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原
作者简介
邓文原(1258—1328),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文原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邓文原擅行、草书。传世书迹有《临急就章卷》等。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号称“元初三大书法家”,尤以擅章草而闻名。
原文
圣天子即位之元年,春三月,汴梁郭侯由江浙行中书省都事出守浮梁。莅事①之始,见于先圣。顾瞻庭宇褊陋弗葺,惧无以昭来格②而承岁祀,且曰:“在汉,文翁③治成都,修学宫,由是蜀士比齐鲁④,而翁亦书最循吏⑤。矧⑥番阳故多儒先,讵下⑦汉蜀郡哉?”政新令孚,多士⑧劝相。鸠工庀具⑨,廓宏厥规。始是年六月,暨十一月庙成。斋、庐、堂、垣、门、序⑩、庖、湢⑪,悉隆旧观。乃卜日率僚吏诸弟子员行释菜⑫礼,以告成事。既又聘耆德为弟子师。公退则躬加饬励,而稽考其勤惰。由是编民佐史咸竞于学,而来者未有止也。越二年,冬十一月,制诏天下郡县兴其贤者能者克职⑬有司,敦尚德行经术而黜浮华之士。此三代学校选举遗制,而后世鲜克师古驯,至于风俗浇漓,致治亡由。今圣天子孝崇继述,丕阐⑭文教,轶迈往昔。敷告万方士莫不澡刷⑮以自振厉⑯。文原忝教胄子⑰,而番士方玉甫等以书来,曰:“郭侯嘉惠于学,愿有纪也。”文原窃惟古之学者自二十五家之闾以里居之。有道德者为左右师,自是而升之党、庠、术、序、国学。虽教成有渐然其道,必原于经术。传曰:“时教必有正业。”言非是则险诐颇僻⑱,王政所不容。是以教化一而风俗同。周衰,经术已不逮古。若晋韩起、吴季札⑲因适鲁,而始知易象、鲁春秋与周乐。乃不若楚左史倚相⑳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㉑也。吴晋犹尔,当时诸侯之国其昧于经者有矣!秦祸有所自来。盖至秦而后,极汉兴至建元几八十年,始罢斥百家,表章六经㉒。当儒道陻厄㉓已久,奋然欲辟邪说,以达仁义之涂其难如此。而卒未得拟古者得人之盛。然经籍之弗坠,繄汉儒是赖。俗儒卑陋而莫之省,幸稍自振者则又溺于章句训诂㉔,不能悉心澄虑,上求圣王所以参主宰而迪民彝㉕者。遂使儒者名为穷经,而实用不着。识者隐忧焉。夫学以为己,而效可及于天下。一有希世㉖取宠之私,则所施必悖。士之游息蕴脩㉗于此者,尚庶几㉘夙夜交儆㉙,以毋负菁莪丰芑㉚之泽。是亦郡太守承流宣化㉛者之望也。侯名郁,字文卿,喜读书,于《易》尤研赜㉜。其守浮梁,尝新建舟梁,均赋役,汰繁冗,雪滞冤,为政号称廉能云。
注释
①莅事:视事,处理公务。[晋]葛洪《抱朴子·省烦》:“夫约则易从,俭则用少。易从则不烦,用少则费薄。不烦则莅事者无过矣,费薄则调求者无苛矣。”《新五代史·崔棁传》:“棁少专于文学,不能莅事,维翰乃命棁知贡举,棁果不能举职。”[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叉手横杖》:“古大帅莅事,文武官为之属吏者,不过庭趋声喏,今皆蒲伏叩头,无敢言及喏矣。”
②来格:来临;到来。格,至。《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孔传:“此舜庙堂之乐,民悦其化,神歆其祀,礼备乐和,故以祖考来至明之。”《三国志·魏志·刘馥传》:“阐弘大化,以绥未宾;六合承风,远人来格。”[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殊俗所以向臻,灵兽所以来格。”[清]黄宗羲《马虞卿制义序》:“彼刍灵之象形,疑凄怆之来格。”此处意为来者。
③文翁:(前187—前110),名党,字仲翁,公学始祖,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一千七百顷,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十八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蜀后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学精舍讲堂,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荐为郡县吏。政绩卓著。为了纪念文翁,元始4年,平帝诏建祠于石室(即现在成都文翁石室旧址)以祀文翁。成都多地建有文翁祠。[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不封侯。”[宋]范仲淹《和并州郑宣徽见寄》:“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清]姜采《杂咏》:“思吴失张翰,化蜀愧文翁。”
