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河讲堂记-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文笺析

西河讲堂记-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文笺析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教谕擢清河知县。吴宗吉于入觐途中去世。则书院讲堂之建,是在贤人君子矣!故达为名臣,居为贤士。予里光禄沈少溪先生虑乎此也,于西河之上创为讲堂。饭田丁以备薪汲,辟蔬圃以应饔飱。将见讲堂所育之才,应公卿大夫之求;讲堂所明之学,皆濂洛关闽之理。诚西河讲堂之泽之宏,而赞天子有司之隆治于无尽者也。宋淳熙十年赐名“文宗书院”,后更名为“鹅湖书院”。

西河讲堂记-浮梁历代学宫书院记文笺析

吴宗吉

作者简介

吴宗吉,字士修,浮梁镇市都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庚子弱冠领乡荐(举人)。由教谕擢清河知县。清道光版《浮梁县志》载:他到任后,清河河水为患,民多逃离。为了安定群众,发展生产,吴宗吉给发牛种,建立税法,招徕复业,取得显著政绩。后迁苏州同知。他在苏州府任职九年,忠于职守,勤政为民,在吏员和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转任两浙运同升贵州黎平知府,在平定苗叛李福时建立了功勋。但是,他的功劳被巡抚何起鸣所窃取,时任南京都御史的海瑞知道后,立即将真实情况上报朝廷,并先寄诗一首向吴宗吉道意。吴宗吉于入觐途中去世。历官三十余年,不为子孙田宅计,殁时仅存余俸一镒。有守有为,为一时循吏之最。著有《雷山内外集》。

原文

国有成均天子主之,司成教之。天下有庠序,郡县有司主之,广文教之。然自朝廷至于郡县,学宫一建,学官数设而已。若使天下多学之之地,多教之之人,则英才辈出,诗书之泽无往不然,不亦俗淳而化洽欤?谁为为之,以佐王治于休隆也?则书院讲堂之建,是在贤人君子矣!江右书院,考之志乘固多。而鹿洞、鹅湖为朱陆讲学之所,故天下莫不知二郡之所以为学,莫不知二子之所以为教。出于此者,能究圣人之业,能得性理之宗,能处贫富而志不乱,能履顺逆而识不迷。故达为名臣,居为贤士。藉学之无其地,教之无其人,才良而苦于无所资,质美而困于无所发。佻达成风,敦庞以漓。天子之化不施,而有司劳矣!予里光禄沈少溪先生虑乎此也,于西河之上创为讲堂。构房庑数十间,庤廪储谷,岁得数百石。延知名之士,待来学之人。饭田丁以备薪汲,辟蔬圃以应饔飱。地有平畴百顷,峻壁千寻。长林幽涧,映带四野。讲贯有友,游息有基。夫以致政之余,犹体国家之意,成就后来之俊秀。其志念远矣!将见讲堂所育之才,应公卿大夫之求;讲堂所明之学,皆濂洛关闽之理。僻壤悉为学之地,田间之子弟悉为学之人。诚西河讲堂之泽之宏,而赞天子有司之隆治于无尽者也。

注释

①成均:官设的最高学府。[南朝·宋]颜延之《宋武帝谥议》:“国训成均之学,家沾抚辜之仁。”[唐]杨炯《崇文馆宴集诗序》:“齿于成均,所以明其长幼;通于博望,所以昭其宾客。”[明]何景明《送林利正同知之潮阳》诗:“忆在成均共携手,泉山门下相知久。”[清]昭莲《啸亭杂录·莫葆斋》:“莫葆斋晋,浙江仁和人。少入成均,法时帆先生最为赏识,每考必列前茅。”

②司成:古代教育贵族子弟之官职,后世称国子监之祭酒为“大司成”。唐高宗时一度改国子监为司成馆,祭酒为大司成,旋复旧,但仍相沿用作祭酒的别称。[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会浙有直指好击断名,逼一大司成(范应期)自尽。事闻,神宗震怒,直指锒铛受辱,中丞亦镌秩去,于是始服公(袁可立)之远识焉。”

③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亦泛称学校。《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旧唐书·儒学传上·萧德言》:“自隋氏版荡,庠序无闻。”[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时山东人石介、孙复皆好醇儒,为直讲,力相赞和,期兴庠序。然向学者少,无法利以劝之。”

