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岳
作者简介
林岳,明代成化年间曾任浮梁教谕。生卒年不详。
原文
仲尼①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当时门人谓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是亘古今横四海一人耳。以圣言观之,则举目皆其侪辈②。虽自谦以诱人,要非③本无而故为有也。浮梁虽非通都大邦,地方百里,居民稠密,号称文献。视十室邑有间矣!圣贤固未敢妄拟。至邑里望人若韩子④所谓乡先生而没可祭于社者又岂无哉!况祭法有天下通祀者,有止祀一方者。然则乡祠之设果可缺欤!余拜命典教于兹逾二期。恒念表扬先哲⑤乃敦化⑥善俗之本。直以学址窄逼,莫容营创,而邑志残舛⑦,论世难凭。是以因循逮今,未偿夙愿。迩询诸生,佥言吴可堂⑧之贤,缕缕不一。其隐居著书间见录于国朝所修《性理大全》。唐宋闻人,莫详履历。余曰:“昔昌黎称杨少尹没可祭于社。止以其年满七十去位及能诗以训后进耳。可堂之贤,逾彼远甚。以之祠祀无疑。”乃于大成门左整空一椽,黝垩⑨圬饰⑩,将诹日以妥灵⑪。余俟后君子考增焉。既而有告者曰:“士仪戴先生新修邑志,衮钺⑫甚严。缄识不示匪人。今欲尚论,必需是可。”因达情于乃子廷光贰守,廷珍侍御,获睹遗稿。内志乡贤祠在文庙戟门之左,奉程公以下四人。宋知县事赵汝清立,今废。呜呼!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乎?惜士仪甫之不作也。圣人言夏商礼,每叹杞宋文献之不足征。使非先生手笔于垂暮之年传信将来,则今兹兴举,安知无窃议而发粲⑬者乎?春秋之法,信以传信。爰录旧祠四公,复采士论,增彭吏部⑭、吴可堂、戴蒙庵⑮、吴解州⑯,置牌序列。榜其楣曰“乡先生祠”,各为赞辞一通。非谓发潜阐幽⑰,庶便邑人传诵耳。传言一乡,友一乡之善士。邦人豪杰登斯堂者必将指其名曰:“某,某之祖宗也。某,某之亲戚邻里也。”风声气味之相感,有不因名而求实者乎?有不见贤而思齐者乎?景行⑱先哲,斯其有必然者矣!是虽时异势殊,风移俗变,使缘此而挽什一于千百,则于名教⑲或不小也。庸书以俟。
彭汝砺赞
因亲寄寓,感梦致婚。文魁⑳多士㉑,惠及后昆㉒。见忤蔡确㉓,得罪章惇㉔。季方骂贼,身没名存。
程瑀㉕赞
龙首应兆,虎头受封。十事献纳,三论奸雄。国耻未雪,和议是崇。漫吾饱山㉖,千古高风。
程克俊㉗赞
出入法从,周旋艺垣。词屈金丑,名动潜藩㉘。四朝元老,南渡泰山。振贫荐士,义举班班㉙。
汪澈㉚赞
发轫㉛卑官,致位二府。心秉公忠,才兼文武。经略方勤,和议斯沮。荐稿填囊,古灵未数。
吴迂赞
理学寡俦㉜,天资莫抗。吾道既南,斯文未丧。可堂遗址,逸民留巷。德邵㉝年高,伏申㉞之上。
戴弁赞
昭格㉟天心㊱,笃生㊲邦彦㊳。久处承明,老于方面。行边效劳,弭寇知变。尊位全归,百年一见。
吴惠赞
官历州县,泽溥㊴闾阎㊵。人存政举,身没爱兼。庶几何武㊶,仿佛张堪㊷。当代循良,后人具瞻。
注释
①仲尼: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②侪辈:同辈;朋辈。[唐]蒋防《霍小玉传》:“生之侪辈,共聆斯语更相叹美。”[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李子金》:“尝与侪辈聚饮。”
③要非:总不是。[唐]韦应物《有所思》诗:“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宋]范成大《送汪仲嘉归四明》诗:“清润要非山泽相,又烦一札下云根。”[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军制》:“故审讯裹胁之徒,其供称曾经杀人,要非其本心也。”
④韩子:唐代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 。’”[明]高启《驱疟》诗:“韩子盖有托,谁能辨其诗?”按,韩愈有《谴疟鬼》诗。[清]董正位《〈归震川先生全集〉序》:“唐之中叶称韩子,而与韩子同时者有柳子厚、李习之。”
⑤先哲:先世的贤人。[汉]张衡《思玄赋》:“仰先哲之玄训兮,虽弥高而弗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唐]李咸用《放歌行》:“至哉先哲言,于物不凝滞。”[清]冯桂芬《〈明纪〉序》:“今抚军南皮张公谓桂芬于先生为乡先喆,宜为之序。”
⑥敦化:仁爱敦厚,化生万物。《礼记·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郑玄注:“小德川流,浸润萌芽,喻诸侯也;大德敦化,厚生万物,喻天子也。”孔颖达疏:“孔子所作《春秋》,若以诸侯小德言之,如川水之流,浸润萌芽;若以天子大德言之,则仁爱敦厚,化生万物也。”
⑦残舛:残缺错乱。
⑧吴可堂:吴迂,字仲迂,江西浮梁人。《宋元学案》将其归入双峰先生饶鲁之门人。尝应科举不上,遂弃之回乡著书讲学。皇庆间,浮梁牧郭郁延之为师,以训学者,时称可堂先生。所著有《四书语录》《五经发明》《孔子世家》《先儒法言粹言》《重定纲目》。使者表其所居曰“逸民”。年九十卒。
