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本辽东鲜卑徒河涉归子也。涉归一名亦洛韩,有二子,庶长曰吐谷浑,少曰若洛廆。涉归死,若洛廆代统部落,别为慕容氏。涉归之存也,分户七百以给吐谷浑。吐谷浑与若洛廆二部马斗相伤,若洛廆怒,遣人谓吐谷浑曰:‘先公处分,与兄异部,何不相远,而马斗相伤!’吐谷浑曰:‘马是畜耳,食草饮水,春气发动,所以斗。斗在马而怒及人,乖别甚易,今当去汝万里之外。’”[36]于是吐谷浑率领所属部落西迁至阴山。西晋怀帝永嘉末年,天下大乱,吐谷浑又率部南徙,“止于枹罕,自为君长”[37]。其活动范围,“自枹罕以东千余里,暨甘松;西至河南,南界昴城、龙涸。自洮水西南,极白兰,数千里中,逐水草,庐帐居,以肉酪为粮。”[38]枹罕在今甘肃临夏;甘松在今甘肃迭部境内,“秦、汉及魏、晋,皆诸羌所居。至后魏吐谷浑入侵据焉,周明帝武成中西逐诸戎,始有其地,乃于三交口筑城置甘松防,武帝建德中改为芳州”[39],以其地多甘松芳草,因以为名;河南,是指黄河以南地区,其地在今青海省的海南州;昴城在今青海省果洛州;龙涸在今四川省松潘县;白兰在今四川的大金川上游。由此可知,早期吐谷浑部落活动于今甘肃、四川、青海三省交壤的地区,其主要驻牧之地应当是在洮水上游及其西南的嵹台山,即今洮河上游及西倾山地区。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吐谷浑去世。长子吐延继立,在位十三年,“为昴城羌酋姜聪所刺,剑犹在体,呼子叶延,语其大将绝拔渥曰:‘吾气绝,棺敛迄,便远去保白兰。白兰地既险远,又土俗懦弱,易为控御。叶延小,意乃欲授与余人,恐仓卒终不能相制。今以叶延付汝,汝竭股肱之力以辅之,孺子得立,吾无恨矣。’抽剑而死”[40]。这是吐谷浑部落首次因变乱而退保白兰。
吐延死后,其子叶延继立,因受汉文化影响,以《礼记》记载有“公孙之子得以王父字为氏”,遂“以吐谷浑为氏,尊祖之义也”[41],亦以吐谷浑为国号,于是吐谷浑便由人名转化为姓氏和国名。
叶延在位23年而卒,长子辟奚嗣立。东晋简文帝咸安元年(371),前秦苻坚灭仇池国,吐谷浑辟奚惧而遣使于前秦,献马千匹、金银五百斤,“秦以辟奚为安远将军、漒川侯”[42]。据段国《沙州记》说:“洮水出嵹台山东北,径吐谷浑中。自洮、嵹南北三百里中,地草皆是龙须,而无樵柴,谓之嵹川。”[43]洮水即今洮河,嵹台山即今西倾山。嵹川亦即漒川,分为东、西两部分,“羌人据漒川,分为东、西”[44]。其中东漒之地,包括今四川省若尔盖县北部。前秦封辟奚为漒川侯,可知此时的吐谷浑,中心在漒川,即今甘肃与四川交壤的地区。吐谷浑辟奚仁厚而无威断,“三弟皆专恣,长史钟恶地恐为国害,谓司马乞宿云曰:‘昔郑庄公、秦昭王以一弟之宠,宗祀几倾,况今三孽并骄,必为社稷之患。吾与公忝当元辅,若获保首领以没于地,先君有问,其将何辞!吾今诛之矣。’宿云请白辟奚,恶地曰:‘吾王无断,不可以告。’于是因群下入觐,遂执三弟而诛之”[45]。擅自诛杀辟奚三弟的长史钟恶地,即为“西漒羌豪也”[46]。辟奚素友爱,因三个弟弟被杀,恍惚成疾,遂以忧卒。在位25年。
辟奚死后,其子视连继立。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位于吐谷浑东北的西秦政权,不断向南扩张,视连被迫向西秦称臣纳贡,于是西秦国主乞伏乾归“拜视连沙州牧、白兰王”[47]。从这一封号可以得知,当时吐谷浑所控制的地区,主要由沙州和白兰两部分组成。其中白兰位于今大金川上游,是臣服于吐谷浑的部族;沙州,据段国《沙州记》说,在浇河郡西南170里,有一片沙漠,“都不生草木,荡然黄沙,周回数百里,沙州于是取号焉”[48]。其地在今青海省贵南县的穆格滩。虽然沙州得名于浇河郡西南的沙漠,但并不是只包括这块沙漠地带。事实上,号称“饥饿之原”的穆格滩(Muge thang),也不可能是沙州牧的治所。沙州,应当包括浇河郡以南的漒川,即当时人所说的沙、漒之地。
