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内空间环境的概念
从古至今,人类为了自身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质量,为了能够建立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和美的生活环境而始终不懈努力地追求着各种各样的创造性的活动。在前面讲过,早在人们用树枝、石头构筑巢穴来躲避风雨和野兽侵袭的原始社会,就形成了最原始的建筑活动,也形成了最早的室内空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建筑的活动与其形式不断演变,内部环境的变化也会随之越来越丰富起来。
室内空间环境是指建筑的内部环境,是由限定空间要素的墙体、地面、天棚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其中度过,对人的影响最大。在室内空间中,人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和不同的功能需求,当然也必须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与之相适应。例如,居家生活的居住空间,学习、查阅资料的图书馆空间,休闲、购物的商业空间,就餐、就饮的餐饮空间,歌舞、视听的娱乐空间,开会、议事的会议空间,观看表演的剧院空间等。每一种空间都应当在满足一定物质功能并在此前提下具有形式的美感,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要求。
(二)室内环境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
1.家具
家具是室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无论是学习、工作、休息、娱乐等都离不开对家具的使用。家具的选用、布置方式要与不同场所、不同的用途、不同性质的使用要求相结合,它对空间的划分及使用性能、环境效果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具是现代室内设计的继续与深化,是室内环境的再创造,它不仅是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物品,还是表达视觉艺术品位和人们审美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情趣、意境的物化表现形式。
(1)家具的作用。第一,具有实用性和识别空间的性质。家具的主要作用首先是它的使用功能,即满足人们在空间中的基本使用需求,是其实用性质的基本体现。其次,通过家具的布置和组织能够反映出空间环境的使用目的、规格、等级标准、地位以及体现出使用者的个性。第二,能够有效地分隔空间、组织空间。利用家具分隔、组织空间是室内设计中常用的手段,也是一种简单、灵活、机动的设计方法。家具分隔既能保持空间原有的通透性,又可以划分空间单元,使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既能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丰富空间的层次关系,还可以减少墙体的面积、减轻自重,节省空间。例如,在商业空间中,常采用货架、陈列柜等来划分和组织营业区域和通行路线。在住宅的起居室中,则利用沙发或装饰柜等区分出待客、休息等的区域。在办公空间中,通常结合办公桌等形成隔断以此来分隔空间。家具的布置与组织决定了室内交通组织的优劣,如在餐饮空间中,桌椅之间的间距决定了通道的尺度,间距过小会给用餐者或服务人员的通行带来很大的不便。第三,反映艺术与文化内涵、创造环境氛围。家具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使用功能的要求,还能满足人们精神上对美的追求。优秀的家具设计,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与建筑设计一样会受到各种思潮和流派的影响,从古至今,形态各异的家具,反映出了不同文化、地域、民族的表达,体现使用者的审美与情趣;同时,对室内环境氛围的塑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色调鲜亮、明快,造型简洁、个性的家具能形成现代、时尚、简约的环境特色;质地朴实、自然,色彩清新、典雅的家具能营造出乡土、田园的空间气息;装饰感强、工艺复杂、色彩绚丽、材料昂贵的家具能体现出奢侈、高贵、华丽的环境氛围。
(2)家具的布置方式。
①行列式:家具以行列的方式展开较大,其丰富的形态、色彩、质感机理的变化,给人以秩序、整齐的感受。一般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环境特点,还能深刻化教室、餐厅、大型会议厅等空间。
②沿墙式:家具沿墙四周布置,留出中心空间的位置。能使空间相对集中,易于组织交通,为举行其他活动提供较大的空间;同时,也便于中心布置其他的家具和陈设。这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布置方式。在大型商场,通常采用将货柜和货架沿墙组合排列。
③岛式:家具布置在室内中心部位,留出周边空间。强调家具的中心位置,显示其重要性和独立性,保证周边交通活动的流畅性。在展示空间或商业空间里,为了更好地突出展品并便于观者能够从各个角度欣赏展品,常会采用岛式的家具布置方式。
④单边式:家具集中一侧布置,留出另一侧为通行空间。这样的设计能使空间分隔开。
⑤过道式:家具布置在两侧,中间留出通行空间。这种布置方式能沟通两侧的空间。居家厨房的家具布置,常会把操作台分布在空间的两侧,人在中间进行各种操作活动。
2.陈设
陈设是现代室内环境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室内陈设除了家具以外还包括室内织物、艺术品、工艺品、绿化盆景、日常的生活用品等。能否对陈设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别具匠心的布置,是室内设计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利用不同陈设的材质美、肌理美、色彩美、图案美、造型美可以烘托室内的环境气氛,强化室内风格的特点,调节与柔化空间效果;同时,陈设还具有一种超越美学价值而赋予较高精神境界的特质,能够有效地陶冶人的情操,增强空间的艺术性与文化内涵。
(1)陈设分类。
①织物陈设:室内织物主要包括地毯、壁挂、窗帘、帷幔、床上用品、台布等。织物在室内环境中覆盖面积较大,其花纹、质地色彩对室内的气氛、格调、意境会产生强烈的渲染作用。此外,织物具有质地柔软、色泽美观、触感舒适的特性,能够弥补建筑墙面的生硬、呆板之感,起到柔化、点缀空间的作用。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织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公共空间还是在私密环境中都能看到织物的“身影”。例如,在级别与标准要求较高的空间里,地面常会大面积采用地毯铺地,彰显出庄重、华贵的气势,如宴会厅、会议室、多功能厅等环境空间;在一些宾馆客房、走廊中,也常会利用地毯这一织物铺地。一方面,能起到避免噪声、吸声的作用,为空间提供整洁、安静的环境;另一方面,地毯的柔软质感能够令使用者感到家的亲切与舒适。
②装饰性陈设:装饰性陈设又称观赏性陈设,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材料多元而广泛,如陶瓷、漆器、雕塑、金属制品、玩具、挂毯、字画等。这类陈设本身没有实用价值,主要是作为观赏与装饰使用,与环境协调的装饰性陈设设计,能够突出空间主题,提升环境的品质,深化其文化内涵和层次,陶冶人的情操。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一般被陈设于书房、会议室、办公室、图书馆等环境中,以营造出一种格调高雅、清新的文化气息。此外,有些艺术品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古玩、字画、邮票、钱币以及各式各样的纪念品等都能成为室内装饰性陈设的内容。
③日用性陈设:日用性陈设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它不但具有实用性,还兼有观赏和装饰作用,其质地、花色、形态和工艺都体现出文化的品位和格调。如家用电器、灯具、钟表、茶具、餐具、日用化妆品等。
(2)陈设的选择与设计原则。
第一,陈设的选择与设计应符合空间的功能。陈设作为室内环境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体的环境关系,应与空间的使用功能性质取得一致,与特定的环境相协调,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形成空间特色。例如,在旅游建筑空间中,一般选择一些具有代表地方特色或民族特点图案或色彩的陈设品,以保持风格上的统一。在娱乐空间中,适宜采用以曲线图案为构成的陈设,体现动感、自由、活泼的个性特性。在居住空间里,儿童居室陈设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特点,其家具尺度不易过高、过大,陈设形态应色彩明快、亮丽,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陈设品的选用与设计无论在题材、构思、图案、色彩、材质等都必须服从空间的功能要求。
第二,陈设的大小、形式应与空间尺度和家具的尺度相协调。空间的尺度不同,对于陈设的选择当然也会有所不同,如果陈设尺度相对于空间尺度过大,会使室内显得过小,给人以拥挤、压抑的感受;如果尺度相对过小,陈设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给人以单调空洞的感受。陈设与家具的尺度关系也是如此,如陈列架上的装饰陈设尺度若太大,陈列架会显得过满、凌乱;过小,则会使失去其装饰的意义。
第三,陈设与室内整体环境的装饰风格要相一致。室内的装饰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如现代简约风格、中国传统风格、田园乡土风格、欧式古典风格等,针对各异的风格特点和装饰要求,陈设的选用应仔细地推敲,使其在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与整体的空间氛围取得呼应关系,增强环境的艺术与文化内涵,才能达成和谐统一的效果。例如,在设计简约的起居室空间中,常在墙面上用几个带有抽象图案的挂件作为装饰并与室内设计的风格形成完美的结合。
