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卓越绩效模式下的职业学校教育实践研究

卓越绩效模式下的职业学校教育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教学的质量是按教育教学的运行过程来传递的。基于我国教育体制,以终身教育的视角看,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教育总过程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若干个子过程。图6-2终身学习的过程模式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目前我国仅有中、高、本三个层次,并在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两个层次与普通教育可能产生交差或融合。每一个教学子过程的输出目标是否达成都会影响下一个教学过程的运行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下的职业学校教育实践研究

教育教学的质量是按教育教学的运行过程来传递的。基于质量形成的基本规律,人从出生而为自然人,在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质量在各个教育教学子过程的传递。识别教育教学过程,是对不同教育教学子过程的质量予以科学合理规划和设计的基础。

(一)教育过程的识别

1.以终身教育的视角。

基于我国教育体制,以终身教育的视角看,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教育总过程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若干个子过程(见图6-2)。

图6-2 终身学习的过程模式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目前我国仅有中、高、本三个层次,并在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两个层次与普通教育可能产生交差或融合。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以后,出现了中职与普通高中的分流;初等教育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则再次出现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二元选择。

2.以社会人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通过交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人是组成家庭的最基本的单元。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既融合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融合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而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不能按过程和子过程的模式予以划分(见图6-3)。

图6-3 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模式

3.以人才培养的视角。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由此可见,人才是社会人的一种类型,与其他类型的社会人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对社会做出贡献,而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是其是否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基础,这种基础的获得过程,也是识别教育过程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显然,学习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唯一途径,但学习可以根据学习的目标、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环境、渠道等要素进行细分。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人才不同的成长模式。在不同的阶段,人才学习的模式有所区别。绝大多数的人才在学校学习阶段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初步积累,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职场,并在职业岗位的工作实践中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调整和完善。因此,以人才培养的视角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在不同场合为实现阶段性目标对个人已习得的知识与技能结构进行调整、完善和提升的过程,而每一个子过程所习得的知识与技能都有可能对下一个子过程的学习带来深刻的影响(见图6-4)。(www.xing528.com)

图6-4 人才成长模式

(二)教学过程的识别

相比于教育过程,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且每一个阶段都有显著的目标、内容载体,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目标的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见图6-5),如过程3和过程4;也可以是平行关系,如过程1和过程2;抑或是分离的关系,如过程2和过程3:

这种结构关系颠覆了传统认知的课程的概念,将课与程作为教学过程的两个要求予以区别,课是内容,程是路径。因此,课程就是根据预设的目标,以特定内容为载体所设计的达标路径或渠道。根据这一定义,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达成预设目标的过程。为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六个方面的要素按一定的模式予以组合(见图6-6)。一个教学过程的单位根据其预设目标的复杂程度和运行发展的周期、时长,可以是一个专业、一门课、一个单元或者一次(节)课,甚至可以是一个任务的实施过程(见图6-7)。

图6-5 不同教学过程的结构关系

图6-6 “六位一体”的课程构成要素

(三)教育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互关系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使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在历史上,因社会制度、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思想不同而异。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例如,古希腊雅典教育要求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斯巴达教育要求培养骁勇善战的人,中国封建社会要求培养明人伦的士大夫。

图6-7 教学过程的分解

如果按时间予以划分,教育是无数个教学过程的累积。教学可以作为教育的最小的子过程,通过无数个子过程的运行,最终完成教学质量的传递,达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每一个教学子过程的输出目标是否达成都会影响下一个教学过程的运行模式。如果某个教学过程的输出没有达成预期目标,从质量控制的要求来说,教学的运行应予以中止,不能进入下一个教学过程。但由于教育的复杂性以及人才成长过程的复杂性,有时某些教学过程的预期目标并未达成,但却在通过后一阶段的教学中得以纠正,或者某一阶段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存在缺陷,但对其下一阶段的成长并没有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从而提示:教学的每一个过程都必须为达成教育目标服务,但教育目标的建立是分阶段、多方位的,某一阶段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教学实施的目的,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过程对教育最终目标的指向性要求,因此当发现某个教学过程未能达成预期目标时,应对教学过程予以调整,使教学质量得以改进和提升,从而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传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