⑨黝垩:涂以黑色和白色。《礼记·丧服大记》:“既祥,黝垩。”孔颖达疏:“黝,黑色,平治其地令黑也。垩,白也,新涂垩于墙壁令白。”[宋]曾巩《洪州东门记》:“其瓦甓金石髹彤黝垩之费,取于库钱之常入者。”[清]赵翼《清明前二日寿菊士招同棕亭再可立堂诸公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故物惟存牓头字,其余皆出新黝垩。”
⑩圬饰:抹墙,凃饰。《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四》:“门外左右各建一台,高一丈二尺,广狭方正,称台之形,圬以白泥,四隅漆赤。”[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九:“余幼时游西湖,见酒楼号五柳居者,壁上题诗甚多,不久即圬去。”
⑪妥灵:安放好亡灵。[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故制粗朴下窄,不足以揭虔妥灵。”[清]方苞《刘北固哀辞》:“因为文以摅余悲,俾其下荐告以妥灵焉。”[清]刘大櫆《程氏宗祠碑记》:“若先人妥灵之室,一任风摧雨剥,其何以自比于人。”
⑫衮钺:褒贬。古代赐衮衣以示嘉奖,给斧钺以示惩罚。[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衮钺中严于笔削,丝纶下逮于兜离。”[清]梁启超《上鄂督张制军书》:“上畏昊天之视听,下思良史之衮钺,则亡羊补牢,今犹可及。”
⑬发粲:发笑,露齿而笑。[清]黄永《姗姗传》:“数岁戏于庭,适夫人敕银工制钗,曰:‘如一封书式。’姗姗应声曰:‘一封书到便兴师。’夫人为之发粲,自是极怜爱之。”(www.xing528.com)
⑭彭吏部:彭汝砺(1042—1095),字器资,饶州鄱阳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神宗熙宁初,召为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哲宗元祐二年(1087),为起居舍人,逾年迁中书舍人。以言事落职知徐州,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吏部尚书。因刘贽事出知江州,绍圣二年(1095)正月,召为枢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
⑮戴蒙庵:戴弁(1390—1454)字士章,明代浮梁人,永乐十二年举人。授崇阳县学训导,擢兵科给事中,累官广东参政。黄萧养起事,弁往劝谕解散,升左布政。
⑯吴解州:吴惠,明代浮梁人,曾任永兴知县,解州知州。勤政爱民,政声卓著。
⑰发潜阐幽:阐发沉潜深奥的事理。[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述异·桃花夫人示梦》:“此翰苑笔也,聊赠一枝,以报发潜阐幽之厚意。”[清]冯桂芬《〈明纪〉序》:“箸桂门初续稿六秩,中多吾乡发潜阐幽之作。”
⑱景行:景仰。[南朝·宋]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诗:“惜无丘园秀,景行彼高松。”[唐]李隆基《〈孝经〉序》:“朕尝三复斯言,景行先哲。”[清]昭梿《啸亭杂录·信勇公》:“公生长穷荒,乃知忠义若尔,实为中原士大夫之所宜景行者也。”
⑲名教:名声与教化。《管子·山至数》:“昔者周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于天下。”[宋]曾巩《上杜相公书》:“重名教,以矫衰弊之俗。”
⑳文魁:文章魁首。[清]钮琇《觚剩续编·两梦》:“壬子秋闱试后,盛某之弟梦一贵人,乌帽绛袍,鼓吹登堂,指挥胥役,上文魁匾额。”
㉑多士:众多的贤士。《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晋]卢谌《答魏子悌》诗:“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清]黄遵宪《陆军官学校开校》诗:“广厦千万间,多士宅尔宅。”
㉒后昆:后嗣;子孙。《尚书·仲虺之诰》:“垂裕后昆。”[宋]苏轼《吊徐德占》诗:“死者不可悔,吾将遗后昆。”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敢契贞石,以励后昆。”
㉓蔡确:(1037—1093),字持正,泉州郡城人,北宋大臣,哲宗朝宰相,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举仁宗嘉祐四年(1059)进士,调任邠州司理参军。韩绛宣抚陕西时,见其有文才,荐于其弟开封知府韩维属下为管干右厢公事。后蔡确因“车盖亭诗案”被贬新州时,旧党将司马光、范纯仁和韩维誉为“三贤”,而将蔡确、章惇和韩缜斥为“三奸”。他们将王安石和蔡确亲党的名单张榜公布,以示警告,同时对元祐元年被司马光等斥逐的新党人员如章惇、韩缜、李清臣等人,都降官贬斥。