④齐鲁:齐鲁是中国区域范围名称,指今山东。该名始于先秦齐、鲁两国。战国末年,因齐、鲁两国文化逐渐融合为一体,故有此称。因为文化的一体,“齐鲁”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齐、鲁两国文化经过逐步融合到战国时代,其已初步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文化实体,成为天下向慕的“礼仪之邦”了。《汉书·艺文志》:“汉兴,有齐鲁之说。”《晋书·范宣传》:“讽诵之声,有若齐鲁。”[清]吴伟业《赠苍雪诗》:“洱水与苍山,佛教之齐鲁。”
⑤循吏: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司马迁《史记》里有《循吏列传》,后世因之,代有《循吏传》,后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唐]张说《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征循吏,何年下凤凰?”[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迁始传《循吏》,晋曰《良吏》。”[清]陆以湉《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
⑥矧:况且,何况。[唐]柳宗元《敌戒》:“矧今之人,曾不是思。”[唐]白居易《冷泉亭记》:“矧又潺湲洁彻,粹冷柔滑。”[宋]苏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四大犹幻尘,衣冠矧外物。”
⑦讵下:怎么落后于……?此句意为“怎么会比蜀郡落后呢?”
⑧多士:指众多的贤士,也指百官。《书·多方》:“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唐]白行简《李娃传》:“当砻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群英。”[清]黄遵宪《陆军官学校开校》诗:“广厦千万间,多士宅尔宅。”
⑨鸠工庀具:亦作“鸠工庀材”。招集工匠,准备材料。[唐]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尔宜专其事……岂可不成耶?遂鸠士庀材;四旬而就。”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一九二七年,该报购进东邻薛宝润地皮一块,即翻造五层楼大厦,一九二八年落成,即今《解放日报》新址。”
⑩序:本义为堂屋的东西墙。《说文》:“序,东西墙也。”《尔雅》:“东西墙谓之序。”《仪礼·士丧礼》:“皆馔于西序下。”《书·顾命》:“西序东向。”亦指正屋两侧东西厢房。《文选》:“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此处似指东西厢房。
⑪湢:音bì,浴室。《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汉]郑玄注:“湢,浴室也。”[宋]高承《事物纪原》:“高辛氏始造为湢,此沐浴之始也。”
⑫释菜: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郑玄注:“将舞,必释菜于先师以礼之。”《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明]归有光《顾夫人八十寿序》:“公予告家居,率乡人子弟释菜于学宫。”
⑬克职: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严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⑭丕阐:大显。《宋史·礼志十七》:“偃革息民,恢儒建学。声明丕阐,轮奂一新。”
⑮澡刷:洗刷。[唐]陆龟蒙《诗序》:“俦侣不得命啸,尘埃不得澡刷,虽蒙人之流赏,亦天地之穷鸟也。”引申为砥砺。[宋]苏舜钦《高山别邻几》诗:“器成必刓琢,德盛资澡刷。”(www.xing528.com)
⑯振厉:奋勉;振作。[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精择一人之沉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明]张居正《请谕戒边臣疏》:“亦以见皇上临御之初,留心边事,盖鼓舞振励之一机也。”[清]吴敏树《与朱伯韩书》:“是以区区思自振励,将尽披其愚陋而求简择焉。”
⑰胄子:国子学生员。[晋]潘尼《释奠颂》:“莘莘胄子,祁祁学生。”《隋书·高祖纪下》:“而国学胄子,垂将千数,州县诸生,咸亦不少。”[唐]杜甫《折槛行》:“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五:“知节,全义之子也。七岁父卒,太祖轸念曰:‘真羽林孤儿也。’召入内,送国子学,列青衿胄子之间。”
