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文化大革命时期成果

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文化大革命时期成果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工作遭到彻底否定,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到“文化大革命”后期,有关部委和省市代表强烈要求恢复和办好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文化大革命时期成果

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工作遭到彻底否定,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此后十年,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历史最低谷。

1.历史背景

1966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决定认为“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批判资产阶级和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立场和观点的学术权威,坚决批判它们是反动的。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要对教育界进行全面的改革,把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观念全部清除。当时全国几乎所有的职业教育都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职业和农业中学被直接取消办学资格,大多数中等专业和技术学校被关闭。

2.“文化大革命”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各个领域都进入了停滞的状态。1965年到1972年,全国共有各级中等技术学校397所,占学校总数的45% ; 中等师范学校47所,占学校总数的11.5%。(www.xing528.com)

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截至1965年底,全国高中生在校学生人数为273.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为130.8万人,占比47.9%;而中等专科学校在校生约为54.7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10.1万人,农业高中在校生77.5万人,合计142.3万人,占52.1%,基本上形成普通高中学生人数与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1∶1的局面,1976年,全国高中生在校学生人数为1483.6万名,而技术中学、技术工人、农业和中学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的比例仅为1.16%。[8]1966年,有教师4.8万,然而到了1971年,5年时间里大部分老师被迫离职,整个校园陷入瘫痪。到“文化大革命”后期,有关部委和省市代表强烈要求恢复和办好职业教育。1973年,《关于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办学中几个问题的意见》提出:要抓紧对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进行布局规划的调整工作,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发展中等职业教育。[9]经过几年的恢复,到1975年,我国中等技术学校数量达到1461所,在校生数量达到38.6万人,技工学校达到1267所,在校学生达到22.1万人,超过了“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水平。

3.特点简述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被卷入了政治运动,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职业教育成果几乎被毁于一旦,职业学校大量被停办和撤销,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大幅减少,职业学院纷纷停办。我国职业教育模式被全面颠覆和毁坏。其间,我国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我国留学生的相关工作被迫中断,受聘的外国专家也被解聘。而在这个期间,我国教育领域仅有的国际交流活动只剩下在阿拉伯也门中等工业技术学校工作的中方教师,在柬埔寨磅湛大学工作的中方教师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