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实务研究:治理涉众型犯罪与维稳策略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实务研究:治理涉众型犯罪与维稳策略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涉众型经济犯罪严重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社会管理秩序、国家金融管理制度,侵蚀社会诚信体系、损害实体经济运行,是市场经济领域内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预防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公安部门要充分发挥侦查职能,依法坚决打击,有效震慑犯罪。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实务研究:治理涉众型犯罪与维稳策略

涉众型经济犯罪严重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社会管理秩序、国家金融管理制度,侵蚀社会诚信体系、损害实体经济运行,是市场经济领域内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西部地区经济运行模式、产业结构、发展目标的调整,重点建设项目的增多,经济活跃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预见,在西部地区,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存量和增量短期内不仅不会减少,增长的可能性反而很大,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将长期存在,打击、防范涉众型犯罪活动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 坚持严打高压态势,有效震慑涉众型经济犯罪

面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多发、高发的态势,必须坚持严打整治,以打促防的策略。作为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活动的职能部门——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主力军和专门机关、专业队伍、专业手段的作用,认真分析研判其手法、特点、原因和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信息报送、信息共享、定期研判、滚动排摸、同步上控、立案侦查、交办督办等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早预知、早预警、早预案,防止涉案人员外逃,防止涉案财产转移。

第一,适时立案,快侦快破。要把握好立案时机,既不能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匆忙立案,也不能丧失破案良机,使涉众型经济犯罪扩大蔓延,为此,要在精准上狠下功夫,做到精确打击、有效打击。对危害大、影响广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组织者、为首者和骨干分子要依法、坚决、果断地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坚持快侦快破,有效震慑其他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发生。

第二,主动控人,防止外逃。重点从致力于提高主动发现和主动进攻能力着手,改革既往的工作模式,将传统的被动型、后发型工作模式转变为主动型、先发型工作模式。具体的途径就是要建立以情报为主导的侦查工作模式,针对犯罪分子可能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场地,加强阵地控制,发现可疑线索,及时核查处置。对已立案侦查的潜逃犯罪嫌疑人要落实相关的追逃措施,确定专人负责情报的搜集和研判工作,加大追捕力度。对因证据不足,一时不能立案的可采取先立线调查,采取稳控措施,防止犯罪嫌疑人出逃国外、境外,给工作带来被动。

第三,及时控赃,积极追赃。始终坚持打击与追赃并重的工作思路,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债权人的损失作为主要工作目标,确立追赃优先的工作理念,想尽一切办法,排除干扰、顶住压力,广辟思路,多策并举,全力追赃,切实维护广大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公、检、法三机关要统一思想,协同作战。工作中,司法机关应加强协作配合,做好前期沟通。尤其是对复杂疑难案件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是否应受惩罚、应受何种惩罚等重大问题,应该共同研究分析,统一对法律适用问题和执法思想的认知,防止因认识差异导致贻误战机、放纵犯罪。对符合法定逮捕、起诉条件的案件,要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做到快捕、快审、快结。对涉案财物要严格保管,防止毁损、变形、灭失,并在结案后依法及时返还给被害人,防止和避免受害人因损失得不到法律救济而发生上访上诉事件。

(二) 强化金融监管,积极做好源头预防工作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金融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强化金融监管,落实主体责任。银行等金融部门,要认真落实大额资金交易监控制度,及时掌握可疑资金流动轨迹,从中发现、筛选出具有违法犯罪可能性的苗头性、倾向性的线索和情况,并及时通报相关专业部门。银监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大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建立非法集资风险定期排查制度,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力争将非法集资消灭在萌芽状态,提前化解风险,消除隐患。银监、工商、经贸等部门要加强对担保机构、典当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力度,定期对担保机构、典当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寄售行等开展涉嫌非法经营和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发现一起依法处置一起,依法规范它们的经营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高利贷”违法违规行为。对未经批准无证经营的地下担保机构、典当、寄售等行业要坚决予以取缔,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做到发现苗头,露头就打,绝不让其滋长蔓延。

(三) 开展法制宣传,提高公民风险防范意识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易发频发的背后,与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宣传警示力度不够有着密切的关系。鉴于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多发,并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蔓延的趋势,银监、公安、金融办等职能部门要各自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采取以案说法、教育培训、温馨提示、悬挂警言警语等方式,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浅显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对阶段性多发、高发的违法犯罪活动,要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出发,及时、准确地发布风险预警信息。特别是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相关知识缺乏、防范意识淡薄的现状要加大宣传力度,在乡镇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建立定期宣传、教育等制度,通过典型案例、现实危害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防范和法制教育,揭露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手段和方法,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非法集资的欺骗性、危害性、违法性,增强群众对经济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公众的自防意识和识别能力,引导群众科学合理地进行投资理财,让“投资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和“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源头上使非法集资难以下手、渐行渐远。

(四)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部门联动,提高治理效率(www.xing528.com)

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必须克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和“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碎片化、分散化治理模式,坚持部门协作,形成部门联动。

第一,坚持“党委主导、政府主抓、金融主责、公安主侦”的工作方针。坚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政府部门采取统筹兼顾,统一部署,全面安排各项预防打击工作。金融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预防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公安部门要充分发挥侦查职能,依法坚决打击,有效震慑犯罪。

第二,坚持“疏堵结合、惩防并举、综合治理”,根据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特点,采取不同手段,使用多种方法,落实各种制度,实行综合治理,以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

第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政法机关、乡镇街道、相关行业主(监) 管部门之间应建立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协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部门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沟通、信息共享,形成打击防范合力,提高打击防范效率。

(五) 完善各部门工作职责,快速稳妥处置突发事件

涉众型经济犯罪表面上是金融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极易诱发群体性案事件,而群体性案事件一旦发生,则必然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克服积弊,建立相应的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基本的工作预案,积极快速稳妥地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情报信息,密切掌握涉众型经济犯罪相关人员的动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严防群体性事件发生。

第二,制定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组织领导、警力安排、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明确属地责任,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是处置涉众型经济犯罪突发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妥善处置。

第四,充分发挥部门联动机制作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对因欠薪诱发的群体性事件,工商、劳动部门要迅速介入,做好工资清算和催讨工作;对涉众型经济犯罪诱发的群体性集会、游行等阻碍交通、扰乱社会治安秩序事件,公安交警、治安部门要会同有关政府部门迅速疏散交通,维持交通秩序,对哄抢、毁坏企业公司财物群体性事件,公安治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制止,坚决打击。

第五,稳妥处置。对群体性闹事事件,有关部门要始终坚持稳妥处置为前提,本着“惩治少数,教育多数”的原则,按照“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疏不宜堵”的工作要求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矛盾激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