④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尚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汉]桓宽《盐铁论·疾贪》:“今一二则责之有司,有司岂能缚其手足而使之无为非哉?”[唐]柳宗元《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太学生)有凌傲长上,而谇骂有司者。”

⑤广文:“广文先生”的简称,代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唐玄宗时,在国子监增开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领国子学生中修进士业者,当时被看作清苦闲散的教职。明清两代之儒学教官,处境与广文馆博士相似,因亦用作别称。[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原注:“赠广文饮博士郑虔。”[唐]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清]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吴都文粹》:“歙程易畴(瑶田)先生,今之老宿也,向为嘉定广文,后即辞官去。”

⑥俗淳而化洽:俗淳,风俗淳朴。[宋]王禹偁《和陈州田舍人留别》:“淮阳冰绽柳条新,风物暄妍土俗淳。”[元]王冕《送黄叔源之甘肃州尹》:“中原地古风俗淳,君侯抚牧仁化新。”化洽,教化普沾。[汉]蔡邕《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功成化洽,景命有倾。帝乃震恸,执书以泣。”[唐]刘商《金井歌》:“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精。”

⑦志乘:志书。[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和州志政略序例》:“夫州县志乘,比于古者列国史书,尚矣。”[清]恽敬《碧玉说》:“敬前在广州,问碧玉楼之故,有言明宪宗以聘先生者。及至新会,考之志乘,无其说。”

⑧鹿洞:白鹿洞,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东北玉屏山南,虎溪岩背后,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白鹿洞原是唐代洛阳人李渤年轻时隐居求学之地。李渤养有一头白鹿自娱,白鹿十分驯服,常随主人外出走访游玩,还能帮主人传递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称此处为白鹿洞。北宋初年,江州的乡贤明起等,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从此始,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宋]韩补《紫阳山赋》:“既表章乎鹿洞,宜敷锡乎枌榆。”[清]方苞《余处士墓表》:“再至匡庐,淹留濂溪、鹿洞。”[清]陈维崧水龙吟·送蒋慎斋宪副视学江右词》:“鹿洞儒生,江州僚佐,欢迎湓浦。”

⑨鹅湖: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占地八千平方米。鹅湖书院曾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为了纪念“鹅湖之会”,人们在书院后建了“四贤祠”。宋淳熙十年赐名“文宗书院”,后更名为“鹅湖书院”。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几次兵毁,又几次重建。康熙皇帝还为御书楼题字作对。书院历经数百年,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

⑩朱陆:宋代朱熹和陆九渊的并称。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讲学于象山书院,人称“象山先生”。[元]刘埙《隐居通议·理学一》:“乾道、淳熙间,晦庵先生以义理之学阐于闽,象山先生以义理之学行于江,岳峻杓明,珠辉玉锵。一时学士大夫雷动风从,如在洙泗,天下并称之曰‘朱陆’。”南宋淳熙二年(1175),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的争执,但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鹅湖之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第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朱、陆双方辩论的“为学之方”,表现出朱熹与陆九渊在哲学上的基本分歧点。陆九渊提出以“先立乎其大”为出发点,认为自古以来圣人相传的“道统”只是“此心”。主张只有认识“本心”,才犹如木有根,水有源。朱熹认为先于物而存在的“理”在心外,即“宇宙”之间。陆九渊的心学传至明代,经王守仁的发展,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哲学体系,世称“陆王心学”。它为程朱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即在对理的获取途径上提出了不同见解,也曾对明清两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朱熹的理学博大精深,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大贤”,被学者奉为“万世宗师”,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www.xing528.com)

⑪性理:人性与天理,指宋儒性理之学。[宋]陈善《扪虱新话·本朝文章亦三变》:“唐文章三变,本朝文章亦三变矣,荆公以经术,东坡以议论,程氏以性理,三者要各自立门户,不相蹈袭。”[明]李贽《与友人书》:“(利西泰)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先辈与订音释,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

⑫藉:通“借”,假设,假使。《史记·陈涉世家》:“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⑬佻达:轻薄放荡;轻浮。[明]刘元卿《贤奕编·闲钞下》:“今富贵家佻达子弟,乃有以丝绫缎为裤者,其暴殄过分,亦已甚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任秀》:“幸秀聪颖,释服,入鱼台泮。而佻达善博,母教戒綦严,卒不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窃喜弟得佳妇,然恐其佻达招议。”

