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珊
作者简介
戴珊(1437—1505),字廷珍,号松崖,江西浮梁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与刘大夏同年。历官御史,督南畿学政,陕西副使,督学政,正身率教,历浙江按察使、福建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南京刑部尚书、左都御史,赠太子太保,谥“恭简”。
原文
人之所存所发①,举②有可师焉。而其乡之子弟尊称为先生。比没③,祠而祀之④。此盖明伦敦化⑤之一道也。凡服政教,知先务者曾是以为卑近而忽之哉?饶州府属县浮梁故有乡贤祠。宋开禧中赵令汝清建。祀其本朝参知政事程公克俊、辛公次膺、枢密使汪公澈、尚书程公瑀。人亡政息,废盖久矣!我国朝至成化纪元之三年,儒学教谕慈溪林君岳来任,而事关风教者乃其所急。延访舆论,得程辛汪四公暨尚书彭公汝砺,元逸士吴公迂,国朝左布政使戴公弁,知州吴公惠凡八人。妥其神主⑥于文庙戟门之左室,扁曰:“乡先生祠。”率诸学生岁时礼谒而师事之。既而藩臬大吏行部谒庙及祠,咸以隘病,檄迁学之右隅。颠末⑦具母兄府同知璨,太子洗马今赠尚书杨公守陈记。越年十有七,按察副使冯君兰督学莅县,首访政教废缺。诸师生进曰:宋有朱先生宏,字符礼,县北长安都之沧溪人。蚤⑧从国子司业计公衡游,颖敏过人,日记数千言,即通大义。比长,邃于圣贤性命之学⑨,尤严异端之防。奕世⑩同居,子姓仅⑪百人,朝夕会揖,朔望会拜,旬日环立听讲经传以为常。一时闻击知,所信从者众。晦庵朱夫子⑫以“克己”名其宴坐⑬之堂。后双峰饶氏⑭有“吾道老成,理明一贯”之赞,且曰:“克己信道笃,崇礼严,其浮梁之灭明⑮也。”赠监察御史西涧戴公冔,字士仪,致教授事⑯。时修辑县志,不苟异同,先生与前人公并得立传。在祠祀独未预,诚为缺典之当举者。冯君乃召见先生九世孙敬中,并阅《礼编》《回澜》诸著作,廉得其故实。命有司增序其神主于吴逸士之上,合而祀之。又三年,珊以布政使进副都御史,便道归展⑰。教谕谢君辈偕敬中来请记。儒士节,学生佐皆先族,珊常所交往者,力相之。诺而未克成⑱。节又介吾族学生铱走书京师促之再。窃惟所贵乎人者立德、立功、立言。存诸中而为德。德立矣!发诸事而为明伟之功;发诸口而为纯正之言。功与言立矣!必如是而后足范来学,无愧于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吾浮梁山川秀异,人物攸钟⑲。如彭程诸公以至我世父布政公明体适用⑳之学,光前启后之功尚矣!克己先生之在当时,不沾一命㉑,老而就毙。其明善以诚身,以刑㉒家,率由孔子之道。诸著作又凿凿羽翼㉓是道之说。凡我乡邦小子若出与处,被服感化至于今不衰,则夫先生功德言之立揆㉔之八公,异途而同归者。矧㉕晦庵双峰道学山斗咸见推重耶?增祀于祠,固有以取之矣!于戏!孔子之道大,未易钻仰㉖求。自乡先生始,斯得行远升高㉗之要。若冯林诸君毅然倡和以成美厥典,诚知所先后欤!继今自取与取人者尚并鉴之。
注释
①发:此处是指弘扬。
②举:皆,都。《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颊。”《孟子·梁惠王下》:“举欣欣然有喜色。”《史记·项羽本纪》:“杀人如不能举。”
③比没:“没”同“殁”,比没,意即等到去世之后。
⑤明伦敦化:明伦即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敦化即敦教化,重视并加强民众教化。苏轼在《进策·策别安万民一》中提出了“敦教化”的主张。敦,就是重视;教化,就是教育感化。苏轼主张以仁义礼信教育感化天下之民,从而使国家安定和谐。
⑥妥其神主:妥,安放。《说文》:“妥,安也。”《诗·小雅·楚茨》:“以妥以侑。”神主,供奉祖先或死者用的小木牌,上书死者姓名或者包括生前官职荣衔等用以供奉祭祀。
⑦颠末:本末;前后经过情形。[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世南既登览山川之奇秀,且得考核其事之颠末,故详纪之,以告来者。”[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心疑之,移文东江审其颠末。毛帅以是恨公。”[清]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虽长老无存,文献莫考,而耳闻目见颠末可述,吾之忠贤子弟,其益绍前烈,共思葛蕾之诗。”[清]周亮工《书影》卷三:“颠末原委,默自诠次,纯类瑜瑕,剖别精核。”
⑧蚤:通“早”。《诗·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汉书·刘向传》:“不可不蚤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⑨性命之学: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万物的天赋和禀受。《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孔颖达疏:“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朱熹《易本义》:“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五代]齐己《酬元员外见访》诗:“《易》中通性命,贫里过流年。”[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宋明以来理学家专意研究性命之学,因以指理学。
⑩奕世:累世,代代。《国语·周语上》:“奕世载德,不忝前人。”《后汉书·杨震传》:“臣奕世受恩,得备纳言。”李贤注:“奕犹重也。”《宋书·孔琳之传》:“而传国之玺,历代迭用;袭封之印,奕世相传。”[宋]司马光《宣徽惠穆吕公挽辞》:“奕世台衡贵,盈门绂冕荣。”[清]何启,胡翼南《新政论议》:“是故议院议员之法立,则奕世无失德之君。”