视连在位15年,因受西漒羌豪钟恶地的制约,碌碌无所作为,死后由长子视罴继位。“视罴性英果,有雄略,尝从容谓博士金城骞苞曰:‘《易》云: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先王以仁宰世,不任威刑,所以刚柔靡断,取轻邻敌。当仁不让,岂宜拱默者乎!今将秣马厉兵,争衡中国,先生以为何如?’苞曰:‘大王之言,高世之略,秦陇英豪所愿闻也。’于是虚襟抚纳,众赴如归。乞伏乾归遣使拜为使持节、都督龙涸已西诸军事、沙州牧、白兰王。视罴不受,谓使者曰:‘自晋道不纲,奸雄竞逐,刘、石虐乱,秦、燕跋扈,河南王处形胜之地,宜当纠合义兵,以惩不顺,奈何私相假署,拟僭群凶!寡人承五祖之休烈,控弦之士二万,方欲扫氛秦陇,清彼沙凉,然后饮马泾渭,戮问鼎之竖,以一丸泥封东关,闭燕赵之路,迎天子于西京,以尽遐藩之节,终不能如季孟、子阳妄自尊大。为吾白河南王,何不立勋帝室,策名王府,建当年之功,流芳来叶邪!’乾归大怒,然惮其强,初犹结好,后竟遣众击之。”[49]东晋安帝隆安二年(398),西秦王乞伏乾归派遣乞伏益州“与武卫慕容允、冠军翟瑥率骑二万伐吐谷浑视罴,至于度周川,大破之。视罴遁保白兰山,遣使谢罪,贡其方物,以子宕岂为质”[50]。
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吐谷浑视罴卒,世子树洛干方九岁,弟乌纥堤立,妻树洛干之母念氏,生慕、慕延。乌纥堤懦弱荒淫,不能治国。念氏专制国事,有胆智,国人畏服之”[51]。当乞伏乾归入主长安时,“乌纥堤屡抄其境。乾归怒,率骑讨之,乌纥堤大败,亡失万余口,保于南凉,遂卒于胡国”[52]。
当乌纥堤败走南凉之时,视罴之子树洛干“率所部数千家奔归莫何川,自称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吐谷浑王。化行所部,众庶乐业,号为戊寅可汗,沙、漒杂种,莫不归附”。由于得到沙漒诸部的支持,树洛干遂有向沙漒以东扩张之志,“振威梁、益,称霸西戎,观兵三秦,远朝天子”[53]。这就必然与当时割据陇右的西秦政权发生冲突。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西秦国王乞伏乾归率骑2万,攻吐谷浑于赤水,树洛干大败,遂降于西秦,乞伏乾归拜树洛干为平狄将军、赤水都护。这个赤水在今甘肃省岷县的茶埠一带,即《魏书》卷106《地形志》记载的临洮郡赤水县。义熙九年(413),新任西秦国主乞伏炽磐又从北、南两个方向进攻吐谷浑:乞伏智达等人从北面进攻,大败树洛干于浇河(治今青海省贵德),虏3000余户而还;乞伏炽磐率诸将出南路,“讨吐谷浑别统支旁于长柳川,掘达于渴浑川,皆破之,前后俘获男女二万八千”[54]。树洛干遭此重创,遂退保白兰,惭愤而死。
树洛干死于白兰之后,其弟阿豺继立。“谯纵乱蜀,阿豺遣其从子、西彊公吐谷浑敕来湜,拓土至龙涸、平康。”[55]龙涸在今松潘县,平康在今黑水县境内。由此可知,阿豺利用谯纵之乱的机会,由白兰之地向东扩张,重新占据今川西高原东部。北至漒川,东邻邓至,南接益州之地。为了阻止吐谷浑的扩张,西秦国主乞伏炽磐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东晋恭帝元熙元年(419),西秦征西将军乞伏孔子“帅骑五千讨吐谷浑觅地于弱水南,大破之,觅地率众六千降于秦,拜弱水护军”。同时,乞伏炽磐又派“左卫将军匹达等将兵讨彭利和于漒川,大破之,(彭)利和单骑奔仇池,获其妻子。徙羌豪三千户于枹罕,漒川羌三万余户皆安堵如故。冬,十月,以尚书右仆射王松寿为益州刺史,镇漒川”[56]。