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庞元济:南浔巨富、美术考古研究家

庞元济:南浔巨富、美术考古研究家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身豪门,家族显赫,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因其经营有方,不数年家产暴发,成为南浔地区家产过百万的头等巨富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庞元济觉得将藏品放在老家不安全,于是将藏品从南浔运至上海,并在上海寓所重设画室,沿用南浔旧名,仍称“虚斋”,“虚斋”在民国年间的鉴藏界可谓声名显赫,盛极一时。

庞元济:南浔巨富、美术考古研究家

庞元济(1864—1949年)(图1)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人。出身豪门,家族显赫,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毕生从事两大事业,一是实业,二是收藏。这两大事业庞元济都很辉煌,可以说,他是20世纪民国成功的实业家、杰出的鉴藏家,收藏有铜器、瓷器书画、玉器等文物,尤以书画最精,有“收藏甲东南”之誉,与北方的张伯驹有“南庞北张”之称。庞元济是南浔“四象”之一,当时当地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谚语,其标准为:拥有财产100万两白银以上者为“象”,50万~100万者为“牛”,30万~50万者为“狗”。根据史料记载,19世纪90年代初,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为白银7000万两左右,按保守估算,“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加起来的财富已经相当于政府年财政收入的42%。而且,1894年以前,中国产业资本投资总额也仅有白银6000万两。由此可见庞家的经济实力之大。庞元济是庞家开创者庞云鏳(1833~1889年)的次子。庞云鏳,字芸皋,原籍绍兴。早年在丝行当学徒,满师后已通晓蚕丝经营之道以及品评丝质优劣的技术,遂从事丝业经营,逐渐积累资本。因其经营有方,不数年家产暴发,成为南浔地区家产过百万的头等巨富之一。庞云鏳致富后,为光耀门庭,以儿子庞元济的名义捐献十万两纹银,由李鸿章奏奖,光绪十七年(1891)得慈禧太后恩旨,特赏庞元济一品封典,候补四品京堂。庞元济子承父业,在上海、江苏吴县和吴江、浙江绍兴和萧山都拥有米行、酱园、酒坊、药店、当铺、钱庄、房地产等许多产业,光绪年间,还亲赴日本考察商业活动,是个眼界比较开阔的商人。清末民国年间,庞元济先后投资或创办了杭州世经缫丝厂、杭州通益公纱厂、上海龙章造纸厂、浔震电灯公司、浙江兴业银行、中国银行、浙江铁路公司等一大批各类近代企业,是江浙地区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创者之一,堪称一位颇具经营头脑的实业家。正因为有庞大实业的支撑,庞元济和其他画家文人藏家不同,收藏一开始就有了雄厚的资财,而且聘请陆恢、张大壮、张砚孙、张唯庭、吴琴木、邱林南等一批著名画家为其掌管过书画,像陆恢是吴湖帆的老师,张大壮是著名书画家、鉴赏家,与江寒汀、唐云、陆抑非并称“海上四大花旦”,吴湖帆对张大壮的才艺也是非常器重;吴琴木是海上山水画高手,功力深厚,精于王鉴,几可乱真,庞元济对吴琴木非常器重,他的三位孙子孙女均拜吴琴木为师学画。从中可看出庞元济不惜花费高额费用组建了一整个书画智囊团,对收藏的历代名迹进行梳理、整理,其用心可谓良苦,这在民国时期收藏界恐绝无仅有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庞元济觉得将藏品放在老家不安全,于是将藏品从南浔运至上海,并在上海寓所重设画室,沿用南浔旧名,仍称“虚斋”,“虚斋”在民国年间的鉴藏界可谓声名显赫,盛极一时。

图1 庞元济像 (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