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延龄
作者简介
邵延龄,字大年,号静山,平湖人,以进士除内阁中书。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叛乱,同官某当随征,延龄以其母老愿代替参划军事,凡有所谋略多有应验。官至刑部郎中。著有《耐轩稿》。
原文
钦惟我皇上崇儒重道,幸①曲阜,祭孔林,讲学歌诗,丰碑纪载。诏发内帑②金一新堂构,又允圣裔③请为子思④子建宫寝⑤,如颜曾⑥孟氏故事。于戏!圣学昌明,斯文振起,盖莫盛于今日矣!今大中丞宋公⑦奉命抚江右⑧,下车则整躬率属,兴利祛弊。嘉与⑨十三郡更始⑩,而尤重教化,培士风,颁行教条,考课德业,以奉承朝廷德意。于是庠序学校蔚然改观,而不图有学宫为营房侵踞,乃见于饶郡之浮梁者。营房之设,固所以捍御民社⑪,独奈何当日有司不慎厥初,使基址犬牙⑫于宫墙间。右偪⑬圣殿,左蔽启圣祠⑭。凡有事于祠,必假道⑮纡回以入。祀事不虔,体统亵越⑯,师儒每以为歉。延龄在会城,春秋从藩臬诸公释奠⑰圣庙,则必先祭启圣。奉奉帛奉牲之事,延龄实掌之。当赐胙⑱受福时,心未尝不怦怦动。以为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于圣人益信。呜呼!祭圣人之父而顾假道纡折,以临跛倚,孰甚焉?使一切狃⑲目前苟且之计视为固然,莫之挽回,则于学博为无能,于士气为不振,非盛世所宜有也。诸生朱昆龄等惄然⑳有恫于中㉑,亟请于学博王文焕曰:“是学宫旧址,不可不复。”顾卒伍聚庐已二十年,群以生事咎。昆龄于是私斗㉒力而讼端开,而营卒遂有走愬㉓于大中丞之辕者。大中丞始以擅离汛地杖遣㉔之,而下其事于郡守李公。公河南人,名昉,前此尝佐吾浙之温郡为政。能持大体,治有名迹,卓然以廉吏称。温之人至今尸祝之。既奉台檄㉕,偕副镇诣浮梁躬行相度,则慨然曰:“学博听诸生之有辞而不之禁,讵得已哉?”顾于骤复者乃曲为调剂。俾割地横有五尺,纵二十丈以达于启圣祠,为出入通道。而实逼处此者姑听之。上其议于大中丞,得报可。会余以按部㉖至饶,因士民请为述其颠末,勒之石。虽然,余犹有厚望焉。尔多士功名奋兴,贤有司措置优裕㉗,为之别建营房,不过数百金费。将来防守斯土者讵必恋恋于圣人之肘腋㉘?安知学基不全复,而即其楼改为尊经阁,即其室更为署舍。巍然焕然,以无负天子崇儒重道之盛意不易易㉙哉!余行矣!姑书此以俟后之君子。
注释
①幸:旧指皇帝亲临。[宋]王谠《唐语林·雅量》:“会幸苑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忽然有个诏书下来,说御驾亲幸泰山,要修汉武帝封禅的故事。”
②内帑:指国库里的钱财。[宋]叶适《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内帑皆三朝恭俭之积,陛下幸图之。”[明]高攀龙《答袁节寰(袁可立)中丞书》之二:“(财)若必待司农,司农已告罄;必待内帑,内帑将不继。”[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龙颜甚悦,又发内帑彩缎金银等物以赐贾政及各椒房等员,不必细说。”[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洮告归后,复入都,卒于旅舍,朝廷特给内帑赙之。”
③圣裔:指孔子和颜子、曾子、孟子嫡裔,自古以来被称作“圣门后裔”。
④子思:孔伋(前483年—前402年),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孟子求学于子思的门人。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受儒教祭祀。
⑤宫寝:宫殿。《魏书·崔光传》:“自比鸱鹊巢于庙殿,枭鵩鸣于宫寝,菌生宾阶轩坐之正,准诸往记,信可为诫。” [宋]刘攽《鸿庆宫三圣殿赋》:“闳伟奇丽,所以使宫寝之勿逾也;清闲窅密,鬼神之所都也。”
⑥颜曾:颜子与曾子。颜子(前521—前481),名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有“复圣”之称。曾子(前505—前432),名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因此颇得孔子真传,在继承孔子的思想基础上,对儒学学派思想又有了发展和建树。
