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上海与苏州、嘉兴的跨城通勤
Fig.1 Comparison of Suzhou,Jiaxing by their inter-city commutes with Shanghai
图2 都市圈内部的城市之间不同类型跨城功能联系
Fig.2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city functional links between cities with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传统中央商务区(CBD)向郊区、非城市地区或其他地区分散服务,这通常导致新的分中心和所谓的边缘城市(Anas et al,1998;Garreau,1991)。分散化导致更多的多中心城市区域。此外,交通方式提升使得日常生活的出行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分散化,促使传统核心空间相对去强化(Brand,2002)。由此大城市与其周边地区产生了多中心空间结构。国外研究表明这是由于不同中心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城市功能的互补性的潜力,多中心空间结构比单中心空间结构具有优势(Meijers et al,2003;Parr,2004;Meijers,2007;EMI,2012)。(www.xing528.com)
Champion(2001)描述了从单中心模式到多中心城市区域模式的一些发展路径,A模式(离心模式),单中心城市的功能外溢到边缘,形成多中心模式;B模式(组合模式),大城市在周边地区形成自给自足的中心,与外围中心城市组合形成多中心模式;C模式(融合模式),几个相似尺寸的独立中心融合在一起形成多中心区域(图3)。
从上海与周边城市的跨城功能联系来看,B模式与当前的多中心城市模式的路径类似。上海是长三角对外门户城市和区域核心城市,市域内郊区新城、市域外周边城市正形成区域内新中心城市。上海与周边城市之间同时出现的流入、流出跨城通勤,说明了周边城市也具有吸引就业的能力,具有了多中心空间体系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