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潘光旦:证婚妙语与贺婚诗集

潘光旦:证婚妙语与贺婚诗集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潘光旦的《存人书屋拊掌漫记》记录了他参加婚礼常有的妙语,可见他的风趣幽默。潘光旦语音尚未落地,前来庆贺的宾客哄堂大笑。潘光旦的庆贺新婚的诗中,“郎既心相期许矣,侬能目不识丁哉”这一联,将新郎新娘的姓镶嵌其中,大有妙趣。历史学家雷海宗夫妇与潘光旦夫妇关系特别好,潘光旦不仅为他们证婚,在他们结婚二十周年时,亦赋诗五首以赠之,此处录其两首:双飞歇浦证前因,弹指声中二十春。

潘光旦:证婚妙语与贺婚诗集

联大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联大自由恋爱修得正果的恋人结婚,一般男女双方各请自己敬慕的教授(多为自己的导师)当主婚人,再请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做证婚人。不论是联大教师的婚礼还是学生的婚礼,总是活跃着一个独特的身影——被誉为“联大通人”的潘光旦先生。潘光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优生学家、社会学家,他为联大学子开设优生学、家庭问题、婚姻问题的课程,关注婚姻、家庭、生育等问题,他提倡适度地早婚,反对晚婚和独身;对知识分子的生育节制也持一定的反对态度。大家都知道他是优生学的权威中学西学俱佳,新婚时向他索诗、索联,请他证婚的颇多。

婚礼其实是一个联大小团体的聚会,这样的一个交流情感的平台,欢庆、祥和、轻松,把战时的苦难与阴霾暂时忘却。在这样的场合,潘光旦如鱼得水,充分展示出他的才情和性情。

潘光旦的《存人书屋拊掌漫记》记录了他参加婚礼常有的妙语,可见他的风趣幽默。这幽默的背后是他敏捷的思维,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领悟。联大喜结良缘的学子结婚,常向潘光旦索诗。潘光旦总是灵感泉涌,妙笔生花,写下有趣的志贺诗,我们可以在《铁螺山房诗草》中欣赏到这些贺诗。

1937年7月2日,清华数学系赵访熊教授与王繁结婚,校长梅贻琦为证婚人。结婚那天,下起大雨,有客说“天公太不作美”,潘光旦灵机一动说:“既云且雨,天地交泰之象,是天公为新夫妇现身说法,大可贺也。”

清华女同学黎宪初(黎锦熙之女)在清华大学求学时,与欧阳采薇(嫁给清华政治学系吴之椿教授)等四女生被称为“四喜元子”。黎宪初跟随吴宓一路从北平到长沙,吴对黎照顾无微不至。黎宪初到达长沙临时大学时,与清华政治学系陈之迈教授相恋,随后在1938年1月15日结婚。吴宓对黎宪初的“闪婚”百感交集,其微妙的内心变化,在《吴宓日记》中有记录。新婚夫妇宴客于“三和酒家”,潘光旦和沈履、陈岱孙合送一副喜联云“三和四喜,元夜双星”。将新娘的绰号与婚礼的地点巧妙地镶嵌在喜联中,不着痕迹,对仗工整,而又韵味无穷。

清华航空系教授庄前鼎与周撷清的婚事,是潘光旦和顾毓琇做的月老,两人新婚典礼,潘光旦上台讲话。潘光旦说,周撷清(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潘光旦太太的校友)从无锡来,让自己给她介绍一个工作,就答应了。后来想,既然介绍工作,与其介绍一个有薪水的短期工作,不如介绍一个无薪水但可以托付终身的如意郎君。“今天介绍成功,我的使命完成了。”潘光旦语音尚未落地,前来庆贺的宾客哄堂大笑。

清华社会学系毕业生周荣德和冯荣女士结婚时,潘先生赠一横幅,上书“一德共荣”四字。横幅简洁,但饶有韵味,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意。

1943年西南联大历史系的两名学生丁则民、许令德结婚,潘光旦赠诗志贺:

画楼今夕绮筵开,争看班家女史才。

郎既心相期许矣,侬能目不识丁哉。

业勤终获颜如玉,德合何妨史作媒?

