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荡的围龙屋:一个客家宗族的文化遭遇与抗争

动荡的围龙屋:一个客家宗族的文化遭遇与抗争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近三个月的时间,护祠抗争以9月26日牌匾的揭幕庆典为标志而告一段落。9月15日,保卫室也完成了它的使命而被拆除。南伯于8月11日上午9点专程来寿山公祠看第一批做的4 块牌匾。第一批复制的牌匾送来后,当即受到南伯父子等人的批评。钟屋人的这个举动只能理解为“再造历史”“传统的发明”,是为了护祠和接下来的旅游开发,增加其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而有意进行的重新书写的文化表述。被更改和“创造”的还有祖训。

动荡的围龙屋:一个客家宗族的文化遭遇与抗争

经过近三个月的时间,护祠抗争以9月26日牌匾的揭幕庆典为标志而告一段落。9月15日,保卫室也完成了它的使命而被拆除。在牌匾的复制过程中,钟村钟屋人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团结,他们既分工又合作,其中又以钱哥和三叔最为忙碌和认真,前者是“行动总指挥”,后者则是具体的“工程设计师”,负责牌匾的尺寸和文字方面的协助工作。此段时期寿山公祠也最为热闹、人气兴旺,连钱哥的老父亲南伯也一反平日深居简出的习惯,多次前来寿山公祠观看牌匾。

我对南伯的正式访谈是在6月25日,那一天钱哥叫我到他家去吃饭。钱哥以前就曾告诉过我,他家就在乌楼下州司马第旁边,紧挨着一个大型的豪华住宅小区。我的眼睛一直在盯着那些繁华典雅的别墅和楼盘,猜想哪一幢才是钱哥家的。我注意到这些楼房虽然是规划齐整、外观一致,然而我看到依然有不少大门是经过修改,其方位朝向不一,奇形怪状。钱哥说这是住户因信风水而作的变动。当我们拐入一条狭小、弯曲的水泥路,从四周密密麻麻的楼房穿过时,钱哥指着路边的一幢外观相当普通的两层楼房说这就是他的家。南伯竟然站在门口前来迎接,他面容清瘦,手拄拐杖,戴着耳塞,一米八的身高和脸上那道被视为“富贵命”标志的长长凹痕很是特别。[29]我有些诧异地走了进去,屋里的陈设虽然比较考究,然而似乎仍不够我想象中的大房地产商的豪华水准。然而就是外观普普通通的楼房,经常高朋满座。钱哥说2003年春节期间,每天有2个厨师和4 个杂工负责做饭,仅大年初一这天酒水就花了6万多元。

南伯于8月11日上午9点专程来寿山公祠看第一批做的4 块牌匾。南伯的到来让在场的人忙碌了一番:搀扶的搀扶,让座的让座,泡茶的泡茶,递烟的递烟,然后或坐或站地团围着聆听他的讲话。南伯的烟瘾很大,而且只抽他认为不会咳嗽的三五牌香烟,其他牌子的香烟一概不抽。他是一个很直爽的人,开口便说寿山祠的祖宗很灵验,为什么呢?他说自从钱哥参加保祠以来,他家的楼盘卖得十分红火,就连顶楼的房子也全部卖光,甚至连建筑商都要求买几套。[30]5月7日房子销售一空后,5月9日在家举行了一个小型而隆重的家庭音乐会,包括护祠理事会成员以及亲朋好友近百人应邀参加。

第一批复制的牌匾送来后,当即受到南伯父子等人的批评。南伯当年在千佛塔做居士,曾义务监理千佛塔修复工程长达4年之久,这次承接寿山公祠牌匾业务的黄老板,就曾在南伯手中领过古建维修的工程。南伯对着黄老板等人讲了一大堆他在千佛塔的故事,诸如如何电话火速叫市公安局长派消防车供水,派公安、武警处理征地纠纷,如何发动他的大儿子“大佬”捐30多万元建诗画长廊,[31]其主要目的是告诉大家他与地方官员的交情,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非同小可的社会地位。说得黄老板连连赔不是,他连忙给南伯递烟,但南伯说只抽三五牌;黄老板又起身给南伯倒茶端水,南伯拿起自带的茶杯,弄得他很是狼狈和尴尬。黄老板最后保证即便是亏本也会做得尽善尽美,并开车送南伯回家,然后将牌匾运回重做。南伯对寿山公祠的近期变化赞赏有加,对牌匾使用礼生的字也持肯定意见,并认为接下来应该将祠堂梁柱予以油漆翻新,以及用木匾刻写对联。几天后南伯又亲自来看重做的四块牌匾,看后他较为满意地回去了,此后一直到牌匾复升庆典时他才来到寿山公祠。

