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迪士尼:文化IP生产机 后现代主义建筑二十讲

迪士尼:文化IP生产机 后现代主义建筑二十讲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想将油水融合,只能依托持续不断的“IP生产系统”。而这一系列的文化产品、消费体验和物品购买等都基于系列IP的生产。颇具深意的是,所有这一切都能与前文所述的迪士尼六大核心价值观相对应。毫不意外地,迪士尼在这两者间游刃有余。迪士尼旗下的三大电影公司:漫威、梦工厂和皮克斯,都是能量极大的“IP生产机”。

迪士尼:文化IP生产机
后现代主义建筑二十讲

在今天的中国,“文化地产”似乎已成讨论热点,但鲜少有人意识到“文化”与“地产”之间在渊源、结构和诉求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两者像油和水一样难以融合,如果不通过某种特殊操作,所谓的文化地产只能是镜花水月。

若想将油水融合,只能依托持续不断的“IP生产系统”。关于IP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英文的“知识所有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简写。虽然所谓“大IP”的说法已近乎泛滥,但大多数人却并不真正理解其在文化产业、文化地产中的真正价值和运作方式。姑且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所谓“大IP”即是针对某故事、某事件或某人物全新的、完整的诠释方式。举例来说,熊猫不是IP,但阿宝(功夫熊猫)是;《木兰辞》不是IP,但花木兰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主人公)是……

IP生产系统可以把已有的传说、小说打包成一个文化产品(如一部动画片),并由此为其新创作的故事和人物打上品牌烙印并由此而把“他者”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公司文化产品、聚集到公司品牌旗下,并可持续升级和继续开发新的产品。而这一系列的文化产品、消费体验和物品购买等都基于系列IP的生产。在这个系统中,IP生产的内容不断更新(创新驱动)、营销模式应与时俱进、消费群体须不断拓展……颇具深意的是,所有这一切都能与前文所述的迪士尼六大核心价值观相对应。于是文化符号、价值观念和市场营销便被极好地绑定在一处,互相加持、互相利用、互相促进……

那么,哪些方法和途径是最有效的IP生产方式呢?简单说,那些能以文化形式作支撑,又贴合市场运作规律的社会活动,均可被列入此范畴。我们常见的两大IP生产系统:其一是电影、电视、舞台演出等文化产品,其二是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机构。毫不意外地,迪士尼在这两者间游刃有余。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迪士尼开创了第三种模式:对两种IP系统的产品进行生产统合和商业整合。

迪士尼旗下的三大电影公司:漫威、梦工厂皮克斯,都是能量极大的“IP生产机”。虽然各自影片的创作思路不同、风格有差异,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为迪士尼品牌贡献了诸多享誉全球的电影和可持续开发的系列IP。美国的电影工业体系是品牌IP迅速市场化的最可靠平台。每一部动画电影(如《狮子王》)或魔幻电影(如《加勒比海盗》)在创作之初,人物的造型就从来不是简单的绘制卡通画的过程,而是包括材质、构造、色彩、音效、不同尺度衍生品、纪念场馆、过山车、户外乐园人偶、海报、游戏开发等等全套产品的系列打造过程。当然这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高水平跨学科专家的参与、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总之,这是一个极高的“门槛”,经济、文化和工业集成三者间的任何一块短板,都会使这个过程难以为继。

在神奇王国中有两个景点,其改造方向便是将现有特色场地改造为迪士尼新影片场景的典型案例。瑞士家庭小屋(Swiss Family Treehouse,图20-23)1962年即建成,其创作灵感来自公司1960年出品的影片《海角乐园》(Swiss Family Robinson)。而且,树屋在西方,尤其在美国文化中是儿童的天然乐园。然而,随着公司一部更具影响力的新片的推出,这座小屋后来被改造成了泰山的树屋。事实上,梦想工程师们在进行动画影片《人猿泰山》(Tarzan the Ape Man)的场景设计时,就是以瑞士家庭小屋为蓝本的。在树屋改造中,这当然会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或许还能不至于太伤害那些伴随着瑞士小屋长大的迪士尼爱好者们。

图20-23 瑞士家庭小屋后来被改造为人猿泰山的树屋

图20-24/20-25/20-26 汤姆·索亚冒险岛上的海盗巢穴、拉菲特酒馆和磨坊小屋

建于1956年的汤姆·索亚冒险岛(Tom Sawyer Island)的际遇也大致相同。景点建造的最初动因并非源于公司影片,而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著名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岛上的河流、洞穴、攀岩等设置,基本遵循了小说的内容和线索。1967年,这里开始设置有关加勒比海盗的景点。2007年,这里成为《加勒比海盗》影片中的海盗巢穴。随着续集的不断推出和影片中人物形象的不断丰富,海盗的魅力显然已彻底盖过小说家。(图20-24/20-25/20-26)

迪士尼的另一个拿手好戏是针对同一IP有多种景点设置方式,但多个景点可能共享大体相同的构造和机械运动方式。比如,2003年推出的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便在迪士尼水族馆中有名为“尼莫和他的朋友们”的游览车,一个即兴谈话节目《海龟在说话》和一部同名音乐剧。当然像《星球大战》这类影响极大、系列作品更多的影片,还会有各种不固定的展览、人偶形象合影、明星见面会、Cosplay和观光活动等。