第四,陈设要注意主次关系。室内陈设品种与数量较多,因此,在诸多陈设品中分出主要陈设与次要陈设,使主要陈设与其他构成室内环境因素的搭配能够形成空间的视觉中心,迫使其他陈设品处于辅助和次要地位,这样不易造成杂乱无章的空间效果,以加强空间的层次感。
3.绿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不断增加,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人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加之现代生活的繁杂与喧嚣,追求绿色、自然的生活环境成为现代都市人对室内环境的迫切要求。室内绿化设计是一种具有生命象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追求与崇尚自然的愿望,还能够改善室内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为人们提供健康、轻松、惬意的工作、学习环境。
(1)绿化的作用。
①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环境。首先,在室内环境中,通过绿色植物可以有效地起到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净化室内空气的质量,改善室内空间小气候的作用,有利于人体的健康。人在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使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达到平衡,室内空气得以净化。其次,植物还具有良好的吸声作用,室内绿化能够降低噪声,如在靠近门窗的地方布置绿化,可以对噪声传入起到阻隔的作用。最后,有些植物如夹竹桃、梧桐、棕榈、大叶黄杨等还可吸收有害气体,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如松、柏、悬铃木、茉莉、丁香等还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使空气清洁卫生;同时,植物还能吸收大气中的尘埃,从而使环境得以净化。据统计,居室绿化较好的家庭,室内可减少20%~60%的尘埃,使室内环境清新宜人。
②限定、分隔室内空间。利用绿化作为分隔空间的方法是室内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它使不同空间相互沟通、相互渗透,使各部分既能保持各自的功能作用,又不失整体空间的开敞性和完整性。例如,在两厅室之间、厅室与走道之间或某些大的厅室内根据要求需再分隔成若干个厅室的小空间,常会采用此种简便、有效的分隔方法,诸如办公室、餐厅、旅店大堂、展厅等。此外,在某些空间或场地的交界线,如室内外之间、室内地坪高差交界处等,都可用绿化进行空间的分隔。室内绿化除了单独落地布置外,还可与家具、装饰物、灯具等室内陈设以及建筑结构结合设计,使其相得益彰,组成有机整体。例如,在有些餐饮空间中,把两餐桌间的隔断或柱廊之间的围栏与绿化植物相结合,形成生动的分隔形式。对于空间的重要部位,如出入口,运用绿化作为分割,能起到屏风的作用。分隔的方式大都采用地面分隔方式,如有条件,也可采用悬垂植物由上而下进行空间分隔。
③引导、联系空间。室内绿化具有观赏的特点,能强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能达到巧妙地提示和引导的作用。例如,许多宾馆常利用绿化的延伸来联系室内外的空间,起到过渡和渗透作用,即通过连续的绿化布置,强化室内外空间的联系和统一。绿化布置的连续和延伸,如果想有意识地强化其突出、醒目的效果,通过视线的吸引,就起到了暗示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空间的转折、过渡、改变方向之处,更能发挥其整体效果。
④强化空间的重点部位。建筑大门入口处、楼梯进出口处、交通中心或转折处、走道尽端等,既是交通的要害和关节点,也是空间中的起始点、转折点、中心点、终结点等的重要视觉中心位置,是必须引起人们注意的位置。因此,常放置特别醒目的、富有装饰效果的甚至名贵的植物或花丼,起到强化空间、突出重点的作用。
⑤美化环境、营造空间氛围、陶冶情操。植物具有自然的形态、色彩、质地、气味,它以其特有的自然美为室内环境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极大地丰富和加强了室内环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空间具有生命的气息和意境。例如,在许多酒店、宾馆、餐厅等空间中,常在内庭设置随不同季节而变化的各种植物,利用植物调节和改变室内环境的情调和气氛,令身置其中的人能充分与自然接近,享受其中的乐趣。
现代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给人以生硬、单调和距离感,为了弥补空间的这种缺陷,可以把植物引入室内,让大自然的美融入建筑的内部环境中,通过色彩、形态、质感等方面的对比关系来柔化空间,改善环境的呆板与机械感,调节人的情绪和陶冶人的情操,创造出一种亲切宜人、充满生机的生活环境。
(2)室内绿化的布置方式。
①点式布置。点式布置是指绿化独立或组成单元集中的布置方式。这种形式常用于空间的中心或重要的位置,能够起到强化空间、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作用。
②线式布置。线式布置是指绿化以线的形式有序排列的设计方式。这种形式常作为空间的分隔与限定方法,一般采用多个花盆排列或置于花槽内或与家具、其他陈设结合设计,形成各种如曲线、直线、折线的韵律空间。
③面式布置。面式布置是指绿化经组合而成面的形式的设计方式。这种形式常通过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质地等集中地设计,形成一种背景关系以起到丰富、衬托环境主体的作用。一般常用于较大空间或内庭中。
④综合式布置。综合式布置是指把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的一种绿化方式,是应用较多的一种形式。这种绿化形式会形成植物的高低、大小、疏密等变化,能有效地丰富空间的层次,并产生一定的节奏与韵律的变化。
4.色彩
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是人识别物体、识别空间个性特点最直观的表象因素。丰富的色彩变化,不仅能够起到装饰、渲染环境氛围的目的,还能对生理、心理效应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例如,对情绪的调节,能激发或抑制人的情感;对空间环境调节,能形成整洁美好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色彩应用是不能孤立存在的,要从整体上结合空间功能、照明、材料、陈设、空间等各方面因素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运用正确的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在室内环境中的效用。
(1)室内色彩设计的要求。
①要充分考虑空间功能要求。室内空间不同的使用目的需要不同的色彩氛围来表达其空间的性格、特点。应对室内色彩进行具体分析,并考虑色彩给人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效果。例如,医院病房的环境,要选择尽量柔和的色彩,使环境显得干净整洁,更要给病人以安静、温馨、舒适的感受。在娱乐空间中,则应选择跳跃、对比强烈的色彩,以增加空间的动感和激发人的情绪。冷饮厅空间,一般采用高明度的冷色调,给人清爽、凉快的感受。在宴会厅,则多使用暖色或醒目的色彩,以突出喜庆、热烈的场面。
②根据使用对象的特点设计色彩。由于人们阅历、背景、文化程度、性别、性格、喜好、年龄等因素的不同,对色彩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例如,一般儿童喜欢比较鲜亮的色彩,老人则比较喜欢纯度、明度相对较低且稳重的色彩。
③根据空间形式、尺度的不同进行色彩设计。室内空间的形式、尺度与色彩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由于空间的形式、尺度是先于色彩设计确定的,它是配色的基础;另一方面,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的尺度与比例关系。例如,一个面积不大的空间,整体色调应尽量选择明度较高的色彩,以达到拓宽空间的目的。
④注意室内色彩的构图关系。室内色彩的配置要处理好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关系,调整色彩的面积,确定环境的背景色、主体色、点缀色,使其更好地突出空间的主体。
⑤结合空间所处环境位置进行色彩设计。色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环境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光照条件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例如,在我国南方由于天然有着丰富的背景色彩,因此多采用比较淡雅的色彩;而在北方,气候比较寒冷,多采用相对浓重的色彩。在同一地区,对于采光条件、朝向不同的空间也应有所区别,如朝阳的房间,可采用偏冷的色彩,背光、阴暗的房间则应用偏暖的色彩。
⑥室内色彩设计与材料、光照密切结合。应用不同的材质与光照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室内设计在使用材料上,要尽量保持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质色,它往往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容易使环境色彩更加清新自然、丰富多变。在光照上,要与室内整体气氛相一致,且要突出所选用色彩的特点与变化。
(2)室内色彩的设计方法。