南伯之所以提出要将祠堂内所有纸写的对联改为木对联的想法,是受“田心”公祠的木匾联启发。“田心”公祠的上堂挂着一对硬木做的匾联,上面写着:“溯十三世之开基祖有德宗有功燕翼贻谋统承千载歌先泽,合两大房而继绪孙曰贤子曰肖鸿图廓式恩洽一庭启后祥。”一共48 字,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勿囿公两大房裔孙所创置。“田心”公祠被拆后便移挂在寿山公祠上堂,然而钟屋人都知道寿山公祠为纪念九世祖寿山公而建,将“田心”公祠的匾联挂在寿山公祠的上堂,实在是不伦不类,甚至会引起人们的误会。然而钱哥不顾一些人的反对,[32]固执己见,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寿山公祠的文化内涵,证明祠堂的古老和价值。他吩咐工人将该匾联油漆、贴金,然后将其挂在上堂的石柱上。为了让匾联的内容合乎寿山公祠历史,于是他找来三叔等人对宗族历史进行研究,他们从族谱上找到九世寿山公单传,十世仅传九州公一人,九州公生二子,即十一世岳灵公和岳英公。“田心”公祠堂匾上所说的“合两大房”,是指十三世祖勿囿公二子:河文与彪文这两房。实际上钟村钟姓宗族历史上确实有两大房之说,建寿山公祠时风水先生耍手脚亏二房,就是亏岳英公这一房。虽然两者并非一回事,却恰巧可以被钱哥用来“偷梁换柱”,而一直以来钟村钟屋十三世始分六大房之说,则被他们改变成“二大房六大公”了,这样便与“田心”公祠下联的内容相吻合。至于上联所说十三世是开基祖,有人建议将十三世改为十一世,一些人提出反对,认为不能轻易改动,之后大家不再议论,堂而皇之地将其挂了起来。这对清代的木匾联确实为寿山公祠增添了不少光彩,也许没有多少人会认真仔细地考究其内容,后人也许根本无法知道这段故事,这究竟是历史的误会,还是历史的再造?钟屋人的这个举动只能理解为“再造历史”“传统的发明”,是为了护祠和接下来的旅游开发,增加其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而有意进行的重新书写的文化表述。

被更改和“创造”的还有祖训。据钟村钟氏族谱记载,钟氏家训共有12款,分别是:第一款家规当守,第二款家法当遵,第三款耕读当勤,第四款勤俭当勉,第五款族谊当敦,第六款嫁女当慎,第七款教子以义方,第八款贫而无谄,第九款富而无骄,第十款远近当亲,第十一款祭扫坟茔,第十二款宝藏谱牒。2004年9月,为了保持祠内的整齐划一和富有书香气息,使之与复制的牌匾般配,护祠理事会改在上堂宝壁左侧悬挂四幅“祖训”:遵规守法,耕读传家;族谊当敦,承宗裕后;贫而无谄,富而不骄;业洁诚敬,祖德宗功。右边悬挂姓氏“渊源”:恭维列祖,发自河南;中原望族,世代书香;定居莆里,拓地辟疆;续创祖业,再谱新章。这样,历代相传的12 款钟氏家训,被更改为8条,其中有关嫁女、祭扫、族谱等内容被撤换。而作出如此调整和变化,护祠理事会的几位理事告诉我,一方面固然是古老族规家法因应时代的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根据整个祠堂的统一布置、空间位置等具体情形而定,例如为了保护两边悬挂条幅的对称性和一致性,只好迫不得已将12款家训浓缩、更改为现在的8条。[33]

其实更大的“文化创造”还在于牌匾。题字一直是牌匾复制工作的中心和难点,也是护祠理事会最为头痛和心烦之事。在苦等名人题字无望后,护祠理事会同时使用了几套方案:一是由钟礼生书写了五块半,约占总数的16%。[34]二是K城书法家协会的会员题写了14 块,占40%;三是电脑打字11块,占32%;四是使用原匾额的字四块半,占12%。9月13日,钟正山从马来西亚寄回来书法家写的9幅牌匾题字,然而由于35 块牌匾此前已经全部刻好了字,所以只好装裱后挂在寿山公祠内,未能用于牌匾上。

