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成果

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前面提到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导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观点等多样化,未能达成共识。王剑波[6]从历史学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做了分析,他认为,这种国际化的过程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且是人类自主创造的。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呈现出多视觉化、多元化的态势,这也是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不同造成的,但是这些定义都是见仁见智,并无对错,且不相互排斥,反而是相互补充的。

前面提到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导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观点等多样化,未能达成共识。在目前众多的观点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来解释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其中陈学飞教授从方法的角度总结了四种概念方法。[2]第一种是“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技术合作有关的各种活动、计划和服务”,简单归纳就是高等教育的相关国际化活动,这种活动内容主要是以课程资源建设或改革、教师和学生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或者向他国提供教育援助等。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这一点跟高等教育国际化极其相似,但是在教育援助方面跟高等教育不一样的是,它更倾向于技术技能的援助,跟援助当地的社会产业密不可分。第二种是简单归纳观点,就是一个国家与国际社会深度参与,这个参与过程必须渗透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这种渗透促进学生对全球性的理解,培养全球性技能。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从能力角度来看待的,侧重点在于人的国际化技能培养,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样也包括了对教职工新技能、知识和职业态度的培养。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很多国家和地区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国际化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学习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学习其技能培训包。第三种是精神气质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从文化氛围和人的精神视觉出发的,它主要是把前面提到的第一种方法中各种各样的国际化活动看作是国际化氛围和精神的培养,这一概念主要强调观念和态度方面的国际化。这些指的都是教育国际化的文化建设,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化的文化建设上是具有一致性的。第四种方法是过程方法,即指高等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理念、观点融入教育的一个过程,把这一整合、渗透或者是结合的过程作为高等教育或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观念。

加拿大的简·奈特(Jane Knight)教授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维度整合到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功能之中。我们按照这个概念来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总的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又不能与全球化本身混为一谈,同时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交融,有跨文化性的特点。

刘振天、杨雅文[3]与日本广岛大学喜多称和之教授[4]都提出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这三种属性可以用来判断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也可以作为一种标准。那么从这几个维度进行归纳,可以总结出来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以国际化的视野进行思考,并不是以其中一个国际的角度进行掌握,要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放置在全球性的大时代背景中去考虑;第二点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资源共享,即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第三点就是建立具有共性的教育制度、学位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学分互认,技术技能要有通用性。(www.xing528.com)

杨德广教授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加强国际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教育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5]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按照这种观点进行国际化,就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上与国际接轨,与国际目前的标准相适应,与国际社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培养的是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王剑波[6]从历史学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做了分析,他认为,这种国际化的过程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且是人类自主创造的。按照这种理论,我们可以把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理解为有具体内容,并具有一定功能和目的的现象。它的内容是指观念、课程资源、师生员工、技术技能等;功能是推动全球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并让国际化成为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恒定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最终还是回归到人才的培养,是指培养能够理解国际事务,在国际工作环境中具有竞争力,通晓世界各种通用技能的国际化人才。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呈现出多视觉化、多元化的态势,这也是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不同造成的,但是这些定义都是见仁见智,并无对错,且不相互排斥,反而是相互补充的。我们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绝不能就职业教育谈职业教育,必须进行多领域、多维度、多视觉的研究,同时要保持一种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态度,以本国或本区域为出发点,站在国际社会的角度看待本国或本区域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从而促进本国或本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