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梁县学宫与名宦祠-历史记述及作者简介

浮梁县学宫与名宦祠-历史记述及作者简介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丙作者简介参见《重修浮梁县学记》作者简介。浮梁名宦,自唐迄今祀于祠者二十七人。考置祠以来,迭有兴废。阅唐宋元明逮于国朝,入名宦者仅二十七。爰记其始末,镌诸石以告来者。“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此处是指代眼前所见的旧学宫建筑与设施。

浮梁县学宫与名宦祠-历史记述及作者简介

刘 丙

作者简介

参见《重修浮梁县学记》作者简介。

原文

自古循吏生则有父母之称;没则有神明之奉。朝廷顺民所欲,为建祠立祀,详著功令,属于学官。苟堂寝弗饬,规制弗隆,将欲重加修葺。此阖邑公事,非一家私图也。然桐乡之葬朱邑,松关之留至道,皆著籍长子孙。使惟私家之庙是崇而公事概委诸当事,岂曰能贤!浮梁名宦,自唐迄今祀于祠者二十七人。首惟金仆射父子。我先祖评事公实克继之。公葬于浮,留次房主墓祀。厥后盛于昌南与浮北之金氏,蔚为望族,越九百年。丙以长房二十四代孙来宰斯邑,榱桷几筵生哀敬之思而励缵承之志。不可谓非幸也。考置祠以来,迭有兴废。康熙十二年,二公子姓及戴县尉公后裔醵赀整葺。近者复罹郁攸。虽经重建而因陋就简,不足昭彝宪崇明祀。今值修理圣庙,次即于祠。因捐廉俸,倡聚两族而谋之。用敬庀鸠,兼访询诸附祀后人,俾襄厥事。当必有仁孝之与同诚信之与将者。呜呼!前乎我者有所祀;后乎我者有所嗣。祠之为义,讵有限量?阅唐宋元明逮于国朝,入名宦者仅二十七。盖循吏若斯之难也!幸卓然立于祀典,子若孙顾独不以为荣而趋事赴功之弗力哉!于是两族踊跃输将,戴公及明州牧李公裔复相继捐助。邑人士亦乐推。公费之有余补其不足,且为之董其役。经始于丙子仲冬,成于丁丑秋八月。为堂三楹,高于前者五尺,广如其旧,袤倍之。木质坚实,朴而文,严肃而深邃。庶几神明之所栖息而与祭者可以奔走执事。诗曰:“子子孙孙,勿替引之。”记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观于是者可以兴起矣!爰记其始末,镌诸石以告来者。现祀:

唐邑令金安

唐邑令叔彦

唐邑令叔迟

唐邑令刘仲昭

宋县令郭僎

宋县令辛次膺

宋县令徐晖

宋县令赵汝清

宋县令潘材

宋县令吴泳

宋县令刘清

宋县丞周伟

宋儒学训导朱旻

宋谪任尉戴宝山

明知州李庸

明知县曾鼎

明知县翁文魁

明知县陆隆思

明知县孔僖

明知县汪宗伊

明知县萧奇勋

明知县李际春

明知县周起元

明县丞严尚泰(www.xing528.com)

明儒学训万炜

国朝知县王临元

注释

①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除正史中有“循吏”“良吏”的概念外,到元杂剧中又有了“清官”乃至民间的“青天大老爷”的称谓。《史记·太吏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唐]张说《奉和圣制赐崔日知往潞州应制》诗:“明主征循吏,何年下凤皇。”

②父母之称:“父母官”。旧时对地方官的称呼。《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

③没:同“殁”,死去。《广雅·释诂四》:“殁,终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伯乐既殁兮。”[唐]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殁,家莫闻知。”[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少者殁而长者存。”

④堂寝:泛指房舍居室。

⑤桐乡之葬朱邑:朱邑(?—前61),字仲卿,庐江舒县(今安徽西南)人,西汉官员。朱邑初任桐乡(今安徽桐城)啬夫,掌管一乡的诉讼和赋税等事务,他处处秉公办事、不贪钱财,以仁义之心广施于民,深受吏民的爱戴和尊敬。数年后升任卒史(官署中的属吏)。朱邑兢兢业业协助太守发展生产,处理日常事务,显示出卓越的才干。汉昭帝时,朱邑被举荐担任大司农丞。汉宣帝时,升任北海太守。地节四年(前66),朱邑因政绩、品行第一,入任大司农,掌管全国租税、钱谷、盐铁和财政收支,可谓是朝廷重臣。神爵元年(前61),朱邑病重弥留之际,嘱咐他的儿子说:“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我死后一定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等到朱邑死后,他的儿子将他安葬在桐乡的城西,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