①色彩的调和、对比。色彩的调和体现了统一,对比则体现了变化。室内色彩设计要遵循变化统一的原则,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统一。色彩的调和可以通过运用同类色或色彩的过渡使色彩之间保持一种有机的内在联系,相互呼应,避免色彩间孤立存在,要使室内色彩环境有节奏和层次,体现出色彩的调和美。室内常用的色彩对比关系有冷暖对比、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几种。室内环境一般不宜大面积且过多颜色的强对比,以免破坏空间的整体性,应充分考虑室内各部分色彩的比例关系,仔细划分层次再进行设计。
②色彩的构图。首先,区分室内环境色彩的层次关系,使其空间色彩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它可分为背景色、主体色、点缀色。背景色是占室内空间面积最大的色彩,主要包括墙面、天棚、地面等色彩,它对其他室内物件起衬托作用。背景色是空间的主色调,应尽量采用调和的色彩,在背景色的衬托下,室内占统治地位的家具则成为主体色,它的色彩要注意与背景色彩格调的协调统一。点缀色是室内重点装饰和点缀的地方,其面积小但色彩较突出。其次,寻求色彩构图形式的稳定与平衡,主要表现在色彩的面积比例、位置关系、对比关系(冷暖对比、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等方面。例如,空间中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大面积调和的色彩关系、弱对比的色彩关系易于给人以稳定与平衡感。最后,色彩的节奏与韵律变化。通过色彩的重复、呼应、有规律的变化,可以引起视觉上的运动,从而获得审美上的节奏与韵律感。因此,在设计中要恰当地处理门、窗、柱及周围部件的色彩关系,有规律地配置室内环境中的家具与其他陈设物品的环境色彩,使其具有连续、渐变、交错与起伏的变化。
(3)室内主要部分色彩的运用。
①墙面。墙面在室内空间中,所占面积较大,对室内的氛围营造起着支配的作用,设计时应根据房间的用途来确定色相、明度及用色的冷暖关系。一般来说,墙面颜色不宜过重,特殊空间应当另行特殊处理。
②天棚。天棚多采用明度较高的色彩,以给以轻盈、开敞感,再结合室内照明,有利于增加室内通透和明亮感。但特殊场合应做不同处理,如舞厅、酒吧的天棚常采用深色或黑色作为色彩的装饰。
③地面。地面一般采用明度、纯度相对较低的色彩,以形成空间的稳定感。但现在也常用一些明度较高的浅色,大多以木材、石材等材料色为主,甚至采用白色,给人以整洁、平净、开阔感。
④家具。家具色应和总体色调相协调,并注意与墙面色彩的冷暖、色相、纯度、明度搭配关系,颜色不宜过多,避免显得空间色彩显得凌乱、不整体。浅色调的家具富有朝气,深色调的家具庄重,灰色调的家具典雅,多种颜色恰当组合则显得生动活泼。
⑤装饰陈设。室内装饰陈设在环境中属于点缀的色彩关系,尽管面积较小,却起着重点和强调的作用,可适当使用对比性的色彩,以形成丰富的空间艺术效果。
5.照明
随着当代建筑文化观念的更新,现代建筑的室内照明不仅仅是满足人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是美化环境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既能表现出特有的文化性,又能体现出其独特的装饰意味和内涵。
(1)照明的作用。
①增加空间感和立体感。空间的不同效果,可以通过光的作用充分表现出来。实验证明,室内空间的开敞性与光的亮度成正比,亮的房间感觉要大一些,暗的房间感觉要小一些,充满房间的无形的漫射光,也会使空间有无限的感觉,而直接光能加强物体的阴影,光与影相对比,亦能加强空间的立体感。
②分隔、限定空间。利用光照所形成的光环境区域,来区分不同功能空间领域。常结合顶棚、地面的形式进行设计。例如,酒吧的吧台区,其顶部的照明一般结合吧台形式进行设计来起到突出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③明确空间导向。利用灯具整齐地排列或光带的形式起到指引和导向的作用,使身在其中的人能够自然而然地顺着光亮引导的方向行走。常见于走廊或走道空间。
④强调重点、突出中心。由于人的注意力总是本能地被那些明暗对比较强的部位吸引,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常利用光照强弱的对比来突出空间的重点于中心,削弱环境中的次要部位或不想被引起注意的部位。例如,商业环境,通常采用亮度较高的照明形式突出特色商品。博物馆空间,一般基础照明通常不是很亮,而在展品区域则安装重点照明设施,既突出展品,又便于游客观赏。
⑤渲染空间氛围。在室内设计中,光源不同的亮度与颜色是构成空间环境氛围的主要因素,室内环境的气氛亦会因其改变而变化。如亮光给人以明快、敞亮之感,而暗光给人以温馨、神秘、宁静的感受。暖色光表现温馨、愉悦、华丽的气氛,冷色光表现出宁静、清爽、高雅的格调。例如,餐厅、咖啡馆、娱乐场所为了表达空间的温暖、欢乐、活跃的气氛,常常使用暖色光,如粉色、浅红色等。
灯具造型的变化不仅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能为气氛的营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水晶吊灯的使用会使空间显得富丽堂皇,通透、整齐划一的格栅灯具使环境安静、雅致、整洁。
(2)照明的方式。
①直接照明。直接照明是指90%~100%的光线直接投射在工作面上。这种照明方式的亮度较高且集中,能够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与生动的光影效果,但由于亮度较高,应防止眩光的产生。常用于室内的基础照明、大空间照明或局部照明。
②半直接照明。半直接照明是指60%~90%或以上的光线直接投射在工作面,其中10%~40%使之向上漫射,其光线比较柔和。这种灯具常用于层高较低房间的一般照明。由于漫射光线能照亮平顶,使房间顶部显得高度增加,因而能产生较高的空间感。
③间接照明。间接照明是指将光源遮蔽而产生的间接照明方式,其中90%~100%的光线射向天棚或墙面再经反射照到工作面上,10%以下的光线则直接照射工作面上。光线柔和而均匀,不刺眼。间接照明紧贴顶棚,几乎可以形成无阴影的效果,是最理想的整体照明形式。但单独使用,会使空间平淡、缺少变化,通常要与其他照明方式配合使用,才能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④半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是指60%~90%以上的光线射向天棚或墙面,形成间接光源,10%~40%的光线直接投射到工作面。间接光源有利于柔化阴影和改善亮度对比。适用于住宅中的小空间部分,如门厅、过道,以及阅读和学习环境。
⑤漫射照明方式。漫射照明方式是利用灯具的折射功能来控制眩光,使光线向四周扩散漫散。这种照明形式光线柔和、视觉舒适,但光的亮度较差,适用于卧室等休憩空间。
(3)照明布局。
①基础照明。基础照明是指在大空间内使用的全面、整体的照明布局形式,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视觉功能要求。一般选用比较均匀的、全面性的照明灯具。
②重点照明。重点照明是指对主要空间、对象或者是为了某种特殊艺术效果而进行的重点投光。例如,商场的橱窗、展示空间展台的照明都是采用这种布局形式,能有效起到吸引观看者注意的作用。重点照明的亮度、照射方向、位置要根据物品种类、形状、大小以及展览方式等确定。例如,要突出某物品外轮廓的剪影形式,可以从其后面投光;要强调其立体感、空间感,可从侧面投光。
③装饰照明。为了更好地美化与装饰空间环境,有效地增加空间层次和营造环境气氛,常采用装饰照明。一般使用装饰吊灯、壁灯、挂灯等款式统一的系列灯具。这样可以使室内繁而不乱,并渲染出室内环境气氛,更好地表现具有强烈个性的艺术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装饰照明只能是以装饰为目的独立照明,不能兼作基本照明或重点照明。
6.材质
装饰材料是实现室内设计的物质基础,是实现设计实质性成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空间的实用性、经济性及环境气氛的美观与否。设计者应熟悉不同材料的质地、性能特点,了解材料的价格和施工操作的工艺要求,善于和精于运用现代先进的物质技术手段,为设计构思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
(1)材料的装饰特性。
①颜色:材料的颜色丰富多彩是装饰特性最直接的反映,它不仅标志着材料的个性语言,同时给人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力。材料表面的颜色取决于三个方面:材料的光谱反射,观看时射于材料上光线的光谱组成,观看者眼睛的光谱敏感性。
②光泽:许多经过加工后的材料会呈现出一种光泽的特性。如不锈钢、磨光的花岗岩、大理石或瓷砖等。光泽度较好的材料给人以整洁、明亮的感受,有效利用它们的特性还能有扩大空间的视觉效果。但应注意的是,当大面积使用光泽度较高的材料时,要避免其表面的折射光线给人们视觉造成不良的影响,应适当结合非反射类材料的应用。
③质感: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特性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例如,抛光平整的石材给人以坚固、凝重感;纹理清晰的木质、竹质材料给人以亲切、柔和、温暖之感;毛石的质地给人以粗犷、豪放之感;反射性较强的金属质地给人以冷漠、高贵和时代感;织物如毛麻、丝绒、锦缎与皮革等质地给人以柔软、舒适、华丽之感。在室内设计中,应很好地运用材料的相关特性,根据不同使用目的来进行材料的选择,如卧室地面材料应选择亲切、温馨的木质地板。在公共场所则应选择大气、坚硬耐磨易清洗的石材地板。
④肌理:材料本身的肌体形态和表面的纹理,反映了材料表面的形态特征,是质感的形式要素,使材料的质感体现得更具体、形象。例如,剁斧石表面带有凹凸的纹理,花岗岩、大理石带有各种天然的花纹肌理。材料的这种特性大大增强了室内环境的装饰效果。
⑤图案:材料经加工后其表面的纹理花式。例如,墙壁纸、窗帘、带有图案的瓷砖等。一般常用在空间环境中心和需要突出的位置。例如,在大空间的入口或大堂中心,地面常应用拼花材料,不仅起到了装饰环境的作用,还突出了空间的重点,或为了柔化与渲染空间氛围而使用这种带有图案的材料。在卧室中,带有各色碎花图案的织物应用,能够令人感到环境的清新、宜人与舒适。
(2)室内材料的运用。
第一,适应室内使用空间的功能性质。对于不同功能性质的室内空间,需要由相应类别的装饰材料来烘托室内的环境氛围,如文教、办公建筑的宁静、严肃气氛,常选用质感坚硬而表面光滑的材料,如大理石、花岗石。娱乐场所为了体现欢乐、愉悦的气氛,一般选用色彩艳丽,以给人刺激色调和质感的装饰材料为宜。卧室宜淡雅明亮还应避免强烈反光,其墙面多常采用壁纸、墙布等装饰。