当西秦占据漒川之后,吐谷浑的疆土,基本上只有今大金川上游和川西高原东部。刘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阿豺降附于西秦,受封为安州牧、白兰王。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阿豺与刘宋通使,上表贡方物,欲引以为外援,结果又招致西秦的进攻。刘宋文帝元嘉元年(424),西秦国主乞伏炽磐遣吉毗率步骑1万南征,白狗、车孚、崔提、旁为四部落皆降。元嘉二年(425),吉毗又击黑水羌丘担,大破之,丘担亦降。于是川西高原东部的诸羌部落,大多为西秦所征服。西秦王乞伏炽磐在征服今川西高原东部诸羌部落之后,令吉毗镇守南漒。元嘉三年(426),阿豺病死。“阿柴(即阿豺——作者注)有子二十人,疾病,召诸子弟谓之曰:‘先公车骑,以大业之故,舍其子拾虔而授孤,孤敢私于纬代而忘先君之志乎!我死,汝曹当奉慕为主。’纬代者,阿豺之长子;慕者,阿柴之母弟、叔父乌纥堤之子也。阿柴又命诸子各献一箭,取一箭授其弟慕利延使折之。慕利延折之。又取十九箭使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柴乃谕之曰:‘汝曹知之乎?孤则易折,众则难摧。汝曹当戮力一心,然后可以保国宁家。’言终而卒”[57]。自阿柴以后,西北诸部称吐谷浑为阿柴虏。吐蕃兴起后,亦称吐谷浑为阿柴(A zha)。
自视罴以来,吐谷浑在西秦的不断打击下,三代退保白兰。阿柴时期,一度占据今川西高原东部,晚年又为西秦所逼,依然退缩在今大金川上游。慕继位之后,“招集秦、凉州亡业之人及羌戎杂夷,众至五六百落,南通蜀、汉,北交凉州、赫连,部落转盛”[58]。刘宋文帝元嘉三年(426),降附于西秦的“吐谷浑握达等部众二万落叛秦,奔昴川,附于吐谷浑王慕”[59]。昴川是指流经昴城附近的黄河(rMa chu),其地在白兰以北。由于握达等人的回归,吐谷浑的势力再次进入今青海省南部。接着,今川西高原东部的诸羌部落又起兵反抗西秦的统治。刘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山羌叛秦。“秦王炽磐遣左丞相昙达招慰武始诸羌,征南将军吉毗招慰洮阳诸羌。羌人执昙达送夏;吉毗为诸羌所击,奔还,士马死伤什八九。”[60]同年十月,西秦王乞伏炽磐改派吴汉为梁州刺史,镇守南漒。十二月,吴汉为群羌所攻,率2000户逃回枹罕,西秦在漒川以南的统治归于结束,吐谷浑又重新控制了今川西高原东部地区。元嘉五年(428),西秦王乞伏炽磐卒,太子暮末即位,政刑酷滥,内外崩离,西秦迅速衰落,于是吐谷浑慕与北凉联合,不断出兵进攻西秦。元嘉七年(430),西秦王暮末率部落逃奔陇右,“其故地皆入于吐谷浑”[61]。元嘉八年(431),慕又擒获夏国王赫连定,并交由北魏处置,于是北魏将金城(治今甘肃省兰州)、枹罕、陇西之地赐予慕,从而使吐谷浑成为西北地区的强国。(www.xing528.com)
刘宋文帝元嘉十三年(436),慕死,其弟慕利延继立。元嘉二十一年(444),吐谷浑发生内争,慕利延杀阿柴的长子纬代。纬代之弟叱力延等八人逃奔北魏,请求出兵讨伐慕利延,北魏太武帝许之,遂令晋王伏罗督高平(治今宁夏固原)、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诸军击吐谷浑。“魏晋王伏罗至乐都,引兵从间道袭吐谷浑,至大母桥。吐谷浑王慕利延大惊,逃奔白兰,慕利延兄子拾寅奔河西。魏军斩首五千余级。慕利延从弟伏念等帅万三千落降于魏。”[62]慕利延逃到白兰后,北魏太武帝于元嘉二十二年(445)再次发兵,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击吐谷浑。