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准确读懂他人心理活动

如何准确读懂他人心理活动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眼睛的变化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眼睛的视线来解析这个人的心理活动。陌生人偶然视线交会,但通常不到一秒钟就会把视线转开,这是因为每个人被看久了,就会有种仿佛自己的隐私被侵犯的感觉。因此,由视线可了解对方的心理动态。一般初次见面时先转移视线者,被认为具有积极的性格。从视线的方向观察他人第三个重点是视线的方向,看对方是否直视。视线的集中度最后的重点是视线的集中度问题。

如何准确读懂他人心理活动

在眼睛的变化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眼睛的视线来解析这个人的心理活动。经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别人跟你交谈的时候,不仅他的眼神变化千奇百怪,而且视线也可谓是“一波三折”。如果你不能认清楚对方视线的变化,就不能在瞬间抓住对方的所思所想,在以后的交流中,你就很难进行主动出击。如果想要把对方的心理牢牢地抓住,你就要通过视线,清楚地知道对方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情感

视觉是五感之王

人被认为是视觉的动物,因为在所有的生物当中,唯一能够和人类一样分辨色彩的,只有猴子。由此可见,从医学的角度而言,眼睛的确是人类5种感官中最敏锐的,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

交换视线是希望与对方沟通

第一个重点是对方有没有在看你,这是对方对自己有没有发生兴趣或是有没有亲切感及关怀心情的证明。如果对方完全没有看你,便可以认为对方对你完全不关心、无兴趣,也没有亲切感。不过,如果有个陌生人一直瞪着你瞧,相信人们都会感到不自然或生气,甚至感到害怕。

陌生人偶然视线交会,但通常不到一秒钟就会把视线转开,这是因为每个人被看久了,就会有种仿佛自己的隐私被侵犯的感觉。因此,在车站或戏院的售票口背向着后面的人排队,并非只是单纯地准备向前进,它也具有避免与陌生人视线交会之意。排队时,会转过来与他人面对面者,多半是关系亲密的人,彼此间存有默契。

以上事实表明:相互认识的人交换视线时,也就是需要某种沟通的时候。

但如果是女性,这种解释就不一定适用,对此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结果:女性是拒绝沟通的,当她心中有种想法却不想让对方知道时,她反而会直视对方。

心理学家R.V.爱克斯莱等人做了一项实验,把事实告诉被实验者甲,然后要他在单独面对乙时将事实隐藏起来。尚未把事实告诉男性时,大约有66.8%的时间男性会在一对一时直视被实验者乙,但是在接受事实指示后,直视对方的比率便降低为0.8%;而女性在接受指示前,直视对方的比率和男性不差上下,但在接受指示以后,直视对方的比率反而上升到69%。

因而两人在餐厅里相对而坐,如果女方的视线一直盯着你,你最好认为她有意隐藏着什么,或者也可以解释为她口中所言很可能与心中所想不同。

刚见面即将视线转移是积极型的人

第二个重点是由视线动态看出深层心理的方法。心理学家A.坎顿认为谈话的开始与结束时,注视运用得往往比较多,因为在开始说话时,为了告诉对方要开始说话,必定会吸引对方注意,而快说完时,则要明了对方对自己所说的了解多少,这二者都需运用注视的目光。因此,由视线可了解对方的心理动态。

相反,视线转移时又如何呢?一般初次见面时先转移视线者,被认为具有积极的性格。根据某心理学家所言,能否控制对方,即决定于最初的30秒钟。换句话说,两人眼睛对望,然后先把视线转开的人会获得控制权,因为你把眼睛转开了,对方就会担心你的想法,于是开始费心思,以后他会更注意你的视线,当然也就任由你摆布了。

如果某人和你初次见面,先把视线转移后才开始说话,对这种人便需要小心注意了。不过,同样是把视线转移的行为,瞪人一眼后才把视线转开,意思就不一样了,通常心里隐藏着什么害怕人知道的事才会如此。建筑家詹姆斯·雷农曾在很大的透明板上,画了一只仿佛在瞪人的大眼睛,放在几家商店的门口,想试试顺手牵羊的人会不会减少。结果正如他所预想的,在悬挂这幅画期间,顺手牵羊的人少了很多。由此可知,即使不是真正的眼睛,心里有鬼的人被他人瞪着,也会不由自主地避开其视线,甚至进入店里也不敢顺手牵羊了。(www.xing528.com)

从视线的方向观察他人

第三个重点是视线的方向,看对方是否直视。

在某一次座谈会上,日本心理学大师多湖辉先生发现出席者之一A先生,一直不愿意看坐在对面的B先生,便立刻想到他们之间必定有什么过节。这时,座谈会的话题一直进展不顺利,他想促使坐在B对面的A说话,于是问A先生:“关于B先生的意见,不知您有何高见?”话才说完,A便立刻开始猛烈地攻击B。后来他才知道,A以前曾经和B争论过,有过挫败的教训,所以他一直想找机会反攻,因此A一有机会就开始猛烈攻击,以至于座谈会很快地白热化。

如果对方是异性,瞧一眼就把视线转移的人,多半含有强烈的性欲求。比如在电车公共汽车中,有一位美丽女士上车时往往全车的人都会把视线转向她。但是,年轻的男性却经常很快就把视线转开,这表示他们非常关注那位美女,可是深层心理却发生了强烈的压抑作用,才形成这种自我控制的表现。

不过,如果一个人不管对对方的关心或欲望多么强烈,都始终斜眼瞪着她表示他很想多了解对方,可是又想将自己的关心隐藏起来不让对方知道,所以头不动而只是以眼角去瞄。行为科学家阿宾·葛夫曼博士说:“只是瞄一眼而不敢直视,这是一种表示我信赖你,但并非怕你的行为语言。”这种态度表示对对方怀有尊敬与信赖,特别是当女性以这种眼光看男性时,你该相信他们是很有希望的一对儿。

眼睛的动态是深层的心理表现

第四个重点是视线的位置,也就是从哪里射出的视线。你可以回想一下办公室里的情景,也可以回顾一下自身的情形。通常领导与部下接洽公事时,领导的视线总是很直接地由上往下看,相反,有时其实部下也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上司的事,但视线的出发点总是比较低,而且强度也比较弱,这是因为在深层心理中,一般地位越高的人越想对部下保持威严。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形,与地位的高低无关,即个性内向的人多半无法直视对方的视线,很容易把视线移开。

视线的集中度

最后的重点是视线的集中度问题。例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某些辩论会中,如果甲方一针见血地指出乙方的弱点时,乙方的眼睛必定会很快地左右转动,这证明他心中正在思考攻击对方的方法。因为人忙着思考时,或是紧张、不安、怀有戒心时,都会尽可能伸展其视线,以期得到更多信息。并且,想要平静下来时,也会不停地转动眼睛。

假如你正在和对方说话,对方突然把视线移向地面,这表示他想拒绝眼睛的刺激,希望更专注地投入自己的思考中,整理自己的思绪。有些人在沉默思考时,总喜欢把眼睛闭起来,或是把视线投向远方,这也都是要尽量减少眼睛刺激的表现。

等自己的思绪整理好了,或者有了新的构想时,眼睛就会再度灵活地转动,开始有规律地眨眼睛,这表示已到达意识的转换点,不久,他的话就会脱口而出。

只要这样注意他人的视线,对方的心理就会清楚地呈现在自己的脑中,所以人们常说“眼睛和嘴巴一样会说话”。等你能够充分熟悉、了解视线了,那么比起人人口中所得到的信息,你将会了解得更多也更彻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