这些名家题字和牌匾上的字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落款和署名的别具一格。牌匾的一般格式大致为:正中为牌匾旌奖的内容,一为颁匾者、颁匾原因和受匾者,一为颁匾时间。然而寿山公祠这次复制的35 块牌匾的详细内容由于历史久远而遗忘,除5 块有确切的颁匾者、受匾者和时间外,其余只有牌匾正中旌奖的内容,特别缺乏颁匾者的姓名与颁匾时间。护祠理事会曾对此进行过多次讨论,并产生分歧,最后决定在牌匾写上题字人的姓名或单位,时间统一写成“二〇〇四年甲申秋复”。之所以这样办,钱哥的解释是,这样一可“责任明确”,牌匾的字是好是坏,是留在牌匾上的题写人的责任,与护祠理事会无关;二可体现出牌匾复制的水准,非一般随意之粗制滥造。因此细心一看,挂在寿山公祠的那些牌匾,特别是装裱成镜框的条幅,其落款除了作者的姓名外,还特别写上其衔头。如“亚魁”的落款是“国际书法联盟理事长张炳煌敬书”,“文魁”的落款是“中国孔学会台湾分会会长李奇茂书”,此外还有内蒙古师范大学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名人。这是护祠理事会特意要求的,他们认为一般老百姓不懂得欣赏,根本无法了解字画的价值,只知道谁的来头越大谁的字就越好、价值就越高,因此将题字人的名号、头衔详细写明,有利于大家认识其价值,扩大其影响力。

复制牌匾的另一个“发明”之处在于悬挂牌匾的位置有所变动。原本这次复制的35块牌匾的内容和位置都是依满叔公等老人回忆而定的,然而在实际升挂过程中,护祠理事会又对其进行了“微调”。例如有一块“岁进士”牌匾,钱哥等人原本以为这是某位族人中了进士而受到的旌表,当三叔告诉他们“岁进士”就是贡生后,他们显得有些失望和惋惜。于是有人提出将“岁”字删除不就变成了“进士”吗,这个想法得到一部分人的同意,但遭到三叔的强烈反对,后来护祠理事会经过反复讨论,不进行篡改。但大家在升挂牌匾中发现将“岁进士”挪移至下堂屏风背面顶部,正好屋檐将“岁”字遮蔽起来,如果不细心的话,乍看之下就成了“进士”牌匾了,这样不需要删改就可以取得预想效果。这个发现令钟屋人兴奋不已,他们赶紧将“儒林望重”与“岁进士”的位置对换,此后他们还常常为此举得意不已。

就在护祠理事会紧锣密鼓筹备牌匾复升庆典时,104 岁高龄的宗亲镜叔婆于9月17日去世,丧事就在寿山公祠举行,因为镜叔婆是属于“文魁”房子孙,“文魁”既然被拆除了,其裔孙的红白喜事就自然移至寿山公祠来操办了。镜叔婆是在上午11 点被抬至寿山公祠后断气的,与传统男左女右摆放“老寿”[35]的规定有所不同,钟姓宗族历来的规矩是:凡在寿山公祠左边建屋的,死后放在祠堂上堂的左边;在寿山公祠右边建屋的,死后放在上堂的右边,祖先牌位也是如此。死者断气后,其家人买水洗尸,换衫,布置灵堂,亲戚和族人前来帮忙。护祠理事会有多人帮忙,礼生因他的字在牌匾复升上派上用场而身份见长,这次担当镜叔婆葬礼的理事就是突出表现。整个丧事过程是这样安排的:9月18日,“报生”[36],发讣告,贴讣闻(歪斜着贴在大门外),锣响后(男单女双),戚族友邻开始“探亲”。19日,依然是探亲。20日,上午成服、出殡,下午起坛,做香花佛事[37]一日两夜,直到22日凌晨结束。