北路由“秦州刺史代人封敕文、安远将军乙乌头击慕利延兄子什归于枹罕”[63],吐谷浑拾归得知魏军将至,弃城西遁,封敕文留乙乌头守枹罕;南路由高凉王那“讨吐谷浑慕利延于阴平、白兰”[64]。高凉王那由阴平西进至白兰,迫使慕利延放弃白兰,向北逃窜。八月,高凉王那进至曼头城(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境),慕利延走投无路,只得驱其部落西渡流沙,逃往于阗(王城在今新疆和田市境),“杀其王,死者数万人。”[65]北魏退兵之后,慕利延又还归其旧土。由于担心遭到北魏的进攻,元嘉二十七年(450),慕利延遣使刘宋,上表云:“若不自固者,欲率部曲入龙涸、越巂门。”宋文帝许之:“若虏至不自立,听入越巂。”[66]然而北魏并没有再次发动进攻,因而吐谷浑也没有经龙涸南迁到今四川西昌地区。由此可知,吐谷浑慕利延复国之后,其主要活动范围,在今川西高原东部。
元嘉二十九年(452),慕利延死,树洛干之子拾寅继立。为求得生存,拾寅同时向北魏和刘宋称臣。北魏封拾寅为镇西大将军、沙州刺史、西平王;刘宋则封其为安西将军,西秦·河·沙三州刺史、河南王。由于拾寅与刘宋通好,并向北发展,从而引起北魏的不满。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定阳侯曹安表拾寅今保白兰,多有金银牛马,若击之,可以大获。议者咸以先帝忿拾寅兄弟不穆,使晋王伏罗、高凉王那再征之,竟不能克。拾寅虽复远遁,军亦疲劳。今在白兰,不犯王塞,不为人患,非国家之所急也。若遣使招慰,必求为臣妾,可不劳而定也。王者之于四荒,羁縻而已,何必屠其国有其地。安曰:‘臣昔为浇河戍将,与之相近,明其意势。若分军出其左右,拾寅必走保南山,不过十日,牛马草尽,众必溃叛,可一举而定也。’从之。诏阳平王新成、建安王穆六头等出南道,南郡公李惠、给事中公孙拔及安出北道以讨之。拾寅走南山,诸军济河追之。时军多病,诸将议贼已远遁,军容已振,今驱疲病之卒,要难冀之功,不亦过乎。众以为然,乃引退,获驼马二十余万。显祖复诏上党王长孙观等率州郡兵讨拾寅。军至曼头山,拾寅来逆战,观等纵兵击之,拾寅宵遁。于是思悔,复修藩职,遣别驾康盘龙奉表朝贡。显祖幽之,不报其使。拾寅部落大饥,屡寇浇河,诏平西将军、广川公皮欢喜率敦煌、枹罕、高平诸军为前锋,司空、上党王长孙观为大都督以讨之。观等军入拾寅境,刍其秋稼,拾寅窘怖,遣子诣军,表求改过。观等以闻,显祖以重劳将士,乃下诏切责之,征其任子。拾寅遣子斤入侍,显祖寻遣斤还。拾寅后复扰掠边人,遣其将良利守洮阳、枹罕所统,枹罕镇将、西郡公杨钟葵贻拾寅书以责之。拾寅表曰:‘奉诏听臣还旧土,故遣良利守洮阳,若不追前恩,求令洮阳贡其土物。’辞旨恳切,显祖许之,自是岁修职贡”[67]。
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拾寅死,其子度易侯继立。由于向北发展受到北魏的限制,度易侯遂转而向东扩张,征服宕昌。
宕昌在“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南北八百里”[68],即今白龙江上游,东连仇池国,南邻邓至羌,西接漒川之地,其中心在今甘肃宕昌县。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宕昌王梁弥忽遣子弥黄入见于魏”[69]。此后,宕昌与北魏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宕昌王梁弥机死,其子梁弥博继立。吐谷浑度易侯乘机出兵攻占宕昌,梁弥博弃国逃奔仇池。北魏仇池镇将穆亮请复其国,改立梁弥机的兄子梁弥承为王,孝文帝许之。于是穆亮“率骑三万,次于龙鹄,击走吐谷浑,立弥承而还”[70]。龙鹄即龙涸,在今四川松潘县。