第二,符合建筑不同装饰部位要求的特点。不同的界面,相应地对装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观感等要求也各不相同。如天棚的选材要考虑到质轻、隔音、吸声、防火、保温、耐热等要求,而地面作为室内活动和家具的承载基面,则要考虑其耐磨、防滑、易清洁、防静电等性能。
第三,满足建筑的等级标准要求。装饰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建筑物的等级标准。例如,宾馆和饭店的建设有三星、四星、五星等级别,要不同程度地显示其内部装饰的豪华、富丽堂皇甚至于珠光宝气的奢侈气氛,对采用的装饰材料也应分别对待。例如,地面装饰,较高级的建筑空间可选用全毛地毯,中级的建筑空间可选用化纤地毯或高级木地板等。
第四,符合更新、时尚的发展需要。由于现代室内设计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设计装修后的室内环境通常并非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更新的。原有的装饰材料需要由无污染、质地和性能更好的、更为新颖美观的装饰材料来取代。此时材料的选用也不是越名贵越好,要遵循“精心设计、巧于用材、优材精用、通材新用”的设计原则。
(三)空间的类型
1.结构空间
任何室内空间都由一定的承重构件所组成,这些结构构件体现了时代科技的发展进程,通过对这些暴露式结构的处理,能达到结构与室内内在审美的完美结合,让人们充分地欣赏领悟结构构思及建造技艺所构成的空间环境的美。这种设计充分利用暴露的结构,突出体现结构的时代感、力度感、科技感,真实反映空间的特性,具有较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目前已成为现代空间艺术审美趣味中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2.共享空间
一般是在较大型的公共空间中设置的中心空间,其高大和开敞对其他空间起到了一种连接、交通枢纽的作用,空间强调流动性、渗透性与交融性。其内部常设有多种设施并存。例如,休息设施、服务设施等,是综合性、多用途的灵活空间。在空间景观处理上,注意相互交错、内中有外、外中有内,常把室外一些自然景象引入到室内中来,如假山、流水、绿色的植物等,整体空间富有动感、情趣,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3.母子空间
母子空间是空间二次分割形成的大空间中包容小空间的结构,它主要通过一些实体性或虚拟象征性的手法再次限定空间,形成楼中楼、屋中屋的空间格局。既满足了功能要求,又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子空间往往都是有序地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有规律节奏的空间形式,使得空间使用者既能保证相对独立性与私密性,又能方便地与群体中的大空间沟通。
4.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是一种外向性的空间形式,其限定性和私密性较弱,兼有公共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在空间感上,开敞空间是流动的、渗透的。通常更多的是借助室内外景观扩大视野,强调与周围环境的交融,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在功能使用上灵活性较强,能根据功能需求的变化来改变室内格局;在心理效果上,表现为开朗、活跃、有接纳性的特点。
5.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是利用明确的围护实体包围起来的空间,与其他空间相比较在视觉上、听觉上、空间上连续性较小,隔离性较强;在景观关系上和空间性格上,封闭空间具有内向性和拒绝性的特点,有较强的私密感和领域感;在心理上,给人以安静、严肃和安全感。长时间在这种空间中会给人闭塞、枯燥的感受。为了调节空间氛围通常可采用人工景窗、大幅场景挂画、镜面等设计手法来扩大空间和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6.动态空间
所谓动态空间,是指从心理与视觉上给人以动态的感受。空间形态上,往往具有空间的开敞性和视觉的导向性特点,空间组织灵活多变;在界面组织上,具有连续性与节奏感,常利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图案以及富有动感的线性作为装饰元素;在空间氛围的营造上,常把室外流动的溪水、瀑布、富有生机的花木、阳光乃至动物引入环境中来;同时,还可以借助交错的人流、生动的背景音乐、闪动的灯光影像等来表现空间的动态感受;在设施的设置上,常利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设备如电梯、自动扶梯、旋转地面、活动展台、信息展示等形成丰富的空间动势。
7.静态空间
静态空间是相对于动态空间而言的,一般来说静态空间形式比较稳定,构成较单一,常以对称、向心、离心等构成手法进行设计,达到一种静态平衡;空间的限定性较强,趋于封闭型,多为尽端空间,即空间序列的终端,私密性强,因此不易受其他空间的干扰和影响;空间比例设计适中,色彩淡雅、光线柔和、造型简洁,没有过多复杂与视觉冲击力较强的造型元素。
8.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主要是依靠观者的联想和心理感受来划定的一种空间形式,也称“心理空间”。这种空间没有明确的隔离形态,限定感较弱,它往往存在于母空间中,母空间既相互流通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领域感。虚拟空间常借助各种隔断、家具、陈设、水体、绿化、照明以及不同色彩、材质、高低差等作为设计元素进行空间的限定。
9.悬浮空间(www.xing528.com)
在较大、较高的空间中,其垂直方向上采用悬吊、悬挑或用梁在空中架起一个小空间,给人一种“悬浮”感。悬浮空间由于底面没有支撑结构,因此可以保持视觉的通透完整,使低层空间的利用更为灵活。空间形式感也更加别致和与众不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四)空间的分隔
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要想满足使用者对不同空间、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满足人们对艺术和审美的要求,空间的分隔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类建筑及空间都有其自身的功能特点。在进行室内空间的分隔时,要符合其自身规律和要求,并选择适当的分隔方式。
1.空间分隔的类型
(1)绝对分隔。绝对分隔是指空间中承重墙到顶的隔墙等限定性的实体界面来分隔的空间。其特点是:空间界限非常明确,具有强烈的封闭感,其隔音性、视线的阻隔性良好,抗干扰能力强,保证空间的独立性与私密性,能够创造出安静宜人的环境。但由于界面的完全阻隔,使空间缺少流动性与连续性。一般情况下,绝对分隔常用于居住建筑、教学建筑、办公建筑等建筑空间。
(2)局部分隔。局部分隔是指利用限定性相对较低的片段性界面来划分空间,如屏风、家具、矮墙等。其特点是:空间限定感较弱,但流动性、联系性较强,空间不同区域之间能良好地融会贯通,有利于空间的布置形式丰富多变。但这种分割决定了空间在隔音性、视线通透、私密性等方面较弱。局部分隔常见的分割形式有独立面垂直分隔、平行面垂直分隔、L形面垂直分隔、U形垂直面分隔等。无论在大空间还是小空间,此种分隔手法都会被经常使用。如在餐饮环境的大厅空间中,为了避免用餐者相互干扰,保持相对的私密性,通常会采用一些装饰隔断进行空间的划分。
(3)弹性分隔。弹性分隔是指利用一些拼装式、折叠式、推拉等隔断、屏风、幕帘、家具、陈设等分隔空间。其特点是:可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随时移动或启闭,空间的形式可自由机动地调整。弹性分隔多用于临时性、短暂性、小范围的空间使用上。
(4)象征分隔。象征分隔是指利用灯光、色彩、材质、栏杆、水体、绿化、悬垂物、高差等分隔空间。其特点是:它是一种限定性极低的分隔方式,界面模糊,主要通过联想和视觉的完形来界定空间。空间流动性极强,易于产生丰富的空间层次变化。无论是在大空间还是小空间中,象征分隔的方式都是适宜的。
2.空间分隔的元素
(1)建筑构件。利用地面、天花、墙面等界面以及柱子、拱券、楼梯等建筑构件作为分隔空间的元素,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空间分隔方式。
(2)装饰隔断。利用各种装饰隔断分隔空间,如装饰架、屏风、活动隔断等作为分隔空间的元素。此种元素的应用能够形成一定的围合空间,并具有相对的领域感和私密性。
(3)色彩、材质。利用色彩和材质的差别作为分隔空间的元素,此种元素的应用有利于丰富室内环境的色彩关系、肌理变化。如较大的接待大厅,一般会有前台咨询和休息区等功能要求。前台咨询空间地面通常选用大理石、花岗岩等耐磨度较高的材质,休息空间通常选用木质地板或柔软的、带有装饰图案的地毯,使空间既有明确的分区,又自然舒适地满足了各区域的功能要求。
(4)灯光照明。利用灯具及其布置形成一定光环境区域作为空间分隔的元素,亦能有效地对空间进行分隔。光环境区域一般结合顶棚的形式,地面的功能分区来进行布置。
(5)水体及绿化。利用人工设置的水面或绿化为元素分隔空间,具有生动、自然、美化环境的作用和扩大空间的效果。水体一般和绿化结合使用,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绿化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作为分隔的元素。此种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及审美需求。
(6)家具、陈设。利用家具、陈设作为分隔空间的元素。这是一种简单、灵活、机动的设计方法。如在较大型的办公空间中,常运用办公桌的围合把大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的形式。在一些休闲空间里,也常用一些悬垂的织物来进行空间的分隔,灵巧生动。