⑭敦庞以漓:敦庞,丰厚,富足。[明]归有光《何氏先茔碑》:“凡何氏之葬者,悉山泽之敦庞纯固,以忠厚世其家。”[清]钱谦益《〈石田诗抄〉序》:“石田生于天顺,长于成弘,老于正德初,当国家昌明敦庞,重熙累洽之世。”漓,浅薄;浇薄。敦庞以漓,意即原本丰厚,富足的也渐渐变得浅薄了。

⑮庤廪:庤,音zhì,储备。廪,粮仓。《周礼·廪人》注:“盛米曰廪。”《荀子·富国》注:“谷藏曰仓,米藏曰廪。”《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汉]贾谊《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⑯饭田丁:饭,此处意为供养。田丁,本义为依附于田庄主的成年男性农民。《宋史·列女传·曾氏妇晏》:“一日,贼遣数十人来索妇女金帛。晏召其田丁谕曰:‘汝曹衣食我家,贼求妇女,意实在我。’”此处泛指一般农人。

⑰薪汲:砍柴,汲水。[宋]洪咨夔《罗浮高寿崔制置》:“金丹宝诀传枕中,负薪汲水长相从。”[宋]方回《早起》:“买薪汲水营蔬茹,草草盘餐了一炊。”

⑱饔飱:音yōng sūn,本义是早饭和晚饭。后亦泛指做饭,饭食。《孟子·縢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明]朱用纯《朱子治家格言》:“虽饔飱不继,犹有余欢。”[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夫人自闻晋君见获,便携太子服丧服,徒步出宫,至于后园崇台之上,立草舍而居。台下俱积薪数十层,送饔飱者履薪上下。”[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萧孟昉)尝蠲田谷数千石,具饔飱以活狱囚。”[清]孙枝蔚《追挽徐镜如》诗:“秋风吹黄叶,萧萧下柴门。中有机杼声,恃此备饔飱。”

⑲讲贯:讲习。《国语·鲁语下》:“昼而讲贯,夕而习复。”韦昭注:“贯,习也。”[唐]白居易《韦绶薛放丁公着三人同制》:“朕在东宫时,先皇帝垂慈圣之德,念予冲蒙,选端士通儒,使讲贯今古。”[唐]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礼顺克彰,孝悌以兴。则又讲贯经籍,俾达奥义。简习孝秀,俾极儒业。”[宋]范仲淹《奏为荐胡瑗李觏充学官》:“讲贯六经,莫不赡通。”

⑳游息:游说与休憩。《孔丛子·嘉言》:“子,吾心也。子以齐为游息之馆,当或可救,子幸不吾隐也。”[汉]扬雄《逐贫赋》:“贫遂不去,与我游息。”[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出户庭兮游息,千万里兮无极。”[宋]欧阳修《吉州学记》:“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

㉑濂洛关闽:宋代理学的四个学派。“濂”指周敦颐,因其原居道州营道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为宋代理学之祖,程颐程颢的老师。“洛”指程颐、程颢兄弟,因其家居洛阳,世称其学为洛学。“关”指张载,因其家居关中,世称横渠先生,张载之学称关学。“闽”指朱熹,朱熹曾讲学于福建考亭,故称闽学,又称考亭派。

㉒隆治:大治;盛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于赫宣王,令德茂世。威震穷荒,变消鼎雉。外仲内姜,克襄隆治。”

简析

明代浮梁县令沈良佐倡建西河讲堂,“构房庑数十间,庤廪储谷,岁得数百石。延知名之士,待来学之人。饭田丁以备薪汲,辟蔬圃以应饔飱”。作者应约撰写了这篇记文。他先阐述了倡建讲堂的重要意义:“若使天下多学之之地,多教之之人,则英才辈出,诗书之泽无往不然,不亦俗淳而化洽欤?”然后笔锋一转,阐述书院倡建者的重要性:“谁为为之,以佐王治于休隆也?则书院讲堂之建,是在贤人君子矣!”再具体落实到对沈君崇文重教德政的颂扬:“以致政之余,犹体国家之意,成就后来之俊秀。其志念远矣!”以及对西河讲堂倡建的深切期望:“讲堂所育之才,应公卿大夫之求;讲堂所明之学,皆濂洛关闽之理。僻壤悉为学之地,田间之子弟悉为学之人。诚西河讲堂之泽之宏,而赞天子有司之隆治于无尽者也。”语言骈散错落,文辞优美,行文如行云流水,纡徐有致,堪称记文之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