⑪仅:将近,几乎。《晋书·卷五十九·赵王伦传》:“自兵兴六十余日,战所杀害仅十万人。”[唐]杜甫《泊岳阳楼下》:“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所赠答诗仅百篇。”[唐]柳宗元《龙安海禅师碑》:“佛之生也,远中国仅二万里;其没也,距今兹仅二千载。”
⑫晦庵朱夫子: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号“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www.xing528.com)
⑬宴坐:闲坐。《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一》:“宴坐山林,下中上修。”[唐]白居易《病中宴坐》:“宴坐小池畔,清风时动襟。”
⑭双峰饶氏:宋代学者饶鲁,饶州余干人,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少从学于黄干,干甚器之。尝赴试不遇,遂潜心经学,以致知力行为本,四方聘讲无虚日。及卒,门人私谥“文元”。有《五经讲义》《论孟纪闻》《春秋节传》《学庸纂述》《近思录注》等。
⑮灭明:澹(tán)台灭明(前512(一说前502)—?),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东周时期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
⑯致教授事:致事,也作“致仕”,辞去官职。
⑰归展:归,回乡。展,省视坟墓。《礼记·檀弓下》:“吾闻之也,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反其国不哭,展墓而入。”[宋]司马光《辞坟》诗:“十年一展墓,旬浃复东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程假归展墓,车马扈从如云。”
⑱诺而未克成:允诺而没有能够完成。
⑲攸钟:攸,语助词,古籍中常用于动词前。钟,集聚。《国语·周语》:“泽,水之钟也。”成语“钟灵毓秀”“情有独钟”等亦此义。
⑳明体适用:语出[清]李颙《四书反身录》:“明体全为适用。明也者,明其所适也,不能适用,何贵明体?然未有明体而不适用者。”意思是弄清事物的本体,全是为了适用。明,就是弄清楚事物适合做什么。
㉑不沾一命:沾命,受命,意即接受朝廷任命为官。[唐]纪唐夫《送温庭筠尉方城》诗:“凤皇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㉒刑:通“型”。法式,典范,榜样。《诗·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孟子·梁惠王上》:“刑于寡妻。”《管子·侈靡》:“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
㉓羽翼:此处是维护义。《吕氏春秋·举难》:“(魏文侯)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羽翼之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是说也,羽翼吾道,其功岂浅浅哉!”
㉔揆:揆度,大致估量现实状况。《楚辞·离骚》:“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明]李汝珍《镜花缘》:“揆其所以,虽未必尽由于此,亦不可不以为戒。”
㉕矧:音shěn,况且,何况。[唐]柳宗元《敌戒》:“矧今之人,曾不是思。”[宋]苏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四大犹幻尘,衣冠矧外物。”
㉖钻仰:深入研求。语出《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邢昺疏:“言夫子之道高坚,不可穷尽……故仰而求之则益高,钻研求之则益坚。”[汉]陈琳《答东阿王笺》:“此乃天然异禀,非钻仰者所庶几也。”[宋]王禹偁《送孙何序》:“服勤古道,钻仰经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世儒于此十三部,或焚膏继晷,钻仰终生,或锻炼苛求,百端掊击。”
㉗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明]张居正《进进章疏》:“虽章句浅近之言,不足以仰窥圣学精微之奥,然行远升高,或亦一助云耳。”
简析
浮梁县学故有乡贤祠,为宋代开禧年间县令赵汝清所创建,祀其本朝参知政事程公克俊、辛公次膺、枢密使汪公澈、尚书程公瑀四公。后废弛已久。明代成化年间林君岳来任儒学教谕,尊贤重教,重修乡贤祠于文庙戟门之左室。除前四公外又增祀宋尚书彭公汝砺,元逸士吴公迂,国朝左布政使戴公弁,知州吴公惠凡八人。近二十年后,按察副使冯君兰督学莅县,首访政教废缺。诸师生极力推荐宋代本邑长安都之沧溪人朱宏。经过调查探访并阅读遗著之后,按察副使冯君兰“得其故实。命有司增序其神主于吴逸士之上,合而祀之”。三年后,受众士子与友人嘱托,戴珊为之撰写了这篇记文。作者先从立德、立功、立言的高度来阐述为乡先生立祠祭祀对明伦敦化的重要意义:“存诸中而为德。德立矣!发诸事而为明伟之功;发诸口而为纯正之言。功与言立矣!必如是而后足范来学。”转而又具体论析乡贤祠增祀朱宏的必要性:“克己先生之在当时,不沾一命,老而就毙。其明善以诚身,以刑家,率由孔子之道。诸著作又凿凿羽翼是道之说。凡我乡邦小子若出与处,被服感化至于今不衰,则夫先生功德言之立揆之八公,异途而同归者。矧晦庵双峰道学山斗咸见推重耶?增祀于祠,固有以取之矣!”之后又回到祀乡先生的教化作用:“孔子之道大,未易钻仰求。自乡先生始,斯得行远升高之要。”结尾处对冯、林诸君“毅然倡和以成美厥典”的事迹作了由衷的赞扬,并对后来者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文章紧扣题旨,议论风生,行文纡徐舒卷,开阖有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