(7)界面高差。利用界面的高低或凹凸变化作为分隔空间的元素,具有突出重点、强化中心及突出展示性的效果。如在展示空间里,为了更好地突出展品,通常会设计一个高出地面的展台区域来衬托展品;在娱乐环境的空间里,通常会设计一个地台式空间作为舞台区,或设计一个低于地面的凹形空间作为舞池区。
(五)空间界面的处理
室内空间主要由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即底面(楼、地面)、侧面(墙面、隔断)和顶面(天棚)。各界面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室内空间的体量,各界面的艺术视觉效果和各界面之间的关系对室内整体设计影响很大。
对于室内界面的设计,不仅有造型和美观的要求,还要注意功能技术的要求。作为材料实体的界面,存在其形式和色彩设计、材质的选用和构造等问题;而且,对于现代室内环境的界面设计还需要与房屋室内的设施、设备予以周密全面的协调考虑。例如,界面与风管尺寸及出、回风口的位置关系,界面与嵌入灯具或灯槽设置的关系,以及界面与消防喷淋、报警、通信、音响、监控等设施接口的关系也极需重视。
1.界面的设计要求
(1)根据空间功能、性质的不同,进行界面的设计。室内空间界面的设计要与建筑的特定功能要求相协调。功能、性质不同的空间其界面设计也有所不同。界面设计的特点与空间的功能性质是有机联系的,不可简单割裂。如办公空间的界面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办公的性质。为了创造一个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其色彩一般比较淡雅,不宜过于鲜明、浓重;装饰造型要简洁,不宜过于复杂多样。因为对于上班族而言相当一部分时间都会在办公空间里度过,如在色彩浓重、装饰复杂的界面空间久待会使人感到心浮气躁,降低办公效率;而对娱乐性质的空间,其界面设计恰恰要追求色彩对比鲜明和图案、装饰造型的变化多样。因为,这是一个人们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放松场所,各种色彩、造型、图案、灯光的变化能够激发人的情趣和活力,使都市中紧张工作人们的身心能暂时得以自我发泄和释放。
(2)空间使用对象不同,其界面的装饰设计有所不同。人是环境中的主体,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对空间进行装饰的目的是要满足人们的物质和心理需求,所以,室内界面设计就要注意使用对象的审美变化。由于使用者存在着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等个体差异。因此,界面的设计也应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如居住建筑室内设计中,老人居室、成人居室、儿童居室等不同空间,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类别人的年龄与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营造出或稳重老成或天真童趣的室内氛围,以塑造出适合使用者的个性空间。
(3)界面的设计风格要统一,注重环境的整体性。室内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界面的装饰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体室内环境的效果。因此,对个体界面进行设计时必须通盘考虑在保证整体效果的前提下,适度地予以个性化的界面处理。个性化的表达要统一在整体的风格范围内,在总体艺术效果协调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个性特点的环境气氛,做到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风格的统一与变化往往是通过色彩、材质、装饰形式、灯光等方面来体现的。
(4)界面设计的安全性、舒适性、健康性。界面设计中,材料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也不断地在更新和改变,其性能、舒适性不断增强。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有些材料可能会散发有毒气体,给使用者带来了安全隐患。对于材料的应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来考虑。首先,要注意界面材料的耐燃及防火性能。现代室内装饰应尽量采用不燃及阻燃性材料,避免采用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浓烟及有毒气体的材料。其次,要注意材料要无毒、无害,其有害物质要低于核定剂量。同时,还要注意材料必要的隔热保暖、隔声吸声等性能。
界面设计还要注意到与技术性的因素相互配合,不能忽视构造技术的安全性而一味地追求装饰形式的变化。要加强装饰性因素与技术性因素的结合,充分考虑构造的安全、施工的便利等问题。
(5)界面设计的经济性、科学性。创造一个高品质的室内空间环境,并不一定要以奢华为代价,在设计中经济性、科学性是我们要把握的一个原则。界面装饰的标准有高低,但无论什么标准的界面我们都要考虑以最少的投入、最科学的资源利用营造出最好的环境效果。如对材料的使用,我们要考虑其耐久性及使用期限,频繁地更换,会增加其费用的支出;考虑是否能够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达到资源的合理运用;在有地方材料的地区,考虑是否可选用当地的地方材料,以减少运输,降低成本和造价。
2.界面的设计特点
(1)天棚。天棚是室内空间中的上部界面,它对覆盖之下的物体起到遮盖作用,同时提供物质和心理的保护。
天棚的设计要点如下。
第一,天棚界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它直接限定了墙面的高度,决定了空间的纵向延伸度,天棚高度的变化会形成空间或开阔高耸或亲切宜人或沉闷压抑的感受。因此,天棚高度的确定要注意与空间的平面面积、墙面长度等因素保持一种协调的比例关系。在室内设计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天棚的局部高低变化,进行空间的限定,丰富空间的层次。
第二,天棚的造型要注意应具有轻快感,形式力求简洁、明快、构图稳定大方,色彩不宜太过浓重,避免过于沉重复杂的装饰使空间具有下坠与压抑感。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空间要个别对待。
第三,天棚的结构要满足安全要求,构造合理可靠。选材要考虑到质轻、隔声、吸声、防火、保温、隔热等性能。
第四,天棚处理除造型优美外,在功能和技术上还必须综合考虑空间的照明、通风、空调、音响、智能监控、消防等因素,从而实现对天棚合理的装饰处理。
(2)地面。地面是空间中的基础要素,是室内各种活动和家具的承载界面,其表面必须坚固耐久足以经受持久的磨损和使用。在注意地面材料性能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地面的质感、色彩、图案的装饰效果,把其功能性与审美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地面设计注意要点如下。
第一,地面材质是否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这是基本的因素,要根据空间的性质要求来选择地面的铺装材料。一般来说,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空间,地面应采用耐磨度较高的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等。对一些人流量较少、相对私密的空间,可铺置一些具有亲和力的材质,如在办公室、卧室等空间采用木质地板;同时,还要根据环境的需要考虑吸声、保温、保暖及防滑等功能要求。
第二,地面的设计要和整体环境统一协调。从地面与其他界面的关系来看,地面的划分与天棚的组织有一定的联系,其图案或拼花的形式要与天棚的造型,甚至与墙面的造型存在某些呼应关系,或者在“符号”的使用上有其共享或延续关系,也可通过地面与其他界面之间适当的材料“互借”来加强空间的视觉联系。地面的设计还要和环境风格相一致,如体现质朴、田园的风格或高贵、华丽的风格,在色彩、图案、材质的选择上要符合其整体风格的个性特点。
第三,图案的构成与色彩关系是地面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案的设计应遵循强调图案本身的独立完整性的原则,如在大堂中心、大型会议室中心的地面通常采用一些比较规整、饱满的图形,使其具有内敛感,这样易于形成视觉中心。此外,还要遵循图案的连续性、变化性和韵律感,图案的抽象性、自由多变性等原则。地面的色彩要根据空间环境的氛围、空间的尺度等方面的因素来选择,不同色彩的地面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浅色地面会增强室内空间环境的照度,给人以开敞明亮的感受;而深色地面会吸收部分光线,使空间产生收缩感,但也会给人以庄重和稳定感。
(3)墙面。墙面是建筑的立面结构,它不仅可以作为建筑承重构件,还可为室内空间提供围护与遮挡的作用。由于墙面的面积是空间中最大的界面,因此墙面的设计对室内空间的整体装饰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墙面形态、色彩、光影、质地的变化,更能体现室内个性特点,烘托环境氛围。
墙面设计的要点如下。
第一,门、窗、柱等是墙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某种程度而言,它们决定了墙面的形式、尺度以及虚实等的变化。因此在墙面设计中,要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以便使空间功能与室内的装饰效果得以更好体现。
第二,室内环境物理性能的优劣关系到空间使用的效果。根据空间功能性质的不同,需要处理其隔声、吸声、保暖、隔热、防火、防潮等方面的问题。如:在轻质墙体的空腔内填置岩棉,既能增强其隔音效果,又具有保暖、防火的功能;在防火要求较高的环境中,须尽量减少使用海绵、布艺等易燃材料,同时对木质材料的使用面积也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
第三,设计与组织,主要包括墙面的造型变化、材质、灯光、色彩等方面的应用。一般情况下,规整、秩序的墙面给人以简洁、宁静的感受;凹凸起伏、不规整的墙面形式给人以节奏、韵律的动感;虚拟、通透的墙面造型,给人以空间的连续和延展性的感受。对于材质、光影、色彩的运用则应根据墙面造型的特点、环境氛围营造的需求来综合处理。
