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国际化的实质是培养具备国际化的理念、意识和视野的教师。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国际化的培训经验,有一定的双语或多语言交流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教学资源的能力。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发展应遵循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国际化相统一、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专业建设国际化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师资队伍中外结合的原则。首先,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校的整体发展合而为一。假设高职院校设定的国际办学目标合理,教师就会有一定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会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然后个人发展潜力就会被挖掘出来,与制度和国际发展目标一致,从而形成一种协同效应,即所谓坚持教师个人发展与制度国际统一的原则。其次,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和专业建设国际化是一致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训的核心载体,这个核心需要专业建设来支撑。最后,引进和培养教师同等重视原则,即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和专业服务能力的主力军。培养一支专业知识稳定性强、外语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引进“双师型”教师,就是引进了新鲜血液。培训与引进的统一是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和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引入淘汰机制,始终坚持政策留住学生的理念,使高职院校教师的价值观与时俱进。[4]
高职院校想要更进一步,学校的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必须实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都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国际化的知识、国际化的实践经验和双语能力。所以说,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就必须有国际化的师资来支持。其中双语师资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师资国际化的重要阻碍之一,因为双语师资的标准在每个地区不尽相同,而大多数双语师资只能作为语言课程的师资,并不能作为专业课师资。外籍教师除了讲授专业课程外,还可以担任普通的外语课程教师。事实上,就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而言,语言课程和双语专业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必须确保学生在早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接受系统的语言训练,学生在视觉、听觉、口语、阅读和写作方面得到适当的学习和训练。其次,没有一个训练有素的语言基础,学生就不能掌握专业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国际水平师资培训的投入,对具有优秀职业资格的骨干教师开展国际教育,如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海外研究与培训、语言培训等,提高教师的国际素质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对学校教学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意义,同时也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高素质的国际化师资,是一个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如果学校缺乏国际化的师资,那么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发展必然受到阻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教师可以出国留学,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但由于受到外语水平和素质的影响,许多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更不能充分吸收和转化外国教育资源,从而使我国国际化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高难度增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都是高校的高学历毕业生,这些教师缺乏国际化经验和实际的工作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开展国际化培训,这也导致这群教师更偏重理论,缺乏对全球范围内职业的理解和国际化市场的认识。但是在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高职院校在聘用教师时,除了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在国际企业中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我国高职院校对外聘教师没有建立完善的高级教师职业教育制度。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国际化教师教学水平缺乏监控体系; 二是国际化教师教学能力缺乏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师资,理应是兼具国际化能力和本土化特点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者中,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只保证教师具有国际化能力就可以了。那么高职院校培养国际化师资的工作应怎么开展呢?首先,高职院校要搞清楚什么是国际化的师资或者什么是师资国际化。就像前文所述,第一是要具有国际化的理念、技能和视野,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完成课堂授课。第二是做好教师培训工作,采取“外部培训、内部引进”的方式,建设一支国际化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高职院校有目的地选拔合适的教师出国教学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继续深造,在国外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合作,拓展教师的海外知识,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强教师的国际培训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地将专业教师教育和实践课程转移到国际企业或组织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现有在职教师了解和接触工作中的操作设备,提高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也可以加强现有在职教师的技能。还可以通过引进社会中的国际化技术能人担任高职院校的兼课教师,作为学校师资的一个补充。(www.xing528.com)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中小学、大学和社会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视外语教学,对外籍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适应引进外国智力供我国使用、服务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学校学科建设的宗旨,全国高校加大了外籍教师的招聘力度,高职院校也纷纷效仿,克服自身困难,拓宽就业渠道。据了解,目前高职院校的外籍教师,尤其是西部地区,主要是美国和中国的志愿者计划的美国教师。也可以短暂聘用外籍教师来给本土教师作短期培训。
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起步较晚,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把提高学校的硬件水平,如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生数量等作为工作重点,而对学校的软件建设如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发展缺乏足够重视,明显存在着自主意愿缺乏和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境外交流访学比例较低,拥有国外学历学位的比例更低;教师外语水平不高,语言交流有障碍,国际交流能力较弱;聘请的外籍专家以语言类为主,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偏低,且以讲座和短期交流居多。
高职院校教师在开设国际课程时,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能力。客观地说,中国的许多专业领域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尤其是工程和西医。
以前制约课程国际化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英语教师。因此,引入外籍教师就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在这方面,国内许多本科院校已率先探索,并一直走在前列。四川大学引进了大量的外国专家,每个系至少有2~3门专业课由外籍教师授课。2011年,南京大学颁布了《国际课程建设项目实施细则》,并加大了课程的国外引进力度。上海财经大学引进了70多名海外院校的优秀博士和硕士,开设了全英语课程。2010年和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分别发布了《关于建设我校高水平国际课程项目的通知》,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学的150名教授到校工作,讲授专业课程。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专业课程建设,尤其是引导本校专业教师与外籍教师联手组建一支国际化的课程团队,一个接一个地走向民众,合作打造一门扎实的课程,参与专业培训的全过程,这才是高职教师的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