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部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划分为19个专业大类,99个次专业类别。根据地方提交教育部审批的机构和项目清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监督信息平台发布的详细资料(2016年10月13日更新),选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最多的江苏省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得出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布局。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职业教育分为14个主要类别和44个主要二级类别。职业范围较广泛,职业类别基本完整,但职业布局不平衡,金融经济类别明显多于其他类别。而教育部和中外合作办学做得最好的江苏省教育厅,也多次向国务院提交报告,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设置中,文科类偏多,工科类偏少,急需作出适当的调整。目前,虽然职业布局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仍处于不平衡状态,需要加强调控和规划。
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中外合办学项目和机构的过程中,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设置得不够科学。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特别是引进课程,没有考虑其是否符合实际需求,一些课程也只是教授理论,在实践教学上缺乏充分论证,这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并不能完全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开设外语类课程时,没有充分考虑外语类课程的实用性,也没有通过外语类课程去实现学生对外方专业课程学习的有效性,仅仅是为了开设外语课程而开设外语课程。
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来看,职业技术教育与其定位和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近20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职业技术学校的数量和高等教育学生的比例逐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上升。根据2014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3年毕业生的月收入为2940元,高出2012年和2011年毕业生的月收入7. 7% 、18.5%,而且毕业生工作三年后,收入的增长水平比其他职工的增长水平高出很多,甚至达到了工资三年翻倍。现在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也是逐年提升,目前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中有54%都是国家财政投入。
虽然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渐提高,但是人才培养质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较弱。目前,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所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的职业教育竞争力在世界上仅处于中等水平,而且中国的职业教育还面临着“生源危机”和“质量危机”,由于现在国际职业教育市场尚未形成,高职院校在没有外部环境压力的情况下,难以积极应对内部变化,难以触及学校内部的固定利益格局,提升办学质量。而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引入外部竞争、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正是激发高职院校生命力的重要途径。(www.xing528.com)
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发布,指出了目前职业教育国际化程度不够高的现实,要求要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并且鼓励我国的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院校的合作。以国外高职院校的办学为基准,引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资源,将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要素的系统优化提出新的要求和机遇,优化领域不仅涉及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而且涉及教学手段和学习资源,这将对高职院校的改革提出全方位的挑战。引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资源,对于激发高职院校的创新活力,提高职业教育素质,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职院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一些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些学校有良好的办学基础,为国际发展做了长期的准备,有的甚至有国际发展的条件。同时,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高职院校也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专业和高职院校普遍具备国际化办学的实力。首先,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必须加强自身的办学水平,并且要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竞争力是高质量和高效率。其次,许多高职院校引进国际资源转化率低,难以依靠国外办学资源大幅度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只能不断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课程体系、教学理念和管理体制,但这些先进经验尚未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只是把国外的先进教学资源引进来,但是并没有做太多的本土化转化,没有“洋为中用”,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导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缓慢。中外合作办学中,受益最大的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学习引进的国际化课程,使用国际教材,接受国外教师的授课,接受先进的职业教育知识,课程合格后能得到相应的国际文凭、证书等,还能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出国深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