席上座师添色喜,弦歌韵里唱随来。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新郎新娘,再来欣赏潘光旦写的贺诗。

丁则民于1938年奔赴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大历史社会学系,并在陈寅恪、钱穆、雷海宗和潘光旦等大师的影响下,对世界史的兴趣日增。在读期间,他积极参加了当地的抗日工作,收集并编译有关日军的情报。1942年从联大毕业,1947年负笈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美国史。1949年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兴奋不已,毅然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克服重重阻碍回到祖国。后又想方设法与被骗至台湾的夫人取得联系,取道香港,经海路到天津。此后,他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并于1951年晋升副教授,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时,他响应政府号召来到长春市,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后成为著名的研究美国史的专家。

许令德曾在西南联大学生演出的话剧《雷雨》中扮演繁漪。关于这次演出的情况,联大的女生孔令仁后来在《梦想成真——1941年我有幸考上了联大先修班》文中回忆:“不久就开台排演,许令德演繁漪,汪雨演周朴园,劳元干演周萍,邹斯颐演周冲,张定华演鲁妈,刘育才演鲁贵,高小文演鲁大海,我演四凤。除我以外,其他演员都是联大的学生。剧团还请联大剧艺社的肖荻、冯家楷来协助做舞台设计工作。”

丁则民、许令德喜结良缘,在联大师生看来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潘光旦的庆贺新婚的诗中,“郎既心相期许矣,侬能目不识丁哉”这一联,将新郎新娘的姓镶嵌其中,大有妙趣。

这里还需要一提的是,联大最初将历史学和社会学合为一系,成为历史社会学系。直到1940年5月,社会学系独立设置,一年后从隶属文学院改为隶属法商学院。丁则民是1938年考入联大,可能是因为在一个系的缘故,丁则民深得潘光旦的赏识。

西南联大有两个学生张征东、邝文宝毕业后一同到云南丽江工作,不久结为夫妇,1943年潘光旦作贺诗:

张生征东、邝生文宝年前同赴丽江,从事边疆教育,近顷结为夫妇,同学同工,终成同室,喜可知也!

此去金沙西复西,石榴花发鸟双栖。(www.xing528.com)

弦歌一缕联秦越,风化二《南》到狄鳀。

莫道广文居职冷,从来京兆画眉齐。

边城昨夜薰风作,吹彻琼山颓若泥。

西南联大学风自由,言论自由,恋爱自由,诚如潘光旦贺诗序中所言“同学同工,终成同室,喜可知也”。

1944年,西南联大年轻的同事丁则良结婚,潘光旦有诗贺:

元日为则良、淑蓉证婚,婚后则良将赴美游学

献岁椒花酿倍香,两般正始义初长。

一声爆竹开妆镜,五味辛风入洞房

无限绮情抒博议,有余壮志涉重洋。

寻盟此夕何须证,天半衡星作主张。

丁则良1938年入西南联大历史系,受业于陈寅恪、张荫麟、雷海宗、姚从吾等名家,被史学界寄予厚望。毕业后任联大师院史地系助教,不久任西南联大、云南大学历史系讲师。联大时期,丁则良还只是史学新秀,但已初露峥嵘。他和一些老师同学组织了“十一学会”,进行自由演讲和讨论。丁则良在昆明时,经过业师雷海宗的推荐,为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所聘,做过杨振宁的家庭教师,讲《孟子》,杨称受益匪浅。可惜1957年丁则良被划为“右派”,访苏联归来后在北京大学未名湖自沉。

历史学家雷海宗夫妇与潘光旦夫妇关系特别好,潘光旦不仅为他们证婚,在他们结婚二十周年时,亦赋诗五首以赠之,此处录其两首:

双飞歇浦证前因,弹指声中二十春。

闻道天工人可代,当年我忝代工人。

由来佳耦不须媒,人力天工莫浪猜。

恩爱亦关弧矢事,清河家世打弓来。

雷海宗夫人张景茀,为著名植物学家、联大教授张景铖之妹,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为了照顾雷海宗,她放弃工作,操持家务,伉俪情深。长沙临时大学时期,潘光旦曾打趣过雷张夫妇。

梅校长于宅内举行冷餐会,雷海宗迟到了,这一天恰好为雷的生日,众人劝酒说:半所以贺,半所以罚。并指定雷和夫人张景茀共饮,张景茀不善饮,强迫自己喝了一多半,杯子中仍剩下少许,不胜酒力,让雷海宗代自己喝。众人不允许,潘光旦解围说:“是亦有所本,曰,涓滴归公!”众人听了潘的妙语,大笑,痛快地答应了雷代夫人饮杯中剩余酒。

潘光旦的证婚妙语与贺婚诗,虽然是联大师生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但亦关乎文化传承、种族繁衍和抗战风云,所以潘光旦贺雷海宗、张景茀结婚二十周年诗,有“恩爱亦关弧矢事”之句。弧矢原指弓箭,指代战乱和战事。“弧矢之间显丈夫”,联大人的婚礼,也显示出他们的爱国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