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嗣瑗
作者简介
参见《重修学宫节孝祠记》作者简介。
原文
丁丑秋,学宫礼乐器修补具备。卜吉以衅①。用币②告成。由县通详立案,复购买田产以赡③续加缮理。暨添增品仪等需。俾得传永久。邑人士来谒曰:“是宜有以识④之。”伏惟我朝列圣相承厘定⑤典礼,颁发礼乐器于直省府州县学,岂唯尊师重道,轨物⑥为昭,亦欲合上下庠之人士观听于礼明乐备之旁。而因益以谨其节文⑦,平其气志。《记》⑧所谓“既顺以备⑨”,足为教之本也。浮梁学官礼乐器自乾隆十年颁发后,历年既久,或轶或窳⑩。迄今盖仅有存者。夫玉帛⑪钟鼓,假其物于外,所以增其志于内也。器之不存,志于何寄?况煌煌典礼,颁自朝廷,非可具文视也。并其具文⑫而弃之,典守⑬之咎将安逭⑭矣?今敬遵会典⑮开载⑯修补如额。计费银四百两有奇,皆出诸士民之乐输。而鸠工庀材⑰,规度程序,则惟明府刘克斋先生之力是赖。盖贤令长振兴学校之政,合之众士民崇敬先圣之心,乃能相与以有成。而予与司训⑱游君荟塘之职在于此者,因得藉释惭恧⑲恐惶于万一也。库籍既成,敬识其后。匪曰以谂来者。继自今谨于盖藏,勤于缮理。无或因循⑳懈怠,以致典礼复归于废坠。善其后尤必慎其始也。嗣瑗不敏,窃愿守是籍,而与游君共致其兢兢㉑云。
嘉庆二十三年秋八月之吉
注释
①衅: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说文》:“衅,血祭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礼记·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孟子·梁惠王上》:“将以衅钟。”《吕氏春秋·慎大》:“衅鼓旗甲兵。”
②币:《说文》:“币,帛也。”《周礼·大宰》:“四曰币贡。”司农注:“绣帛。”《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游吉)奉其皮币。”亦泛指钱财。此处是指祭品。
③赡:供给。《晋书·羊祜传》:“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
④识:通“志”,记住、记载。《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论语·述而》:“默而识之。”《汉书·匈奴传上》:“以计识其人众畜牧。”师古曰:“识亦记也。”
⑤厘定:厘,即整理、治理;定,即规定、确定。《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张文收以为《十二和》之制未备,乃诏有司厘定。”《清史稿·礼志六》:“(乾隆)十年,厘定祠位,前殿正中祀怡贤亲王,后室诸臣合一龛。”胡适《考证》:“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
⑥轨物:轨范,准则。《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轨物者也。”《魏书·羊深传》:“将以纳民轨物,莫始于经礼。”[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宁可以轨物字民,作范垂训者乎?”《新唐书·李景伯传》:“使授非其人,则权重衅生,非彊干弱枝,经邦轨物之谊。”[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今风示四夷,示以轨物,当正前日适然之失,尽循旧制。”
⑦节文: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礼记·檀弓下》:“辟踊,哀之至也。有筭,为之节文也。”孔颖达疏:“男踊女辟是哀痛之至极也,若不裁限,恐伤其性,故辟踊有筭为准节文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汉]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鼎俎之礼,节文曲备。”《隋书·经籍志二》:“汉兴,叔孙通定朝仪,武帝时始祀汾阴后土,成帝时初定南北郊,节文渐具。”[宋]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夫礼之初,始诸人情,视其所安者而为之节文。”
⑧《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⑨既顺以备:语出《礼记·祭统》:“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欤!”[唐]孔颖达疏:“祭既顺备可为教,故人君因为教焉。”意思是妥善合理而且完备。[汉]班固《白虎通·文质》:“珪之为言洁也,上兑,阳也,下方,阴也,阳尊故其礼顺备也。”(www.xing528.com)
⑩或轶或窳:“轶”通“佚”,散失。《史记·五帝本纪赞》:“《书》缺有闲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史记·伯夷列传》:“睹轶诗,可异焉。”窳,音yǔ,败坏,粗劣。[元]郝经《玄政议》:“天下一大器也,用之久,则必弊窳残缺。”意思是有的散失,有的破败。
⑪玉帛:圭璋和束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均用之。《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祭用玉帛牲牷。”《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⑫具文:形诸文辞。[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故发传之体有三,而为例之情有五……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车’‘齐侯献捷’之类是也。”
⑬典守:主管;保管。《明史·后妃传序》:“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视唐减百四十余人,凡以服劳宫寝、祇勤典守而已。”[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莫翁听见大怒道:‘此乃你的典守,人多说你只是贪睡,眼见得坑了我头口!’”
⑭逭:逃避。《说文》:“逭,逃也。”《尔雅·释言樊》:“行相避逃谓之逭。”《尚书·商书·太甲》:“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⑮会典:记载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书。唐有《唐六典》。明清改称“会典”。[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六回:“铁中玉道:‘老公公不看见《会典》上有一款:外臣不许与内臣交结。交结且不可,何况联婚。’”[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恭稽《会典》,八旗驻防之兵,有游牧部落,有打牲部落。”
⑯开载:逐一记载。[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夫牙杂一项,每岁因投认牙人所纳之谷石,并客商所报之烟花布曲,随其多寡,以为收解,故全书开载原无定额。”[清]俞樾《茶香室三钞·门眷》:“人家历代宗支,祖先名号,皆有册开载,久而不忘。”
⑰鸠工庀材:招集工匠,准备材料。[唐]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岂可不成耶?遂鸠工庀材,四旬而就。”
⑱司训:明清时县学教谕的别称。[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回目:“鲁小姐制义难新郎,杨司训相府荐贤士。”张慧剑校注:“司训,县学教官‘教谕’的别称。”[清]叶廷琯《吹网录·石林燕语》:“复假仁和劳季言司训所藏……底本,覆勘一周,考证益密。”
⑲惭恧:羞惭。《汉书·王莽传上》:“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唐]牛僧孺《玄怪录·元无有》:“宾主礼阙,惭恧空多。”[明]方孝孺《全乐斋记》:“凡其所乐者,皆可惭恧悔恨也,庸有一息之乐哉。”
⑳因循:沿袭;承袭;继承。《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后汉书·梁统传》:“宣帝聪明正直,总御海内,臣下奉宪,无所失坠,因循先典,天下称理。”《北齐书·文宣帝纪论》:“显祖因循鸿业,内外协从,自朝及野,群心属望。”
㉑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毛传:“兢兢,戒也。”[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夙夜兢兢,祗惕若厉。”[明]归有光《金君守斋墓志铭》:“世道沦斁,为善者兢兢惧不能免。”
简析
浮梁学官礼乐器自乾隆十年颁发后,历年既久,有的散失,有的破败,迄今仅有存者。明府刘克斋致力振兴学校之政,众士民怀崇敬先圣之心,乐于捐输,共襄修复之举。于丁丑秋学宫礼乐器修补具备,卜吉以衅。并由县通详立案,复购买田产,以赡续加缮理。又添增品仪等所需,使之得以流传永久。作者受邑人士之嘱,为典藏礼乐器的库籍撰写了这篇跋文。文章主旨在于阐明朝廷厘定典礼,颁发礼乐器于直省府州县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尊师重道,轨物为昭”,更在于通过“假其物于外,所以增其志于内也”。以礼乐陶冶情操,从而植品树人。这才是真正的“为教之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