⑦宋公: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诗人、画家、政治家,“后雪苑六子”之一。清顺治四年(1647),宋荦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康熙三年(1664年),被授予湖广黄州通判。康熙十六年(1677),补理藩院判,迁员外郎。历官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西巡抚、江苏巡抚。康熙三十八至四十四年(1699—1705),康熙皇帝三次南巡,皆由宋荦负责接待。康熙四十四年(1705)十一月,升任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二年(1713)春,加太子少师。同年九月逝世,享年八十岁,赐祭葬于商丘西陂别墅。宋荦为官正直,被康熙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笃学博闻,能诗文,工书画,精鉴赏,尤以诗享盛誉于清初文坛,当时文士多与之交游。并与朱彝尊、施闰章等人同称为“康熙年间十大才子”。著有《西陂类稿》五十卷、《漫堂说诗》及《江左十五子诗选》等。
⑧江右:江西的别称。[清]方文《庐山诗·白鹿洞》:“文公益兴学,风声树江右。”
⑨嘉与:奖励优待;奖掖扶助。《汉书·武帝纪》:“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宋]曾巩《皇子制》:“嘉与海内同孚于休,播告遐迩。”[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周亮工)性严岸,居官不肯假借官里人,顾好嘉与后进。”
⑩更始:重新开始;除旧布新。《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出德号,省刑罚,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与天下为更始。”《史记·孝武本纪》:“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唐]李白《天长节使鄂州刺使韦公德政碑》:“能事斯毕,与人更始。”
⑪民社:人民和社稷。[宋]苏轼《贺时宰启》:“民社非轻,犹承宣而惴惴。天渊靡外,亦戾跃以欣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夏》:“蕞尔一邑,何能养如许驺从?履任,则一方涂炭矣!不可使殃民社,可即旋归,勿前矣。”
⑫犬牙:像犬牙般交错,多指地形、地势。《墨子·备城门》:“灵丁,三丈一,犬牙施之。”岑仲勉简注:“犬牙,交错也。”《后汉书·鲁恭传》:“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唐]刘禹锡《连州刺史厅壁记》:“此郡于天文与荆州同星分,田壤制与番禺相犬牙。”[清]钱谦益《河南按察司副使吴瑞征授中宪大夫制》:“道路犬牙,而奸盗无伏藏之迹。”
⑬偪:同“逼”,逼近。《说文新附》:“偪,近也。”《资治通鉴》:“秦兵偪淝水而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鸡健进,逐偪之,虫已在爪下矣。”(www.xing528.com)
⑭启圣祠:祭祀孔子先祖及部分先贤先儒父辈的庙宇,属于孔庙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庙祭祀处于传统社会政统与道统之间,启圣祠又是孔庙祭祀中“父辈追祀系统”,因此处于政统、道统与人伦之间。经过宋元明各代学者的不断争鸣,以及通过对孔庙作用的重新定位,最后借由明朝嘉靖时期的“大礼议”,启圣祠从囿于曲阜阙里的私人家庙变为通祀天下的国家祀典。清代追祀孔子五代,将启圣祠升为崇圣祠,同时在东亚文化圈中的朝鲜、越南等国家也先后设置启圣祠,并有了新的变化。启圣祠(崇圣祠)祭祀作为一项国家祭祀,在祭祀、建筑等级上多遵循国家典制的规定,但在具体的祭祀仪式上却大多源于孔庙祭祀。启圣祠凭借自身所处的特殊位置,在传统社会中具有维护政统、强化道统、畅叙人伦的重要作用。
⑮假道:借路。《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杜预注:“自晋适虢,途出于虞,故借道。”《南齐书·张欣泰传》:“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新五代史·杂传·赵匡凝》:“李克用遣人以书币假道于匡凝,以聘于杨行密。”
⑯亵越:轻慢而违礼。[清]叶梦珠《阅世编·释道》:“今道场……合乐笙歌,竟同优戏,不惟失设斋建醮之意,反开亵越渎祀之风。”[清]谭献《〈金元诗录〉序》:“感威柄之亵越,悼征赋之繁重。”
⑰释奠: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王制》:“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郑玄注:“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北史·周纪下·太祖文帝》:“二月丁巳,帝幸路门学,行释奠礼。”[宋]欧阳修《大理寺丞狄公墓志铭》:“乃修孔子庙,作礼器,与其邑人春秋释奠而兴于学。”
