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1970年期间,规划的工业区和居住组团基本落实形成,另外自发形成沙湖、和平里和万人宿舍等居住组团(图6);在1970—1995年期间,12个工业区持续发展,规划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建设,结合工业区配套的3个居住组团和为降低旧城区密度配建的3个居住组团均得到发展实施(图7)。
图7 1970—1995年规划工业区和居住区实施情况
Fig.7 Th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areas during 1970-1995
表3 不同时期武汉市扩展规模的规划实施对比
Table 3 Comparison on expansion scale betwee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Wuhan
注:人口统计口径为都市发展区范围内常住人口数。
1996版规划主要新增后湖、南湖等6个居住组团(图8),至2010年与规划一致且发展较好的是后湖、长丰、南湖组团;规划中的白沙和四新片区发展较慢,居住用地仅有零星少量增加。在规划范围外的居住用地中,谌家矶、关山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同时,配套居住建设情况良好,增长较为集中。随着长江二桥通车使用,杨园地区居住用地增加显著(图9)。
1996版规划重点实施工业区的调整改造,形成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青山工业区、武汉市经济开发区,构成工业重点开发区,形成古田等4个中型工业区和后湖等6个小型工业区(图10)。而此时期工业发展与规划较为一致,工业增长主要集中于外围,三大工业重点区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古田、琴断口、白沙洲、后湖、谌家矶等地的工业增长也在规划范围内(图11)。
2010版规划新增居住用地主要集中于二环外,主要是二环与三环之间(图12)。与规划一致且发展较好的居住组团有古田、后湖、南湖、杨园和关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相比较而言,四新和白沙组团发展较为缓慢;谌家矶在此时期居住仅有少量增加(图13)。
2010版规划对工业实行“相对聚集、分层布局”的原则,二环线以内为严格限制区,除保留少部分非扰民的小型工业点和工业地段外,逐步搬迁改造其他工业企业,实施“退二进三”,二环线至三环线之间为控制性发展区,三环线之外的都市区为工业重点发展区(图14)。实际新增工业用地主要位于三环外,主要是依托青山、沌口、关山大型产业园聚合式发展,占总增长的58%;二环以内的城市空间呈现逆增长态势,其工业用地转置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基本上符合规划要求(图15)。
图8 1996版规划新增主要居住用地布局
Fig.8 The layout of the newly increased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master plan of 1996(www.xing528.com)
图9 2010年实际新增主要居住用地布局
Fig.9 The layout of the actually increased residential land in 2010
图10 1996版规划新增主要工业用地布局
Fig.10 The layout of the newly increased industrial land in the master plan of 1996
图11 2010年实际新增主要工业用地布局
Fig.11 The layout of the actually increased industrial land in 2010
图12 2010版规划新增主要居住用地布局
Fig.12 The layout of the newly increased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master plan of 2010
图13 2015年实际新增主要居住用地布局
Fig.13 The layout of the actually increased residential land in 2015
图14 2010版规划新增主要工业用地布局
Fig.14 The layout of the newly increased industrial land in the master plan of 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