(四)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基础
1.室外环境的概念
室外环境具有十分广泛的含义,它包含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表现出一种空间无限的伸展感,其界限、范围、尺度很难确定。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卢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曾指出:外部空间的产生是从人们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是从自然框框所划定的空间,它与无限伸展的自然不同,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例如,旷野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只是大自然的美丽所致,而广场上的绿荫设计则为人们创造出了适合于聚集交流、遮阳休息的外部空间。
因此,我们这里讲的室外环境主要是相对于室内环境而言的,主要指的是建筑的外部环境,是建筑周围和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境,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方式从人的周围环境中进一步界定而形成空间意义上的环境,与建筑室内环境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环境。例如,广场、街道、公园、庭院、绿地等环境的设计都是为满足人们日常的活动而设置的相应环境,整个城市环境就是一系列建筑外环境的集合。在此环境中还须有其他的要素,如水体、绿化、公共设施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室外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
2.室外环境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
(1)道路。道路把人与环境联系起来,使人们能便捷地从一个环境到达另一个环境。它构成的交通与活动环境,是室外环境设计中的主要内容。
道路的容量。道路的容量主要指道路的宽度,道路的宽度是否合适取决于它与所承载的人、车的流量是否匹配。例如,宽60厘米的石子路适于一个人通过,2米左右的道路可容纳一位男子与推着婴儿车的人擦身而过。
道路的形态。道路的形态主要有直线与曲线之分。直线行进的距离最短,可以使人们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也符合人们喜欢走捷径的心理。例如,剧院与停车场、公交车站与办公楼的道路应尽量设计为直线,以利于人流车流快速的行进。但在有些环境中,却需要设置曲线形态的道路。例如,居住区中一般采用弯曲的蛇形道路设计,以阻碍车辆的快速行驶,避免给居民带来安全的隐患。在园林或公园中,为了便于游人能够充分欣赏景物,常分布着许多自然曲线的小径,给游人带来步移景异的感觉,构成生动、雅致、和谐的休闲环境。
道路的铺装。道路的铺装材料应考虑到适用性、维护便捷、耐磨、防滑、视觉效果等因素。常用的材料有混凝土、石材、沥青、鹅卵石、木材及综合材料等。各种材料有其不同的特点与适用范围,设计时要根据路面不同的使用功能及周边环境的不同来灵活搭配使用。一般车流量较大的街道应以易于修复、耐磨性好的沥青、混凝土铺装为主。以人流为主的商业街道可以采用大理石及花岗岩等材料铺地。在休闲环境中,可以采用碎石、鹅卵石等材料,营造亲切、自然,富于人情味儿的空间。
道路中不同的铺装材料对人与车的行为具有暗示作用。如沥青、混凝土路面提示车辆快速行驶,而经过砾石路面则需减速慢行。路面上还常会配套设计一些标识引导入与车的行动,增添了空间的趣味性。
选择材料时还要注意其色彩、图案的变化,它是体现环境美感的重要因素。以通行为主的路面色彩宜淡雅,图案简洁,不宜有过多的修饰。在休闲娱乐广场、商业步行街和小区内则可选用色彩相对跳跃、图案相对丰富的材质,以增强空间的活力。
(2)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城市形态中的节点,一般位于城市的重要位置,通常由周边建筑围合而成。它是公众特定行为的集中地、道路的交会点及城市结构的转换处。其形态、艺术、文化特征往往能够成为城市形象与特色的代表。例如: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罗马圣彼得广场、比萨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人民广场、哈尔滨索菲亚建筑艺术广场等。
城市道路派生场地。城市道路派生场地是城市道路与建筑领域之间增设的必不可少的缓冲空间。其面积一般不大,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建筑局部退后而形成的广场,也可以是街角节点广场。它为行人提供了停留、活动、休息的场所。
区域内部场地。区域内部场地是指具有独立领域的一些单体建筑周围的场地或其内院。这类场地一般相对独立,常用围墙、花坛或不同材质的铺地以达到区分空间领域的作用。例如,学校的中心广场、运动场、住宅的庭院等。
(3)水体。水是人们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城市尽可能多地创造亲水环境使人们从观水与戏水中获得不同的感受。波光粼粼的湖面、潺潺的溪水给人以宁静、温馨、自然的感受;飞溅的瀑布、喷泉给人以激情和动感。水还可以降低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度和尘埃,增加空气的湿度。因此,水在环境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还能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的质量。
喷泉。喷泉是城市环境应用较为广泛的景观形式。它以其立体、动态的形象成为环境中的视觉焦点。在外环境中,常用喷泉来组织空间,用其丰富而富有动感的形象来烘托和调节整体环境氛围。一般设置在广场、公园、商厦、居住区的公共空间中。喷泉常与水池、雕塑、植物、山石等景观结合配置,能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音乐喷泉、时钟喷泉、变换图案的喷泉等。
瀑布。瀑布本是一种自然景观,极具动感和磅礴的气势,在现代环境中常借用自然瀑布的形象构成人工瀑布。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泪落、线落、布落、丝落、段落、对落、二层落、帘落等形式。人工瀑布中的水落石的形式和水流的速度决定了瀑布的姿态,水自高处泻下,击石喷溅,使环境产生了丰富的变化,传达出特有的情感。
水池。水池是最为常见的理水形式之一。它具有平和、宁静的特点,加之与周围的建筑、树木、雕塑相配,倒影交错,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水池一般分布在广场、园林、庭院的中央,或大型建筑前后的公共空间中,并配以水生植物及游鱼嬉戏,能够演绎出如画一样的意境。
(4)绿化。绿化是城市景观最基本的环境要素。它不仅能丰富环境的色彩、美化环境、寄托人的情感,还能净化空气、降尘消噪、遮阴蔽日,还是组织环境空间重要的手段。绿化主要分为树木、草地、花卉等三大类。
树木。树木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木等。它们各有其不同的形态和特征,因此要根据环境的需求来选择不同品种的树木。例如,乔木体形比较高大,常用来做行道树、庭荫树、景观树等;灌木相对低矮一些,常经修剪后形成绿篱、绿带,并构成分隔空间的元素,在有些环境中常与一些小的景观配置结合使用,如休息座椅、花坛。藤本植物擅长缠绕、攀爬,一般是依附于廊架、建筑、围墙形成漂亮的绿壁,能起到点缀与装饰的环境的目的;同时,它还是一种天然的保护层,避免表面风化,减少结构变形。
不同类型树木也可组合栽培,以点、线、面的形式进行分布。例如,如果要突出某环境的中心,可采用孤植的方式,以姿态丰富、独具特色的点状形式安排,容易形成视觉的焦点;如果要体现环境规整、秩序的视觉效果,可运用列植的方式,以线的形式来布置,并对空间起到一定的分隔与限定作用。如果要表达树木的多种姿态给环境带来的美感,可利用群植的方式形成大面积的绿化,通过树木的高低错落、疏密排列、色彩变化来营造环境的特色。
树木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气候和水土条件的要求,不同的季节,枝、叶、花果其色彩会有不同的变化,栽种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根据植物四季的季相,处理好在不同季节中观赏不同植物的风貌及其色彩,能达到具有时令特色的艺术效果,让人们在每个季节都能体会到植物所带来的愉悦与美感。
草坪。草坪是环境绿化设计运用最为普遍的手法之一。它能净化空气、吸附灰尘、保持水土、减轻噪声、保护环境。
草坪分为供人们游戏、休闲的使用性草坪和为装饰环境的观赏性草坪。前者对公众开放,供人们休息、散步、嬉戏等,一般选用韧性较强、较耐踩踏的草种;后者一般禁止进入或踩踏,不对公众开放,一般选用颜色碧绿均匀,绿色期较长,耐寒、耐热的草种。草坪常与花坛和树木、雕塑等相结合,使其色彩、质感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花。花在外环境中常以花坛、花池、花圃或盆栽的形式出现。具有强烈的装饰韵味,能起到点缀环境、突出景致、渲染气氛的作用。花坛、花池还可以和座椅、栏杆、灯具等环境结合起来统一设计,使其富有实用性和良好的可观性。对其造型设计要注意平面图案与立体形态的变化,注意节奏韵律的体现,不同花色的搭配关系,以及与整体环境的协调关系,尽量做到在统一中求得变化。
(5)公共设施。休息设施。休息设施是指为人们提供休息、交流、读书、思考、观赏风景的服务性设施,这类设计体现了对人的户外活动与需求的关怀,是场所功能性及环境质量的重要体现;同时,人们的活动也组成了环境的重要景观,增加了空间的活力,给城市带来欢愉的气氛。