虽然是举办丧事,然而寿山公祠却是满堂红:上堂被巨大的红布遮住,柱子上换上了新写的红对联,死者的亲属在成服前戴着一小块红布条。按照当地的习俗,凡是百岁高寿者的葬礼,应该“白事红办”,不能放哀乐,对联、讣告等也不是丧事中常见的蓝色和白色,死者亲属不能哭,个个表情轻松,神情自然,镜叔婆的儿子钟文明甚至与别人下起了象棋中堂有五六人正在做纸扎,都是来自钟村水汶肚的叶姓村民,他们做的纸扎在梅城都有名。这些纸扎有小汽车、别墅、电冰箱、彩电洗衣机热水器等仿制品。每天来往进出的人络绎不绝,还有不少附近的居民和路人都聚集观看。出殡之日,更是规模空前,可谓人山人海,送行的人排成数里路的长队绕城一周,然后送火葬场火化,其场面之壮观,据健在的老者说:“从未见过,满堂红。”[38]

9月19日上午10点左右,钟正山先生突然出现在寿山公祠,这让钟屋人和我都感到很意外。钟正山中等个子,面容很慈祥,操着一口地道的客家话,随他一道回乡的小儿子也会讲一些客家话。由于寿山公祠堂屋内举行镜叔婆的葬礼,所以大家陪着钟正山在横屋座谈,众人团团围着他或坐或站。钟正山说他6月曾写信给L书记,但没有得到回音,这说明政府对寿山公祠是保是拆仍没有定论,因此他也没有将100 多幅名画带回来,言语中显出些许不满。对于25日的牌匾复升庆典,他表示尽力争取回来,并明确应允为寿山公祠绘一幅画。在寿山公祠的门前塘边,钟正山指着楣杆石对他儿子说这就是传统文化,并对护祠理事会的工作表示赞赏,他会继续关心和支持护祠抗争。[39]

9月26日是经风水先生择定的黄道吉日,历时三个多月的寿山公祠牌匾复制迎来了揭幕庆典的喜庆时刻。阿细称之为“老店新开张”,他这句不经意的地方话语却很形象地指出了寿山公祠的新面貌。

图6-4 寿山公祠牌匾复升庆典盛况

图6-5 琳琅满目、堂皇气派的寿山公祠

护祠理事会安排人员实行通宵值班。凌晨6 点钟左右,就开始有族人三三两两前来寿山公祠祭祖。祠堂内的八音弦乐和禾坪外咚咚锣鼓,汇成一片,热闹喧天。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五六米高、十余米长的大型铁架,正中横写着“热烈庆祝寿山公祠牌匾复升庆典”,两边各竖写着“世界客都”“文化大市”,上面还插着八面各色彩旗,下方挂着六个大红灯笼,上面写着“贺中秋”“迎国庆”,十分醒目。禾坪上锣鼓喧天,几帮锣鼓队在六张太阳伞下一字排成,摄影的、照相的在祠堂内外来回跑动。祠堂大门外摆放着一长溜花篮,分别为中镇政府、钟村村委会、中镇中学、莆心小学、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马来西亚宗亲钟正山等单位和个人,以及上祠、黄塘、白宫直坑、中国台湾及香港、泰国、加拿大等海内外宗亲赠送。他们还掏钱替我订了一个花篮,其单位写成:中国族群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镇政府并没有派代表前来参加,钟村村委会则全班人马参加了庆典,其行为当然有拉近与钟姓宗族的关系,为村务工作特别是在2005年年初的换届选举作准备。后来李家旺明确告诉我,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自己既是钟村的一员又是村干部,必须得依靠本村群众,二是明年村干部选举,钟姓是钟村第一大姓,人多势众,得罪不起。[40]

老钟等人站在门口迎接宗亲、嘉宾们的到来。上祠宗亲还派来舞狮队,进来首先参拜祖先,然后是拜龙神(五方龙神),最后拜井神,这几处神位以及天神香炉和鱼塘唇前均插有香火。与寿山公祠一路之隔的上祠(敦善公祠)也在敬拜祖先,住在祠堂里面的几户人家共同出钱办伙食,显示出一些节日的氛围。上堂放有两只铁皮水桶,里面除了满满的清水外,还有一把长命草。敦善公祠的老阿婆和几位中年妇女说这是“龙水”,是用来“顿龙”的。为什么要顿龙呢?她们说因为今天寿山公祠是“安龙转火”,虽然上祠与下祠是兄弟,下祠来请上祠的人参加,所以要派代表出席以及狮头助兴,但是不能把上祠的风水给带走,于是要将“风水龙脉”保留下来,以免被寿山公祠牵走。[41]

