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侨州、侨郡、侨县:流民安置与实土州化

侨州、侨郡、侨县:流民安置与实土州化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类是在梁、益两个实土州的管辖范围内设立侨州、侨郡和侨县,用以安置进入巴蜀地区的流民和巴蜀地区内部逃离原籍所在地的难民。同时,通过将侨郡、侨县组建为实土州的方式,使侨郡、侨县逐渐实土化。西魏、北周沿袭梁朝的做法,最终将巴蜀地区的侨郡、侨县全部转化为实土州、郡、县。

侨州、侨郡、侨县:流民安置与实土州化

侨州、侨郡和侨县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专门管理流民和特殊移民的一种行政建置。在西晋末年的战乱中,由于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到相对安定的江淮地区,为了安置这些被称为侨人的流民和移民,晋王朝便在侨人集中的地方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对其进行管理。这些侨州、郡、县大多采用侨人原籍所在的州、郡、县名称。“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19]南北朝时期,南朝各政权依然沿袭东晋的做法,通过设立侨州、郡、县,安置和招徕流民[20]。然而,侨州、郡、县的设置,也出现一些问题,“魏晋以来,迁徙百计,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为两三,或昨属荆、豫,今隶司、兖,朝为零、桂之士,夕为庐、九之民,去来纷扰,无暂止息,版籍为之混淆,职方所不能记。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幽、并、冀、雍、兖、豫、青、徐之境,幽沦寇逆。自扶莫而裹足奉首,免身于荆、越者,百郡千城,流寓比室。人伫鸿燕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既而民单户约,不可独建,故魏邦而有韩邑,齐县而有赵民。且省置交加,日回月徙,寄寓迁流,迄无定托,邦名邑号,难或详书”[21]。因此,有的侨州、郡、县辖有实土,管有民户;有的侨州、郡、县寄治于本地原有的州、郡、县,只是管理流民的政府机构,并无寸土;有的侨州、郡、县因侨人流徙,无民可管,成为徒有虚名的州、郡、县。同时,东晋南朝对侨人的管理也较为宽松,因此侨人所承担的赋役,比实土州、郡、县民户的赋役轻得多,由此使得大批实土州、郡、县的民户诈称侨人,逃避赋役。针对侨州、郡、县的这些问题,东晋南朝主要通过推行“土断之法”,令侨人著籍于所在的州、郡、县,从而使“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22]。而未被省并的侨州、郡、县,往往与实土州、郡、县混合组成侨、实兼有的州、郡、县,从而成为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建置。

涉及巴蜀地区的侨州、郡、县,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为了安置外逃的巴蜀流民而设立的侨州、郡、县。这类侨州、郡、县始置于西晋末年。当李特、李雄父子先后率领入蜀就食的六郡流民起兵反晋,并逐渐取得军事胜利时,因“益州民流移在荆、湘州及越巂、牂牁”,当时的益州刺史罗尚在怀帝永嘉元年(307)表奏朝廷,请求“置郡县,就民所在”[23]。晋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侨立郡县,用以安置益州流民,故“益州郡县虽没李氏,江左并遥置之”[24]。其中荆州“割南郡之华阳、州陵、监利三县别立丰都,合四县置成都郡,为成都王颖国,居华容县”[25],而益州的州治则侨治于巴东。同时,在入蜀的六郡流民占领梁州后,“江左于襄阳侨立梁州。李氏灭,复旧。谯纵时,又没汉中,刺史治魏兴。纵灭,刺史还治汉中之褒中县,所谓南城也”[26]刘宋和萧齐时期,“每失汉中,刺史辄镇魏兴”[27]。梁武帝天监年间,北魏宣武帝在夺得今广元地区后,“益州城戍降魏者什二三,民自上名籍者五万余户”[28],于是设立益州,下辖东晋寿、西晋寿、新巴、南白水、宋熙五郡[29]。在平定仇池氐人的反叛之后,北魏又设置东益州,领有武兴、仇池、槃头、广苌、广业、梓潼、洛丛等7郡[30]

另一类是在梁、益两个实土州的管辖范围内设立侨州、侨郡和侨县,用以安置进入巴蜀地区的流民和巴蜀地区内部逃离原籍所在地的难民。其中侨置的州一级行政建置为南秦州。西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分陇右五郡及凉州金城、梁州阴平并七郡为秦州,治天水冀县。太康三年并雍州,惠帝元康七年复立”[31]。这是西晋时期设置的实土秦州。其后,“中原乱,没胡。穆帝永和八年,胡伪秦州刺史王擢降,仍以为刺史,寻为苻健所破。十一年桓温以氐王杨国为秦州刺史,未有民土”。通常称其为“北秦州”。东晋孝武帝时期,侨置秦州,寄治襄阳,通常称其为“南秦州”。安帝隆安二年(398),“郭铨始为梁、南秦州刺史,州寄治汉中”[32]。故《晋书·地理志》说:“江左分梁为秦,寄居梁州,又立氐池为北秦州。”刘宋和萧齐时期,秦州始终“寄治汉中南郑,不曰南、北”[33],但是为了区别于以仇池氐人设置的北秦州,寄治梁州南郑的秦州往往还是被称为南秦州,并由梁州刺史兼任南秦州刺史。这种两个州的治所同处一地,并由一人担任二州刺史的州被称为“双头”州。

除了在汉中侨立(南)秦州之外,在梁、益二州的管辖范围内,还先后设有侨郡和侨县。西晋惠帝时期,“梁州郡县没于李特,永嘉中又分属杨茂搜,其晋人流寓于梁、益者,仍于二州立南、北二阴平郡。及桓温平蜀之后,以巴汉流人立晋昌郡,领长乐、安晋、延寿、安乐宣汉宁都、新兴、吉阳、东关、永安十县”[34]。东晋孝武帝又侨立南汉中郡。安帝时期,因谯纵割据巴蜀,致使梁、益二州流民大增,而东晋权臣刘裕北伐后秦,又导致关陇民户的流亡。为安置巴蜀和关陇流民,晋廷在梁、益二州境内大量增设侨郡、侨县。刘宋时期,在基本保留晋朝设置的侨郡、侨县基础上,又在梁、益二州增设侨郡、侨县,用以安置新流民和改为民户的军户。其中刘宋文帝元嘉年间,由于巴蜀地区爆发的赵广之乱造成人口大规模流徙,因此这个时期设置的侨郡、侨县最多。萧齐统治期间,巴蜀地区的主要军政官员,大多贪残酷狠,不仅导致巴蜀民众的大规模反叛,同时也造成人口的大规模脱籍逃亡,至使许多侨郡、侨县成为“荒或无民户”[35]的郡县,其中梁州就有45个这种徒有其名的郡。

萧梁时期,继续设置侨郡、侨县。同时,通过将侨郡、侨县组建为实土州的方式,使侨郡、侨县逐渐实土化。西魏、北周沿袭梁朝的做法,最终将巴蜀地区的侨郡、侨县全部转化为实土州、郡、县。

表3-8 晋代益州和梁州侨置州郡县表

续表

①巴西郡本为实土郡,东晋时期寄治实土的梓潼郡,由一人兼任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是为“双头”郡。

表3-9 刘宋时期益州和梁州侨置州郡县表

(www.xing528.com)

①蜀郡为实土郡。
②宁蜀郡广都县为实土县。

续表

表3-10 南齐时期益州和梁州侨置州郡县表

①蜀郡为实土郡。

续表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