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创意与形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研究

设计创意与形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一个好的设计创意又可以体现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专业素养。设计创意的表现是通过“具体的形式”来体现的,因此形式是创意的载体,是创意的外在表现,是创意的内在意义与观念,它是一种起到象征性作用的“符号”。由于快速设计的特点而决定了设计创意所表达的形式要具有意向性、概括性与完整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对空间中的物体采用“变焦”的方式进行处理。

设计创意与形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研究

设计创意就是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设计中所遇到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所迸发出的最具创造性的一种设计意念。同样,一个好的设计创意又可以体现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专业素养。

设计创意的表现是通过“具体的形式”来体现的,因此形式是创意的载体,是创意的外在表现,是创意的内在意义与观念,它是一种起到象征性作用的“符号”。

由于快速设计的特点而决定了设计创意所表达的形式要具有意向性、概括性与完整性。在表达完整形式的基础上用概括的方法去粗取精,去掉无谓的修饰,集中力量表达主题,只保留最富创意性与表现性的要素并加以强调,从而使形式成为设计创意的闪光点。

(一)构图取景与透视角度的选择

所谓构图(composition),就是处理画面中的各种关系,将各个元素进行合理安排,并在画面中和谐统一地体现出来。

快速设计的表现图与纯绘画艺术一样,都存在取景构图与选择最佳透视角度的问题,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必须遵循基本的艺术审美规律。因此,从什么角度去看?采用竖向的构图还是横向的构图、画面的容量应当大一些还是小一些、所画对象应当放在画面中什么位置上、画面整体的疏密关系等一些问题,都是在作画前所要考虑的因素。

1.取景

(1)采用“取景框”取景。“取景框”和照相机的取景器一样,用来取舍所表达的内容和数量,框住你所要描写的部分而去除多余的修饰部分。

取景框的选景范围要适合纸张的大小和比例,用前后移动的方法来选取景物的范围,取景框推远则被描写的物体大而背景少;取景框靠近,则物体小而背景多。另外,也可以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反向围合而构成一个长方形的取景方式来取代工具取景。

(2)采用“变焦”法取景。在开阔的空间环境中,也可以采用“变焦”的方法取景,把原本远处的物体拉近,或把近处的物体推远,这是因为有些物体近看和远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近看时由于视线的角度过大,取景会有明显的透视变形,从而产生比例失调的现象;而远看这个物体,反而会使人感觉比较舒服、协调。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对空间中的物体采用“变焦”的方式进行处理。

(3)“主观”取景。一般情况下,首先要在画面中确立主体,然后根据主体来完成画面中的其他内容,在取景中会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发挥想象力,不拘泥于现场实景,根据自己对空间的感受和理解来进行取景,使画面达到内容丰富、充实的理想效果。

2.构图技巧

(1)画幅形式的选择。常见的画幅形式有正方形式、竖向式和横向式。正方形式的构图适宜于表现高度和宽度相近的空间,使得画面显得大气、沉稳,如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竖向构图适宜于表现纵深感强、空间尺度较高的场景,这种构图形式使得空间显得挺拔而有气势,如哈尔滨兆麟小学校;横向式构图适宜于表现大多数的空间场景,使画面呈现出稳定平稳之感,使空间显得开阔舒展。在实际作画时,应根据画面所要表现的事物本身的特点、空间尺度等因素而决定画幅形式,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2)突出主体。画面有重点必然有非重点,有主体必然有附属物体。主体是画面所要表现的重点,一般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要对此进行细致的刻画,突出光影和材质。而对附属物体的描绘要相对简化,在形体、空间位置、明暗关系上要从属于或衬托于主体。

(3)保持均衡。构图的均衡主要分为对称式均衡和非对称式均衡两种形式。对称式均衡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其均衡的中心在对称轴之上,它会使人产生安定、稳重和庄严肃穆的感觉。但一般会使构图略显呆板,因此在对称式的构图中,往往利用流动的人群、车辆和树木等物体打破这种呆板,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如奥地利维也纳圣母感恩教堂,某古堡度假庄园设计方案,二者都体现了对称式构图的处理技巧与手法;而非对称式均衡与力学上的杠杆原理相类似,均衡的中心相当于杠杆的“支点”。在这种均衡中虽然左右两边的重量感不相等,但因其距离上的差异而取得均衡感。因此,在考虑画面的构图问题时,要巧妙利用这两种构图形式。

(4)注重形式美高尔基曾经说过,形式美是“一种能够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形式美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节奏与韵律、对立与统一、疏与密、聚与散、收与放、断与连、对比与调和、整体与局部等多方面因素。在构图艺术中,节奏与韵律是非常关键的一对因素,节奏是美的现象在形式上有规律地重复;韵律是利用有规律的抑、扬、顿、挫而使画面产生的一种变化,使形式产生一定的趣味美。在构图艺术中,我们要时刻注重画面中的形式美感,从而创造空间的和谐、韵律美感。

