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最近10多年的产业和就业分布发展特点看,服务业的向心集聚和制造业的高度分散态势,既与产业结构的阶段特征和产业分布的市场规律相关,也与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相关。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即开始推动“退二进三”的布局调整,并提出“繁华看市区、实力看郊区”发展导向。2000年以后提出“双轮驱动”,加快促进了郊区制造业和中心城服务业的发展,尽管也推动现代服务业向郊区的集聚,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而自“十一五”中后期以来,由于受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制造业比重开始下降,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明显加快,对此上海开始推进以工业用地转型为重点的产业布局调整思路。
在三个情景与就业分布的关系中,边缘承载与现状产业分布特征较为相符,服务业主要集聚在内环是吸引大量人口在边缘区集聚的重要原因。若人口在这一地区继续增加,则必须加快扭转目前边缘带就业岗位缺乏的局面,否则大量通勤人口的向心交通将使中心城更加不堪重负。
表3 三种人口分布情景模拟结果
Table 3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thre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cenarios(www.xing528.com)
新城承载情景与目前的产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按照对产业分布趋势外推的模拟,要实现新城承载情景,新城需要增加约300万个服务业岗位,是现状的8~9倍,并且除城桥新城外的其他六个新城将会有5.2%~7.4%的向心通勤交通。廊道承载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目前的人口和就业岗位集聚规模均超过七大新城,但也存在就业岗位比重低于人口比重的现象。
从趋势看,以就业拉动新城人口集聚,尤其是服务业就业岗位增长将是促进新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否能够突破服务业向心集聚的格局,将是新城发展的关键。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即人口布局优化需要与上海城市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相适应。短期内希望加快推进新城大规模人口集聚意愿,将超越现有产业结构和分布的支撑基础,加剧职住失衡、长距离通勤的矛盾,受到就业者对通勤时间增加忍受程度的约束,将加剧住房空置现象。边缘承载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新城承载和廊道承载情景则需要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就业向边缘带和廊道地区的外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