⑥松关之留至道:此典故意思查而未详。至道,疑为宋代诗人赵至道。按[宋]陈骙《南宋馆阁续录》:“赵至道,字师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宁宗庆元二年(1196)进士。历秘书丞、监察御史。理宗端平元年(1234)以权兵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存以备参。

⑦著籍:本义为记姓名于宫门的门籍。汉制,门籍有其姓名者,方得入宫。《史记·梁孝王世家》:“梁孝王入朝……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后引申为有名声。[唐]贾岛《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诗:“不唯诗着籍,兼又赋知名。”

⑧当事:当权者。[明]史可法《致副总马元度书》:“又虞当事夙倚,以此开嫌,几欲别有借重,而踌躇未果。”[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那一班放荡不羁之士……做文章不中有司绳尺,言语直触当事逆鳞。”

⑨次房:妾。[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昔年徽州商人娶去,以亲女相待,后来嫁于韩相公为次房。”也作“次室”。

⑩榱桷几筵:语出《孔子家语·五仪解》:“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几筵。”榱桷,屋椽。[宋]王安石《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清]吴伟业《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塔迥埋榱桷,台荒冻鼓鼙。”几筵,几席。《周礼·春官》有司几筵,专掌五几五席的名称种类,辨其用处与陈设的位置。几席乃祭祀的席位,后亦因以称灵座。《墨子·节葬下》:“诸侯死者……又多为屋幕,鼎鼓几梴壶滥,戈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国语·周语上》:“设桑主,布几筵。”此处是指代眼前所见的旧学宫建筑与设施。

⑪缵承:继承。《周书·明帝纪》:“今朕缵承大业,处万乘之上。”[宋]苏轼《韩维祖保枢鲁国公制》:“逮兹缵承,继用耆哲。”[明]宋濂《吴公墓碣铭》:“自幼以缵承家学为事。”《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将来慎选元良,缵承统绪。”

⑫醵赀:亦作“醵资”,筹集资金。[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六:“秀水朱氏曝书亭,久废为桑田……嘉庆间,阮仪征视学按临,醵赀重建。”[清]碧荷馆主人《黄金世界》第十五回:“也有几人能醵赀营业否?”孙中山《心理建设》:“予乃招集当地华侨同志会议,勖以大义。一夕之间,则醵资八千有奇。”

⑬郁攸:火灾。[宋]何薳《春渚纪闻·张道人异事》:“郡官曰:‘张道人何知郁攸之事,而须呼之也?’”[元]顾瑛《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平生万卷书,怒焚遭郁攸。”[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不幸有郁攸之戒,惟有坐以待毙而已。”

⑭彝宪:常法。《尚书·冏命》:“永弼乃后于彝宪。”孔传:“当长辅汝君于常法。”[南朝·梁]江淹《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第二表》:“臣以为丽天秉经,君上之彝宪;仪地执纬,臣下之恒轨。”[唐]李邕《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并序》:“辟邦家之正门,播今昔之彝宪。”

⑮庀鸠:招集工匠,准备材料。[唐]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岂可不成耶?遂鸠工庀材,四旬而就。”

⑯将:遵奉,参与,支持。

⑰顾:反而,却。《战国策·秦策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⑱乐推:乐意拥戴。《老子》:“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宋书·武帝纪中》:“自非百姓乐推,天命攸集,岂伊在予,所得独专。”[前蜀]杜光庭《宣示解泰边垂谢恩表》:“伏惟陛下继天诞睿,应运启图,徇亿兆之乐推,抚临海岳;承昊穹之睠命,拯救生灵。”[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撰》:“我太祖神德皇帝,象叶太阶,功高大麓……乐推而逼乃民心,揖让而授兹神器。”

⑲袤:纵长或南北距离的长度(与“广”相对)。《说文》:“南北曰袤,东西曰广。”《周髀算经》:“天地之广袤。”《史记·楚世家》:“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⑳替引:衰败,消亡。语出《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意思是愿子孙们莫荒废此礼,永远继承将福寿永葆!

㉑记:《大学·礼记》。

㉒镌诸石:将记文镌刻于石碑之上。

简析

浮梁学宫内有名宦祠,供奉从唐代到清代二十七位名宦。置祠以来,迭有兴废。刘丙任浮梁县令时,主持重新修复。原本此举为“阖邑公事,非一家私图也”,但作者却认为“公事概委诸当事,岂曰能贤!”于是“因捐廉俸,倡聚两族而谋之。用敬庀鸠,兼访询诸附祀后人,俾襄厥事”。带头倡导这些名宦的后裔共襄此举。其目的是让后辈子孙们慎终追远,不忘先祖之功业,缵承先祖之遗志,造福百姓,垂范后昆。可谓用心良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