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了学校内部质量标准体系
通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实施,学校建立了《管理成熟度标准》和一系列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团队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以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星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分级标准(试行)》等国家、自治区职业教育标准文件为指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所处的柳州区域环境、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办学优势和短板,明确以卓越绩效准则为质量管理主要手段,学校实现了教学、服务、管理三大领域全覆盖,汇总形成涵盖招生、就业、教学、师资、管理、投入、学生资助、行业企业参与等多方面的制度、标准和流程。“星级”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分别围绕专业、课程、教师发展及学生发展的核心内涵,设计目标和要求,按标准的重要程度确定其权重和分值,形成包括学校管理、学校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绩效考核等七个方面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见图8-22)。
图8-22 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二)建立了校系二级常态化的质量管理机制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启动后,学校先后派遣30人次中层及以上干部赴外地学习,到高职学院挂职,专项提升质量管理能力;邀请专家来学校开展专题培训20多场,先后培训质量管理骨干30名;开展专题内训20余场,覆盖全校教职工;先后梳理全校各部门职责22个,部门岗位职责、教师工作职责、实训室管理员职责等108个,梳理各部门核心工作流程90多个,编制完成《柳州市二职校职能分工表》《柳州市二职校部门权责手册》等质量文件。在全区中职学校中率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院系二级管理机制,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围绕决策指挥、质量生成(事中)、资源建设、支持服务、质量生成(事中事后)、监测控制及数据平台,搭建起专业层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见图8-23)。(www.xing528.com)
图8-23 二级系部自主诊改架构
(三)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绩效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出了一支服务意识强、质量监控能力突出的管理队伍,在学校与二级系部两个层面建成了综合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专业建议与教学改革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校企协同育人中心等六大服务中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学校管理成熟度从项目开始时的初次评价13%,到项目验收时的34%,提升了21个百分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观念和管理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到分权管理的机制转变、从被动到主动的工作转变,从经验引领向战略引领的转变,从规章制度形式化向培养质量标准化的转变,从个性化工作模式向流程管控模式的转变,从被动型发展转向主动性自主发展,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