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准备
调查前作者进行了精心的前期准备:
(1)通过邮件向每一位参与研究的人员发放研究的基础材料,主要有虚实融合实训教学环境的含义、虚实融合环境下实训教学的含义及情态评价等相关的概念性介绍资料。
(2)进行电话交流式的访谈。主要是介绍与研究有关的信息,回答受访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建立与对象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但是不向研究对象表达有关的价值判断,以较好地保证研究的客观公正性。
2.德尔菲法调查内容
(1)第一轮调查。
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开展第一轮调查,调查以半开放的方式进行,通过邮件向每一个专家发放问题及表格,内容如下。
导语:经过识别,我们发现实训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的体验主要有四类,即挑战度、愉悦度、偏好度及期待度。实训教学活动一般以任务来驱动,因此在实训的过程中,学习者对于任务难度会有主观的体验,以“难”与“易”为两个端点,挑战度就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意义领域。愉悦度是指活动中学习者心理上快乐的程度,以“苦”与“乐”为两个端点。偏好度反映的是学习者对任务以及活动本身的喜爱程度,以“喜”与“恶”为两个端点。期待度是指学习者对将来类似活动的期待程度,以“盼望”与“抗拒”为两个端点。
问题:根据你的经验判断,针对中职生而言,比较理想的实训教学活动应该(可能)带给学习者怎样的体验?请选择区间并写出理由。
对于调查过程中不明晰的问题,作者再次以电话等形式进行沟通,在规定的时间内,有13位参加研究的专家及时发回了调查表,整理后的第一轮调查结果如表6-6至表6-9所示。
表6-6 关于挑战度(第一轮调查)
注:“-1”代表毫无挑战性;“1”代表难度极大,根本无法完成。
表6-7 关于愉悦度(第一轮调查)
续表
注:“-1”代表很痛苦;“1”代表很快乐。
表6-8 关于偏好度(第一轮调查)
续表
注:“-1”代表很厌恶;“1”代表很喜欢。
表6-9 关于期待度(第一轮调查)
续表
注:“-1”代表很抗拒,“1”代表很期盼。
仔细分析专家选择区间的主要理由作者发现,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参研专家的主观判断,实际上,这些判断背后是有证据的。一是因为参研专家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都有过较多的实训教学经历,对于学习者的体验有经验性的判断,而且他们的判断通常比较准确。二是因为经过了估算,在选择区间以前,参研专家会根据学习者的整体情况进行推断,得出百分比后再根据情态值估算出区间。三是因为一线教师(参研专家)平时就关注学习者的情态体验,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过相应的调查。四是因为一线教师(参研专家)进行过观察,他们研究过有效的实训教学,会根据课堂的观察及课后的访谈,得到有关情态区间的较为准确的判断。
因此,虽然不同的参研专家在判断区间的时候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是这些主观判断背后有较多的科学依据,这也是德尔菲法作为预测性调查的合理之处。(www.xing528.com)
(2)第二轮调查。
在第一轮调查的过程中碰到了两个实际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有关挑战度的。挑战度虽然有“难”与“易”两个端点,但是就情态而言,它没有两个方向的情态,如果以“0”代表恰当的挑战度感受,那么太易或太难都为负值。在调查的过程中,作者考虑到要同时调查四个情态区间,在与参研专家协商后,决定以[-1,1]作为挑战度的区间,这样不容易引起参研专家的误解,待得到结果以后,再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转换,用于解释事实。另一个问题是有关区间划分的。从第一轮调查的情况看,让参研专家选择他最认可的区域,一共有三种表达方式,如“0.2~0.4”“0.2左右”“0.5以上”,经了解,参研专家在选择时都会很自然地以0.1作为单元区间,认为“0.2左右”代表的是0.1~0.3。有两种方式可以划分区间,一种是比较精细的,以0.1作为间隔,另一种是以0.2作为间隔。作为一种模糊判断,以0.2作为间隔区间已能满足研究的要求,如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在后续的调查中把间隔划得更细一些,因此,进行第二轮调查时,以0.2作为间隔区间,在第二轮调查评分表中把每一种情态体验划分为10个区间,并让参研专家根据自己的认同程度进行评分。第二轮调查发放的问题及表格内容如下。
问题:针对中职生而言,你认为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实训教学应该(可能)带给中职生怎样的情绪体验?在相应的区间内根据你的认同程度以六点评分法评分。
注:完全同意评6分;同意评5分;基本同意评4分;不太同意评3分;不同意评2分;完全不同意评1分。
在第二轮调查中,有三位参研专家进行了补充说明,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关于挑战度,对于学习有抗拒情绪的中职学生,学习的难度应该降低一点,这样才能慢慢增加学生的自信。其二,关于愉悦度,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如果有成就感就会觉得快乐。其三,关于偏好度,实训课应该比理论课更受中职学生喜欢,但其偏好度并不会特别高。其四,关于期待度,很多中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期待程度比较弱,和学习主动性弱、厌学等情绪有关系。
一位参研专家特别指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另一位教师提出,学习者更加喜欢实训课,特别是具有一定真实情境的实训课,这样的愉快的体验很可能会帮助学习者喜欢文化课的学习。这说明,随着调查的进行,参研专家对于研
究问题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入。
作者对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处理,且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针对挑战度、愉悦度、偏好度及期待度分别计算了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标准差,以判断不同的专家在同一方面中评分的差异,最后计算得到了第二轮调查的结果,如表6-10至表6-13所示。
表6-10 关于挑战度(第二轮调查)
表6-11 关于愉悦度(第二轮调查)
表6-12 关于偏好度(第二轮调查)
表6-13 关于期待度(第二轮调查)
从调查的结果看,不同的参研专家对于同一区域的评分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说明不同专业的不同教师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这样的结果是正常的。分析每一位专家的评分表可以发现,针对每一种情态类型,评分都存在一个峰值,这一峰值一般与第一轮调查中专家的选择区间相一致。从统计的初步结果上看,关于挑战度,参研专家的评分之间的不一致性较大,而对于后三种情态,参研专家的意见(评分)相对一致,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同专家对于挑战度的理解不太一样。
(3)第三轮调查。
第三轮调查在第二轮调查的基础之上进行,是将每一位参研专家(匿名)评分的理由以及经统计分析以后整理的情况,通过E-mail发送给每一位专家,让他们察看研究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反应,从而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参研专家可以坚持自己第二轮的判断,也可以对相应的条目做出新的评分,并加以说明。在规定的时间内,有13名专家发回了评分表,其中有2位专家提供了新的说明。
作者通过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每一个区间评分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平均值增长率(第三轮相对第二轮的增长)、标准差、中位数及四分位距等,用于进一步确定研究团队意见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第三轮调查的结果如表6-14至表6-17所示。
表6-14 关于挑战度(第三轮调查)
表6-15 关于愉悦度(第三轮调查)
表6-16 关于偏好度(第三轮调查)
表6-17 关于期待度(第三轮调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