公共座椅主要有靠背椅和长凳两种形式,后者由于缺少椅背仅能提供座位,不能满足身体倚靠的需要。因此,其休闲度要比前者略低。座椅的造型多种多样,常与花坛、围栏、路灯等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各具不同风格式样,增添了环境特色。石质座椅结合花坛设计,不但具有休息功能,同时对花草还起到了一定的维护作用。日本街头运用几何形、木质材料设计的极具趣味性、装饰性的座椅形式,不仅美观大方且生动活泼,别具一格。在绿林的掩映下,一条红色的“飘带”成为林中的景观;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座椅的设置方式应考虑人心理与行为习惯,一般背靠花坛、树丛、围墙等,面朝开阔地为宜。供人们长时间休息的座椅要注意其舒适度与私密性。短暂休息座椅要考虑其使用效率。
娱乐服务设施。游乐器材不仅是儿童,也是青年、老人所喜爱的设施。主要包括游乐与健身设施等,一般常设置于居住区、公园、绿地、广场内。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更是休息放松的一种积极形式。此类设施需充分考虑使用性质和使用群体,注意其安全性、尺度、色彩、造型、材质的综合设计。如儿童的一些攀爬设施,可采用软质材质,以避免其游戏时受伤。色彩设计应醒目、活泼,形式既美观又要简单易操作。
信息设施。具有传达信息、提供指示、介绍等作用,是一种信息的媒介,为人们提供舒适性和便利性的服务,主要包括广告牌、指示标志牌、电话亭、钟塔等。
此类设施的设计一般要以容量小、简单易识别、造型有个性特点、分布密度合理、使用方便、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基本原则。例如,当人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通过带有简单介绍的文字、图示、记号、使人一目了然的导游图,能够很快地引导人们熟识陌生的环境,并明确所处的方位。信息设施既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又能美化景观,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室外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照明设施。城市环境离不开现代化的环境照明,它是城市夜间活动、夜景美化不可缺少的条件。环境照明设施需达到不同环境对照度的基本要求,以保证人们夜间活动的方便,或防止事故与犯罪的发生,还需要结合环境特征,对灯光的色彩、照明方式等方面仔细推敲。例如,上海外滩是人们夜生活的聚集地,其照明的形式多样,亮度较高,灯光色彩鲜亮、对比较强烈,突出了都市生活的繁华。而居住区,是人们的栖息之所,应给人以安静、温馨、亲切的感受。因此,照明一般采用色彩淡雅、亮度柔和的设计效果。室外照明灯具的设计除了需要考虑夜间的照明要求,还要注意白天的装饰效果,其形态、尺度、造型、色彩等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已成为今天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生设施。卫生设施主要的目的是为维护城市环境,具体的有垃圾箱、烟灰缸、饮水器、洗手器、公用厕所等。这类设施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能大大提高环境的质量,可以说是城市环境的净化器。一般设置于街头、广场、公园等人流量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其造型设计应简洁、使用方便;同时,还要注意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和作用。
(6)艺术景观。环境的美化需要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来辅助实现。为了增强环境的艺术、文化气息,提高环境的品质,烘托环境的氛围,设计者常采用雕塑、奇石、假山、雕花围栏等艺术景观来装点环境。现代艺术景观设计手法多样、内容丰富、材料广泛,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同的环境应设置不同类型的艺术景观。例如,哈尔滨太阳岛内的雕塑设计,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由于它的出现增添了环境的情趣性。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其雕塑主题性强,形态挺拔、宏伟,营造了庄严、神圣的环境氛围。
由此,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就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艺术的形象和魅力。富有个性的休闲座椅、造型奇特的拦阻设施、色彩鲜艳的消火栓等都可能成为城市美丽的风景线。
(7)建筑小品。建筑小品主要指的是一些小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其功能单一、尺度较小,不足以对外部环境起到控制作用,但却常常成为局部空间的焦点或局部空间的围合和划分的重要元素。常见的有凉亭、小桥、廊架、候车亭等。建筑小品既可以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能丰富空间层次,活跃环境的氛围,是外环境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例如,小区中的凉亭,是人们茶余饭后喜欢去的地方,在它所限定的空间里人们可以聊天、乘凉、玩耍。由于凉亭具有美观的造型,因此也成为这个环境中的一处景致。花架、连廊对空间起着连接过渡、引导入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围合与划分空间的作用。通常与植物、座椅等室外环境要素结合起来进行设计,以达到美观实用的目的。
3.室外环境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自然环境分析。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貌、地形、土壤、位置、植被等自然条件,它制约着外环境设计的结构布局及构筑方式。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对设计影响极大,作为有形的要素,它们直接参与到室外环境设计中来,影响着空间环境的整体布局、外观形式和艺术氛围。
地形起伏的地块层次丰富多变,而平坦开阔的地块气势恢宏。一般来说,坡度小于4%的场地可以近似看成是平地;坡度在10%之内对行车和步行都不妨碍;坡度大于10%,人步行时会感到吃力,需要改造并设置台阶。起伏较大的地形要结合其特征合理地设置台阶、平台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使外环境显得更有特色。不同地形其通风、排水的要求也不同。如果在用地中有自然水体濒临或穿过,可以加以改造利用,使其成为环境中的一部分。在用地内,如果有浓密的林带、植被存在,会成为设计中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素,能够提供新鲜的空气、阻隔噪声、遮阳蔽日,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
总之,在设计中要学会利用一切有利的自然因素,运用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寄托、启迪和鼓舞。在这个环境中,其精神把自然的景观引入到小环境当中。但利用属性远远大于物质属性。而像商业街的同时,要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实现广场,一般主要作为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的场所,则侧重于物质功能的体现。
(2)人文环境分析。人文环境主要指的是对地域、社区文化背景和使用群体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特征的把握。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室外环境艺术的处理上有很大差异,就是同一地区、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各不相同。例如,在西方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哥特到文艺复兴,从巴洛克到古典主义,不同历史时期环境艺术的处理手法各不相同。因此,对这些因素的充分把握有利于与大的背景环境融合,形成具有历史积淀和地域特色的环境氛围。
此外,对室外环境的设计还要考虑到用地内已有的建筑、道路及各类设施及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周围已经形成的特定环境。美国建筑师赖特在有机建筑理论中指出:建筑应该是从环境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建筑的外环境何尝不是如此。每一处新建的外环境能否成功,是否有生命力,关键在于它是否能成为周围大的建筑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3)功能分析。任何一个室外环境设计均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主要包括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个方面。但由于环境的使用目的不同,地点、位置的差异,环境所体现的功能亦会有所侧重。例如,唐山纪念碑广场,是为了纪念唐山大地震而建的,设计体现出了唐山人民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传统美德。整个广场给人以凝重、庄严的气氛,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一种紧张感。
在确定了用地空间的功能性质后,下一步就涉及环境中具体的功能设置。首先,要确定空间中有哪些具体功能部分,然后根据不同功能部分的要求相应地设定其空间的大小、空间类型关系等;其次,在确定空间的大小时,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还需要考虑其精神、文化功能以及与周围环境尺度上的和谐。不同使用功能大多对应着不同空间类型。例如,封闭的空间适于交谈、休息、读书;开敞的空间适于集会、表演、散步等。
