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2040年人口分布的三种情景-智能规划

上海2040年人口分布的三种情景-智能规划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城桥新城人口规模与2020年规划目标基本一致。上海1999版总体规划提出的空间布局结构包括“沿海发展轴、沪宁、沪杭发展轴”组成的“多轴”结构。在廊道承载情景下,新增人口重点集聚到沪宁、沪杭、沪青平、临港方向的四条廊道。

城市空间扩展方式最普遍的是圈层式扩展,表现为在城市建成区的周边蔓延式发展,这一发展方式是最直接和成本最低的渐进式增长,在城市发展初期这种发展方式具有优势,但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这种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在规划上,会采取发展新城或向重点地区引导的方式,形成多中心的结构。因此,确定三种人口重点承载地区的结构模式:边缘承载、廊道承载和新城承载。

2.3.1 情景一:边缘承载

边缘承载是趋势外推下的人口分布情景。以现状政策因素加权叠加作为该情景下人口分布依据进行线性分配,同时设定2万人/km2为密度上限[4]。模拟结果显示,近郊地区人口继续大幅增长,将达到六普的230%;内外环之间也将增长超过100万人,是六普的115%;七个新城共新增人口90万人,是六普的144%(图4)。这一情景与现状态势较为相符,人口继续在中心城边缘集聚。对应到空间上,近郊区空间蔓延趋势会进一步加剧,由于大量人口的导入,将造成通勤需求、就业岗位、公共服务需求及用地结构调整的压力巨大。

2.3.2 情景二:新城承载

新城承载模式是以规划目标为导向的人口分布情景。按照目前各新城规划提出的规划人口目标(2020年),总规模约478万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实施评估》报告认为市域总规模将达到3 000万人,并提出了712万人的新城人口引导目标。考虑到郊区除了新城之外的地区人口的进一步集聚,新城情景分布人口设定为900万人。人口分布模拟综合考虑各新城规模的实现情况,松江、青浦、嘉定新城将承载较高的人口规模,成长为150万~200万人的组合城区,南桥、临港、金山新城承载次一级的人口规模,达到约70万人。城桥新城人口规模与2020年规划目标基本一致。中心城和近郊区人口略有增长。(www.xing528.com)

图4 上海郊区新城人口实际增长趋势与规划目标的差距
Fig.4 The actual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planning forecast for the new towns in Shanghai

2.3.3 情景三:廊道承载

廊道结构是大都市地区引导人口疏解的又一重要途径,沿轨道交通向外轴向拓展,也是国外许多大都市地区规划倡导的发展模式。上海1999版总体规划提出的空间布局结构包括“沿海发展轴、沪宁、沪杭发展轴”组成的“多轴”结构。在廊道承载情景下,新增人口重点集聚到沪宁、沪杭、沪青平、临港方向的四条廊道。

结合趋势外推模拟结果和新城情景目标,人口分布在情景一基础上实现部分疏解,假定浦西廊道对应的三个新城人口引导目标实现2/3,其余新城人口引导目标实现1/2,廊道地区人口分布同样以情景一的加权结果为依据。人口分布结果为七个新城的总人口约760万人,其中廊道地区(中心城和新城之外)承载了480万人口增量,对应的新城承载450万人,廊道以外的其他三个新城以及郊区其他地区共承载约270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