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通史:巴蜀地区的民俗风情变迁

四川通史:巴蜀地区的民俗风情变迁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个民族既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同时也相互影响,由此形成纷繁多样的民俗风情。地处蜀地北面的汉中地区,“厥壤沃美,赋贡所出,略侔三蜀”[2],民俗风情,大体上类似于蜀人。东晋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的民族构成发生巨大变化,民俗风情也随之改变。在唐代,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变迁,巴蜀地区最终被唐王朝、吐蕃和南诏三个政权统治。

四川通史:巴蜀地区的民俗风情变迁

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巴蜀地区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个民族既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同时也相互影响,由此形成纷繁多样的民俗风情。

汉晋时期,分布在巴蜀盆地西部的蜀人,因物产丰富,居给人足,俗不愁苦,故以富相尚,“盖亦地沃土丰,奢侈不期而至也”[1],其人聪明敏捷,多有才华,然而胸襟狭隘,又仰慕权势。地处蜀地北面的汉中地区,“厥壤沃美,赋贡所出,略侔三蜀”[2],民俗风情,大体上类似于蜀人。位于巴蜀盆地东部巴人,淳朴好义,土风敦厚,不足之处“在于重迟鲁钝,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声”[3]。其中,江州以东地区,人多劲勇,少文学,崇尚武力;垫江以西,其人精敏轻疾,类似蜀人;地处巴之南鄙的涪陵郡,人多憨勇,无文学,往往结党营私,斗讼必死。

东晋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的民族构成发生巨大变化,民俗风情也随之改变。入隋以后,“汉中之人,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肉。好祀鬼神,尤多忌讳,家有死人,辄离其宅。崇重道教,犹有张鲁之风焉。每至五月十五日,必以酒食相馈,宾旅聚会,有甚于三元。傍南山杂有僚户,富室者颇参夏人为婚,衣服居处言语,殆与华不别。西城、房陵、清化、通川、宕渠,地皆连接,风俗颇同。汉阳、临洮、宕昌、武都、同昌、河池、顺政、义城、平武、汶山,皆连杂氐羌,人尤劲勇,性多质直,皆务于农事,工习猎射,于书计非其长也。蜀郡、临邛、眉山、隆山、资阳、泸川、巴东遂宁、巴西、新城、金山、普安、犍为、越巂、牂牁、黔安,得蜀之旧域,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盖一都之会也。昔刘备资之,以成三分之业。自金行丧乱,四海沸腾,李氏据之于前,谯氏依之于后。当梁氏将亡,武陵凭险而取败。后周之末,王谦负固而速祸。故孟门不祀,古人所以诫焉。其风俗大抵与汉中不别。其人敏惠轻急,貌多蕞陋,颇慕文学,时有斐然,多溺于逸乐,少从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离乡邑。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妙,殆侔于上国。贫家不务储蓄,富室专于趣利。其处家室,则女勤作业,而士多自闲,聚会宴饮,尤足意钱之戏。小人薄于情礼,父子率多异居。其边野富人,多规固山泽,以财物雄役夷、僚,故轻为奸藏,权倾州县,此亦其旧俗乎?又有獽、狿、蛮、,其居处风俗,衣服饮食,颇同于僚,而与蜀人相类”[4]。(www.xing528.com)

在唐代,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变迁,巴蜀地区最终被唐王朝、吐蕃和南诏三个政权统治。其中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地,基本上处于唐王朝统治之下,汉族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民族,其风俗习惯大同小异,与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虽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但是随着民族的融合,其习俗也逐渐汉化;川西高原长期处于吐蕃统治之下,由于分布在该地区的众多部族,大多从事畜牧业,其风俗习惯具有游牧民族的特点;南诏控制下的川西南地区,其民族构成、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与价值取向,既不同于汉族,也有别于川西高原的游牧部族,因而风土人情又不同于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