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对孔子像及其标准作出说明的是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他在元丰八年(1085)刻印的《家谱》中描述了四幅流传较广的孔子画像,并确定出“最标准”的孔子形象。虽然他的《家谱》没有单独流传,但其对于孔子标准像的言论都被孔氏后人所记录。这四幅画像根据孔宗翰的描述,认为只有一幅是真迹,其它都为赝本:
1.今家庙所藏画像,衣燕居服,颜子从行者,世谓之“小影”,于圣像为最真。
2.今世所传,乃以先圣执玉麈,据曲几而坐,或侍以十哲,而有持椶盖、捧玉磬者。
3.或列以七十二子,而有操弓矢、披卷轴者。
4.又有乘车十哲从行图。[5]
在这四幅作品中,孔宗翰认为只有第一幅“颜子从行者”,即“小影”是最标准的孔子像,而其余三幅“皆后人追写,殆非先圣之真”。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关孔子形象“真伪”的鉴定意见。绍圣二年(1095)三月,也就是孔宗翰在刊印《家谱》十年之后,第四十八代孙孔端友使人将“颜子从行图”连同宋太宗和宋真宗的两篇“御赞”一同刻于石碑,借助皇家权威进一步肯定了孔宗翰的鉴定意见(图1)。(www.xing528.com)
不过,孔宗翰的这一言论并没有使其它三幅流传至宋的“赝本”失去传承价值而销声匿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十年之后孔子的另一后裔却提出了与孔宗翰完全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说,对于孔子标准像的意见,首先在孔裔后人内部产生了分歧。就在孔端友立碑的同年(1095)十月,四十六代孙孔宗寿又立了一块碑。此石碑内容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同样也是宋太祖和宋真宗的“御赞”,中间是孔子及其弟子的画像,最下面是有关此石刻的题记。题记部分内容为:
宗寿家藏唐吴道子画。先君夫子按几而坐,从以十弟子者,世谓之“小影”。又立而颜渊侍者,谓之“行教”。“行教”已有石本,“小影”但模传之多,虑久而讹,今亦刻坚泯庶,愈久不失其真也。
由题记内容可知,孔宗翰和孔宗寿的观点至少有两点是矛盾的。首先,他俩对“小影”所指定的对象有很大的分歧。孔宗翰认为“颜子从行图”为“小影”,而孔宗寿则认为“孔子凭几坐像”是“小影”(图2),并认为孔宗翰所谓的“小影”应该叫“行教图”。其次,孔宗寿所立石刻中的孔子坐在凭几之上,左手下垂,右手持“如意”,身后环绕十名弟子,有的为其持椶盖,有的手持玉磬,显示出尊贵豪华的场面。而这一场面正好与孔宗翰在上文描述的一幅赝本十分相似:“今世所传,乃以先圣执玉麈,据曲几而坐,或侍以十哲,而有持椶盖、捧玉磬者……皆后人追写,殆非先圣之真”[6]。也就是说,孔宗寿所坚称的“小影”像在孔宗翰的描述中只是众多追模作品中的赝品之一。
孔宗翰和孔宗寿同为孔子四十六代孙,为什么在孔子标准像上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两件“小影”像中哪一幅才是真迹呢?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是他俩都想证明自家所藏作品才是真正的“小影”像,从而著书立碑,显示各自的立场。然而在观点的传承上,孔宗寿的观点基本没有后人理会,失去了族人的支持,族人一致引用孔宗翰的观点,认为“颜子从行图”为圣贤真容,很可能是因为孔宗翰的威望要高于孔宗寿,他在朝做官并为孔氏后人争得了不少切实的利益[7]。另外,孔宗翰的观点又得到了第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的继承和发挥,使其在正统世系之权威基础上得到了肯定和强化,上文提到他所立碑刻就是最好的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