3.构图中常被忽视的问题

构图取景是组织画面表现形式最基础的部分。总的来说,构图要灵活多变、简洁、含蓄并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经常强调且重要的因素仍被大家所忽视,因此以下将结合实例分析一些构图中常被忽略的问题。

(1)构图呆板,画面形式缺乏趣味性,不生动,以致公式化。

(2)没有主体或喧宾夺主,不能掌握所要表现的重点,对于配景的勾画往往过于细致而导致主体不突出,从而破坏画面的完整性和统一性。(www.xing528.com)

(3)透视消失点不正确,导致画面变形、失真。

(4)不注重签名或文字的书写位置。它们也是画面构图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因此要将签名合理地布置在画面中,使之与画面融为一个整体。

4.透视角度的选择

透视角度的选择要根据所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以及空间形态的特征进行选择。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同一景物,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要根据画面所表现的重点,多选择几个角度或视点,勾画出数幅小草稿,从中选择合适的透视角度进行表现。

在以下真实空间中对于摄影透视角度的不同选择,第一幅图片的透视角度选择比较普通,虽然明确了家具在空间中的摆放位置,但选择这个视角,会使室内空间的物体显得比较拥挤;而第二幅图片对于透视角度的选择就比较有特点,空间场景的选择比较大气且突出了空间的特点。

一个巧妙的透视角度能突出重点且清楚地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构思。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透视角度。

(1)对于左右对称的室内或室外空间场景,一般采用一点或一点变两点透视法进行绘制,这样既能突出对称的效果,又能突出空间的进深感。

(2)在空间层次多或者相互有遮挡的空间场景中,一般采用两点透视法进行绘制,这样的透视角度能突出主体,把空间层次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更加清晰明了。

(3)当遇到高大而挺拔的建筑或室内空间时,可采用三点透视进行绘制,但要注意避免纵向高度上的灭点离画面太远而产生失真感。

室内透视和室外透视最明显的区别是:室外透视的视点距离不受限制,人可以站在任意远近的地方观看建筑物;而在表现室内透视中,其视点的高度一般取人的视点高度1.5米左右。因此,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而对物体和场景的透视角度进行多方位的选择。

(二)轮廓与透视

轮廓是一张画形成的基础,是对物体的认识和表现的开始,所以要求轮廓不仅要反映出对象各部分的正确位置,还应该反映出对象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的形体特征。透视的本质是在画面上绘制出立体的物体和空间,即在二维平面上进行三维的表现。

设计构思是通过画面的艺术“形象”来体现的,而对于这个“形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比例、方向的表现是建立在科学的透视规律原则基础之上的,违背透视的原则画面效果将会失真,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美感。因此,要遵守与掌握透视规律,并应用其法则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形体结构准确、真实、严谨。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基本功,对于快速表现技法的训练也不例外,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证明,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有助于培养人们对物体轮廓与结构的观察能力、空间形态变化的想象能力以及徒手表现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吸收绘画艺术中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把握物体的轮廓与透视。

(三)比例与结构

在图纸上绘制平面图立面图是通过标注尺寸或是依靠比例的大小而进行识别与确认的。在图纸上对空间物体要素进行表现时,比例关系也同样非常重要。按比例绘图意味着按照一定的比例描写真实物体的大小,由此而决定画面主体物的造型和尺度。形体结构的正确和比例的准确是相互统一的,确定比例关系的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先确定全局的比例关系,然后再确定局部的比例关系。要做到比例准确,必须通过整体观察、整体比较、整体表现的方法才可以达到。

认识事物或空间的结构可以从空间中物体的虚实、尺度、方位及光影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描绘与断定。绘画中的结构素描要求人们在观察形体时忽略物体的光影与色彩,从外形的轮廓入手,寻找与外形有关的结构线,以这些点、线为基准,按照透视变形的规律,从内到外、从基面到空间、从模糊到清晰,在反复的观察与分析中,确立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形态。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结构素描的学习是准确把握物体的比例与结构的形式,内容的取舍与重组就是将画面中的各个元素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将各元素组织在同一幅画面中,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取舍就是保留画面中重要且突出主体的要素,而对于一些不利于强化主体、不符合总体构思的要素或是琐碎的细节要大胆地舍弃。重组是对画面进行信息的归纳与总结,重新组织画面的形式内容,使之完整和谐。

画面中的主与次、虚与实是两个对立又统一的概念。在作画时,首先要知道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应给予强调,哪些则需要弱化。画面中所要表现的内容形式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近景、中景、远景。对于近景、中景的物体要用“实”的方法予以表现,而远景只起到陪衬和配景的作用,因此只需勾画出大体的轮廓,用“虚”的手法处理即可,处理好“三景”之间的关系,由浅到深、层层深入,抓住主要的东西,减弱或放弃次要的东西,这样才会使整个画面达到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