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华大学南迁及焚余书的修复

清华大学南迁及焚余书的修复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30年代,日寇步步紧逼华北,清华大学有计划地将校产南迁。馆藏古籍蒙受巨大损失,实为书厄之巨,也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古籍收藏的一段痛史。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残余部分被称作“焚余书”,277种、2358册焚余书被清华大学图书馆珍藏,经历了1940年的兵燹,经过了岁月长河,如同凤凰涅槃一样重生。清华大学拨专款修复,于2001年4月底结束。

清华大学南迁及焚余书的修复

20世纪30年代,日寇步步紧逼华北清华大学有计划地将校产南迁。1935年11月,精选图书馆所藏古籍中的珍品和西文书、杂志以及各院系重要仪器设备,装入417个大箱子,经由天津,一路舟车辗转,运抵汉口,寄存在汉口的上海银行第一仓库。这批古籍总6660种,9692函,共12764册,分装224大箱,内中有清华馆藏全部宋元版书、雍正本《古今图书集成》、《大清会典》以及众多县志、文集的精善本,是当时馆藏古籍的精华。学校极为重视南运古籍的安全,任命专人负责,当时任职于图书馆的唐贯方是主要参与者之一。

顾毓琇《从求学到教学》中提到,1936年冬,清华大学秘密运图书、仪器至汉口,每批10列车,每车约运40箱。蒙京绥路局沈昌局长及陈鸿宝校友赐予便利,幸得安全运出。当时宋哲元的部下对此十分在意,日本人亦有干涉之意图。

顾毓琇文中提到的清华南运图书与仪器和上述提到的时间矛盾。另据陈岱孙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作的序:“为南迁所作另一准备是,在卢沟桥事变前两年的冬季,清华大学从清华园火车站,于几个夜间秘密运好几列车的教研工作所急需的图书、仪器,暂存汉口,可以随时运往新校。”由此判断,顾毓琇的回忆文章,由于是晚年写作,可能记忆有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据唐贯方之子唐绍明回忆,在清华园可听见隆隆的炮声,日本飞机还向清华大学扔了炸弹,图书馆北面唐贯方的办公桌的窗外,炸了一个大坑。有的说是机枪扫射的。唐贯方正在香港省亲,闻讯后立即返程。行至上海,接校方令即刻赶赴长沙临时大学,参与学校南迁工作,留下老母、妻子和幼儿弱女8人在沦陷区北平。1938年初,他被派往汉口,负责抢运这批抗战前夕南运出的古籍。唐贯方经过多方联络,将400多箱善本书装上“民生”公司船只运送。谁料行到宜昌,遇日寇飞机滥炸,受阻达4个月之久。他不顾个人安危,日日巡视码头,腰系钉袋,手持铁锤,逐箱检查、维修、加固。终于弄到船只,溯长江,过三峡,历尽艰险,将这批珍贵古籍和仪器设备全部安全运抵重庆,无一受损。[1]

1938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学生已经迁往云南昆明。因交通极度困难,学校仅将各系教学急需图书提运昆明,而古籍善本则留存重庆北碚,寄存在北碚的中央工业试验所内。1940年初,学校以2000元为代价在北碚凿山洞一个,然而受托保管者不负责任,将这批宝藏放在地面房屋中,而将此山洞用作自己躲避空袭之所。1940年6月24日,日本飞机疯狂轰炸北碚,空投的燃烧弹使这批图籍顿时淹没在火海中,保管人麻木不仁,待大火烧至第三日晚才通知学校。校方立即组织人员连夜灭火,仅于灰烬中抢得残卷2000余册,而10074册珍本已尽付一炬,其中就有当时馆藏的全部宋元版书。馆藏古籍蒙受巨大损失,实为书厄之巨,也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古籍收藏的一段痛史。这段痛史至今仍让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www.xing528.com)

清华南运古籍被日机炸毁一事,也在学界引起很大轰动。祝文白在其《两千年来中国图书之厄运》一文中,将自元至今七百年间的图书浩劫总结为“五厄”,最后一厄便是“民国中日之战役”,其中历数抗战期间上海涵芬楼藏书、江苏省立图书馆藏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等公私藏书被战火涂炭的厄运。罪恶的战争岂止是国家和民族的厄运,也给包括图籍在内的文化遗产带来了沉重灾难![2]

历史上看,书之巨厄,多以兵燹之灾为主。毫无疑问,书的厄运就是文化的厄运。不仅馆藏善本、孤本化为一缕青烟,个人累积的藏书也遭到毁灭。战争用炮火引燃古籍,书有何罪呢?毁灭的是人类的文明成果。

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残余部分被称作“焚余书”,277种、2358册焚余书被清华大学图书馆珍藏,经历了1940年的兵燹,经过了岁月长河,如同凤凰涅槃一样重生。清华大学拨专款修复,于2001年4月底结束。每部“焚余书”加装了特制的绛红色函套,寓意在战火中重生,铭记那一段惨痛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