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馆:后现代主义建筑二十讲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馆:后现代主义建筑二十讲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中,斯图加特沦为废墟。战后的斯图加特经济腾飞,已成为德国人均收入最高、失业率最低的城市。斯图加特美术馆是一座收藏德国20世纪美术作品的国家级美术馆。1977年,德国斯图加特市政府举办了建造新美术馆的竞赛。而这座斯图加特美术馆同样是具有非正式的和具有大众化的。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馆:后现代主义建筑二十讲

德国新的国家美术馆由詹姆斯·斯特林和其合伙人迈克尔·威尔福德设计——虽然人们一般认为这是詹姆斯·斯特林一个人的作品。它建于20世纪70年代,于1984年向公众开放。这座建筑物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缩影”。

斯图加特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首府,早在13世纪这里已是一座要塞。“二战”中,斯图加特沦为废墟。战后的斯图加特经济腾飞,已成为德国人均收入最高、失业率最低的城市。战后,城市重建又进一步破坏了原有的环境,所以怎样将新建的建筑物融入残留的建筑环境里,成了德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

斯图加特美术馆是一座收藏德国20世纪美术作品的国家级美术馆。老馆建于1837年。1977年,德国斯图加特市政府举办了建造新美术馆的竞赛。新馆地段位于老馆南侧,紧邻老馆,西面隔着康拉德·阿戴诺大街同斯图加特国家剧院相邻。新馆的场地为一东南高、西北低的坡地,东面为厄本街,南面为尤金街。设计竞赛的要求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场地内须设有一个公共步道,能连接东西两侧的交通干道,在德国的城市建设领域,这是满足市民社会公共生活的常规手段;其二,一定要包括一个3米高平台,以作为停车场使用。为满足这些要求而特殊创造的空间,后来都成了斯特林这座美术馆的最精彩之处。

这次竞赛是斯特林参与的第三个在德国斯图加特的设计竞赛,竞赛的18人评委成员包括美术馆的负责人、剧院的负责人和音乐学院的负责人、财政部的首席设计师、市长和数位城市规划官员、交通及成本咨询人员与四位建筑师。斯特林说:“在国立美术馆的项目工作中,合作是很愉快的,预算是合理的,工艺标准是最高的,在那里我们可以使用高级的材料和设计出复杂的细部,也没有遇到过去在英国常有的履行合同的困难。”显然在斯特林心中,德国业主的信誉度和专业性远超过他的英国业主们。

斯特林以一个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且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存的设计方案赢得了竞赛。新美术馆的设计元素中有着斯特林早前未实现的某些建筑设计的影子,如柏林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和罗马的万神殿。

通过将明显的古典主义元素融入现代主义中,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声称画廊“是后现代主义第一阶段的缩影,犹如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e,见附录22)和巴塞罗那亭(Barcelona Pavilion,见附录21)之于现代主义那样。”

斯特林认为,“许多现有建筑应尽可能地保留,以保持地区的街道特色”,因为斯图加特曾被炸平,在战后重建中又被进一步破坏,所以新建筑应能有利于周边环境的保护,这是方案优劣的主要评价标准。斯特林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与周边建筑相似的尺度和材料进行建筑设计……

图4-26/4-27/4-28/4-29/4-30/4-31 斯图加特美术馆的造型与人们印象中的美术馆差异太大了,看上去更像是个大学实验楼、游乐园、废弃工厂……其实这并非误读,而是建筑师对这个时代新型博物空间形态的崭新理解和处理方式

新画廊位于老美术馆旁边。停车场被设置在了建筑物的地下。建筑采用了石灰石砂岩等温暖、自然的元素建造出古典形式,与工业化的绿色钢框架系统和明亮的粉红色和蓝色钢扶手形成鲜明对比。建筑师打算把这座纪念碑非正式建筑结合起来。(图4-1/4-26/4-27/4-28/4-29/4-30/4-31)

新旧美术馆与中央内庭

与新馆毗邻的是1837年的老美术馆,这是一个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建筑平面整体呈工字形,可以看作是对称的两个U形平面叠合而成,建筑的入口部分是U形的两臂围成的广场,广场有一个半圆形的入口车道,前院的中心部位是一口古代的瓮,但在19世纪为一骑士雕像所代替。斯特林的新建筑也是U字形,两臂围成了广场,不同的是新馆以一圆形院子代替了半圆形的车道,而骑士像则以一新的出租车下车亭代替。新建筑“仿造”了原来建筑的大布局,但又给予了一种新的诠释,规整的三个面尊重了原有建筑,更为整个建筑定下框架。建筑师把创作的舞台放在了中间的庭院中,庭院已不再是“仿造”,而是一种颠覆,其中,布满种种形体,填满种种颜色,写满种种符号,营造了一个活泼、丰富的现代庭院空间。

然而,直接搞古典主义是不再被接受的。古典建筑的中心大殿不再是新建筑的终点,成了虚的、空的庭院,犹如一个无空间的房屋,屋顶不再是一个穹,而是敞向天空。平面虽是有轴线的,然而轴线往往是妥协性的。一套零碎的小房间与一个自由平面相结合,公共步道蜿蜒在中轴线的两侧。结果,很自然的出现:“纪念性”被“慎重考虑的非纪念性处理”所削弱。这些“慎重考虑的非纪念性处理”在建筑里跳舞,展示着这个建筑最激动人心的东西:(www.xing528.com)

