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蜀农村的商业发展与唐代草市密切相关

巴蜀农村的商业发展与唐代草市密切相关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巴蜀广阔的农村中,不存在州、郡、县城中的那种商业区,商品交易主要是通过集市贸易的方式进行。除了各种类型的集市之外,巴蜀地区的农村中,还有一类被称作“草市”的商业城镇。巴蜀草市的大量出现是在唐代后期,这与当时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上市的商品主要是当地出产的农副土特产品和商贩带来的各种手工业制品,大宗茶叶、食盐和布帛交易,通常也是在这个时候进行。

巴蜀农村的商业发展与唐代草市密切相关

在巴蜀广阔的农村中,不存在州、郡、县城中的那种商业区,商品交易主要是通过集市贸易的方式进行。据唐人陈溪说:“昔武侯以蜀脞脆,故令邻邑翊日而市,意在习其筋力,而俟之征徭”[77]。这种隔日进行的集市,又被称为“痎市”,“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痎疟之一发,则俗以冷热发歇为市喻”[78]。在唐代以前,这种农村集市的地点,大多是在村庄或旷野之中。入唐以后,在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集市主要在“草市”中进行。在集市上,农民之间相互交易,调剂余缺。此外,乡村居民也把农副土特产品出售给商贩,又从商贩那里购买当地所不出产的各种生活必需品。集市上的交易,通常是以物易物,在一些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种情况就更加普遍。唐人韦处厚就说,山南西道“不用见钱。山谷贫人,随土交易。布帛既少,食物随时。市盐者或一斤麻,或一两丝,或蜡或漆,或鱼或鸡,琐细丛杂者,皆因所便”[79]元稹则说:“自巴已外,以盐、帛为交易。黔、巫、溪、峡,大抵用水银、朱砂、缯丝、巾帽以相市”[80]。这种情况表明,当时的农村集市还是一种相当初级的市场。

除了“间日一集”的定期集市外,在一些商品交换较为发达的地区,每年还要举行各种各样的贸易集会。如彭州九陇县葛山上的崇真观,每年三月三日有蚕市[81]。导江县灌口镇,“有太山府君庙,每至春三月,蜀人多往设斋”[82]。据宋人范成大说,这里的祭祀之盛,“岁刲羊五万。民买一头将以祭,而偶产羔者亦不敢留,并驱以享。庙前屠户数十百家”[83],从而形成大规模的集市。汉州金堂县昌利山上的玄元观,每年三月三日也有“蚕市”[84]。在什邡绵竹、德阳三县交界处的蚕女坟,同样因为“每岁祈蚕者,四方云集”[85],逐渐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集市。这类农村集市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与宗教祭祀活动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与成都的“蚕市”、梓州的“药市”,基本相似。二是每年定期举行一次,这和“间日一集”的痎市明显不同。从分布地域来看,这类农村集市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成都平原及其毗邻的地区。

除了各种类型的集市之外,巴蜀地区的农村中,还有一类被称作“草市”的商业城镇。草市的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不过巴蜀地区的草市,直到唐代才见诸记载。其中蜀州青城县有青城山草市[86],彭州唐昌县(治今四川省郫县境)有建德草市[87],雅州严道县(治今四川省雅安)有遂斯安草市[88],阆州有茂贤草市[89]。有时候,草市也被称为某地的“市”,如彭州九陇县的堋口市[90]、蜀州青城县的味江市[91]、梓州盐亭县的雍江市[92],等等。这些位于州城、县城以外的草市,都是设有固定店铺的商业点,只是草市中的商业设施比城市商业区要简陋得多,所以“草市”常被浮薄之人用作轻视之语。《太平广记》卷265《西川人》云:“蜀东、西川人,常互相轻薄。西川人曰:‘梓州者,乃我东门之草市也,岂得与我为耦哉?’”尽管草市的建筑相当简陋,但是这类商业点的形成和发展,却是巴蜀农村商业中最重要的变化。

巴蜀草市的大量出现是在唐代后期,这与当时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茶业的兴起,更是许多草市形成的直接原因。如前所述,唐代巴蜀的茶园是进行单一的茶叶生产,因此茶园所需要的各种生活用品必须在市场上购买。“一旦山水泛滥,市井路绝”[93],茶园的生活就要发生困难。同时,茶叶属于商品性生产,茶园生产出来的茶叶都要在市场上销售。由于茶叶生产的特殊性,茶园都在丘陵山区,通常离州城、县城较远,所以茶叶交易基本上是在茶山进行,因而在茶山附近便逐渐形成主要为茶业服务的草市。剑南西川的青城山草市、遂斯安草市、堋口市、味江市,都是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茶叶生产地带上,其中雅州“遂斯安草市岁出茶千万斤”[94]。可知这些草市已经成为当地茶叶交易的主要市场。长江沿线的茶叶产地,也形成了草市。郑谷《峡中寓止》诗就说:“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95]盐业发达的剑南东川,一些远离州、县治所的井盐产地,同样因为商品经济发展而形成草市。例如梓州盐亭县的古东关之地(在今四川省盐亭县境),就是由于盐业的兴起而形成雍江草市。

在唐代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日趋繁荣,在一些交通要道也相继形成草市。唐人陈溪在懿宗咸通十年(869)写的《彭州新置唐昌县建德草市歇马亭并天王院等记》中,把这种情况说得很清楚:

唐昌县中界接导江、郫城,东西绵远,不啻两舍。虽有村落,僻在荒塘。昔置邮亭,废毁将久,遂使行役野设而泉饮,贸易者星往而烛归……公侧然凝想,即日计成,遂陈连帅,即其心而置草市,因其乡名,便以建德为号。自此四来者,旋踵而迓迎,中望者举而知归。老幼携孥,倏忽而至,万家欢笑,共事修营,不旬日而告就。今则百货咸集,蠢类莫遗,旗亭旅舍,翼张鱗次。[96](www.xing528.com)

除了建德草市之外,阆州的茂贤草市也是属于这类位于交通要道上的草市。

唐代赋税制度的变化,是草市形成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安史之乱以后,由于赋税的加重,青苗地头钱的征收,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迫使农民不得不把更多的农副产品投入市场,以其收入纳税,甚至连种植的柑桔也是“子实不得吃,货市送王畿。尽添军旅用,迫此公家威”[97]。德宗推行两税法以后,剑南东、西两川又长期交纳现钱,这就使得农民更加广泛地和市场发生关系,从而为草市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草市中的商业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设在草市的店铺、酒肆、旅舍等商业设施,它们基本上是每天开店营业,出售食用盐茶、农具和百货,并为过往客商提供食宿。二是在草市中定期举行的集市贸易。如前所述,自蜀汉以来,巴蜀农村中就有“间日一集”的定期集市。入唐以后,在有草市的地方,这种隔日举行的集市贸易,通常都是在草市中进行。例如彭州九陇县的堋口市就是每逢单日开市交易[98]。上市的商品主要是当地出产的农副土特产品和商贩带来的各种手工业制品,大宗茶叶、食盐和布帛交易,通常也是在这个时候进行。

唐末,巴蜀藩镇跋扈,土豪崛起,他们往往在草市设置镇寨,差遣军将,主持镇务,勾当商税,于是草市又多带镇号。北宋开国之后,罢黜镇将,保留监镇,“诸镇监官,掌警逻盗窃及烟火之禁,并征税榷沽,则掌其出纳会计[99]。于是镇市就成了封建王朝正式确认的州市、县市以外的市场建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