㉔章惇:(1035—1106),字子厚,号大涤翁,建宁军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出身世族,博学善文,高傲自负。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职地方,政绩显著。经略南北江,平定湖北,大规模开发湖南,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内地割据势力,对江南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入阁参与熙宁变法。旧党掌权后,章惇反对废除新法,出贬汝州。元祐八年(1093),章惇拜相执政,严刑峻法,控制言论。在政治上,贬斥旧党,流放诸臣,被旧党斥为“三奸”之一。作为北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章惇一生的政治作为对北宋政治造成深远影响。
㉕程瑀:(1087—1152),字伯寓,号愚翁,宋饶州浮梁人。少年时进入开封太学读书,考试为第一名,在校内小有名气。后参加进士考试,金榜题名。历官校书郎、兵部员外郎。金兵南下,宋朝廷物色使者人选,程瑀毛遂自荐,请求当此重任。尚未成行,钦宗赵桓即位。朝廷议论割让北方三镇给金国,派遣程瑀前往河东,秦桧前往河中,进行交割。程瑀上奏说:“臣愿奉命作为使者交涉,不愿前往割地。”朝廷不允许,程瑀迫不得已,去到中山,诸将守城抗金,不言割地事。回朝,除左正言。指斥当时政治的最大弊病,就是苟且之习和结党营私之风,主张任用主战的李纲。因论蔡京罪咎,被贬官,监漳州盐税。靖康二年(1127),南宋高宗赵构即位,召为司封员外郎,迁光禄少卿、国子司业。累官给事中兼侍讲,屡次上书言事。后任兵部侍郎兼侍读,又出京为地方官,升迁兵部尚书。秦桧力主和金人议和,程瑀认为不能一味讲和,要坚持斗争,为秦桧所不容,出知信州(治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子孙也遭受禁锢。后来程瑀因和李光通书事,被牵连,降为朝议大夫。1152年病故,享年六十六岁。
㉖饱山:程瑀著有《饱山集》六十卷。此处似以“饱山”代指程瑀。
㉗程克俊:字符凯,生于1089年,浮梁县寿安府前人。道光版《浮梁县志》载其“博极群书,游太学有闻”。他是宋宣和六年(1124)甲辰科宋徽宗亲策进士。先任湖州刑曹(宋代官职),后任太学录(太学学官),被皇帝召对,论事讦直,擢升给事中(官职)拜中书舍人兼侍读学士。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程克俊自翰林学士升迁为端明殿学士,任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第二年,程克俊以身有疾苦请辞归未准,仍担任前职(指参知政事一职)提举洞霄宫,并主持绍兴辛未(1151)贡举考试。随后相继担任建康知府(今南京)、湖州知府(今浙江湖州)。绍兴二十六(1156)回到朝中,再次担任参知政事。史志记载程克俊主政期间“纪纲振举中外”。他为人恭俭温良,亲贤下士,廉洁自律,提携后进。著有《内外制》二十卷、《易通解》十卷。
㉘潜藩:尚未即位的帝王。[明]沈德符《野获编·宗藩·太子册宝》:“嘉靖十八年,己亥二月朔日,世宗将幸承天府,册立庄敬太子及裕王、景王。裕即穆宗潜藩也。”
㉙班班:明显的样子。《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窃为《穷鸟赋》一篇。”李贤注:“班班,明貌。”[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序:“读史书,自黄帝至吴魏间,班班能言之。”[明]宋濂《游涂荆二山记》:“梁魏交斗时,就山筑堰以灌寿春,其遗迹犹班班可见。”
㉚汪澈:字明远,自新安(治今安徽歙县)徙居饶州浮梁。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卒于孝宗乾道七年,高宗绍兴八年(1138)第进士,教授衡州。历进殿中侍御史。奏陈养民养兵自治预备之说,凡数千言。累官参知政事。孝宗即位,锐志恢复。后任福州福建安抚使,不久致仕。享年六十三岁。卒,谥“庄敏”。
㉛发轫:语出《楚辞·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朱熹集注:“轫,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轫,支住车轮转动的木头。发轫本义为拿掉支住车的木头,使车启行。常用以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唐]张怀瓘《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轫,笺翰殊出。”[金]元好问《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轫伊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轫之始,不可草草。”
