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民族地区转型期间的社会稳定实务研究

西部民族地区转型期间的社会稳定实务研究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毒品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被全社会充分认同。三是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沟通,统一执法思想和要求,形成整体作战态势,在法定程序内做到快侦、快诉、快判,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处理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禁毒部门应该通过经常性的明察暗访,及时掌握娱乐场所吸贩毒品情况,从重、从快、从严打击处理娱乐场所吸贩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严防合成毒品危害发展蔓延。

西部民族地区转型期间的社会稳定实务研究

毒品违法犯罪社会危害性已经被全社会充分认同。我国政府历来对禁毒工作也高度重视,2014 年6 月19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禁毒工作。6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专门就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6 月25 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中发[2014] 6 号)。该意见首次将禁毒工作提升到了国家安全、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高度进行了战略层面的部署。明确指出:“禁毒工作是国家安全战略和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继续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严格管理、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工作方针,不断创新禁毒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毒品问题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坚决遏制毒品问题发展蔓延的态势。由此可见,我国禁毒工作的大政方针也已确定,目标、任务也已清晰,重点在于落实。结合西部地区毒品违法犯罪和禁毒工作的实践,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工作:

(一) 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

毒品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管理秩序和群众生命、健康、财产权利的刑事犯罪,必须保持“零容忍”,坚持出重拳、下重手、用重典,依法严厉打击,坚决从严整治。这是目前形势下治理毒品问题的禁毒工作的第一要务,更是遏制毒品危害的重要前提。

(1) 推动“堵源截流”专项行动常态化。采取固定与流动相结合,公开与隐秘相结合的方式,全力堵截毒品流入。一是适时组织开展“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的查缉活动,通过公开查缉与秘密查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超前预警,主动布防,精确查缉。通过查缉,抓捕毒枭,打掉团伙,实现打击效果的最大化。二是加强与交通运输邮政、物流、寄递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构建立体查缉网络,做到密而不疏、疏而不漏,力保毒品“漏进来,但出不去”,形成堵源截流的屏障和“鸿沟”。三是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沟通,统一执法思想和要求,形成整体作战态势,在法定程序内做到快侦、快诉、快判,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处理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2) 坚持不懈地打击零星贩毒活动。零星贩毒活动在毒品流通环节中虽然处于末端位置,但其涉及面广,发案率高,直接危害大,是导致毒品蔓延、吸毒人员数量上升、刺激毒品消费市场、毒情泛滥及诱发其他治安、刑事案件的重要致因。严厉打击零包贩毒既能对整个贩毒网络起到“去尾”,萎缩毒品消费市场的作用,又能减少本地吸贩毒人员数量,遏制吸贩毒现象的恶性循环。所以,必须保持打击的高压态势,采取“零案专办”、露头就打、有线就查等举措,摧毁窝点和网络,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减少毒品买卖流转。针对娱乐场所、商务酒店、会所、洗浴中心等场所已经成为吸毒消费市场和零星贩毒活动重点区域的情况,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吸贩合成毒品问题的整治力度。禁毒部门应该通过经常性的明察暗访,及时掌握娱乐场所吸贩毒品情况,从重、从快、从严打击处理娱乐场所吸贩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严防合成毒品危害发展蔓延。对涉毒问题严重的场所必须实施一次性“休克”、一次性“ 死亡”的管理办法坚决予以取缔,对不法业主及“保护伞”必须坚决依法追究,对失职、渎职导致相关场所毒品问题长期得不到整治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责任。

(二) 大力开展强制收戒工作

斩断毒品供应链、萎缩毒品消费市场是解决毒品违法犯罪问题的有效而重要的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已吸毒人口大力开展强制性收戒,在社会面上减少吸毒人员和毒品需求源点,进而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带动社会治安的好转。由于强制收戒工作涉及的问题很多,如认识、态度、机制、场所、管理、教育、经费、就业安置等等,所以,长期以来此项工作的推进力度和效果并不理想。在此方面,宁夏近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面对严峻的禁毒工作形势,宁夏不断深化和提高对禁毒工作的认识,明确要求将禁毒工作作为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事来抓,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大收戒”活动并使其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其主要做法:

