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卓越绩效模式下职业学校教学研究及实践

卓越绩效模式下职业学校教学研究及实践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目标的针对性和学力水平的适配性成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这种课程内容的载体形式目前正逐渐被理实一体的项目模块化活页式教材所取代。项目模块化活页式教材的设计的基本思路如表6-1所示。实践课程是与学生肢体行为密切相关的课程。

卓越绩效模式下职业学校教学研究及实践

课程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与归宿,其设计的关键点在于可识读性。课程目标对教师的提示在于需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对学生的提示则是完成课程学习后可以有怎样的收获。如果用隐晦的陈述方式表达课程目标,则有可能因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歧义而最终导致后续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失败。因此,主张采用易于识读的动词来描述课程目标,例如“能说出……”“知道……”“会做……”,等等。如果需要在动词“做”的程度上予以说明,可以添加适当的状语,如“能熟练地完成……”“能独立地完成……”,等等。例如,药剂专业中“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片剂”模块的课程目标是“掌握片剂中常用赋形剂的种类,掌握湿颗粒制备片剂的工艺流程,熟悉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熟悉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及包糖衣的方法,了解制备片剂过程中的常用设备操作,了解片剂的特点和分类”。这种表述方式在教学中常常因不知什么叫了解,什么叫掌握,在教学的标准尺度上难以识读,因而对教与学的导向性不足。按下列方式描述,则教师与学生都比较容易判断达标的要求:“能说出片剂5种赋形剂、3种包衣类型和5项片剂质量检查项目;能用给出的处方和设备做出片剂,并能够自行检查、判断该片剂是否合格”。显然,后一种表述方式不仅教师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也能够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成果进行判断。

3.课程类型与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一是培养目标,二是培养对象。职业教育的独特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更多关注于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但这种工作过程知识与工作经验的学习,应与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及学习者的学业智力水平相适应。职业目标的针对性和学力水平的适配性成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课程的类型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课程类型常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其编排形式会形成一门课程的基本的内容结构。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常常呈现为“绪论、第一章、第一节、一、(一)、1……”;实践课的教材内容则常呈现为“实验一、实验目标、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注意事项……”。这种课程内容的载体形式目前正逐渐被理实一体的项目模块化活页式教材所取代。项目模块化活页式教材的设计的基本思路如表6-1所示。

表6-1 项目模块化活页式教材设计的基本思路

项目模块化活页式教材是否能够呈现出“活页”的特征,取决于于所设计的项目与模块之间有没有必需的递进关系而保持相对的平行关系,即在教学上不需要对项目一与项目二的先后顺序进行界定。但同一项目的模块与模块之间也应该是平行关系,存在递进关系的内容应编制在同一个模块中。同一项目中编制不同模块的目的是建立可灵活选择的课程内容,从而适应不同的教学资源,同时学生也通过同类模块的学习,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

从过程模式模型的视角来看,教学设计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需要输入的显性信息是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征特点,通过教师的思考、分析、决策等活动,最终输出教学方案。狭义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一次教学活动的安排,时长一般是2~3个课时。广义的教学课程是基于一门课程的教学安排,通过设计活动输出的是课程教学方案。如果是基于一个专业的教学设计,则输出的是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教学设计活动按层次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输出成果是教案、课程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所需要输入的信息以及设计活动的复杂程度也有所不同。教学设计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包括课型、内容布局、运行过程、教学资源、时间分配、检测方法等。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则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www.xing528.com)

1.理论课常见教学模式。

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模式是讲授模式,其形态特征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为主要行为特征。其特点是知识信息的传输量大。讲授教学模式对受众的学力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且以理论知识的传递为主。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常常穿插提问、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使讲授教学模式转化为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且通过课堂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引入和应用,可演化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实践课常见教学模式。

实践课程是与学生肢体行为密切相关的课程。根据实践目的、实践场所等要素分为实验课、实训课、实习课三种类型。实验课与实训课的区别在于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知识、原理,它以获得预期的结果为目标;而实训则是为了训练完成某一工作任务的行为能力,目标定位于行为的熟练性和流程的规范性。实训课与实习课的区别则在于教学的场地环境有所不同,且对实践结果的要求有所区分。实训可以在校内完成,每一次实训的产出不一定要求达到标准;但实习通常在实体环境中完成,工作的产出需要达到实际规定的标准。从职业教育的特性来看,实训是实习的准备,实习是实训的延伸,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一般情况下,完成实习以后,学生则毕业走向社会,学习者的角色转化为社会人或职业人的角色。

当实践课以具体的工作任务(项目)指令下达,并规定了具体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要求,以完成工作流程且最终形成可视化实体、文本成果为结束标志,则被称为任务(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它是职业教育领域倡导并广泛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如果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而是以最终的实体或文本成果为结束标准的实践,也可以称为成果导向教学模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与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对工作过程的要求不同,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更关注工作过程的规范化,兼顾对成果标准的要求;而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更强调工作结果的标准化,相对忽略取得最终成果的方法和路径。

3.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同一次课中,把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工作技能的训练交替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能是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一种演变。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案例教学也可以归类为这种模式。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改变了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运行形式,突出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其操作的基本要领是把理论知识套嵌在实训任务中,通过即时讲解、操作示范和即时的操练,强化教、学、做的相互融合,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的效率。借助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支持,可以多次操作示范、反复呈现,便于学生即时查询,解决现场即时解惑的难题,使实训课程演变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