㉜寡俦:少有能与之匹敌的人。《三国志·魏志·董昭传》:“曹公愍其守志清恪,离群寡俦,故特遣使江东。”[唐]孟郊《投赠张端公》诗:“鸾步独无侣,鹤音仍寡俦。”[清]曾国藩《答刘孟容书》:“孟氏而下,唯周子之《通书》,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
㉝德邵:一般写作“德劭”,品德好。[汉]扬雄《法言·孝至》:“年弥高而德弥劭。”
㉞伏申:伏,伏生(前260—前161),名伏胜,字子贱,秦时焚书,于壁中藏《尚书》。今文《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享年一百岁。申,疑指符文申生,神话中人物。均为长寿者。
㉟昭格:昭,光明。《说文》:“日明也。”格,通“佫”,来到,到达。[宋]曹勋《政府生日十首》其一:“清坛九奏应昭格,今岁人神识景钟。”
㊱天心:君主的心意。[唐]郭湜《高力士传》:“顷缘风疾所侵,遂使言辞舛谬,今所尘黩,不称天心,合当万死。”[宋]梅尧臣《王龙图知江陵》诗:“捧诏出荆州,天心寄远忧。”
㊲笃生:生而得天独厚。语出《诗·大雅·大明》:“笃生武王,保右命尔。”[三国·魏]曹植《皇子生颂》:“喜月令辰,笃生圣嗣。”[明]李贽《续藏书·凉国蓝公》:“此盖上帝之所笃生。”[清]杭世骏《质疑》卷下:“夫天既笃生英主,又岂杀之所能为功耶?”
㊳邦彦:国家的优秀人才。[三国·魏]邯郸淳《后汉鸿胪陈君碑》:“乃与邦彦硕老,咨所以计功称伐,铭赞之义,遂树斯石,用监于后。”《旧唐书·代宗纪》:“任之以官,置于周行,莫匪邦彦。”[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相与倡明正学,陶植邦彦。”
㊴泽溥:恩泽普遍施加。[唐]权德舆《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寮观新乐》:“时泰恩泽溥,功成行缀新。”[宋]董嗣杲《德生堂》:“瑶台瑞满玉皇家,泽溥山巅与水涯。”
㊵闾阎:本义为里巷内外的门。此处代指民间或平民。《史记·李斯列传论》:“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 。” [唐] 刘禹锡 《同州谢上表》:“闾阎凋瘵,远近共知。”
㊶何武:(?—3),字君公,蜀郡郫县人,西汉大臣。早年学习《易经》,交好翟方进。举孝廉出身,历任鄠县县令、谏大夫、扬州刺史、丞相司直、清河郡守、兖州刺史、司隶校尉、京兆尹、楚国内史、廷尉、御史大夫,累迁大司空,封泛乡县侯。参与拟定限田、限奴婢的方案,没有得到执行,累迁前将军。宋代史学家宋祁评论他:“(为人)鲠固清明。嫉恶比周。”何武作为贤人,他的人品学识,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称赞,甚至把他作为学习的楷模。
㊷张堪:字君游,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南阳郡豪门大族。张堪很早就成为孤儿,他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堂侄。十六岁时,他来到长安受业学习。他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光武帝刘秀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品行兼优,常常夸奖他。公元39年到46年期间,张堪拜渔阳太守。他是个文武全才,在军事上,打得北部匈奴不敢南犯,经济上创造性地落实了光武帝刘秀的休养生息的国策,出现了史学家称为的“渔阳惠政”。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简析
浮梁学宫戟门之左,原有乡贤祠,为宋代知县赵汝清所创立,祠内奉祀程瑀、汪澈等四人,至明代成化年间废。时任浮梁教谕的林岳有感于“表扬先哲乃敦化善俗之本”,于是采纳士议,择地予以倡建,“增彭吏部、吴可堂、戴蒙庵、吴解州,置牌序列”,并且撰文以记之。记文中作者引古证今,强调倡建乡贤祠的深远意义不仅仅在于“发潜阐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景行先哲以弘扬教化,让后人见贤而思齐:“传言一乡,友一乡之善士。邦人豪杰登斯堂者必将指其名曰:‘某,某之祖宗也。某,某之亲戚邻里也。’风声气味之相感,有不因名而求实者乎?有不见贤而思齐者乎?景行先哲,斯其有必然者矣!”其言谆谆,其情殷殷。可谓用心良苦,寄意深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