(4)空间的组织、规划。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需要把这些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空间经过一定的脉络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环节中,要仔细推敲各功能空间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整体环境空间的结构以及外环境构成要素与空间的联系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把这些功能进行分类,明确功能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功能之间的远近亲疏的关系进行空间的功能、位置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各功能组织时,除了满足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外,同时还要考虑其空间形态的组合效果以及整体空间组织结构的形式,以形成合理的空间规划,使环境整体统一而又丰富多变。最后,根据环境使用功能与装饰需求,设置相应的公共设施、绿化、水体、艺术景观等环境要素;同时,这些要素也对空间的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色彩、材质、图案、造型等与环境的搭配与协调关系,营造出人性化的、富有特色的环境空间。
4.室外环境设计案例分析
(1)深圳市东海花园。深圳市东海花园二期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的农科中心,与深南大道、香蜜路相毗邻,是城市拟定居住区用地的一部分。小区周围无噪声源和噪声干扰,也无工业和其他环境的污染源,是住宅区的理想用地。在小区室外环境规划设计总体思路中,结合了深圳的地理环境、人文、气候等条件,配合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创造性地树立了一个“以人为本”的人文居住模式的高尚典范。环境设计特点有如下几点。
①小区的庭院景观空间由各栋住宅楼围合形成,设计以水为主,形成巴厘岛式园林风格。会所与室外泳池为庭院中心轴线,在庭院中有绿化、植物景观、室外泳池(含儿童泳池)、假山、装饰水池、铺地、亭子、柱廊、小品、雕塑、儿童游乐场等设施,在为居民直接提供环境物质上享受的同时,也创造了开敞性的户外活动空间。
②各栋住宅楼的底层为架空层,6米高的层高,通透光亮,架空层的绿化配合室外景观的设计,既为阅读、学习、聚会等活动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场所,又可将小区内庭院的园林景色与架空层绿化相渗透,起到空间交流的作用。
③每栋建筑屋顶和高层住户设有屋顶花园,结合半地下停车场的周边植物将绿化从地下引向空中,形成了多样化,立体化的绿化效果。
④小区的行人活动与车辆系统分设,庭院内的环形消防车道处理成隐蔽式车道,消防车道上面可铺草皮,只设2米宽人行道,以增加绿地面积和加强绿化效果。
⑤考虑深圳市的地理位置,为适应其亚热带气候,并衬托出小区卓越的建筑设计造型,园林设计综合了热带种植的选择,参照东南亚造园的手法,营造出独一无二的巴厘岛风情,配植上的色彩、高低错落的变化多以大自然为蓝本,选用了如中国台湾枣树、华盛顿棕榈、狐尾槟榔、龙血树、橄榄椰、龙舌兰等热带高大植物。多数为大陆住宅小区少用或未用过的品种,使其热带风光表露无遗,给人以新鲜的美感。整个庭园采用的植物多达80种,却多而不乱、层次分明,显出大方宜人的热带自然风光。立面上使用造坡、高低花池、花盆的设计手法,从地面到空间自然过渡,无造作之感。由于花木种植达70多万株,四季有花,色彩十分丰富,并随季节不同产生不同效果;同时,设计者从叶到花、从高到低进行植物的合理搭配,达到了高尚的造园境界。
(2)北京王府井商业步行街。规划的原则。统一原则,强调商业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以风格统一的环境设计规范整条街道,并要求对这条街实施统一的管理;以人为本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休闲购物环境;文化原则,努力提高文化品位,精心设计小品与绿化,整治广告与店面的形象,并通过雕塑展示王府井的历史;简洁原则,从整体风格到细部设计遵循现代、简洁、朴素淡雅的原则,避免过度刺激性的灯光与广告营造出的商业气氛,凸显王府井建筑与环境的自身魅力。
详细规划。①景观节点:根据王府井商业街平面构成及空间形态选取四处主要景观节点。一是王府井商业街南入口;二是好友商场小广场;三是王府井百货大楼主广场;四是金鱼胡同口。在商业街南入口的明辉大厦(后改名为王府井女子商店)的南墙上悬挂设计独特的传统牌匾,起地标及提示作用;结合好友商场及百货大楼前两个广场的特征,分别以自由活泼与严谨的对称手法进行设计,创造出具有较强对比的两个广场空间,满足市民的不同要求,丰富商业街的空间组合;在金鱼胡同处,结合新东安市场的轴线,以地面铺装的方式设置地标,暗示商业街的端头位置。②道路交通:为减少机动车与商业街的交通矛盾,将其确定为公交步行街,允许公交及特种车辆通行。考虑到商业街两侧传统商店前人行道过窄的缺陷,在车行道定线时,对现状道路略做调整,继续保持曲线型,既照顾了商店前的步行空间,也丰富了道路景观。为体现人本精神,还取消了道牙,使街道空间更开阔,通行更方便,组织交通更灵活。为增强商业街的可达性,对公共交通线路和汽车、自行车停车场专门进行了规划。服务设施包括电话亭、邮箱、报刊及小卖亭、垃圾桶、座椅等,均与各专业部门配合,统一布局及造型设计。在造型设计中强调突出王府井的特色,使各项服务设施小品之间虽功能各异,但又有类同的因素,形成整体全街特有的小品系列。为方便顾客停留、休息,在商业街的逗留空间排列大量座椅,座椅的位置遵循顺畅原则,与步道平行排列,不影响通行空间中行人的活动,同时也满足休息者的观景需求。③景观设施:为营造商业街轻松自然的活跃气氛,在大街上安排了绿化、雕塑、喷泉、橱窗、广告、标物等。通过设置步行道树,增设草坪的活动花坛美化街道。在广场上通过喷泉与绿化的设置强化景点特色。通过古井的标示、南口牌匾、新东安市场前反映明清时期民俗的雕塑,展示王府井的过去和现在,增加人文景观,给人以历史的联想。王府井街的标志在地面铺装、花架、门牌等处重复出现,增加了王府井大街的统一性和可识别性,突出了商业街的独有品牌。④照明设施:照明设施包括车行道灯、人行道灯、广场灯、埋地灯、泛光灯等。其造型以现代、简洁为原则,与整条街风格一致,以灯光丰富建筑和道路景观。⑤店面装修:依据城市设计确定的整饰原则对各商店进行装修设计,寻求在统一中求变化,使店面装修既符合整体环境的要求,又造型各异,丰富多彩。
(3)洛杉矶珀欣广场。珀欣广场位于洛杉矶第50大街与第60大街之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66年。从那时起,广场曾经重新设计过多次。
①该设计用正交线组织,顺应了城市原有脉络。粉色混凝土铺地上耸立起了一座10层高的紫色钟塔,与此相连的导水墙也是紫色的,墙上开了方的窗洞,成为观赏毗邻小花园的景窗。
②广场的另一侧有一座鲜黄色的咖啡馆和一个三角形的停靠站或公交站点,后者靠着另一堵紫色的墙。每条街立面前原来都有进入地下车库的坡道,现在一条连续的人行道被加进来,可直接通过坡道入口。这样在四角上均安排了四个步行人流使用的入口。两三棵并排的树列限定了广场的边界。成组成群的树,既减弱了环绕广场的车行路的影响,又使广场与四周边建筑的产生联系。在广场东边,对着希尔大街,由老公园移植过来的48棵高大的棕榈树在钟塔边形成了一个棕榈树庭。在广场中央是橘树园,这也是洛杉矶的特色之一。其他的树还有天堂鸟、枣椰树、墨西哥扇椰树、丝兰、樟树等。
③圆形的水池和正方形下沉剧场是公园中规则的几何元素。水池边的铺地用灰色鹅卵石铺成并与周围铺地齐平,有意做成碟子的缘边形状,匠心独具。在水池边缘,从导水墙喷出的水落入水池中央并起起落落,模仿潮汐涨落的规律,每8分钟一次循环。水池中央还有一条模仿地震后的齿状裂缝。可容纳2000人的露天剧场地面植以草皮,只在草坪中设置了一些折线形的矮墙,其高度可充当座凳。踏步用粉色的混凝土。舞台的标志是四棵棕榈树,同水池一样,它们是对称布置的。广场的出色之处在于运用了对称的平面,但被不对称却整体均衡的竖向元素打破,如钟塔、墙、咖啡店。
该广场以自然与秩序并重的城市设计手法,开阔了城市社会生活的范围,表现了作为场所精神之存在的空间环境;同时,设计考虑了与南加利福尼亚的拉美邻国墨西哥文化方面的渊源关系,它试图建成一个满足多重使用者的广场空间。
(4)华盛顿越战纪念碑。纪念碑为建于坡地之中的黑色花岗岩墙体,先是缓慢地向低处绵延近70米,碑体也逐渐升高,到达最低处转折125°后再向高处继续延伸70米左右。碑体呈V字形,按照字母顺序刻列57939位阵亡将士的姓名。纪念碑及环境设计得非常洗练,受到了广泛赞誉,被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纪念性建筑之一。
环境设计特点:①场所创造。纪念碑建在一大片绿地之中,营造空间的要素只有两片墙体和地面的铺地,但设计却十分巧妙。墙体一开始的背景是青青的草坡,随着人向着低处走去,墙体慢慢变高,遮挡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们直接面对碑体,完全沉浸于黑色磨光花岗岩构成的环境之中,被5万多个阵亡将士的姓名所包围。这时环境塑造的肃穆、深沉、悲伤的氛围与纪念主题是非常吻合的。当人们沿着墙体逐渐走向地面再次看到青青的草坡时,整个纪念的程序走向尾声,参观者的心绪也从激荡趋向平和。V字形的碑体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阵亡将士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性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又端庄,场所寓意是多么贴切、深刻。铺地材料主要有两种,中间是光滑的花岗岩石板,两侧则用块石铺就,为往来穿行者与凝神瞻仰者创造了各自的领域。②人的行为与环境。该设计之所以将环境做如此洗练的处理是因为它将参观者的行为与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无数参观者以各自的行为、表情、心绪为简洁的环境创造了最大的丰富性,一些人抚摸亲友的姓名,有的还用纸条磨印出拓痕带回家纪念……而如镜的黑色花岗石更是将这一切映照于之上,将神态各异的人们与阵亡的故人联系在了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