9点15分,牌匾揭幕仪式正式开始,大家一齐站在中堂内,面向着列祖列宗神位,由阿细担任主持,先由老钟代表护祠理事会讲话,看得出他今天特意打扮了一番,上为灰色的衬衫,下为褐色西裤,脚上是一双锃亮的棕色皮鞋,换下了平日穿的凉鞋,头色一丝不乱。他走到麦克风前,不用讲稿便不紧不慢地讲了起来,嗓门洪亮而清晰。

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今天系等寿山公祠35 块牌匾复升的大喜日子,首先感谢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和海内外寿山公祠的后裔对保护寿山公祠祖业的努力工作。等寿山公祠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更新了祖堂,至今300多年历史,等的先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辉煌的业绩。(以下是简单介绍历史上钟屋人的名人事迹,略。)

历史上,寿山公祠饱经风霜,历遭浩劫,祠内许多历史文物都荡然无存,很多东西遭到破坏。特别要说的是,去年3月19日K 城拆迁办公室一纸公告,限令9月15日全部拆除。正所谓“一石击起千层浪”,这枚重磅炸弹振奋了我们寿山公祠子孙以及海内外宗亲的心,海外华侨的信件、电函像雪片一样飞向市委、市政府,要求保护300多年的古建筑。等家乡子孙也数次上访、信访,一直到市政府与市长见面,据理力争。在等保祠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特别是K 城市文化局,K 城市政协,他们前来考察,并写好社情报告送呈市委市政府的各级领导,得到好评。等在日夜守卫寿山公祠的时候,《羊城晚报》记者来此进行采访报道,大家看到的《护祠》就是讲等寿山公祠子孙日夜守卫寿山公祠的事迹。可见,寿山公祠在这些有识之士的眼中是多么重要和珍贵!来这里参观,留下足迹的还有美国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台湾的大学院长,他们带着博士生,还有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的博士生等前来参观,还有湖南、广西等其他全国各地的不少游客,他们对寿山公祠作了极高的评价。市委L书记和H市长、G 副书记也来视察,并带着专家前来,对寿山公祠作了肯定,特别是等保护寿山公祠的过程中,2004年6月国务院颁布第46 号文件,使等保护寿山公祠真的是迎来了春天!等保护寿山公祠有了政策保障!寿山公祠保下来了!

等的工作也是一步一步来做。今天是恢复35 块牌匾正式揭幕,寿山公祠保下来以后,等准备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客家传统民居、客家民俗文化和宗祠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所以事情还有很多,今天的庆典只是刚刚走出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特别是等宗亲要多多献计献策,出钱出力,争取把寿山公祠尽快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景点。这是等今后的打算,具体细节就不多讲了。

最后相信寿山公祠明天会更好!谢谢大家![42]

仪式的最后一项程序是全体起立向祖先行三鞠躬礼,然后随着阿细的“寿山公祠复升牌匾现在揭幕”的口令,在鼓乐声和礼花中,[43]遮盖在35 块牌匾的红绸布被揭开。由于揭幕采取的是手工操作,即在每块牌匾的红绸布上系一根细绳子,护祠理事会早已提前分派人手进行负责,当主持人宣布“揭幕”后,站在牌匾下面的人便拉动这根细绳,一些红绸布拉扯不下来,于是只好赶紧找来梯子爬上去用手将红绸扯下来,这小小的“意外”惹来大家阵阵笑声。揭幕后,在35块金光闪闪的牌匾和众多书法字画的映衬下,寿山公祠显得更加堂皇和壮观。庆典仪式很简短,用了不到20 分钟,揭幕后大家纷纷离座欣赏牌匾以及书画家的字画。宗亲之间互致问候,有的还很兴奋地攀谈起来,不少是久未见面的宗亲和朋友,显得十分激动和高兴。我发现钟校长没有前来参加。

宴会于中午12点正式开始,上堂共摆设四桌,正中的一桌为钟屋人的长老,包括满叔公、南伯、鹤翔老师等,一桌为钟村村委会干部、中镇中学校长等人。有意思的是,庆典仪式的不同时间出现了一个“空间上的性别集聚现象”——在宴会之前,聚集在上堂特别是神龛前的多是中老年妇女,不少人还带着孙子孙女,下堂中堂以及祠堂外面,男人们则三三两两,或坐或站,有说有笑。而在宴会上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女人小孩多已回家。宴席的酒菜都很丰盛,大家也频频举杯,气氛很是热烈。大家都盛赞寿山公祠面貌焕然一新,老钟、钱哥务实肯干、工作出色,带领护祠理事会取得了很大成绩,功劳很大。午宴后大家逐渐散去,老钟由于心情很好喝了不少酒,面红耳赤,钱哥和阿细等人则坐在八音乐队前欣赏。一些钟屋人告诉我说,以前好多人不熟悉,见面也不会打招呼,现在有一个共同目标,要团结,因此彼此之间增进了解,加强了联系。晚上在寿山公祠禾坪放电影,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看。

