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一)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
各种性质与类型的公共建筑主要有三类功能与空间组成:
(1)主要使用部分:以学校教学楼为例,包括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
(3)次要使用部分:走廊、门、厅、楼梯等。
(二)公共建筑的交通组织
通常将过道、过厅、门厅、出入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
(1)水平交通空间指联系统一标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间,有些还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要求,有三种形式:
1)单纯的交通联系空间,主要是供人集散时使用,如旅馆、办公建筑等。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但兼有其他功能的过道、廊道,如医院建筑等。
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通廊,如展览馆、陈列馆建筑等。
(2)公共建筑通道的宽度和长度,取决于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及空间感受等,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过道中行人数的多少,进行防火要求最小宽度的校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走道的宽度还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开启方向有关。
2.垂直交通空间
垂直交通空间是联系不同标高空间必不可少的部分,常用的有楼梯、电梯、坡道、自动扶梯等形式。
(1)楼梯: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防火楼梯,包括直跑、双跑、三跑、旋转、剪刀楼梯等形式。楼梯由梯段、平台、栏杆三部分组成。
(2)坡道:一般坡道的坡度为8%~15%,常用坡道坡度为10%~12%,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为12%。注意坡面应加防滑设施。
(3)电梯: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等重要,二者要靠近布置;当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时,电梯就成为主要交通工具。在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建筑物内,每个服务区的电梯不宜少于2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
(4)自动扶梯:坡度一般为30%,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通常宽810mm,每小时运送人数约5000~8000人。有单向布置、交叉布置、转向布置等形式。
3.交通转换空间
在公共建筑中,考虑到人流集散、方向的转换、水平和垂直交通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起到交通枢纽和空间过渡作用。
历年真题
1.下列关于建筑交通联系空间及布局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2018-4]
A.过厅、自动扶梯、出入口属于交通联系空间
B.应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的需要
C.可分为水平交通、综合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
D.流线设计应简单明确并避免迂回曲折
【答案】C
【解析】交通的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
2.下列关于公共建筑交通联系空间的表述,哪些项是错误的?( )[2014-84]
A.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与功能有关,与建筑空间处理无关
B.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与功能无关,与建筑空间处理有关
C.交通联系空间的位置与功能有关,与建筑空间处理无关
D.交通联系空间的位置与功能无关,与建筑空间处理有关
E.交通联系空间的大小与功能有关,与建筑空间处理也有关
【答案】ABCD
【解析】通常将过道、过厅、门厅、出入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等称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的需要。
3.按使用性质划分,建筑可分为( )两大类。[2012-9]
C.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D.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答案】B
【解析】按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分为两大类:生产性建筑与非生产性建筑。其生产性建筑包括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4.下列关于8层住宅建筑的电梯设置,哪项是错误的?( )[2012-10]
A.电梯与楼梯同等重要 B.电梯与楼梯宜相邻布置
C.至少设置1台电梯 D.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3台
【答案】D
【解析】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
5.下列关于建筑中交通空间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2011-6]
A.交通空间不能兼有其他功能
B.走道宽度与走道两侧门窗的开启方向无关
C.走道宽度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有关
D.走道宽度与建筑的耐火等级无关
【答案】C
【解析】水平交通空间即指联系同一标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间,有些还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要求;公共建筑的通道宽度和长度,主要根据功能需要、防火规定及空间感受等来确定;走道的宽度还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开启方向有关。
6.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 )的需要。[2010-39]
A.建筑形式与使用人数 B.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
C.建筑结构形式 D.建筑空间体量
【答案】B
【解析】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的需要。
7.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电梯可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宜( )。[2010-71]
A.少于两部 B.少于三部
C.多于六部 D.多于八部
E.多于九部
【答案】AD
【解析】在超过8层的公共建筑中电梯成为主要交通工具,因为电梯部数多,可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但至少要有2部,以保证一部发生故障时另一部可继续使用,但一组不宜超过8部,以免造成人流拥挤。电梯过于集中,反而影响交通,不利于防火疏散。
(三)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1.空间的“主”与“次”
建筑物功能分区的主次关系,与具体的使用顺序相结合,如行政办公的传达室、医院的挂号室等,在空间性质上虽然属于次要空间,但从功能分区上看却要安排在主要的位置上。