圆形庭院——这个虚空的房间影射着古典建筑的中心大殿,依然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利用前后高差,一条贴着圆筒壁的坡道把穿过地段的人流引导到这个庭院,让行人欣赏一番。但行人不能下到庭院内部,而是通过坡道被引导到另一条街道。这个过程犹如给观众看一个预告片,更精彩的内容,只有进入建筑内部才能欣赏。拱券门给人以古代圆形露天剧场的感受,它一方面强调着整体布局的对称性,另一方面又由于公共步道在半圆周内的盘旋造成自身的不对称性,这使人们在其中穿行逗留时,会体验到一种颇富戏剧性的空间感受。

博物馆的平民化与世俗化

国立美术馆应当具有纪念性,因为对于公共建筑,特别是博物馆来说这是一个传统。而这座斯图加特美术馆同样是具有非正式的和具有大众化的。其中包含的种种非纪念性的元素似乎标志着美术馆越来越大众化、娱乐化。由此引出了这些曲折的步行道的非纪念性,以及虚的中心和其他,包括色彩处理,等等。

相比老馆,新美术馆退后街道很多。这种处理手法,建筑正面的双重性是与大街的模糊性相一致的,新馆前面的康拉德·阿戴诺大街在使用上更接近一条高速公路的性质。建筑师将建筑正面向后退取代立面,使人们在走动、进出、穿过这座建筑时可以看到一系列事件。另外,这种处理在对待原有建筑上,也是一种谦虚的姿态。然而,这样空出的大块地,却也成了建筑师施展的舞台,许多形色各异的建筑小品坐落其中,为美术馆提供了很好的引导空间。

新馆包括报告厅、咖啡座、剧场、音乐学校等内容。该馆建成后在德国建筑界引起空前的学术争论,甚至有人称,这是一座新法西斯主义建筑。

新馆整个坐落在一个台座(入口平台)上,台座下面设出租车停靠站。新美术馆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陈列部分;下层北翼为临时展室,南翼为讲堂和餐厅;主入口设在U形开口部位,一条曲折的城市公共步行道从新馆背后的厄本大街开始,横跨东面的展室,沿圆形庭院院墙盘旋而下,穿过上层的陈列平台,下到入口平台上。这条公共步行道使新馆同整个城市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部分。

从厄本大街走上步行坡道,从新馆东面的图书馆及办公楼旁擦身而过;在曲折盘旋的行进过程中,可以俯览圆形庭院中的雕塑品,可以远眺城市的风光。到达入口平台后,可以北折而去,或是下到康拉德·阿戴诺大街,或经主入口进入到新美术馆;也可以继续往南前进,或是进入餐厅、剧场,给行人很人性的选择,真正做到了人性化。其中的中庭可以说是新馆在空间组织上的枢纽,虽然新馆的平面布局对称严谨,但斯特林通过对各个功能体量在形式上不同的处理,引入平台、坡道等,塑造了一个错落有致的生动的城市景观。

风格装饰和商业娱乐

斯特林在新馆设计中采用了后现代建筑常用的“隐喻”手法:展室转角处“线脚”造型的构件(隐藏灯具用)使人联想到古典建筑的样式;讲堂和临时展室中蘑菇状柱子颇似赖特的处理,玻璃电梯的使用又有波特曼的影子;主入口雨篷类似构成主义风格;而入口平台及坡道上大红、大蓝色的超尺度扶手及主门厅大绿色巨型玻璃墙又有巴黎蓬皮杜中心的味道。

石墙和附有彩色金属部件的抹灰墙并列——在造型上,新馆运用了许多历史建筑形式片段,但结合现代的材料,把建筑环境的历史感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比如按古典比例划分的石材墙面,类似古埃及建筑中的那种横向展开的凹形装饰;但在入口雨篷、粗大的管状扶手以及S形弯曲的入口大厅窗、出租车下车亭和换气管,这些运用了彩色的部件,有助于抵消有纪念性石墙的压倒性的表现力。

色彩鲜艳的电梯——传统材料被作为一个可见的环境背景,而结构性很强的电梯等都在展示着现代技术。在颜色上传统的因素静穆而稳重,而现代的构件,如入口挑檐、亭子以及坡道扶手栏杆的颜色却耀眼夺目。

进入室内是以绿色为主色调的门厅。这里的设计很人性化,在门厅旁边设置了弧形的条形座椅,游客也很喜欢坐在上面闲聊。与惯用的传统正规的光滑石材不同,斯特林在这里使用了原色的绿色橡胶地面。以明快和鲜艳的色彩为主导的室内设计,让人觉得逛美术馆不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反而有一种类似在商店购物的轻松心情。根据他本人的解释,这是在提醒新的美术馆已经成了一个大众娱乐的场所,而且艺术和展览还有其商业性的一面。在20年后,F.盖里在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现代艺术博物馆中更将这种倾向发挥到极致。

新建筑的体积是128 600立方米,造价是8 500万德国马克。在头七个月里几乎接待了100万观众,周末一天就有2万人。新美术馆是一个很大的成功,在接待率方面已经从德国博物馆的第56位一跃成为第1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