接着,北魏孝文帝又诏令吐谷浑归还所掠宕昌之人,度易侯只好照办。吐谷浑的东进,亦为北魏所阻。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490),度易侯死,其子伏连筹继立,仍然企图向东发展,于是在洮水上游“修洮阳、泥和二城,置戍兵焉”[71],结果遭到北魏枹罕镇将长孙百年的攻击,洮阳、泥和二戍失守,3000余人被俘。伏连筹在积极向北魏控制的地区进行扩张的同时,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始终与南朝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梁武帝“天监十三年,遣使献金装马脑钟二口,又表于益州立九层佛寺,诏许焉。十五年,又遣使献赤舞龙驹及方物。其使或岁再三至,或再岁一至。其地与益州邻,常通商贾,民慕其利,多往从之,教其书记,为之辞译,稍桀黠矣。普通元年,又奉献方物”[72]。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以后,北魏大乱,吐谷浑乘机向北扩张,逐渐控制了河西之地。原依附北魏的宕昌羌也转而投靠吐谷浑。伏连筹晚年,吐谷浑达到鼎盛时期。
梁武帝大同六年(540),“伏连筹卒,子夸吕立,始称可汗,居伏俟城。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千余里”[73]。伏俟城在青海湖以西15里,即今青海省共和县石乃亥的铁卜加古城。吐谷浑的政治中心北移到伏俟城以后,在今四川境内的疆土,分别由白兰王和龙涸王控制。其中白兰王控制今大金川上游的白兰诸部,龙涸王则控制今川西高原东部的诸羌部落。
夸吕继位之后,西魏、北周逐渐向今川西高原推进,最终将吐谷浑驱逐出该地区。西魏废帝元年(552),大将军达奚武攻占梁州。接着,赵昶又西逐吐谷浑,讨定阴平,以邓至羌之地置邓州。邓至羌亦称白水羌,“世为羌豪,因地名号,自称邓至。其地自亭街以东,平武以西,汶岭以北,宕昌以南”[74],即今白水江流域,其中心在今四川九寨沟县。邓至羌的酋帅为像氏,原本臣服于宕昌,刘宋文帝时,宕昌王梁弥忽归附北魏,而邓至羌因其地与刘宋控制的益州毗邻,为求自安,其王像屈耽遂自行遣使向刘宋贡马。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像舒治又自行向北魏遣使朝贡,孝文帝封他为邓至王。此后,邓至便脱离宕昌的控制,成为依附北魏的藩国。与此同时,像舒治又屡遣其子像舒彭与南朝通好。像舒治死后,梁武帝于天监元年(502)封像舒彭为邓至王。西魏时期,邓至为吐谷浑所控制,因此赵昶逐走吐谷浑,遂灭邓至国,以其地为宁州,后改为邓州。自像舒治称邓至王,至像檐桁失国,邓至王共传十一世。
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吐谷浑寇掠北周边境,北周派遣大司马贺南祥率兵讨击,“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75]。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白兰脱离吐谷浑的控制,归降北周,“遣使献犀牛、铁铠”[76]。保定四年(564),宕昌王梁弥定“寇洮州,总管李贤击走之。是岁,弥定又引吐谷浑寇石门戍,贤复破之。高祖怒,诏大将军田弘讨灭之,以其地为宕州”[77]。天和元年(566),田弘又西击吐谷浑于今岷江上游,吐谷浑的龙涸王莫昌率户投降,以其地置扶州。至此,吐谷浑在今四川西部的统治,基本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