⑱险诐颇僻:险诐,阴险邪僻。《诗经·周南·卷耳·序》:“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宋史·佞幸传·赵赞传》:“赵赞,并州人,性险诐辩给,好言利害。”颇僻,邪佞不正。《书·洪范》:“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文选·张衡〈思玄赋〉》:“行颇僻而获志兮,循法度而离殃。”李周翰注:“颇僻,邪佞也。”[宋]岳珂《桯史·爱莫助之图》:“初,神宗既用荆公,随亦厌之,绾(邓绾)荐荆公之子雱,宸笔中出,以绾操心颇僻,赋性奸回,论事荐人,不循分守,遂罢中丞,知虢州。”[清]方苞《送刘函三序》:“彼且以为诪张颇僻,背于中庸之言也。”
⑲吴季札:(前576—前484),姬姓,吴氏,名札。春秋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吴太伯十九世孙,吴王寿梦第四子,史称延陵季子。季札品德高尚,远见卓识。三次让国,广交贤士。周游列国,提倡礼乐,宣扬儒家思想,对华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周敬王三十六年,季札去世,时年九十三岁,葬于上湖(今江苏省江阴市申港),孔子曾为之撰写碑铭。
⑳左史倚相:倚氏的始祖。熟谙楚国历史,精通楚国《训典》,能读古籍《三坟》《五典》《九丘》《八索》。常以往事劝谏楚君,使之不忘先王之业。楚灵王及楚平王期间,颇受楚国君臣尊敬。楚人遇疑难常向其请教,誉之为良史、贤者、楚国之宝。
㉑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皆是中国先秦时期典籍。其成书具体年代已不可考,相传作于三皇五帝时期。晚至春秋战国时期,“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出现在典籍记载之中。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汉]蔡邕《蔡中郎集·彭城姜伯淮碑》:“及其学而知之者,《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俯仰占候,推步阴阳,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
㉒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仪礼》、《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㉓陻厄:困厄,衰颓。[唐]陈子昂《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陻厄贫病,契阔良时。养心恬然,不染物累。”
㉔章句训诂:章句,诗文的章节和句子。[晋]葛洪《抱朴子·钧世》:“简编朽绝,亡失者多,或杂续残缺,或脱去章句。”[唐]刘知几《史通·补注》:“文言美辞列于章句,委曲叙事存于细书。”[明]王铎《袁石寓诗序》:“读书深矣,胸次不磊落,空饰章句,无志天下事则亦不能诗。”训诂,[汉]许慎《说文解字》:“训,说教也。”段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明]梅膺祚《字汇》:“训,释也。如某字释作某义,顺其义以训之。”用现代汉语说,训,就是通俗的话去解释某个字的字义。“诂”,《说文解字》:“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段注:“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人,是之谓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最早见于西汉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后用以泛指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
㉕民彝:人伦。旧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书·康诰》:“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孔传:“天与我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而废弃不行,是大灭乱天道。”[宋]叶适《〈归愚翁文集〉序》:“天下以佞谀鄙浅成俗,岂惟圣贤之常道隐,民彝并丧矣。”[清]钱谦益《嘉议大夫叶公墓志铭》:“公生平学问,躬行实践,信心为己,感民彝,痛国是,是是非非,如风樯弦矢,触而必发,岂有意与党人争胜负哉?”
