013-39]

A.我国地震基本烈度最小为6度

B.地震基本烈度代表的是地震一般条件下的破坏程度

C.未来50年内达到或超过基本烈度的概率为10%

D.基本烈度是一般建筑物达到的地震设防烈度

【答案】A

【解析】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我国城市抗震防灾的设防区为地震基本烈度在六度及六度以上的地区。

7.下列有关地震烈度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2012-96]

A.地震烈度反映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造成的破坏程度

B.我国地震区划图上标示的是地震基本烈度

C.地震基本烈度按一定的风险水平确定

D.同一次地震,形成的地震烈度在空间上呈现差异

E.工程上采用的设防烈度必须大于基本烈度

【答案】ABCD

【解析】地震基本烈度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对应,C选项错误。一般建设工程应按照基本烈度进行设防,E选项错误。

8.当前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基准为( )。[2011-8]

A.30年 B.50年 C.70年 D.90年

【答案】B

【解析】现阶段我国地震区的城市建(构)筑物应按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定的基本烈度和“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分类”所规定的建(构)筑物重要性等级来确定其抗震设防烈度,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和施工,建筑抗震设防以50年为基准期。

(三)抗震防灾规划措施

1.城市用地布局

地震烈度不但与空间距离、震源深度有关,而且与地质条件有关。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不同地段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总会存在一定差别,发生地震时造成的破坏也存在差别。编制城市规划,首先要认真分析研究城市的自然条件,尽量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进行城市建设,避免将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在地震危险地段,重要建筑尽量避开对抗震不利的地段。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必须布置在独立的安全地带。

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包括: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

地震危险地段包括: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的地段;活动型断裂带附近,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对地震不利的地段包括:软弱土、液化土、河岸和边坡边缘;平面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湖塘沟谷、填方较厚的地基等。

2.建筑物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包括新建建筑的设防和原有未采取设防措施建筑的抗震加固。编制城市规划,不但要对新建建筑提出设防要求,而且还必须对原有建筑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对未采取设防措施的建筑提出加固、改造计划。(www.xing528.com)

3.抗震防灾基础设施建设

抗震防灾基础设施包括避震疏散场地、疏散通道和生命线工程。

(1)避震疏散场地。避震疏散场地按功能可分为两大类: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和固定避震疏散场。根据需要,甲、乙类模式城市应安排中心避震疏散场所。在临震前用于临时性紧急避难,这类疏散场地要尽量靠近人员密集区。疏散场地的疏散半径宜为500m,避震疏散场地的规模,紧急避震疏散场地的用地不宜小于0.1hm2,固定避震疏散场地不宜小于1hm2,中心避震疏散场地不宜小于50hm2

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步行大约10min之内可以到达;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宜为2~3km,步行大约1h之内可以到达。

固定避震疏散场用于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人员安置,这类疏散场地应当具有较大的容纳空间,配置或易于连接水、电、通信基本生活设施,疏散半径可在lkm以上。可利用不会发生次生灾害的市、区级公共绿地、体育场等开阔空间。

避震疏散场地人员进出口与车辆进出口宜分开。应有多个不同方向的进出口。人防工程按照有关规定设立进出口,防灾据点至少有一个进口与一个出口。其他固定避震疏散场所至少有两个进口与两个出口。

(2)避震疏散通道。避震疏散通道与疏散场地相连,应考虑两侧建筑物垮塌堆积后仍有足够的可通行宽度。

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内外的避震疏散通道有效宽度不宜低于4m,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内外的避震疏散主通道有效宽度不宜低于8m。与城市出入口、中心避震疏散场所、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相连的救灾主干道不宜低于16m。避震主通道两侧建筑宜保障疏散通道的安全畅通。

(3)生命线工程。生命线工程是指地震发生后,保障紧急救援所需的交通、通信、消防医疗救护设施和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供水、供电、燃气、供热、食品供应等设施。要从站点和系统布局、抗震设防、应急措施等方面加强抗震能力。

(4)疏散出入口。避震疏散场地人员进出口与车辆进出口宜分开。应有多个不同方向的进出口。人防工程按照有关规定设立进出口,防灾据点至少有一个进口与一个出口。其他固定避震疏散场所至少有两个进口与两个出口。城市的出入口数量宜符合以下要求:中小城市不少于4个,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少于8个。应保障与城市出入口相连接的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一旦倒塌后不阻塞交通。

4.次生灾害防止

进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时,应对地震次生火灾、爆炸、水灾、毒气泄漏扩散、放射性污染海啸、泥石流、滑坡等制定防御对策和措施,必要时可进行专题抗震防灾研究。

