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广场(图3-1)是位于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中心商业街上的一个城市公共广场,由新奥尔良建筑公司建造,新奥尔良市的公共津贴公司全资拥有。项目由查尔斯·摩尔和佩雷斯建筑设计公司设计,于1978年完成。意大利广场一经推出即受到了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的广泛好评。然而这座享有世界级影响的广场的所有光环似乎仅存在于建筑史和设计杂志中,而其在真实世界中的境遇却大相径庭。广场甚至在完成之前就已开始迅速恶化,它周围的商业街区也从未如规划设计的方向来发展。在新旧千年之交,广场已因新奥尔良人极少踏足而日渐被遗忘,甚至有时被称为第一个“后现代废墟”。相邻的莱克斯中心也被转卖给罗伊斯酒店,并于2003年建设完成,所幸意大利广场也于2004年而得到全面恢复。
对中国设计界而言,今天再讨论意大利广场时,不应仅停留在造型和使用方式上,还需了解项目本身和城市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文化内涵。从本质上讲,意大利广场的建设其实是一个庞大城市改造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其成功或失败都不仅来自建筑师的才华和失误。只有在一个更宽广的社会和文化视角中对其进行分析,才更有利于我们窥得其真容。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奥尔良市接收了数以万计的意大利移民,然而因为此前的法国和西班牙文化的开创性贡献使之一直处于强势地位,所以意大利移民群体在城市文化中的作用长期未被关注。20世纪70年代早期,新奥尔良的意裔美国人社区的领导人构想了一个能对意大利移民的城市生活进行永久性纪念的方式。此外,这一时期的新奥尔良与美国许多其他城镇都面临着“二战”以来长期存在的通病:白人远离和城市撤资。新奥尔良市市长穆恩·兰德里欧致力于城市闹市区的改进和振兴,因此他坚持如下两点:其一,项目选址必须在市中心才能真正鼓励在此地的投资;其二,建筑的式样或风格必须能很好地反映新奥尔良意大利社区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历史。
最终选择修建意大利广场的位置处于市区半废弃的运河上游边缘地区,从运河街和法国区的边缘到密西西比河的第三和第四街。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一地区已经忍受了几十年发展停滞、人口衰减。自从19世纪中叶就勉强使用的商业排屋、20世纪早期的工业建筑和陈旧的港口基础设施……这一地区该如何发展和复兴的难题,已困扰政府多时。从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巴尔的摩和其他的老化港口城市迁移到了历史滨水区以谋求再发展;20世纪70年代,新奥尔良试图刺激后来众所周知的仓库区投资。因此,意大利广场被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引发一波在仓库区和新奥尔良市区滨河区的投资热,特别是能够在市中心区点燃投资热情。
广场设计的目标是全面实现改造周边环境的目标,其中包括恢复正对着图皮图勒斯大街(Tchoupitoulas Street)的19世纪的联排建筑,其后方紧靠着广场的边缘。佩雷斯团队设计了填充建筑物来补充这一预期的历史性修复。恢复建筑和新建筑的混合物已经为意大利广场建造了一个历史文化场景,这样就在一个地中海式的城市模式中造就了一个“惊喜广场”:行人沿着一条狭窄的走廊或小巷行走时,却突然出现一个阳光照射的广场,被咖啡馆和商店所环绕。这一预期效果便是将意大利广场设置在城市街区心脏地段的用意所在,其效果能与周围街道的风格形成极大区隔。
1974年,查尔斯·摩尔帮助本地实现了新奥尔良“意裔美国人社区”的愿景。通过与三位年轻的、在新奥尔良的佩雷斯公司实习的年轻建筑师(Malcolm Heard, Ronald Filson and Allen Eskew)的密切合作,摩尔建造了一座意大利半岛形的公共喷泉,由半圆柱的柱廊环绕,以抽象、简洁的空间框架形式展现的一个钟塔和一个罗马神庙。中央喷泉坐落在城市中间,可从两个方向接近:从普瓦德拉街经过一个尖细的通道而进入,或通过商业街终点与拉法耶特大街交界处钟塔的拱门。喷泉及其周围的柱廊戏谑地“盗用”了古典形式与秩序,并通过现代材料(如不锈钢、霓虹灯)或动力学(如表明传统的科林斯式的叶板通过水射流的使用)来完成。