㉖希世:迎合世俗。《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宋]苏辙《栾城集》卷五十:“官学问该通,业履淳固。耻浮言之希世,依直道以干时。进不失荣,退无所负。”[明]方孝孺《与黄希范》:“仆自视资甚陋,业甚浅,无趋走唯诺之才,有朴讷鲁钝之累,希世之人见而不嗤鄙之者,鲜矣。”
㉗游息蕴脩:游息,游玩与休憩。《孔丛子·嘉言》:“子,吾心也。子以齐为游息之馆,当或可救,子幸不吾隐也。”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出户庭兮游息,千万里兮无极。”[宋]欧阳修《吉州学记》:“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蕴脩,此处意为修身进学。
㉘庶几:表示希望的语气词,或许可以。《易·系辞下》:“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高亨注:“庶几,近也,古成语,犹今语所谓‘差不多’”。《史记·秦始皇本纪》:“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宋]曾巩《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庶几识古今之通方,知国家之大体。”[明]王铎《送袁环中郎中奉使宁远饷军·序》:“设伏兵疑使,彼不敢逐水草西窥,朔方庶几边境少事矣。”
㉙交儆:交相警诫。《国语·楚语上》:“左史倚相曰,唯子老耄,故欲见以交儆子。”[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宋史一》:“彼乃君臣交儆之词,此则专责臣下。”
㉚菁莪丰芑:菁莪,语出《诗·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以“菁莪”指育材。[晋]孙楚《故太傅羊祜碑》:“虽《泮宫》之咏鲁侯,《菁莪》之美育才,无以过也。”[宋]朱熹《白鹿洞赋》:“乐《菁莪》之长育,拔隽髦而登进。”[明]刘基《送赵元举之奉化州学正》诗:“泮水紫芹香可揽,倚看待佩乐菁莪。”丰芑,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本义为帝王慎选储君,教育子孙。后亦指一般人对子孙的教育培养。[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慨祖宗之立法,广学校以储材;非惟衍丰芑以贻后人,盖亦隆汉都而尊上国。”[元]柳贯《处州路新修庙学碑铭》:“将令千里之民,均沾丰芑之泽,仁渐义渍,贻训远矣。”[元]吴莱《遣儿谔初就学》诗:“丰芑务贻谋,宋苗宁揠长。”[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圣天子乃犹念倾丰芑,网罗草泽,特选尔诸士,登诸词苑。”
㉛承流宣化:承接良好的历史传统,宣扬传布君王的恩泽以教化百姓。意指官员应教化百姓向善。《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明]无名氏《鸣凤记·林遇夏舟》:“碧云天际,旌旗蔽江渚。风利飞帆速,声振波拂。承流宣化,明时展经济。”
㉜研赜:赜,音zé,深奥。研赜即研究精深。[宋]张师正《括异志·张白》:“(白)遂辟谷不食,以养气全神为事,道家之书,无不研赜。”
简析
元代郭郁由江浙行中书省都事出守浮梁。莅任之初即瞻拜文庙学宫,见庭宇褊陋弗葺,感喟“无以昭来格而承岁祀”。于是便鼎力倡导重修之举。鸠工庀具,多士劝相。年十一月竣工。“斋、庐、堂、垣、门、序、庖、湢,悉隆旧观。乃卜日率僚吏诸弟子员行释菜礼,以告成事。既又聘耆德为弟子师。公退则躬加饬励,而稽考其勤惰。由是编民佐史咸竞于学,而来者未有止也。”作者应友人之约撰写了这篇记文。文中一方面赞颂了郭侯政新令孚,嘉惠于学的功绩。另一方面总结了前代儒学盛衰与朝代兴亡之间的关系,反复强调学习经术的重要性:“后世鲜克师古驯,至于风俗浇漓,致治亡由。”“教成有渐然其道,必原于经术。”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阐明学习经术所应持的正确态度。一是不可“溺于章句训诂”,而应该“悉心澄虑,上求圣王所以参主宰而迪民彝者”。二是不可“有希世取宠之私”,否则“所施必悖”。鼓励士子“夙夜交儆,以毋负菁莪丰芑之泽”。文章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其殷切瞩望之心溢于言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