9月28日是农历中秋节,晚上由老钟、钱哥出钱请一个八音乐队在寿山公祠禾坪上表演,既是庆祝中秋节,为赏月助兴,又是牌匾复升庆典活动的延续。丝丝弦乐,歌声不断,引起众多宗亲和附近群众前来观看,不少人还即兴表演山歌、小品等节目,喜爱唱歌的钱哥和文工团出身的阿细更是兴奋地轮番表演,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让节日的寿山公祠愈显热闹,活动一直到晚上11点钟才结束。

接连几天寿山公祠都显得很冷清,并自此进入了一个长时间的沉滞,钱哥的离去更是让寿山公祠没有了往日的吸引力,护祠理事会突然之间好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样,钟村钟屋人的护祠抗争也进入了一个后钱哥时代。

【注释】

[1]《人民日报》,2004年6月5日第一版。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46 号文,2004年6月6日。

[3]端午节期间门上挂葛藤,是客家人特有之风俗。

[4]对钱馆长、老钟、归乔、平中等人的访谈,2004年6月22日。

[5]对钟朋来的访谈,2004年6月25日。

[6]对老钟、钟良生、钟珀章等人的访谈,2004年6月25日。

[7]在此35块牌匾被复制以后,三叔等人查找《光绪嘉应州志》等文献典籍又查得一些牌匾人物,其中主要是地方官府旌表的贞节妇女。如钟亦恕妻张氏,年30 守节48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州詹旌曰节惠昭重;廪生钟振文妻叶氏,青年守节卒年70,雍正八年(1730)督学邓钟岳旌之;钟仕淑妻黄氏,年18守节58年,光绪辛巳督学冯旌曰玉洁松贞;钟上召妻梁氏,青年守节卒年82,入祀节孝祠;钟蔚腾妻黄氏,采访册载28守节32年,嘉庆戊寅与立奎妻侯氏君栢妻知州刘旌之均辉彤管;监生钟嘉祥妻张氏、钟嘉安妻林氏,嘉庆戊寅知州刘旌曰节孝可风。以上皆见于光绪《嘉应州志》卷二十七《节孝表》。护祠理事会准备以后进行补制。(www.xing528.com)

[8]护祠理事会将石科长的到来称之为“指导工作”,参见护祠理事会于2004年3月11日致钟正山的信。时石科长已不是文物科科长,自2003年10月他突然被调整为人秘科科长,但仍兼任K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主任、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两职。

[9]护祠理事会致钟正山先生的信,2004年2月15日。

[10]楣杆又称为旗杆,是古代中国科举考试的一种旌表形式。

[11]满叔公告诉我说:“为什记得咁清楚呢,因为广东省一科乡试仅取100 名,做麻介钟汝霖为中式第167名举人呢?后来老辈告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广东乡试停一科,后科增取100 名。”对满叔公的访谈,2004年6月23日。据史籍记载,清代广东每科乡试中额并非满叔公所说是100名,而是历年不等,“直省乡试中额,顺治二年(1645)题准广东省中式八十六名。……乾隆九年议准直省中额除零数不计外,于十分酌减一分,广东中额七十八名,酌减七名。嘉庆二十一年(1816)奏准各省驻防旗籍生员就近于本省乡试,每十卷取中一名,广东驻防一体遵行,以三名为限”。参见[清]阮元: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十八《选举十六》。按照上述记载,即使是两科并一科,在咸丰年间广东乡试中额亦不会达到167名,而且遍查有关方志,并未见到钟妆霖的记载,此人是根据满叔公的记忆所得,有待考证。

[12]关于寿山公祠的楣杆石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年钟正山先生回乡,来寿山公祠拜祖时看见有人在“解元”碑上面搓衣服,深感惋惜,赶紧嘱其宗亲想办法收藏起来。然而当时族人并未意识其价值,仍然置之一旁。

