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南联大生活录:刘文典大力呼吁保存国粹

西南联大生活录:刘文典大力呼吁保存国粹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文典跑警报,经常往这两个地方跑。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视力不佳,行动更为不便,便匆匆率领几个学生折回来赶赴陈的寓所,一同搀扶陈往城外躲避。学生要搀扶刘文典,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下午3时至4时,吴宓到了第一山(白泥山),遇到刘文典夫妇,与他们交谈。

西南联大生活录:刘文典大力呼吁保存国粹

联大师生跑警报有近有远,最近的就是铁路后面的白泥山,位于驿道东侧,这片地方即今天昆明理工大学的教工宿舍区,那里至今保留着这一片难得的小森林。稍远的,就沿着驿道上坡,下苏家塘朝左上小虹山。刘文典跑警报,经常往这两个地方跑。

某一天,日军轰炸机来袭,昆明城内拉响了紧急警报,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视力不佳,行动更为不便,便匆匆率领几个学生折回来赶赴陈的寓所,一同搀扶陈往城外躲避。学生要搀扶刘文典,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寅恪先走。

1940年10月28日,这天早晨联大刚上课不久,7时15分,警报大作。吴宓、陈寅恪及联大师生一起跑警报,北行至第二山(小虹山)。12点半,九架敌机呼啸而至,轰炸圆通山未中,在东门扫射。轰炸时,陈寅恪和吴宓坐在一起,吴宓正在闭目养神打瞌睡,远处传来的轰炸声打搅了他的清梦。下午3时至4时,吴宓到了第一山(白泥山),遇到刘文典夫妇,与他们交谈。吴宓写了一首祝寿诗,请刘文典过目,让他给润色。

刘文典对这种跑警报的生活看得开,很豁达,他写信给远在美国的胡适,在信中风趣地汇报:

刘文典

所堪告慰于老友唯有一点,即贱躯顽健远过于从前,因为敌人飞机时常来昆明扰乱,有时早七点多就来扫射,弟因此不得不黎明即起,一听到警报声,飞跑到郊外山下,直到下午警报解除才回寓。因为早起,多见日光空气,天天相当运动,都是最有益于卫生,所以身体很好。弟常说,“敌机空袭颇有益于昆明人之健康”,并非故作豪壮语,真是实在情形。

在动辄炮火连天的状况下,为了保证家人的安全,刘文典不得不经常变换住所,四处搬家,从早期的一丘田五号到龙翔街七十二楼,最后不得已又搬到了位于滇池之滨的官渡西庄。

搬到官渡西庄以后,尽管要跑很远的路程才能赶到联大上课,但每日走出房屋,南边便有流水松竹,郁郁林木,淙淙流水,声声鸟鸣,让刘文典暂时忘却了尘世间的战乱。独坐林下,捧一卷古籍在手,读一段文字,呷一口清茶,再极目眺望远方,真是一种难得的桃源意境

西庄地接板桥湾,小巷斜邻曲水间。

不尽清流通滇海,无边爽气挹西山。(www.xing528.com)

云含蟾影松阴淡,风送蛩声苇露寒。

稚子临门凝望久,一灯遥识阿爷还。

月明风清、小桥流水、天伦之乐,在刘文典的笔下,浑然一体,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只可惜,这种惬意与放松永远是短暂的。作为一位自始至终牵挂国家命运的传统文人,刘文典根本无法做到“躲进小楼成一统”,他时刻惦念的依然是天下苍生的疾苦:

绕屋松篁曲径深,幽居差幸得芳林。

浮沉浊世如鸥鸟,穿凿残编似蠹蟫。

极目关河余战骨,侧身天地竟无心。

寒宵振管知何益,永念群生一涕零。

官渡距离昆明城十几公里,一般要坐火车去。刘文典从家里到火车站要走半个小时,下了火车后到学校还有五公里的路程,也是靠步行。有时候,他走在路上,突然遇到防空警报,得赶紧先找个地方躲一躲,等稍微安稳些后再继续赶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