第一,建立制度,通过制度形成保障。出台了《宁夏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诊断评估和转送工作实施细则》《查处收拘强戒吸毒人员正常死亡处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帮扶工作优惠帮扶措施的通知》《宁夏社区戒毒康复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禁毒专干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理顺了公安、司法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转送机制,防范了吸毒人员死亡可能引发的社会焦点问题。

第二,建立和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例如,自治区党委督查室深入重点市县开展暗访督查。就业保障部门出台戒毒康复人员就业扶持政策。卫生行政部门发展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向戒毒所派驻专业医生,全面扩大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覆盖面。民政部门举办全区社会工作实务培训班,有效提升社会化服务管理水平。人社部门制定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专项培训计划,工会、团委、妇联建立禁毒志愿服务队伍并将规模扩大至6000 余人。财政部门负责将全区禁毒专项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年度增长10%的常态保障机制。再如,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全部建成病残戒毒人员收治专区,引进社会化医疗资源进驻戒毒场所,通过公立医院派驻医护人员,配备医疗设施,充分开展“院所协作”,实现对病残戒毒人员“应收尽收、应收必收”,有效破解病残吸毒人员无法收戒、长期危害社会的顽疾。禁毒工作真正成为社会工程、政府工程甚至“一把手”工程(自治区党委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把禁毒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平安建设的“头号任务”。并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纳入了政府效能目标考核指标,列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自治区政府负责解决戒毒康复安置基地和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建设工作,协调落实禁毒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全区地市县禁毒委主任全部由党委或政府一把手担任,公安机关“一把手”全部兼任当地禁毒办主任)。

第三,公安机关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全警动员、多部门参与,采取任务指标量化、责任倒查追究等强力措施,加强吸毒人员排查管控工作。“大收戒”活动开展以来,全区累计查获吸毒人员21 699 人次,强制隔离戒毒10 281 人,其中病残吸毒人员5700 余人次。全区刑事案件总量和“两抢一盗”案件持续下降,2014 年1 ~5 月,非毒品刑事案件总量下降13.5%,盗窃、抢夺案件下降19.4%和29.8%。通过持续强制收戒及社区戒毒康复等其他措施的稳步跟进,吸毒人员的活动空间受到有力挤压,社会面不敢吸、不愿吸的“瘾君子”逐渐增多,参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明显上升,“以强戒促社戒、以社戒固强戒”的机制初见成效。禁毒形势呈现出了“三降三升”(新发现吸毒人数、外流贩毒人数、毒品价格下降,参加社区戒毒康复人数、戒断三年未复吸人数、破获毒品刑事案件数上升) 的良好态势,带动了社会治安形势的明显好转,赢得了群众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三) 积极推动禁毒工作实体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

国际经验表明,治理毒品问题重在减少需求、减少供给、减少危害,需要各个方面统筹施策。因此,必须创新机制、突破难题,积极推动禁毒工作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向现代治理的实体化、信息化、社会化。

(1) 推进实体化建设,构筑禁毒工作新格局。禁毒工作成员单位首先要合理定位职能,厘清各自主办职能和协作职能,划分职能交叉界线,确保每个成员单位内部都有专门团队或专人负责禁毒工作,杜绝禁毒职能“空转”现象。

(2)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动态治理能力。一是以禁毒成员单位现有信息系统为基础,加快禁毒综合应用系统平台建设,为禁毒工作信息化打造基础网络支撑环境。通过建设网络平台,整合社会信息资源,完成公安与民政、民航、电信银行工商、计生、社保等部门的信息实时共享,尽早实现禁毒数据在全部成员单位之间左右传输、上下贯通、实时更新,以打破部门信息壁垒。信息平台的主体功能应该定位在人员动态管控上,既保证对在册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全部掌握,又能够针对重点群体及时发现新增吸毒人员。二是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以街道、乡镇为主体,运用信息化手段破解“条块掣肘”的问题,实现从排查发现吸毒人员到戒毒出所接茬、安置、帮教、管控的无缝衔接,确保对涉毒人员底数情、情况实、去向明。三是提升办理毒品案件的信息化能力,依托信息网络平台,不断扩展情报来源,帮助公安机关降低办案成本、提高惩治效能。(www.xing528.com)