[13]客家人对动土十分重视和禁忌,特别是祖祠更是忌讳,无论松土动地甚至是一草一木,都不敢轻举妄动,非得请风水先生择吉日而行之不可。

[14]义孚堂开基祖新松公,幼失怙恃,能自挺立,开创房产,明理达事,礼义自持,规绳率物,尝设立对谕于“明山宫”(在今坜明境内),朔望讲解,乡爱敬,美誉播闻。深得当地父母官嘉许,特赐赠横匾一块,文曰“义孚族闾”,义孚堂的堂号即由此而定。参见梁氏新松公家谱续编委员会编印:《广东省K城市梅江区中镇龙子村梁氏新松公家谱》,2003年,以及义孚堂内张贴的《梁氏义孚堂祖祠简介》。

[15]作者曾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的3月、5月在义孚堂进行短期调查。为搞好旅游开发,梁氏族人充实了其宗亲组织——梁氏义孚堂福利规划委员会,实行严格财务和日常管理,整顿族人摆卖摊点,开辟民俗展室,增添旅游景点的基本设施,使义孚堂的旅游开发日渐规范化、正规化,改变了过去杂乱无章、各自为政的局面,游客人数逐年增加。其旅游收入主要用于祠堂的维修、管理,宗族每年一度的闹元宵、祭祖扫墓(他们有宗族公墓)以及文体活动,属于典型的“以祠养祠”。据作者调查,2004年1月的游客有795人,2月1202 人,3月4905 人,其中3月7日(星期天)这一天因为“三八”妇女节的缘故,有近800人前来参观。由于每次均是导游向义孚堂管理人员报游客人数,所以实际人数多于买票人数。作者在一天之内就发现有两个旅游团分别少报了25人和18 人。加上学生、老人不收门票,因此义孚堂的实际参观人数远大于统计人数。

[16]护祠理事会参观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的座谈录音,2004年7月4日。

[17]《护祠理事会会议记录》第三十六次会议,2004年7月5日。

[18]护祠理事会会议录音,2004年7月15日。

[19]对钱哥的访谈,2004年7月24日。

[20]对老钟的访谈,2004年7月25日。

[21]对钟宝生的访谈,2004年9月26日。

[22]对钱哥、老钟的访谈,2004年7月27日。

[23]《护祠理事会会议记录》第三十九次会议,2004年8月5日。

[24]据调查,泰国钟氏宗亲总会位于泰京红涂路内三升哒叻对面颂北他那巷三五六号,有一幢建于1950年的会所,占地四五亩,内供有祖先牌位。会所里悬挂东芳、泉芳的父亲钟振兴等20 多位宗亲会的创建人的大幅相片。泰国钟氏宗亲总会每年要举行春秋两祭,凡考上大学和70 岁以上的老人都要予以奖励。在曼谷的钟村钟氏宗亲大约300多人,东芳和泉芳是当地的侨领,主要从事金银珠宝生意,因为他父亲置有很多地产,有的甚至是翻了100多倍,因此他们的财源主要是靠炒地皮,金店只是他们的门面而已。其他的泰国宗亲多是经营小商业的一般人士。对老钟的访谈,2004年9月22日。

[25]对曾千山的访谈,2004年10月22日。

[26]根据广东省钟氏宗亲代表大会筹备组《通知》规定:“二、代表的名额分配及成分比例:1.按该县、市钟姓总人口,每一万人选派代表一名,不足一万人的县派一名,其余按四舍五入推荐。2.代表结构在该县、市,县、市直机关或教育部门的科局级以上干部中产生三分之二,其余在私营(或企事业)的企业家中产生三分之一。”2004年7月23日。注,该筹备组由紫金县钟氏宗亲联谊会负责,其全省宗亲代表大会亦由他们组织承办。2004年7、8月,该会负责人多次来电来函要求护祠理事会入会、参与,并派代表从紫金县城千里迢迢赶到K城做宣传、发动工作。其实老钟是想参加此次活动,以便与广东省钟氏宗亲进行联谊,争取他们的支持。然而由于当时是钱哥掌权,老钟不想因此破坏两人的关系,便听从钱哥的意见。钱哥离开后,老钟便开始积极参与到广东钟氏宗亲联谊活动,这是后话。