迪士尼的游乐项目大多基于电气化系统的支持,这可能是为了增加游客体验的多样性,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无疑会让付费过程愈加合理合法。总体说来,除观演类项目外,游乐项目大致可分为视频音频类(3D、4D、增强现实感等)、轨道运动类(小火车、激流勇进、过山车等)、旋转活动类(旋转木马、多向旋转游乐器)、电子游戏类等等。不过类似于“非洲野外探险”一类的项目(模拟非洲丛林、徒步三小时)可能更适合成年人。这当然有利于吸引更广泛的客户群,还能有效利用现有场地条件、优化景观线索增加额外收入。(图20-27/20-28/20-34)

图20-27 激流勇进

图20-28 天文卫星游乐设施(www.xing528.com)

图20-29/20-30/20-31/20-32 巴斯光年星际历程、太空山入口、明日世界高速公路、进步之轮入口处及广告牌,都有识别性强、极具迪士尼风格的色彩配置和造型设计

迪士尼世界的博物馆特征——因其趣味性和参与度之高——往往令人忽视!但即使仅浏览各景点的名称,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发现,迪士尼世界其实是一个集自然科学馆、海洋馆科技馆、古生物馆、艺术集市、国家历史陈列和公司简史等的交互体验综合体。它对于一个社会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培育,具有长期有效的重大影响力。

迪士尼对人类科技和未来世界的场景描绘常令人爱恨交织。许多欧美知识分子不断指出,迪士尼直线式、范本式、以电气化和信息化为平台的未来世界景观,带有明显的美国文化特征,也因此而具有明显的文化殖民倾向。因为美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美国科技的霸主地位,更促使全世界科学家对人类未来的探索,都难以避免受到美国文化,甚至受到迪士尼的影响。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和文化学者难免会担心,长此以往,本国科学家将在精神上和文化上丧失了独立探索未来世界的机会和能力。但普罗大众对迪士尼的未来世界场景却大多充满好奇心,甚至颇为欢迎,毕竟迪士尼的未来世界总是色彩鲜艳、喜气洋洋的,而不像常规的科学实验室那样看起来干净、整洁又冷冰冰的。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大众版的未来世界”,当然说是“美国版的未来世界”可能更贴切。(图20-29/20-30/20-31/20-32/20-33/20-34/20-35/20-36)

图20-33/20-34/20-35/20-36 天空山、发明天地(柯达体验馆)、地球太空船、太空使命离心运动模拟器,建筑造型以几何造型或曲线为主,建构出颇具“未来感”的典型迪士尼式样

迪士尼对美国“主旋律”的歌颂更是不遗余力。“总统大厅”(The Hall of Presidents, 图20-37)通过对美国历届总统最著名的演说场面的复原,让参观者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对美国历史的学习和美国价值观的认知过程。恢宏的场景、震撼的音视频效果,让人情不自禁地佩服美国历史的开拓者,认可美国的价值观。不仅如此,“乡村熊俱乐部”(Country Bear Jamboree)中展示了美国乡村音乐的魅力;在“小小世界”(It’s a Small World, 图20-38)的水上行程中,前后出现超过300个身着世界各国民族服装的儿童造型,他们唱着歌颂世界和平的歌曲,让大人和孩子们都沉浸其间……

在“迪士尼:一个男人的梦想”(Walt Disney: One Man’s Dream,图20-39)交互展厅中,收集和展示了沃尔特·迪士尼的全部梦想、艰辛、成功和遗憾。通过对一位“创业英雄”的歌颂,既为公司历史和品牌含金量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长久支撑,又是“美国梦”得以实现的最佳范例。公司的品牌价值和美国主流价值观,在这一刻终于重合了!

不过,如果仔细体会,我们也会发现迪士尼某些场景的设置似乎“不怀好意”。在佛罗里达州的迪士尼世界中有一个亚洲主题园区,主要包括三个游乐项目:其一为“大君丛林跋涉”(Maharajah Jungle Trek,图20-40/20-41)[3],设置在园区的“阿嫩德布尔27王国”(Kingdom of Anandapur)中,是一个模拟的野生丛林跋涉项目;其二为“卡利河激流探险”(Kali River Rapids,图20-42),是一个类似于“激流勇进”的水上项目;其三为“珠峰探险——禁山的传说”(Expedition Everest-Legend of the Forbidden Mountain,图20-43),是一个以喜马拉雅山为背景的过山车项目。就景观设计、制作工艺和游乐体验来说,这个园区颇引人入胜,有山有水、有急有缓、有动有静。但迪士尼把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文化和南亚自然景观成组推出,让“大君”与“圣山”相匹配;尤其是场景中对印度文化形象细致入微的造型刻画与未来世界(Epcot)园区中“反思中国”(Reflections of China)项目中对中国文化的粗浅介绍相比较,难免不让我们有其他联想。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长久的文化积习,反正我们必须明白,迪士尼乐园对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表现,因其取舍而必然带有“意识形态”色彩,通过娱乐形式进行文化输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恰是迪士尼最具竞争力之处,也是美国国家软实力的最真切体现。

图20-37 总统大厅

图20-38 小小世界

图20-39 迪士尼:一个男人的梦想

图20-40/20-41 在大君丛林跋涉项目中,无论自然风光还是印度社会生活细节,都制作得甚为逼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