广场处于高层办公楼和19世纪建造的仓库的背后、靠近城市商业区。广场平面为圆形,地面以浅色花岗岩块石铺砌,同时以深色石块铺出同心圆条纹,形成规整的放射性图案。广场的一角长约24.4米的部分地段凸出水面,由几段台地构成意大利版图形状,西西里岛恰在圆心位置,台地由石块砌筑,以意大利盛产的白色大理石嵌边。凸出水面的“意大利半岛”北面最高处有流水淌出,象征意大利的三大河流:波河、台伯河与阿尔诺河,最后注入大海,大海的中央浮动着西西里岛,因为附近居民多数与西西里岛有关。广场北侧由长短、高低不同的墙架和廊柱片断围合出弧形空间,廊柱和墙架片断前后错动、交叉作为广场的背景,广场像是舞台,廊柱是舞台布景。(www.xing528.com)
广场的廊柱由古罗马柱式组合而成,包括陶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柱式的比例是准确的,组合方式则随心所欲,建筑材料更是五花八门,如不锈钢就被大量采用。新材料的使用可能是为了标新立异,但也可能是为了表达时代感或便于施工和维修。喷泉的方式和处理手法更是多种多样:有的水沿着古典柱子下流、有的从山孔喷出,像是魔术表演;更别出心裁的是有两股水由人头雕像的口中喷出,雕像是一对摩尔人头颅。喷泉的水流是精心设计的,这既是意大利台地园中的特色处理手法,也能在现代商业和世俗空间中形成动态雕塑,能增加广场的动感和欢快气氛。夜间的广场亮起蓝色和橙色的霓虹灯,伴随着音乐和流水声,整体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图3-12/3-13/3-14)
意大利广场是奇特的空间设计,人们可以在廊柱和墙架间穿进穿出,可以在水池中意大利石岛上跳上跳下,尽情享受拉斯维加斯式的美国文化。
把古典建筑符号运用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建筑师大有人在,罗伯特·文丘里(见本书第2章)和迈克尔·格雷夫斯(见本书第10章)都是个中高手,但他们在设计中使用的符号元素相对节制,且往往经过抽象和简化;摩尔在意大利广场设计中则是大量地、直接地、全面地、夸张地运用古典建筑符号,把古典建筑符号作为一种娱乐享受的工具。从象征主义或隐喻理论角度,把古典建筑符号运用在一般住宅和办公楼似乎理由并不充分,摩尔在意大利广场设计中以意大利版图和古罗马柱式象征当地意大利移民对祖国的怀念则是顺理成章。摩尔的另一创举是采用拼贴手法,以舞台布景的方式展示古典建筑,使广场变成舞台,市民置身其中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可谓自得其乐。
图3-12/3-13/3-14 国际上不乏古典符号主义的建筑,印象最深的首推摩尔设计的意大利广场,广场不仅是一种建筑思潮的代表,也是新奥尔良市的重要标志
广场建成后引发争论是必然的,有人说它杂乱无章、庸俗,是对古典文化的嘲弄;也有人赞扬它是美国所有城市中最有意义的城市广场,具有亲切、热情、欢快的个性,是对古典传统歇斯底里式的热烈拥抱。
不过细心的中国建筑师还能发现,虽然意大利广场上的这个剧场式的雕塑群仍沿用了许多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镇或园林设计手法,但也确有几点已与之完全不同:(1)喷泉水景的建造不再仅仅与经典雕像形象相匹配,也不再仅供视觉或听觉欣赏,而有点像手法主义[2]时期那样具有娱乐嬉戏的功能,甚至比那时更彻底、更直白;(2)传统雕塑主题和式样被复古、戏谑或对新材料的炫耀所取代,这在客观上降低了古典建筑语汇的神秘感和神圣感,但也的确更平易亲民、更具商业号召力;(3)我们甚至还可进一步联想,如果我们把狮子林中的一部分太湖石,也用石材、青铜或不锈钢之类的新材料所取代,再简单地辅以瀑布、小溪或喷泉,能否建成一座颇为戏剧化的、商业味道浓厚的“中国园林式”广场呢?必须承认,若真能如此则其建造过程所涉及的文化、习俗、审美、技术、设计手法等问题,远比其表现出来的样子要严肃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