[27]K城客家学研究会主办:《客家学研究》第1~3期,2003年10月9日,2004年2月8日,4月28日出版。

[28]钱哥曾经绘声绘色地讲述起“神秘送信人”。他说当天的下午5 点钟左右,他正在祠堂里看工人刻字,这时有一个50 岁上下的男子手抱着一个小孩,他手拿一叠纸用客家话说:“您系钱哥么,这个拿给您参考。”钱哥问他贵姓,对方没有应答,然后便匆匆离去。

[29]南伯喜好以面相来判断一个人的吉凶好恶,据说他曾劝他家的一位“常客朋友”,当时广东省的一位高级领导不要再升官,否则命将不保,此君没有在意,结果升迁不久便病逝。据说南伯还懂得风水,他家的屋场原是明朝御史廖睿的祖屋,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廖屋圯塌后,他家买下来建屋,从此家运昌盛。

[30]对南伯的访谈,2004年8月11日。

[31]有关南伯在K城千佛塔监理工程的事迹,在千佛塔网页有简要介绍。此外“大佬”早在1990年用自行车载千佛塔住持面见香港嘉应商会会长,请其支持重建千佛塔。http:/ /www.mzqft.com/1-1-2.htm。

[32]钟校长说:“钱哥进入理事会后,说一不二,他的田心祖祠拆除后,他把一副木匾对联挂在寿山公祠,上写‘合两大房’,这让来访人误解,其实寿山公祠是六大房。包括在内的几个老人家主张挂在旁边,钱哥不同意,一提意见,他第二天就把木对联挂在上堂。”对钟校长的访谈,2004年7月2日。

[33]对钟开泰、钟礼生等人的访谈,2004年9月23日。

[34]钱哥和礼生本人都把他的字视为钟村钟屋人书香门第的代表,否则会招致他姓的讥笑。礼生说:“第一次做好四块牌匾送来,我写了两块,当时满叔公等人对我写的字有些意见,认为牌匾应该是名家的字。当晚我就睡不着,后来钱哥为我打气,我才鼓起勇气,最后总共写了五块半,因为亚魁的‘魁’是沿用原字。我这样做也是为寿山公祠书香门第争口气,若是自己祠堂的牌匾本族裔孙无人书写,何以能够称之为书香门第?”对钟礼生的访谈,2004年10月16日。

[35]客家方言,意即“尸体”的意思。

[36]即“报死”,因忌“死”字不吉,故称为“报生”,意即将死者去世的消息通知其族戚亲朋。

[37]香花佛事,是流行于粤东K城一带的民间超度亡魂的仪式,俗称“做斋”“做佛事”,由明代举人、兴宁人何南凤(牧原和尚)所创立。主要有开光、行香、打莲池、打铙钹花、拜血盘、度孤、拜红门忏、拜诸门等节目,由和尚、斋嫲合作或单独做,分一日二夜(正斋)、二日三夜、七日七夜(做大斋)等不同种类,有专门的《香花经》,内容丰富,唱腔优美,杂耍娱趣。民国梅县先贤梁伯聪在《梅县风土二百咏》曾描写做香花佛事,诗曰:“循行无复旧规模,竟以亲丧讲乐娱。等取腥膻招蚁附,大家来看靓斋姑。”可参见王馗:《香花仪式——广东省K城的民间超度仪式》,《民俗曲艺》(台湾)第133辑;房学嘉:《K城的觋公、香花佛事及其科仪》,第二届海峡两岸道教学术研讨会论文,嘉义,1999年;Tam Yik Fai(谭翼辉).A Historical and Ethnographic Study of Xianghua Monks in Hakka Area.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Berkeley,CA,2004(未刊稿)。

[38]三叔:《护祠日记二》,2004年9月20日。

[39]对钟正山的访谈,2004年9月19日。

[40]对李家旺的访谈,2004年10月3日。

[41]对敦善公祠钟屋人的访谈,2004年9月26日。她们把寿山公祠的牌匾复升庆典误认为是安龙活动,于是便自发在祠堂举行“顿龙”。关于安龙和顿龙,下文将会详细叙述。

[42]老钟代表护祠理事会在寿山公祠牌匾复升庆典活动上的讲话录音,2004年9月26日。

[43]由于钟村位处K城城区,禁止燃放鞭炮,因此护祠理事会只好以电子礼花予以替代。虽然不如鞭炮那般热闹,但电子礼花所喷出的彩色纸屑,犹如天女散花,亦为庆典活动增添了不少喜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