⑱赐胙:胙,音zuò,语出《左传·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指天子于祭祀宗庙、社郊后,把祭肉分给群臣。[汉]班固《两都赋》:“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新唐书·礼乐志二》:“上下诸祝各进,跪彻豆,还尊所。奉礼郎曰:‘赐胙。’”[宋]梅尧臣《次韵景彝祀高禖书事》:“君门赐胙予何有?不似矜夸凤沼傍。”
⑲狃:因袭,拘泥。《诗·郑风·大叔于田》:“将叔无狃,戒其伤女。”[宋]苏轼《教战守》:“狃于寒暑之变。”[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叔孙得臣曰:‘鲁国故事,立子以嫡,无嫡方立长。先寡君狃于常礼,置倭而立恶,国人皆不顺焉。’”
⑳惄然:惄,音nì,忧虑的样子。[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虽鱼雁不绝,而笑言久旷,勤企盛德,衷肠惄然。” [明]方孝孺《思亲堂记》:“见人之养亲焉,则心惄然,曰:我亲安在乎?”梁启超《论国家思想》:“有道之士,惄然忧之,矫枉过正,以救末流。”
㉑有恫于中:悲痛,愤懑郁结于心中。《说文》:“恫,痛也。”《诗·大雅·思柔》:“哀恫中国。”《史记·燕世家》:“国大乱,百姓恫恐。”
㉒私斗:私人之间的争斗。《韩非子·显学》:“夫斩首之劳不赏,而家斗之勇尊显,而索民之疾战距敌而无私斗,不可得也。”《史记·商君列传》:“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晋]葛洪《抱朴子·诘鲍》:“上无治枉之官,下有重类之党,则私斗过于公战,木石鋭于干戈。”
㉓走愬:愬,同“诉”,诉说,申诉。《诗经·柏舟》:“薄言往愬。”《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与王。”[明]高岱《鸿猷录》:“逾年日焜孙天平间道由云南走愬京师。”
㉔杖遣:施以杖刑后发配。[清]严有禧《漱华随笔·诋毁程朱》:“成祖大怒,遣行人押还,令有司声罪杖遣。”
㉕台檄:古代朝廷用于征召、晓谕、诘责等方面的文书。[明]沈德符《野获编·果报·毁经谪为冥官》:“宁波府同知龙德孚者,武陵人,今君御观察膺尊人也,在官奉台檄,勘普陀山二僧毁律事。”
㉖按部:巡视部属。《新唐书·令狐峘传》:“齐映为江西观察使,按部及州。”[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鄢陵梁尚书官陕西,一日,按部河州,有通官四人迎于道左。”
㉗措置优裕:亦作“措置裕如”。措置指处理,安排。优裕指从容不迫,很有办法的样子。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清]刘坤一《提督因疾出缺请旨简放折》:“前署苏松、福山等镇篆务措置裕如,堪以很令署理。”
㉘肘腋:本义为胳膊肘与胳肢窝,此处用以比喻切近之地。《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彊,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唐]杜甫《草堂》诗:“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明史·叶旺传》:“辽东僻处海隅,肘腋皆敌境。”
㉙易易:很容易。《礼记·乡饮酒义》:“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唐]柳宗元《晋问》:“若果有贡于上,则吾知其易易焉也。”[清]周亮工《书影》卷九:“公曰:‘若能致雨乎?’曰:‘易易耳。’”
简析
浮梁学宫几经兴废,清康熙年间其右翼废址为守备衙门所占,没为营房,多次交涉毫无结果。为此诸生与营卒发生冲突与开启讼端。直到大中丞宋公知情后委派郡守李公进行调解,“俾割地横有五尺,纵二十丈以达于启圣祠,为出入通道。”但还有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实逼处此者姑听之”。作者当时身为学使,巡视至饶州时详细了解事情的全部过程,撰写了这篇记文并镌刻于石碑之上。一方面详细叙述此事的整个经过与处置结果,以留为后证;另一方面也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厚望”:“贤有司措置优裕,为之别建营房”,则可全面恢复学宫地基,“即其楼改为尊经阁,即其室更为署舍……以无负天子崇儒重道之盛意!”叙事有条不紊,繁简得当;议论言近旨远,寄慨遥深,耐人寻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