2.空间的“闹”与“静”(www.xing528.com)
公共建筑中存在着使用功能上的“闹”与“静”。在组合空间时,按“闹”与“静”进行功能分区,以便其既分割、互不干扰,又有适当的联系。如旅馆建筑中的客房部分和公共使用部分(临近道路及出入口)。
3.空间联系的“内”与“外”
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联系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与内部联系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
(四)公共建筑的流线组织
1.人流组织方式
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可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
(1)平面组织方式:适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人流组织,特点是人流简单、使用方便。
(2)立体组织方式:适用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仅靠平面组织不能完全解决人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如大型交通建筑、商业建筑等。
2.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大体上可以分为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
(1)正常疏散:有连续的(如医院、商店、旅馆等)和集中的(如剧院、体育馆等),有的公共建筑则属于两者兼有(如学校教学楼、展览馆等)。
(2)紧急疏散:在紧急情况下,不论哪种类型的公共建筑,都会使得人流疏散变得集中而紧急。因而,在考虑公共建筑人流疏散时,都应把正常与紧急情况下的人流疏散问题考虑进去。
历年真题
1.下列关于公共建筑人流疏散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2013-5]
A.医院属于连续疏散人流 B.旅馆属于集中疏散人流
C.剧院属于集中疏散人流 D.教学楼兼有集中和连续疏散人流
【答案】B
【解析】一般正常情况下的人流疏散有连续的(如医院、商店、旅馆等)和集中的(如剧院、体育馆等),有的公共建筑则属于两者兼有(如学校教学楼、展览馆等)。
2.下列哪类建筑的人流疏散一般兼有集中疏散和连续疏散两种类型?( )[2011-7]
A.医院 B.教学楼、展览馆
C.剧院、体育馆 D.工厂、旅馆
【答案】B
【解析】同[2013-5]解析。
3.中庭设计的要求不包括( )。[2010-1]
A.使用合理 B.空间得体
C.结构合理 D.美观华丽
【答案】D
【解析】中庭设计要达到使用合理、空间得体、结构合理、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等要求。
(五)公共建筑的群体组织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主要指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
1.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三个要点
(1)使用性质: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建筑造型: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室外空间组合。
(3)空间效果:运用绿化及各种建筑的手段丰富群体空间,取得多样化的室外空间效果。
2.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及特点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可分为两种形式:分散布局的群体组合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1)分散式布局。
特点:功能分区明确,减少不同功能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适应不规则地形,可增加建筑的层次感,有利于争取良好的朝向与自然通风。
形式:分散式布局又可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形式。
(2)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将性质上比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起,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或中心,如居住区中心的公共建筑、商业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市政中心等。
历年真题
下列关于公共建筑分散式布局特点的表述,哪些项是正确的?( )[2018-83]
A.有利于争取良好朝向 B.难以适应不规则地形
C.可防止建筑的相互干扰 D.便于功能区间的划分
E.可有效组织自然通风
【答案】ACDE
【解析】分散式布局的特点是功能分区明确,减少不同功能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适应不规则地形,可增加建筑的层次感,有利于争取良好的朝向与自然通风。
(六)公共建筑的防灾要求
建筑设计应针对我国城市易发并致灾的地震、火、风、洪水、地质破坏五大灾种,因地制宜地进行防灾设计,采用先进技术,在满足各类建(构)筑物使用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综合防灾能力。
1.防灾原则
(1)防灾方针:城市建筑综合防灾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总方针,提高城市各类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综合抗灾能力。
(2)防洪任务: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占城市总数5%;非农业人口在150万~50万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为200~100年一遇;非农业人口在50万~20万之间的中等城市,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3)台风和寒潮及雷暴大风: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规定的以50年为重现期的标准设防;对于重要的生命线工程设施,设防标准应提高到100年一遇。
(4)抗震设防:建筑抗震设防以50年为基准期,做到在多遇地震烈度下(超越概率为63%)不坏,保证正常使用;在基本烈度下(超越概率10%)可修,即有破坏但维修恢复后可正常使用;在罕遇地震烈度下(超越概率2%~3%)不倒,即有严重破坏但不倒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今后15年内,应逐步采用更为科学的地震动分区方法和以建筑功能为目标的设防标准。
2.技术措施
(1)提高建筑物综合防御能力,提出合理的设防标准。
(2)掌握灾害的背景资料和风险程度,加强防灾质量控制;制订和执行灾后鉴定、评估和恢复重建的技术措施。
(3)对多、高层建筑,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抗震、抗风结构体系,加强建(构)筑物的震害预测研究。
(4)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尤应注重防火安全设计。
(5)重视城市地下空间建筑的规划和防灾设计。
(6)村镇建筑要因地制宜。
(7)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建(构)筑物进行综合防灾管理。
历年真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一般建筑物防灾设计考虑的内容?( )[2017-3]
A.地震 B.火灾
C.地面沉降 D.电磁辐射
【答案】D
【解析】我国城市易发生并致灾的有地震、火、风、洪水、地质破坏五大灾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