在进行抗震防灾规划时,应按照次生灾害危险源的种类和分布,根据地震次生灾害的潜在影响,分类分级提出需要保障抗震安全的重要区域和次生灾害源点。

防止地震次生灾害要求:对地震可能引起水灾、火灾、爆炸、放射性辐射、有毒物质扩散或者蔓延等次生灾害的防灾对策。对地震次生灾害的抗震性能评价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次生火灾应划定高危险区;甲类模式城市可通过专题抗震防灾研究进行火灾蔓延定量分析,给出影响范围。

(2)应提出城市中需要加强抗震安全的重要水利设施或海岸设施;

(3)对于爆炸、毒气扩散、放射性污染、海啸、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可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提出城市中需要加强抗震安全的重要源点。

历年真题

1.从抗震防灾的角度考虑,城市建设必须避开下列哪类区域?( )[2018-36]

A.地震时易发生滑坡的区域 B.古河道

C.软弱地基区域 D.地震时可能发生砂土液化的区域

【答案】A

【解析】地震危险地段包括: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的地段;活动型断裂带附近,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2.下列哪些抗震防灾规划措施是正确的?( )[2017-97]

A.城市建设用地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

B.现有未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必须拆除重建

C.城市内绿地应全部作为避震疏散场地保护建设

D.紧急避难场地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

E.避难场地应有疏散通道连接

【答案】ADE

【解析】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A选项正确。现有未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应加固、改造,经加固、改造后仍有危险的建筑,应拆除,B选项错误。在城市中,规划为避难疏散场地或者满足疏散场地要求的绿地应进行场地保护,C选项错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2007第8.2.10条: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D选项正确。避难的场地,应有可以对外的疏散场地,E选项正确。

3.下列抗震防灾规划措施中,正确的是( )。[2013-97]

A.应尽量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建设

B.现有未采取抗震措施的建筑应提出加固、改造计划

C.将河流岸边的绿地作为避震疏散场地

D.生命线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应达到一般建筑物水平

E.合理布局降低可能产生次生灾害风险的设施

【答案】ABE

【解析】对地震不利的地段包括:软弱土、液化土、河岸和边坡边缘,C选项错误。生命线工程是指地震发生后,保障紧急救援所需的交通、通信、消防、医疗救护设施和维持居民生活所需的供水、供电等设施,而非抗震设防标准应达到一般建筑物水平,D选项错误。

4.下列哪项不能作为紧急避难场地?( )[2012-39]

A.小区绿地 B.学校操场 C.高架桥下 D.体育场

【答案】C

【解析】适宜用作防灾避难疏散的场地为:具有安全保障,不会发生次生灾害的广场、运动场、公园、绿地等开放空间。

5.下列哪类用地最有利于抗震?( )[2012-40]

A.古河道 B.沙土液化区

C.风化层比较薄弱地区 D.填土厚度较大的填方区

【答案】C

【解析】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包括: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地震危险地段包括: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的地段;活动型断裂带附近,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对地震不利的地段包括:软弱土、液化土、河岸和边坡边缘;平面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古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湖塘沟谷、填方较厚的地基等。

6.位于抗震设防区的城市,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根据( )确定设防标准。[2012-41]

A.建设场地地质条件 B.未来100年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

C.次生灾害的类型 D.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

【答案】D

【解析】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标准。

7.从抗震防灾的角度考虑,城市建设必须避开下列哪类用地?( )[2011-39]

A.地震时可能受崩塌威胁的用地 B.软弱地基用地

C.地震时可能发生砂土液化的用地 D.位于古河道上的用地

【答案】A

【解析】同[2012-40]解析。

8.场地设计中的防震措施包括( )。[2010-95]

A.考虑防火、防爆、防有毒气体扩散措施

B.建筑物间距适当放宽

C.道路最好修成刚性混凝土路面

D.架空管道和管道与设备连接处或穿墙体处,既要连接牢固以防滑落,又要采用软接触以防管道折断

E.建筑设计中进行抗震设防

【答案】ABD

【解析】场地抗震措施包括:建筑物间距适当放宽;人员较集中的建筑物,远离高耸烟囱或易倾倒、脱落的设备,以及易燃、易爆建筑物;道路最好不修刚性混凝土路面,以便地下管道发生断裂时及时开挖抢修;场地内一切管道,采用抗震强度率较高的材料,架空管道和管道与设备连接处或穿墙体处,既要连接牢固,又要采用软接触以防管道折断。建筑设计中进行抗震设防属于场地设计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