(3) 推进社会化建设,着力破解难点问题。一是加大戒毒就业安置帮扶力度。在涉毒人员尤其是吸毒人员较多或较为集中的地区,建设规模匹配的就业安置基地,并促进配套服务建设,同时鼓励企业吸纳、分散安置戒毒人员,将符合条件的戒毒人员纳入低保生活救助范围或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引导戒毒人员自主就业。二是引入社会医疗资源入驻戒毒场所。通过加大戒毒医疗人员、设备、经费的投入,在戒毒场所建驻所医院,切实改善戒毒场所医疗条件。在吸毒人员较为集中的重点乡镇、街道、社区,争取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或服药延伸点,解决受治者少、脱失率高的问题。有条件的地区还要推进滥用合成毒品人员精神病医院建设,开展集诊断治疗、心理引导、行为干预、毒瘾认定为一体的戒毒治疗服务试点。三是坚持从严管理,始终把公共娱乐场所纳入管理的重点范畴予以重点控制、监督,督促和警示娱乐场所规范经营。公共娱乐场所管理机关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方面强化自身的管理职责,另一方面督促业主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制。对旅馆、酒店、歌舞厅、洗浴场所、美容美发店、出租屋等场所,实施“点、线、面”相结合的监督、控制,严格落实责任倒查制,严惩为零星贩毒活动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同时,要强化主体责任,对毒品原植物种、销、购等重点环节实行严格的全程监管,对非法种植、销售、收购的坚决予以销毁和查处。对易制毒化学品、精神麻醉药品的生产、销售、运输、使用环节实行全方位监管,对重点经营单位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有效防范非法流失。

(四) 加强禁毒预防宣传教育

引导民众自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是治本之策。要始终坚持和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工作方针的要求,把宣传禁毒法律法规、毒品危害、党委政府的禁毒主张作为重点,全面推进宣传工作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寺庙、进帐篷、进牧民定居点、进景区、进村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和现代新媒体如网络、博客、微博、QQ 群、微信群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采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外出务工人员能做到分善恶、知毒品、晓毒害、知后果,提高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在禁毒宣传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和深入推进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对中小学生重点开展新型毒品危害的教育,让每位学生知晓毒品的危害,牢记“吸毒可耻、贩毒有罪”,从小筑牢拒毒的思想防线,自觉抵制毒品,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毒品消费人群。

(五) 发挥宗教资源对毒品犯罪活动的控制功能

法律、道德、宗教、文化、技术、管理等都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宗教文化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宗教具有明确的教义、严明的戒律和相关的禁忌性规定,对教民的日常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基本价值规范、道德规范等具有很强的影响、示范、控制作用。宗教教义及宗教文化中往往包含着“向善”和“去恶”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着、发挥着鼓励性或禁止性的社会控制作用。如在伊斯兰教教义中就有关于毒品、赌博等消极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如“饮酒、吸食麻醉品是一种秽行,是一种恶魔行为”“真主的使者严禁使用一切麻醉品和使人萎靡的物品”),从而为穆斯林群众的社会行为划定了必要的边界。所以,发挥宗教资源对西部民族地区毒品违法犯罪的控制功能不仅必要,而且对解决民族地区的问题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帮助教民提高对毒品的预防,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宣传和自我监督意义重大。

(六) 积极拓展禁毒务实合作

毒品犯罪涉及毒源地、集散地、中转地、过境地、查缉地(落网地)、落脚地等多个环节,单靠公安机关的打击能力难以奏效,唯有加强合作,才能形成强大的打击合力。为此,应该不断完善国际、省际、区域间地合作机制,在情报交流、资源整合、线索核查、侦查协作、毒品查缉、联合抓捕、扫毒行动等方面创新机制、方式、方法,延伸合作范围,拓展合作领域,充实合作内容,强化合作措施,最大限度地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形成内外、上下、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合围夹击之势,严防其蔓延之势。

[1]2015 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2]温薷、魏铭言:“我国艾滋病患者达43.4 万、新增感染者9 成经性传播”,载人民网: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3/1202/c1008-23709363.html.

[3]“全国艾滋感染者及病人57.5 万例”,载新浪新闻:http://news.sina.com.cn/o/2015- 12-01/doc-ifxmazpa0531055.shtml.

[4]“毒贩买卖猖獗不避警察聚焦西部毒品死亡游戏”,载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 /chinese/law/660881.htm.

[5]杨之辉:“云南省检察机关五年受理毒品案件41 876 件61 710 人”,载云南网:http://special.yunnan.cn/2008page/society/html/2016-06/25/content_ 4404034.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