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开始了全方位除旧立新的改革,于1912年9月公布了新的学制。此后到1913年8月,陆续公布了各种学校规程,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改,于是综合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中各学段的规定名称虽不尽相同,但大体上由“学校令”和“学校规程”组成。前者主要对各学段教育宗旨、教学管理等作明文规定,后者则分通则、学科及科目等。学科及科目部分通常对各学科的科目内容、科目要旨有明确规定,其中有关美术学科的内容归纳整理如下:
与癸卯学制相比,壬子癸丑学制的主要特点是废止了清末的读经科,既增加了一些实用性强的科目,也增加了具有研究性的科目,较之清末的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而美术领域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学制中图画科要义的阐述。
1912年11月教育部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教则中明确指出小学校应遵循《小学校令》第一条之宗旨教育儿童。凡与国民道德相关事项,无论何种科目,均应注意指示。相应地,教则中规定初等小学堂图画科目的要旨是“在使儿童观察物体,具摹写之技能,兼以养其美感”教授图画,宜就他科目已授之物及儿童常见者,令摹写之,并养其清洁缜密之习惯[18] 。
同年12月制订的教育部中学校施行规则中规定图画要旨在使详审物体,能自由绘画,兼练习意匠,涵养美感。图画分自在画、用器画。自在画以写生画为主,并授临画之法,又使自出意匠画之。用器画当授以几何画[19] 。(www.xing528.com)
表2 壬子癸丑学制中有关图画科的规定[17]
续表2
上述可知,壬子癸丑学制中、小学图画科的要旨在“观察物体”“摹写技能”“兼练意匠”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养其美感”与“涵养美感”,与癸卯学制中中、小学图画科要旨中强调“练成可应用之技能”“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相比,与“国民道德相关”的美育得到了高度重视。这表明民国初年的图画科要旨已开始逐渐摆脱清末图画教育过于注重实用的影响,贯彻了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0]。蔡元培认为“图画,美育也,而其内容得含各种主义:如实物画之于实利主义,历史画之于德育是也。其至美丽至尊严之对象,则可以得世界观”[21]。所以对于“五育”的关系,蔡元培指出:“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他把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作为隶属于政治的教育,将世界观教育与美感教育作为超轶于政治的教育。实行“五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共和国民”具有“健全之人格”[22],充分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民初的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因此,壬子癸丑学制对包括图画在内的诸多学科“要旨”作了更加科学的阐述,为美术教育体系的调整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标志着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思想开始从借鉴东洋日本到取法西洋诸国的转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