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olution of Built-Up Area Expansion and Verification of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in Wuhan
詹庆明 岳亚飞 肖映辉
摘 要 利用QGIS平台重构地图技术,结合RS和GIS综合集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从1870年以来武汉市建成区扩展演变趋势,并与对应时期各版城市总体规划相比较,挖掘规划对于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从建成区的扩展演变来看,1950—1970年和1995—2010年两个时期扩展最为迅速,主要是工业区的发展和经济开发区的带动。整体的扩展模式是从初始的三镇独立沿江发展,逐渐形成空间“十字”发展模式,后期呈圈层向外推进和沿主要交通道路的“外延式”扩展。各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明显,尤其是对工业区和经济开发区的规划,而对居住区的规划指导作用相对偏弱。城市的实际发展规模与规划在每一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偏差。目前武汉市在实际发展规模、空间结构、用地布局等要素上与2010版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耦合度较高,绿地规模距规划目标差距较大。本文主要在两个方面具有创新:(1)利用地图重构的技术方法将历史追溯到1870年,结合遥感影像数据探究了武汉市建成区近现代比较完整的发展演变过程;(2)研究不同阶段武汉市规划与城市实际发展的耦合度。
关键词 建成区;城市扩展;空间结构;规划实施验证(www.xing528.com)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建成区快速扩展、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等现象日益显现,城市演变研究以及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得到更多关注,特别是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保障[1,2]。而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城市地理信息多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此之前的时期由于技术和资料的限制很难获取城市建成区的有效信息。吴雪飞(2004)将武汉市的城市空间演化分为近代城市空间演化(1861—1949年)和现代城市空间演化(1949年至今)两个阶段,近代和现代具有很大的差异性[3]。目前很多学者已经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武汉市城市扩展[4-6],然而很少涉及20世纪90年代前武汉市建成区扩展的量化研究。武汉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是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城市改造和发展的依据。因此,需要探寻有效方法获取武汉市近代建成环境信息,促进在未来构建合理的城市发展形态、优化空间结构。老地图记录了不同阶段的城市现状,在北京市近百年城市发展的研究中就利用了老地图提取城市建成区信息[7],搜集老地图并与遥感影像等现代数字信息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向前延伸城市发展脉络。
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而深圳(2002)、广州(2007)、徐州(2007)、上海(2009)、长沙(2009)、杭州(2010)、北京(2010)等城市都先后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机制建设、内容方法上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8]。《办法》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工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内容框架,目前大多数城市都是以此框架为基础结合自身特点探索了评估的内容与方法[9]。主要内容是以城市用地布局评价为核心,并以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控制、城市发展方向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控等物质空间优化为重点内容。而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是有延续性的,其与上一时期的规划有密切联系,但是,目前规划的实施评估主要是以单一时期内为主,缺少对之前时期的延续。
本文主要是针对规划效果部分的评估,包括城市建设规模、人口、城市用地等方面,结合城市人口、用地、产业等数据分析,评估武汉市从1954版到2010版的城市总体规划,研判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扩张及用地结构的契合度,探究城市规划在城市扩张中发挥的作用,以对未来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